飞檐走壁的虎将(二).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31585 上传时间:2021-03-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飞檐走壁的虎将(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飞檐走壁的虎将(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飞檐走壁的虎将(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飞檐走壁的虎将(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飞檐走壁的虎将(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檐走壁的虎将(二).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飞檐走壁的虎将教学反思飞檐走壁的虎将是西师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介绍壁虎的文章,由名字中的“虎”字引出“虎将”,并以此为基点介绍了壁虎的各种生活习性。本课的段落层次分明,语言生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分清层次,了解壁虎的特点, 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呢?我的初步做法是“在教师的导中促进学生的学。”一、在导疑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

2、与疑从来就有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是自主探究的源头。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学会“问”,这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方法。 一个语文教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到好处地设问置疑, 那么就会激起学生求索的兴奋,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思索中顿开茅塞。因此,设问置疑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阅读教学中促进思维训练、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有效办法。在开课时,教师让学生抓住“但它却是位名副其实的虎将”抓住课文的中心词“副其实的虎将”提出有一定份量的问题,调动学生以有的知识积累进行质疑,“此时,你的头脑中会有什么样的疑问?”。从课文的中心词入手,训练了学生抓住重点词

3、语质疑的方法 “从哪些地方表现了壁虎是一名虎将呢?虎在哪里?壁虎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有什么特点呢?”。这样“导疑”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确定学习的目标,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学习的内容是学生的自我需要,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就调动了。二、在自学中导“法”。叶圣陶说:“不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去找到这种办法并利用这种办法来找到别的办法,解决别的问题。”这些话正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基本的语文的学习方法”。“读中质疑,读中解疑”。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读课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读书

4、的向导。我们有必要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读书方法,逐步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飞檐走壁的虎将这篇课文段落层次清楚,三到七自然段的结构相似,按“总分”的结构来写的。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围绕“学生怎样学”来设计“教师怎样教”。首先,在讲读中渗透学法,在教学第三自然时,让学生围绕“壁虎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这个问题去去读课文,去讨论,去做批注。在段的小结时引导学生回顾概括、归纳出“一读二找三想四讨论”的学习方法,使学习方法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深化。 领悟了这种学习方法为解决后面的问题奠定了基础。其次,在自读中应用学法, 进行学法迁移。 学法

5、是为了用法,教师应增强训练意识,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训练因素是学生能举一反三,练就阅读的熟练技巧。在学习第四到七自然段时,放手让学生用以上学法去自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勾画出中心句,写了壁虎的什么特点?从哪里体会到的?”在学习小组内先自学,然后进行交流。 半扶半放, 最后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根据以上学习步骤自己学习, 以期将这一学法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学生兴致盎然地品读课文,积极参与动口、动脑、动手,在不知不觉中去获得学习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了学法指导, 真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三、在情境中进行导读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本身提供的内容、情境因素运用一定的模拟手段, 复现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体验激发起学生情绪、情感,引发联想和想象,边读书、边想象、边表演,从而使文中只可意会之情、无法展现之景、难以亲临主境、言犹未尽之意变得具体可感。 教学飞檐走壁的虎将一文时,教师运用情境表演帮助学生理解“丢卒保帅”。教师先通过让学生观察课件;再让学生做动作, 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了“丢卒保帅”字,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盎然。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智过程。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学生和阅读的基本规律,精心设疑置问, 以此加深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促使学生在这复杂的阅读中受到相应的思维训练,使学生逐步登上智力发展的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