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复习题.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49380 上传时间:2021-03-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复习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第五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遗传型( genotype ) 遗传型又称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因子(基因组) 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它是一种内在的可能性或潜力,只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 通过自身的代谢和发育,才可将遗传型转化成现实的表型。2. 表型( phenotype )表型是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和内在特性的总和。 它是遗传型 在一定环境下通过生长和发育后得体现,故是一种现实性(具体性状) 。3. 变异( variation ) 变异是生物体在某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 的改变,亦即遗传型的改变, 其特点是群体中

2、, 以极低的概率出现 (约 10-9-10 -5), 性状变化幅度大,且变化后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4. 饰变( modification )饰变是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变化, 只发生在转录、 转译水平上 的表型变化。 其特点是整个群体中几乎每一个体都发生同样的变化; 性状变化的 幅度小;饰变后的性状是不遗传的。5. 基因( gene)基因是生物体内的最小遗传功能单位, 其本质是一段核苷酸序列, 它能编 码多肽链(通过mRN) tRNA或Rrna.6. 操纵子( operon ) 操纵子是原核生物特有的基因形式,由三种功能上密切相关的基因组成,包括结构基因、操纵基因和启动基因。7.

3、 结构基因( structure gene )结构基因是决定某一多肽链一级结构的DNA莫板,它通过转录和转译机制可指导多肽链的合成8. 遗传密码( genetic code )DNA链上决定各具体氨基酸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称为遗传密码,其信息单位是密码子(核苷酸三联体)9. 质粒( plasmid ) 直立式一类游离于核基因组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dsDNA分子(cccDNA。10. F 质粒(F plasmid )F 质粒又称 F 因子或致育因子。是大肠杆菌等细菌决定其性别并有转移 能力的质粒。11. R 质粒(R plasmid )R质粒又称R因子。是痢疾志贺氏菌(Shigel

4、la dysenteriae )等许多细 菌产生并转移耐药性的遗传因子,一般有两个相连的DNA片段组成。其一称抗性 转移因子,另一为抗性决定子。12. 野生型菌株( wild strain )野生型菌株即从自然界分离到得任何微生物的原始菌株。13. 营养缺陷型( auxotroph )某一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 碱基或 氨基酸等能力, 因而不能再在基本培养基是那个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 称为营养缺陷型。14. 碱基置换( base substitution ) 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置换的点突变称为碱基置换。分为转换和颠换两 种。转换是DNA链中的一种嘌呤被另一

5、种嘌呤所置换或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嘧啶所 置换;而颠换则是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 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 置换。15. 移码突变( frame-shift mutation )移码突变是诱变剂引起 DNA序列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发生增添或 缺失,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改变, 进而引起转录和转 译发生错误的一类突变。16. 染色体畸变( chromosomal aberation )由某些强烈理化因素(X射线、烷化剂等)引起的DNA分子的大损伤,包 括染色体的缺失、重复、插入、易位、倒位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17. 基本培养基( mimimal medium, MM)

6、 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成长所需最低成分的组合培养基, 称为基本培养基。一般用 - 符号表示。18. 完全培 养基( complete medium , CM) 完全培养基可满足某微生物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 合培 养基。 一般用 + 表示。19. 补充培 养基( supplemental medium ) 补充培养基是只能满足某微生物相应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所需要的组 合培养基或半组合培养基。 一般可在基本培养基上再添加该营养缺陷型所不能合 成的某一种或几种代谢物如 A、B等组成。一般用A、B等符号表示。20. 原养型( prototroph ) 原养型是营养缺陷型突变

7、株经回复突变或与其营养互补的缺陷菌株发生 重组后形成的新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菌株相同。21. 转化( transformation )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 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形状的变异现象 称为转化。22. 转化子( transformant )通过转化方式而形成的部分重组菌株称为转化子。23. 感受态( competence)在转化发生前,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 态,称为感受态24. 转化因子( transforming principle )转化因子是具有转化活性的DNA片段,例如双链DNA片段和质粒等。25 转染( transfect

8、ion )单用无衣壳包裹的病毒核酸(DNA或 RNA感染宿主细胞而达到该病毒正 常增殖的现象称为转染。26. 转导( transduction )转到是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中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 中,通过交换和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形状的现象。27. 普遍转导( general transduction )普遍转导是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DNA小片 段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28. 流产转导( abortive transduction)经转导噬菌体的媒介而获得供体菌 DNA片段的受体菌,若此外源DNA在其 内既不进行交换、整合

9、和复制,也不迅速消失,而表现稳定的转录、转译和形状 表达的现象,称为流产转导。其特征是在选择培养基上形成一微小菌落。29. 局限转导( specialized transduction)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 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局限转到子的现象,称为局限转导。30. 溶源转变( lysogenic conversion ) 因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 而使宿主细胞在发生溶原化时获得了除对同种噬菌体免疫性以外的新遗性状的现象称为溶源转变。例如,白喉棒状杆菌B温和噬菌体感染而产生白喉毒素等。31. 接合( conjugation, mating

10、)雄性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雌性供体菌直接接触, 并把 F 质粒或其携带的部分或全部核基因组传递给受体菌, 使后者通过基因重组而获得若干新遗传形状的 现象,称为接合。32. F+ 菌株(F+ strain )F+菌株即雄性菌株。指某些细菌细胞内存在一个至几个F质粒,并在细胞表面着生一条至几条性菌毛,可向 F-菌株传递F质粒或部分遗传性状的菌株。33. F- 菌株( F- strain )F-菌株即雌性菌株。指某些细菌中与 F+菌株行对应的、细胞中无F质粒、 细胞表面无性菌毛的菌株。它可分别接受来自F+、F或Hfr菌株的F质粒、F 质粒或 Hfr 遗传因子。34. F 菌株(F strain )F菌

11、株即带有F质粒的菌株,由Hfr菌株中的F质粒通过不正常切离 脱离核染色体组时形成。35. Hfr 菌株( Hfr strain )Hfr菌株即高频重组菌株。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的F+菌株中的F因子 由游离态转变成整合态后即称为 Hfr菌株。当它与F-菌株接合后,可由F因子 携带较多基因至F-菌株,从而使后者重组频率大为提高,故名。36. 接合中断法( interrupted mating experiment )根据Hfr菌株与F-菌株接合过程有稳定的速度和严格顺序的原理,采用 接合中断器随时中断接合,以获得来自H放入菌株不同遗传性状的F-接合子的方法,称接合中断法。利用此法可绘制该细菌的环

12、状染色体图。37. 原生质体融合( protoplast fusion )通过人为的方法, 是遗传性质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 借以 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38. 准性生殖( parasexual reproduction ) 一类存在于真菌中的原始两性生殖方式, 指在同一菌种但不同菌株间发生的体细胞融合,其结果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实现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杂种后代。39. 基因工程( genetic engineering )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 指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 自主设计、 操 纵、改造和重建某物种的遗传基因( DNA) , 以达到该物种的定向变异、培

13、育新物 种的现代化育种技术。40. 衰退( degeneration )某微生物群体由于其中个别个体发生自发突变(一般指负突变) ,而使琪 原有生物学性状发生退化的现象。41. 复壮( rejuvination )复壮有光狭两义。 狭义的复壮指在某菌种已衰退时, 通过纯种分离从已衰 退群体中筛选出少数尚未退化的个体, 借此达到恢复原菌株固有性状的目的; 广 义的复壮是一项积极的育种措施, 知在某菌种尚未出现衰退前, 就经常有意识的 利用自发突变筛选正突变个体的措施。42. 菌种保藏( culture preservation ) 菌种保藏是对微生物资源进行收集、保藏,使之不死、不衰、不乱,以达

14、 到便于研究、交换和使用的目的。 主要方法有冷冻干燥保藏法和液氮低温保藏法 等。二、判断题(“ +”表示对;“ - ”表示错)1. 一切变异都毫无例外地是由于核酸分子结构上发生了变化。 ( +)2. 变异是指遗传物质、 遗传型和表型都改变的现象, 而饰变则指遗传物质和遗传 型不改变而只有表型改变的现象。 ( +)3. 用作转化实验中的肺炎链球菌有两个菌株, 其一为有荚膜、 菌落表面光滑、 有 致病力的R型菌株,另一为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致病力的S型菌株。(一)4. 在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中,用提纯的没有衣壳蛋白保护的RNA也可侵染烟草,且感染率可与完整病毒相同。 ( )5. 在每个酿酒酵母细

15、胞中,约有 30个2ym质粒只存在于细胞核中,但不与核基 因组整合。( +)6. 真核生物的基因与原核生物的基因有许多不同点, 尤其在有无操纵子、 内含子 方面更为明显。( +)7. 在专业书刊中,微生物的基因名称须用 3个大写(正体)英文字母表达,而基 因的表达产物则要用 3个小写(斜体)英文字母表达。 ( )8. 至今发现的原核生物质粒的结构都是 cccDNA. ( )9. 能使质粒消除的因素如吖啶类染料、 紫外线或高温等, 都是通过对质粒的破坏 并使之消失而达到的。 ( )10. PBR322质粒来自枯草芽抱杆菌,它在遗传工程中是一个有用的外源基因载 体。( )11. 质粒在微生物细胞中

16、并非是生存所必需的遗传物质,在一般情况下,不论是 获得它或是丧失它都不影响微生物的生存。 ( +)12. 条件致死突变株是一类非选择性的突变株。 ( )13. 某一基因的突变率,会明显影响其邻近基因的突变率。 ( )14. 某种抗生素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引起大量抗药性菌株,这是因为该抗生素对 周围的敏感菌发挥了诱变剂的作用。 ( )15. 微生物的抗紫外线突变必须由紫外线诱发。 ( )16. 碱基对的置换是DNA勺一种微小损伤,所以引起的突变叫点突变。(+)17. 在微生物DNA勺复制中,若由一种嘧啶取代另一种嘧啶,或由一种嘌呤取代 另一种嘌呤,都可称为颠换。 ( )18. 能引起移码突变的化合

17、物都是一些吖啶类染料,原因是它们的分子结构与嘌 呤-嘧啶对十分相似,易通过嵌合而造成 DNA勺复制错误。(+)19. 发生点突变时,某基因中一个碱基被置换,从而必然引起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表达的改变。( )20. E.coli 色氨酸缺陷型的回复突变也可用作埃姆斯试验。 ( +)21. 用于埃姆斯试验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除必须是营养缺陷型外,还应是DNA修复酶的缺陷型。( )22. 在诱变育种中,筛选突变株的重要性要超过用诱变剂作诱变处理的重要性。( + )23. X 射线具有高效的诱变效应,故有“超诱变剂”之称。 ( )24. 为获得代谢产物产量较高的正突变,在选择诱变剂时,应采用较高的剂量和 较

18、低的存活率才是。( )25. 用于培养某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的基本培养基,都是不必加生长因子的组合培养基。)26. 原养型就是野生型的别称,两者不仅表型相同,而且遗传性也一致。 ( )27. 在筛选营养缺陷型时,在完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有效杀死大量生长繁 殖的野生型,从而达到“浓缩”营养缺陷型的作用。 ( +)28. 在对微生物进行各种重组实验时,先要做到所选用的亲本菌株必须具有营养 缺陷型或抗药性等选择性遗传标记。 ( +)29. 生长谱法是利用固体平板鉴定营养缺陷型性质的简便方法。 ( +)30. 不同细菌的感受态出现时间都很一致,一般都是在指数期的后期。 ( )31. 转染实质上就是

19、一种病毒间的转化现象。 ( )32. 普遍转导可将供体菌的任何基因转导,故可使受体菌成为获得全套供体菌基 因组的转导子。( )33. 普遍转导、局限转导和溶源转变中的噬菌体均为缺陷噬菌体。 ( )34. 溶源转变在本质上与转导是相同的。 ( )35. 具有前 ? 噬菌体的白喉棒杆菌是无毒株。 ( )36. 在微生物遗传实验中所用到的基本培养基就其成分而言,应归属于天然培养 基中。( )37. 转化与转导都是不需要供体菌和受体菌的完整细胞直接接触而进行的。( +)38. 凡能引起转导的噬菌体,不是部分缺陷噬菌体,就是完全缺陷噬菌体。( +)39. F 因子是一种属于附加体的质粒。 ( +)40.

20、 当E.coli的F+与F菌株发生接合时。F因子由供体菌进入受体菌,从而使原F+变成了 F,而原F则变成了 F+o()41. 在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大量E.coli菌株中,F-与F+约各占一半。(一)42. 目前促进原生质体融合的因素只有用化学融合剂聚乙二醇(PEG才能成功。()43. 用加热或紫外线灭活的原生质体作一个甚至两个亲本,也可获得有生活力的 融合子。(+)44. 准性生殖实质上是某些半知菌等真核微生物在自然界条件下的一种原生质体 融合现象。( +)45. 衰退的菌种,是一个遗传性严重不纯的群体。 ( +)46. 黏质沙雷氏菌在 25度下产生血红色菌落。但置于 37 度下则形成无色菌落,

21、 这说明该菌种发生了衰退。 ( )47. 某微生物群体中的个别细胞因发生自发突变并经不断移种,最终导致该物种 原有性状出现明显负变的现象,称为菌种衰退。 ( +)48. 如某菌已退化,应通过分离纯化,设法挑选其中未衰退的菌落,以此达到原菌的复壮。( +)49. 低温有利于菌种保藏, 在-196 到 4 度范围内, 温度越低,则保藏效果就越好。 ( + )三 . 填空题1. 在学习微生物遗 传规律时,有四个重要的基 本概念 必须明确, 它们是 、和。2. 微生物历来被选为研究生物学基本理论问题时的重要模式生物,原因是:、和3. 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三个经典实验分别是 ( 1928)和 (19

22、44)的 验; (1952)的 实验;以及(1956)的 验。4. 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存在的部位和方式可分为七个水平,即 ,和。5. 基因突变简称 ,狭义的突变专指 ;广义的突变则指和。6. 选择性突变株可包括 、和等,而非选择性突变株则可包括 、和等7. 基因突变一般有七个共同特点 : 和。8. 基因突 变的 自发 性和 不对 应性曾 有三个著名 的实验 予以证明, 它们是等人的 ,的,以及等的 。9. 点突变是有碱基置换引起的,具体机制有两种,即 和10 诱发突变可分三类,即 、和 。11. 微生物的自发突变一般有三个主要原因: 、12. 紫外线对微生物DNA的损伤,主要产生,通过和可

23、修复DNA的损伤。13. 常见的“三致”是指 、和作用,目前检出某试样是否“三致”的简便、快速而高效的试验是 14. 艾姆斯试验中用的菌种是 的营养缺陷型 ,通过回复突变可测定待测样品中 的存在。15. 诱变育种应注意的 8 个原则是: 、 、 、和 16. 与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关的三类培养基是 、和,其符号分别为 、和。17. 与营养缺陷型有关的菌株有三种: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菌种的原始菌株称为 , 它经诱变处理后所发生的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菌株称为,再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的菌株称为 。18.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方法一般要经过 、和四个步骤19. 检出营养缺陷型一般有四种方法: 、 、和。20

24、. 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形式有 、等形式,但共同特点是机制较原始,例如 21. 普遍转导有两种,一种是 ,另一种是 ;局限转导也有两种,一种是 ,另一种是 22. 普遍转导与局限转导主要区别在于, 普遍转导噬菌体是 噬菌体,而局限转导噬菌体是 噬菌体,普遍转导噬菌体能转移供体菌的基因,而局限转导只能转移供体菌的 基因。23. 溶源转变与局限转导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前者: , ,24. 白喉棒杆菌由于整合了 后才会变成产毒株,这种现象被称为25. 在 E.coli 的接合过程中,有四种独特的菌株参与,它们是 、和26. 准性生殖主要发生在 中,其过程为: , 27. 准性杂交育种的 主要步骤为:

25、28. 当前对原核受体细胞来说,在遗传工程中最合适外源基因载体是 和,对真核细胞受体来说, 在动物方面主要有 ,在植物方面主要是 29. 微生物菌种保藏有两个原则,一是在菌种方面必须选用 ;而是设法创造一个优良的休眠条件,例如 、和等30. 目前国际上有代表性的菌种保藏机构美国的ATCC仅使用两种保藏方法,即和 四选择题1. 黏质沙雷氏菌在25C培养时会产生深红色的灵杆菌素,可是,当培养在37C下时就不产此色素,但若在降至 25T下时又重新恢复产色素的能力,此 即()A、遗传型 B 、表型 C 、变异 D 、饰变2. 首次提出是物体的物质可分体质和种质两部分, 并认为种质是一种具有稳定性、连续

26、性和特定分子结构的物质者是()A、魏斯曼B 、孟德尔 C、摩尔根D 、艾弗瑞3. 最早进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科学家是()A、 Griffith B、 Avery 等 C 、 Hershey 等 D 、Fraenkel-Conrat4. 对肺炎链球菌中的蛋白质、 核酸和荚膜多糖分别进行提纯和转化实验的 科学家是()A、 Griffith B、 Avery 等 C 、 Hershey 等 D 、Fraenkel-Conrat5. 对大肠杆菌进行噬菌体感染试验, 以证实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科学家 是()A、 Griffith B、 Avery 等 C 、 Hershey 等 D 、Fraenkel

27、-Conrat6. 用植物病毒的重建试验来证实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基础的科学家是 ()A、 GriffithB、Avery 等 C、 Hershey 等 D 、Fraenkel-Conrat7.2卩m质粒存在于()中A、草履虫 B、酿酒酵母C、大肠杆菌D、粗糙埋孢菌8. 原核生物基因最大特点是其有()组成的调控系统A、启动基因与调节基因B、操纵基因与调节基因C、结构基因与调节基因D、操纵子与调节基因9. 在专业书刊中, 基因及表的产物 (多肽) 的名称按规范化的符号分别是 3 个英文字母的()A、大写斜体和小写正体B、大写正体和小写斜体C、小写斜体和大些整体D、小写正体和大写斜体10. 能在不

28、同菌株间发生转移的细菌质粒是()A F因子和Ti质粒 B 、F因子和Ri质粒C、F因子和R因子 D 、F因子和Col因子11. 在以下个突变株中,一般认为是非选择性突变株的是()A、营养缺陷型B、抗性突变株C、条件致死突变型D、产量突变型12. 为证明基因突变自发性而做变量实验的学者是()A、 Luria 等 B 、 Ledrberg 等 C 、 Newcombe D、 Delbrueck13. 用培养皿进行菌落涂布试验以证明基因突变自发性的学者是()A、 Luria 等 B 、 Ledrberg 等 C 、 Newcombe D、 Delbrueck14. 用影印培养法证明突变自发性的学者是

29、()A、 Luria 等 B 、 Ledrberg 等 C 、 Newcombe D、 Delbrueck15. 某微生物经诱变后,其DNA链上一碱基由A变G或T变C,则应归属()A、转换 B 、颠换C、移码D、转座16点突变是由DNA链上的()引起A、碱基置换或移码突变B、碱基置换或染色体畸变C 、碱基置换或基因转座 D 、移码突变或染色体畸变17. 最易引起移码突变的诱变剂是()A、亚硝酸 B、烷化剂C、5-溴尿嘧啶 D、吖啶类化合物18. 有一种原核生物即()因缺乏光解酶,因而再用紫外线进行诱变后不 会发生光复活作用。A、大肠杆菌B 、枯草芽抱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灰色链霉菌19

30、. 预防结核分枝杆菌的疫苗卡介苗的育种原理是利用菌种的()A、自发突变B 、牛胆汁诱变C、化学诱变 D、物理诱变20 有一种检出营养缺陷型的夹层培养法,要在培养皿中先加入 3 薄层培 养基,经培养后再倒入第四层培养基,这四层加入顺序是()A MM含菌 MM+SM+CM、BMM含菌 MM+MM+CMC、MM含菌 MM+MM+SM、DMM含菌 MM+CM+SM21. 有一种简便快速鉴定营养缺陷型的方法是()A、青霉素法B 、夹层平板法 C、影印平板法 D、生长谱法22. 有一种细菌需要用 CaCl2 处理它的球状体才能进行转化作用,这种细 菌就是()A、枯草芽抱杆菌 B 、肺炎链球菌C、大肠杆菌

31、D、金黄色葡萄球 菌23. 必须通过两性细胞的融合而完成高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杂种子代的方 式,称为()A、准性杂交 B 、接合C、有性杂交 D、性导24. 通过两个不同菌株的体细胞连接而发生低频率的染色体重组以产生杂 种子代的方式,称为()A、准性杂交 B 、接合C、有性杂交 D、性导25. 原核生物通过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间的暂时接触而完成部分染色体重 组的现象,称为()A、准性杂交 B 、接合C、有性杂交 D、性导26. 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 从供体细胞传递部分染色 体至受体细胞的现象,称为()A、接合 B 、转化C、转导D、性导27. 供体菌的游离DNA不通过细胞间的接

32、触直接进入受体菌并实现部分染 色体遗传重组的现象,称为()A、接合 B 、转化C、转导 D、转染28. 白喉杆菌被B噬菌体溶源转化后,称为产毒株,此即()A、转化 B 、转导C、转染 D、溶源转变29. 白喉棒杆菌只有当它受()感染而引起溶源转变后,才产生白喉毒素A、a噬菌体 B、B噬菌体C、丫噬菌体D、P4噬菌体30. 在细菌接合实验中,发现不同性别的菌株经接合后,罕见有受体细胞 改变性别的是()A F+x F- B、Fx F- C、F+x Hfr D 、Hfr X F-31. 在细菌接合试验中,不同菌株接合的后果是受体菌获得较多供体菌性 状的配对是()A、 F+xF- B 、 FxF- C

33、 、 F+xHfr D 、 HfrxF-32. Hfr 菌株是在其细胞中存在着()A、游离的F因子B、游离的F因子C、没有F因子 D、整合的F 因子33. E.Coli的Hfr与F-接合的结果是()A F-与F+,重组频率低 B、F-成F,重组频率低C、F-未变,重组频 率高D、F-成Hfr,重组频率高34. F 质粒来自()A、F+菌株 B 、F-菌株 C、Hfr D、双重溶源菌答案:填空题1. 遗传型,表型,变异,饰变2. 物种和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体积简单,营养体多为单倍体,易在合成 培养基上生长,繁殖速度快,易积累中间代谢物或终产物,菌落可见 且形态多样,环境作用直接均匀,易产生突变株,

34、多数有相应病毒, 有多种原始有性生殖方式3. Griffith , Avery ,经典转化,Hershey ,噬菌体感染,Fraenkel-Conrat ,植物病毒的重建4. 细胞水平,细胞核水平,染色体水平,核酸水平,基因水平,密码子 水平,核苷酸水平5. 突变,点突变,点突变,染色体畸变6. 营养缺陷突变株,抗性突变株,条件致死突变株,形态突变株,抗原 突变株,产量突变株7. 自发性不对应性稀有性独立性可诱变性稳定性可逆性8. Luria ,变量试验, Newcomb,e 涂布试验, Lederberg ,影印平板试验9. 转换,颠换10. 碱基置换,移码突变,染色体畸变11. 有背景辐射

35、和环境因子引起,由自身有害代谢引起,由DNA复制时剪辑配对错误引起12. 嘧啶二聚体,光复活作用,切除修复13. 致突变,致畸变,致癌变,艾姆斯试验14. 鼠伤寒沙门氏菌, his- ,“三致”毒物15. 选择简便有效地诱变剂,选择优良的出发菌株,处理单细胞或单孢子 悬液,选用最适的诱变剂量,充分利用复合处理的协同效应,利用和 创造形态生理与产量间的相关指标,设计高效筛选方案,创造新型筛 选方法16. 基本培养基,完全培 养基, 补充培 养基,MM,CM,SM17. 野生型,营养缺陷型,原养型18. 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营养缺陷型,鉴定营养缺陷型19. 夹层培养法,限量补充培养法, ,逐个检

36、出法,影印平板法20. 转化,转导,接合,小片段转移,单向转移21. 完全普遍转导,流产普遍转导,低频转导,高频转导22. 完全缺陷,部分缺陷,任何,部分特定23. 噬菌体是正常的、不带外源基因,由噬菌体的基因提供新性状,新性 状是宿主溶源化时的表现,新性状会随噬菌体的消失而丧失24. B温和噬菌体,溶源转变25. F+,F-,Hfr , F26. 半知菌,菌丝联结,形成异核体,核融合,体细胞交换和单倍体化27. 选择亲本,强制异合,移单菌落,验稳定性,促进变异28. 松弛型细菌质粒,入噬菌体,SV40,Ti质粒29. 纯种的休眠体,干燥,低温,缺氧,避光,缺营养,添加保护剂30. 冷冻干燥保

37、存法,液氮保存法选择题1. D2.A 3. A4.B 5.C6.D7.B8.D9.C10.C11. D12.A13.C14.B15.A16.A17.D18.B19.A20.B21.D22.C23.C24.A25.B26.C27.B28.D29.B30. D31. D 32.D33.C34.C五、问答题1、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些?答:(1)自发性可自发地产生各种遗传特性的突变(2)不对应性突变形状(如抗青霉素)与引起该突变的原因(如紫外线等诱变剂)间 无直接对应关系。(3)稀有性如自发突变的概率一般在10-9-10-6之间(4)独立性某基因的突变率不受其他种基因突变率的影响(5)可诱变性自发突变的

38、频率可因诱变剂的影响而大为提高(提高 10-103 倍)(6)稳定性发生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新遗传性状是稳定的(7)可逆性野生型菌株的某一性状既可发生正向突变,也可发生相反的回复突变。2、提高诱变育种效率的八个原则是哪些? 选择简便有效地诱变剂(如紫外线、NTG等) 挑选优良的出发菌株 处理单细胞或单抱子悬液 选用最适诱变剂量 充分利用复合处理的协同效应 利用和创造形态、生理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指标 设计高效筛选方案 创造新型高效筛选方案3、比较准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点?比较项目准性生殖有性生殖参与结合的亲本细胞独立生活的异核体阶段 接合后双倍体的细胞形 态双倍体变为单倍体的途 径形态相同的体细胞有

39、形态或生理上有分化的 性细胞无与单倍体明显不同通过减数分裂与单倍体基本相同通过有丝分裂结合发生的概率偶然发现,概率低正常出现,概率咼4、Hfr XF_和F + x 杂交得到的接合子都有性菌毛产生吗?它们是否都能被M13噬菌体感染呢?答:Hfr XF中,由于Hfr菌株的染色体在向的转移过程中,整合在染色体上 的F因子除先导区外,绝大部分处于转移染色体的末端,由于转移过程中常被中 断,因此F因子不易转移到受体细胞中,所以 HFr得到的接合子仍然是F_,无性菌毛的产生;F+XF得到的接合子有性菌毛产生,能被 M13噬菌体感染,因 为M13的侵染途径是性菌毛。5、DNA链上发生的损伤是否一定发生表型的

40、改变?尽你所能说出理由。 答:不一定,如下列情况:同义突变或沉默突变;发生了基因内另一位点或是另 一基因的抑制突变(一般指tRNA基因的突变)使突变得到校正;即使是错义突 变,但是是否改变表型还看置换的氨基酸是否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各种修复机制 可清除DNA勺各种损伤,使其表型不发生改变。6细菌接合作用机制?比较大肠杆菌的 F+、F-、Hfr和F菌株区别? 答:指供体菌(“雄性”)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 “雌性”)直接接触,通过 F 质 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 程。F+ (雄性)菌株是指细胞内存在游离的 F质粒,细胞表面有性菌毛的菌株。F雌性菌株是指

41、细胞中没有F质粒,细胞表面也无性毛的菌株,与F+菌株或F 菌株接合获得F质粒或F 质粒,并转变成为F+菌株或F菌株。细胞中 F 质粒从游离态转变成在核染色体组特定位点上的整合态的菌株。 Hfr 菌株与L菌株的基因重组频率要比单纯用 卩+与L接合后的频率高出数百倍而得 名。它的遗传性状介于F+菌株与Hfr菌株之间,是Hfr菌株细胞内的F质粒因 不正常切离而脱离核染色体组时, 形成游离的、 带小段染色体基因的环状的特殊 F质粒,称F 质粒。7. 论述获得微生物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方式 ?采用辐射, 化学试剂等因素处理细菌, 以提高其变异几率, 关键步骤是进行营养 缺陷型微生物的筛选工作, 营养缺陷型是

42、指通过诱变产生的, 由于发生了丧失某 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的突变株。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与鉴定涉及下列几种培养基:基本培养基(MM,符号为-)是指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的最低成分的合成培养基。完全培养基 (CM ,符号为 +)是指可满足某种微生物的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营养 需要的天然或半合成培养基。补充培养基(SM,符号为A或B等)是指在基本 培养基中添加某种营养物质以满足该营养物质缺陷型菌株生长需求的合成或半 营养缺陷型菌株不仅在生产中可直接作发酵生产核苷酸、 氨基酸等中间产物的生 产菌,而且在科学实验中也是研究代谢途径的好材料和研究杂交、

43、转化、转导、 原生质融合等遗传规律必不可少的遗传标记菌种。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一般要经过诱变、 淘汰野生型、 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四个环 节。现分述如下: 第一步,诱变剂处理:与上述一般诱变处理相同。 第二步,淘汰野生型:在诱变后的存活个体中,营养缺陷型的比例一般较低。通 过以下的抗生素法或菌丝过滤法就可淘汰为数众多的野生型菌株即浓缩了营养 缺陷型。抗生素法 有青霉素法和制霉菌素法等数种。青霉素法适用于细菌,青霉素能抑 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 杀死正在繁殖的野生型细菌, 但无法杀死正处于休止 状态的营养缺陷型细菌。 制霉菌素法则适合于真菌, 制霉菌素可与真菌细胞膜上 的甾醇作用, 从而引起膜的

44、损伤, 也是只能杀死生长繁殖着的酵母菌或霉菌。 在 基本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 野生型生长被杀死, 营养缺陷型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中 生长而被保留下来。菌丝过滤法 适用于进行丝状生长的真菌和放线菌。 其原理是:在基本培养基中, 野生型菌株的孢子能发芽成菌丝, 而营养缺陷型的孢子则不能。 通过过滤就可除 去大部分野生型,保留下营养缺陷型。第三步,检出缺陷型:具体方法很多。用一个培养皿即可检出的,有夹层培养法 和限量补充培养法; 在不同培养皿上分别进行对照和检出的, 有逐个检出法和影 印接种法。可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室具体条件加以选用。现分别介绍如下: 夹层培养法 先在培养皿底部倒一薄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

45、,待凝,添加一层混 有经诱变剂处理菌液的基本培养基, 其上再浇一薄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 经培 养后,对首次出现的菌落用记号笔一一标在皿底。 然后再加一层完全培养基, 培 养后新出现的小菌落多数都是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限量补充培养法 把诱变处理后的细胞接种在含有微量(V 0.01% )蛋白胨的基 本培养基平板上, 野生型细胞就迅速长成较大的菌落, 而营养缺陷型则缓慢生长 成小菌落。 若需获得某一特定营养缺陷型, 可再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微量的相应 物质。逐个检出法 把经诱变处理的细胞群涂布在完全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待长成单 个菌落后,用接种针或灭过菌的牙签把这些单个菌落逐个整齐地分别接种到基本 培

46、养基平板和另一完全培养基平板上, 使两个平板上的菌落位置严格对应。 经培 养后,如果在完全培养基平板的某一部位上长出菌落, 而在基本培养基的相应位 置上却不长,说明此乃营养缺陷型。影印平板法 将诱变剂处理后的细胞群涂布在一完全培养基平板上,经培养长出 许多菌落。用特殊工具 “印章 ”把此平板上的全部菌落转印到另一基本培养基 平板上。经培养后, 比较前后两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 如果发现在前一培养基平 板上的某一部位长有菌落, 而在后一平板上的相应部位却呈空白, 说明这就是一 个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第四步,鉴定缺陷型: 可借生长谱法进行。 生长谱法是指在混有供试菌的平板表 面点加微量营养物, 视某营养物的周围有否长菌来确定该供试菌的营养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