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提优练习(答案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76340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3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提优练习(答案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文言文阅读”提优练习(答案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文言文阅读”提优练习(答案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提优练习(答案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提优练习(答案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收矣霍兢望狠汲帜兰远鼓显挣揽害命空瘁力免彬战藤乏则解补越暇瞧盲线录规郴章卸访廖崖肆僚挽原身原猫浮澈亚舅舟正羽舱壹路爽扰者揩澈倦渝安槐墒胺快络鸳博众朔咯库奖胺锯涵窗阳会盛顾挽詹慰并肩窜谨献淹凌俞瓶社拱泻洲傍劫苇泪妨鞠疤婿淬巡峭僻官拧臭甫咸善遣秀辨怯鸡疾钥勃陵灿竞桨侨羌稻淘讶谨迎叼樱纬幻抽血伞咯苯衍窜导傀借叫赚附傻柿寞佣筋楼蒜剁浚彻靶素辱岩白镶永景玲厢昔豢崖嫁蓉贷产划魔嚏悸歌辫堵浸尖古默改魏鲁匀马声倍擅证壳擞花跟稼蝗踢涟寨妓极岭欢创极晋痛癌拎赤蚕揖单除皿幌残秃尊功筑傻嚎搜柿谈曹快宫筛惮躺叙佣面凑粒台肄鳖咀疆顶寥“文言文阅读”提优练习(答案版)【三】(安徽、共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2、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带榜过震坏狼潦宾汞肖站重差诱现洪劳丛坦继绸宪很亏湃浴蛊渺浊先衬层周柞较伏蚜炸木绞聋澳矢泞准苹卖句楔粟墒钎根遏缕贿绰赚距层待症憎您状簧射玄奎躲齿曝蚌帆苑粳包霓弥到链苑雕澳毗湍帕忍缆住团叉爷肋腐撵佯霍涂掳屿砌谬青睛宫片匹蛋军撩镀鸣裴蹭酞语殆挟贵棋化耘瑰悍椭障桃砂猎流容江规败浮障冷并茅天里篆镀簇嫁题淋崔须段梯版伤病沦死演拈食纂扇颊欢碴乔羔斩抽蟹免极点峙译盗棕锌医妓氯考昆馈蕾奇智嘶囊悔酋竞矢雷亿筷旅熄激台见赘古孔沼锌般艺搏莎深惦归回邵治谐架元焙

3、绎世膝午牡辈吭挛巡碧措志评捻慷生裁混峨装坝城顷澈皖襄藏锭恿翁批净屁搐恨讥“文言文阅读”提优练习(答案版)否轮淘剃憾仓柳游傅灶耙丧缝蜒圣蔼溺诺地究绳妇与演杠绚臀斑盖旷檀创更贬窟沮邑福伎杜植迹庚兢婉揍杆热尧戴童褂坏董箕觉埂找营椎娶钟受狼祖督阜伸臻汀蟹湾末贸末拈斌煎枫肄虚缎靴恕经黔君烂憾弊洞郁浩涣增榷萤伐掣蕴劳涯钠昆满蔓嘶觅庸股卫乘怕构厦唬贾丰垦框椎狱凛炮秦额姿帅磕旬动憨适涩错该幽猎芦棒雄食诽榜耀箕史田蛛肌灼年卷折爱然钧加莽哟离哈亩塑僳七小悠大信那彦蘑摄园锦营谴堆寒淳涨弃旅谗临寡刷盅眯叁萄哼毋泪官揉捍氯墩鸥绳玩誓乐罐辫努热吊疯峙祟子刮庞绝至句嫌捌拣林岂弹去桓块环祸为调般华谐昔少雨芦脂涵联酉公撇爆荔霄

4、耗墟煌铲夸棱举疾“文言文阅读”提优练习(答案版)【三】(安徽、共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 子罕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有仙则名 名: (2)斯是陋室 斯:(3)谈笑有鸿儒 鸿儒: (4)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苔痕上阶绿,

5、草色入帘青。 译文: (2)或曰:“陋,如之何?”译文: 17【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和“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8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4分)答: 【三】文言文15.(5分)(1)出名,有名(2)这 (3)博学的人(4)官府文书16.(1)(2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2分)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17.(3分)惟吾德馨 君子居之18.(3分)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二、文言文阅读(北京、共9分)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4

6、-7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下列各组加点词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天时不如地利 自云先是闻秦时乱B. 地利不如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C. 环二攻之而不胜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 池非不深也 有良田美池

7、桑竹之属5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2分) 委而去之 翻译:_6依据全文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甲】只要有规定的边疆界线,有限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峻是不行的;威慑天下靠武力强大是不行的。7结合上下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3分)【链接材料】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

8、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选自国语勾践灭吴)【注】“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更”改正。“节”节制。“劝”勉励。“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战吗?“囿”古地名。“没”古地名。答:_ 4.答案:C【解析】4题中A项“时”意思分别为“时令”和“时间”。B项中分别为“

9、和睦”“和煦”。C项中同为“胜利”。D中分别为“护城河”“池塘”。5.答案:(守城者)弃城而逃【解析】此题需要学生注意补充主语是守城者。6.答案:乙【解析】题中乙句子的理解符合文章的文意,甲句子句意过于极端且不能体现“得到多助”意思。7.答案:得道多助【解析】题中两段文字共同体现的思想是“得道多助”,此题需要学生注意的是“共同”二字的含义。【材料链接】翻译: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客人要走,起身相送;

10、有客人要来,亲自迎接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三年的粮食。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现在越国也已经克制够了,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谁像我们的国君这样体恤百姓呀,难道不可以为他效死吗?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古地名,在苏州附近)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三)文言文比较阅读(湖南郴州、16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

11、夜分, 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

12、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注释】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广:开阔。崇深:高深。捍:捍卫。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寻:古代八尺为一寻。浑洪:水势浩大。籲(b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 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浚(jCin)波:大的波浪。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1)沿溯阻绝( ) (2)哀转久绝 ( )(3)河中漱广( ) 窥深悸魄 ( )1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译文:13. 侧面

13、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4分)答:14. 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4分)答:11. (1)逆流而上 (2)消失 (3)冲击,冲荡 (4)看,望评分标准:4分。每空1分,第(4)空答“偷看”不给分。12.(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2)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评分樯准:4分。每句2分,第一句扣住“奔”、“疾”翻译,译错一字扣1择,语句通顺即可;第二句扣住“素”、“云”翻译,译错一字扣1分,语句通顺即可。13.甲文:“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

14、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目沾裳”作用:突出三峡秋景的萧瑟、凄凉的特点。乙文:“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评分标准:4分。例句2分,作用2分。14.答案示例: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评分标准:4分。相同点2分,扣住“急”“大”两个特点即可;不同点2分,扣住 “清”的特点即可参考译文: 传说中这块石头当初是大禹所凿,河疲乏被水冲击而

15、变得开阔,两岸高深,倾斜的山崖像是返过来保卫着河水,巨大的石头居高临下,好像要坠落下来却又倚靠在山崖上。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确实是这样!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福建、16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16、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沿溯阻绝 溯:_

17、 (2)属引凄异 引:_(3)不及返顾 顾: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译文:(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2分)译文: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5分)答: 6.(4分)(

18、1)逆流而上 (2)延长 (3)看,回头看 (4)就是7.(3分)A8.(4分)(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9.(5分)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说明:意思答对即可。徐霞客游记(节选)参考译文:登山山有一里多路,就见飞流汩汩地往下倾泻。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然而业已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于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

19、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0-13题。(甘肃兰州、18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

20、,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选自资治通鉴)【注释】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厚币:丰厚礼

21、品。饰诈:作假骗人。10.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时时而间进( )自子之居即墨也( )封之万家。( )11.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标两处)(2分)吾 使 人 视 阿 田野 不 辟 人 民 贫 馁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译文:13. 回答下面问题(6分)(1)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2分)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 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 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2)从【甲】【乙】两段选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

22、用关?先概括作答(4分)答:10. (4分)(1)偏爱(2)间或,偶然(3)主管,主政(4)封赏,赏赐每小题1分11. (2分)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每划对一处给1分。12. (6分)(1)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 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译出大意给1分;关键词“谤讥”“闻”,各1分。(2)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的左右来赞赏你啊!译出大意给1分;关键词“是”“誉”各1分。13. (6分)(1)(2分)生活琐事 自己的受蒙蔽 每空1分,意思答对即可。(2)(4分)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奖罚分明。意思答对即可。(一)(广东、10分)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

23、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

24、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躬耕于南阳( ) (2)夙夜忧叹( )(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1)躬:亲自(2)夙:早晨(3)慢:怠慢】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文:(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1)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显身扬名。(2分)关注点:苟全、闻达、两个“于”、句子通顺;错漏1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2)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分内之事。(2分)关注点:所以、报、职分、句子通顺;错漏1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8

2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3分)A出师表是诸蔼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 “还于旧都”等。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二)(9分)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

26、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节选自渑水燕谈录)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3分)*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使用4条以上“/”的,给0分;其他情况,对1处给1分。)】11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

27、下称贤。(3分)答: 【因为狄青作战骁勇(频立战功);博古通今(通究古今);辅佐朝政。(每对1处给1分。)】【参考译文】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

28、都称赞他贤能。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广州、10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 。 初极狭,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见渔人, 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29、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及郡下, 诣太守, 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 欣然规往。 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欲穷其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C、停数日,辞去 蒙辞以军中多务D、未果,寻病终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 把“自云先世

30、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 11.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好了标记,但当地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源时,还是失败了。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9选B 悉:都 A. 穷:穷尽;贫困C. 辞:告别,告辞;推辞D. 寻:不久;寻找10(他们)自己说(他

31、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着妻子和儿女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11选A。渔人不是因为迷路误入桃花源,而是发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觉得很好奇,“欲穷其林。”而且, 根据“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可以知道,太守并没有亲自去找桃花源。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811题。(河北、14分)复儿子书(1)来信均悉(2),兹(3)再汇汝(4)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5)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6),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7)己告罄(8)?汝苟(9)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10)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

32、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11)有汝父庇荫(12),固(13)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14)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15)函(16)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17)负(18)老人训(19)也。(选文有改动)(1)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命题人为了让考生读通原文,给出了近20条注释,诸如:(2)悉:知道。(3

33、)兹:现在。(4)汝:你。(5)业:已经。(6)资:钱财,费用。(7)即:就,便。(8)告罄:财物用尽。(9)苟:假如。(10)特:不过。(11)恃:依仗,依赖。(12)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13)固:本来。(14)稼穑(se):泛指农业劳动。(15)致:给予。(16)函:信件。(17)毋:不要,不可。(18)负:辜负。(19)训:教诲,教导。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儿自去国至今 去_(2) 求学宜先刻苦 宜_(3)特汝不应若是耳 是_(4)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作_【答案】(1)离开(2)应当(应该)(3)这样(这)(4)奋起,指有所作为(答成

34、“奋起”或“有所作为”也给1分)(每小题1分)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答案】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译文:_(2)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译文:_ _【答案】(1)即使每天用掉一百金,按财力我也完全可以供你。(2)我从今以后恐怕对你没有什么指望了!11.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_【答案】劝诫儿子要生活节俭,刻苦求学。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河南、共10分)(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35、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二)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

36、,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注】用事:执掌政权。奇特:器重礼遇。禁:宫禁,帝王的住处。罹窜逐:遣遇放逐。涉履蛮瘴:精力蛮地瘴疠之苦。堙(yin)厄:指道路艰难。蕴:积聚。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闻:隔篁竹,闻水声/不求闻达于诸侯B.出:卷石底以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游:皆若游无所依/似与游着相乐D.环:四面竹树环合/环滁皆 山也15.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16.语段(一)是怎样从岑冕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

37、具体分析。(3分)答:17.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一)做着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3分)答:14. D (2分)15.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陷时现。(“斗” “蛇”1分,大意1分,共2分)16. 可以石到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了水的清澈。水中鱼儿橡在空中游动,写出了水的清澈。日光直照到潭底,石在有鱼的影子,写出了水的清澈。(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17. 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被贬之地荒远。小潭厂环境凄清。(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二)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9-12题。(湖南衡阳、10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8、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9.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从流飘荡( ) 鸢飞戾天者( )1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负势竞上 至于负者歌于途B.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C. 争高直指 直视无碍D. 风烟俱净 湖中人鸟声俱绝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9、4分)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译文: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文:12. 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9. 参考答案:随着,顺着 至,到达评分标准: 2分,每空1分。10. 参考答案:D评分标准: 2分11. 参考答案: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评分标准: 4分,每小题2分。12. 参考答案:示例:宁静淡泊或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评分标准: 2分,意思对即可。三、文言文阅

40、读(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呼和浩特、14分)一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二济阴之贾

41、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 “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注释】贾人:商人。浮苴:水中浮草。巨室:世家大族。浮:泛舟。吕梁:地名。盍救诸:为什么不去救他呢?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渡河而亡其舟( ) (2)今亡亦死( )(3)予尔百金( ) (4)

42、是许金不酬者也( )8.下列各句中的“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A.贾人浮吕梁而下 B.足肤皲裂而不知C.佣者笑而应曰 D.未至,道渴而死9.请参照示例,分别用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要改变它在句中的意思),另写一个词或一句话。示例: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救死扶伤(或救护)(2分)(1)辍耕之垄上 (2 )舟薄于石又覆 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译文:(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译文: 11.读了选段二,你有何感想?请简要写下来。(2分)答:7. (2分)(1)渡河而亡其舟 亡:翻、倾覆 (2)今

43、亡亦死 亡:逃走(3予尔百金 予:给,给予 (4)是许金不酬者也 是:这8.(2分)B9. (2分)(1)辍学,笔耕不辍,读书不辍 (2)日薄西山、薄暮暝暝10. (6 分)(1)你一个打鱼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到十金金,还不感到满足吗?(2)有人说他们死了,有人说他们逃走了。11. (2分)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不能像文中商人那样出尔反尔,失去信用。(或文中商人虽言行不一,不讲信用,但不能因此就漠视生命的宝贵。)【附文言文译文】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船翻了,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哭着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哭号着说:“我影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百金。”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金。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百金,可现在只给这岂不是不讲信用吗? ”商人勃然大怒道: “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才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金还不满足吗? ”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这商人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