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尝试.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72486 上传时间:2021-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教学尝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单元教学尝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单元教学尝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单元教学尝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单元教学尝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教学尝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教学尝试.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缘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方法,解放自己。能够腾出更多时间组织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扩大知识面 。 单元教学活动形式:小组合作,并教兵,师帮兵1、根据单元文本特点,教师确定本单元完成几个教学任务。一般4-5个为好。生字词必须每单元都完成,课堂展示,课后巩固。2、小组分工:一个任务换一课,循环实行,课课都有机会细细分析。3、展示形式:四人,三人,二人,一人皆可,但必须代表小组加减分。4、教师要掌控全局,针对学生回答表态,补充,明确。 任务一:字词过关(两课时)1、 文章重点词语(生僻字词、新鲜字词、重点词语)2、 多音多义字。3、 形似字。4、 读文章。任务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课时)一

2、.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存有一些问题: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课文内容了。2.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在概括时分不清那些该删,那些该留。二.行之有效的方法:1.课题扩充法: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很多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够借助文章的课题。首先读懂课题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通顺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实行补充,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全面。2.段意合并法: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能够利用合并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最常见的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方法是先理清文章层

3、次,归纳出每层次的大概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把句子理通顺即可。如果既有主要的又有次要的,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注意句子的连贯性,不要重复罗嗦。3.重点突出法: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所以,只要抓住这个重要部分的段落大意,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文章的主要呢 就归纳出来了。方法是先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再联系其他段作适当的补充就能够了。4.句子摘录法: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度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在录这些概括性的句

4、子稍加该动就能够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使用这种方法,有时能够直接抄句子;有时要稍加组合;有时还有精简一些修饰词。5.“六要素”综合法。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能够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能够有所取舍。6.关键词语提炼法(含中心词句提炼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协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一些特殊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格式: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三.常见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2.根据文章情节

5、发展填写相对应内容.竞赛发挥颇佳-( ) 豪爽承诺请客-( )-( ) 3.通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事情回乡下时看母亲拾稻穗母亲亲要“我”拾稻穗“我”的内心变化豁然开朗四.答题一般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任务三:标题作用.文章线索.人称使用及变换(一课时)一、标题的作用。记叙文标题的作用是全文的线索;题目点明中心;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点明主要事件; 7. 题目有双关义; 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注意:标题含

6、义往往包含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题目;时间或空间的变化;具体的人、事物或某句话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三、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2)第三人称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3)注意:有的文章中使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能够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拉近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感情的交流。(4)中间人称变换的作用:在感情激动到极点时,往往不自觉地转变称谓,使读者倍感亲

7、切。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跌宕起伏,情感得以升华。四、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补叙作用:使叙事有波澜,避免平铺直叙.造成悬念.使读者恍然大悟任务四:景物描写(一课时)一、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3.推动情节的发展.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其次,要从结构思路上考虑,在致有以下三种情况。1、 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这种作用一般也出现在文

8、章的开头。2、起线索过渡作用。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段落衔接处。海燕一文,可以抓住海面三次不同景色的描写,将文章分成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就要来啦三部分,这儿的景象,就能起到过渡作用。3、景物描写常常使语言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可感,使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感。二.写景方法1、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综合运用。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3、动与静的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颇具艺术感染力。4、诗人利用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5、虚与实的结合: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

9、一种浓溢的情思。6、点与面的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7、远与近的结合: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8、白描手法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9.色彩搭配.任务五:(一课时)一、特殊段落的作用1. 开头语段:(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 ; (2)总起全文,引出下文; (3)奠定某种感情基础;(4)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5)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2.结尾语段:(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前后照应,使结构严谨;(2)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点明中心

10、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3)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收束全文,揭示中心。3.中间段: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发展成为必然.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2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3 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4排比: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6反复(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更好地强调了7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

11、注意和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8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更好地强调了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10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11 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12对比:突出强调.13、顶针:使句子结构整齐,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总之: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设问、反问、反复、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气。任务六: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课时) 1、思路:注意词性;先联系本义再联系语境;表明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2、方法:贬词褒用例如: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

12、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分析“挑逗”的表达效果。答:“挑逗”一词在句中贬词褒用,表示“嬉戏”的意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紫藤萝花的活力,表现了“我”对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化无形为有形,或化抽象为具体。例子: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分析:“弹性”一词用得生动传神。把无形的冬天的风写得具体可感,赋予它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也表达了对小鸟的喜爱之情。运用修辞,通常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圈点词语,如果没有使用任何表现手法或者技法,如何分析答题流程:本义+语境义(引申义或者语境义)+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

13、作者的思想感情动静结合即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结合,是文章是更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 以动衬静,词性转化,比如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动词。答题流程: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义+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任务七:记叙文重点句子考查 (含义、表达效果)(一课时)一、常见题型(1)“句子赏析题”常规题型A.文中画线句子意蕴丰富,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B.画线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一个句子使用地非常好,非常生动,请解释为什么好,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方面来分析其原因,这个就是赏析题表达效果,如词语的作用、妙处、好在哪里等都是指词

14、语的表达效果。(2)“句子含义题”常规题型A.文中画线句子蕴含了怎样的深意。B.文中画线句子应该如何理解。一个句子是什么含义,放在语境中有了什么深义和寓意,从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和主旨,这是句子含义题。要能够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意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2、 “句子赏析题”的解题角度:(1)结合写法、修辞进行赏析。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人或物的特征更加突出。(2)对写法的分析: 表达方式:(1)记叙 (2)说明(3)议论 (4)描写 (5)抒情 描写方法:(1)外貌描写 (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 (5)心

15、理描写(3)特殊段落的句子a.开头的句子: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如表达了什么意思,点明题旨、引起下文、为下文故事发展做铺垫、设置悬念等。b.结尾的句子: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如表达了什么意思,解释了什么道理,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含蓄、卒章显志、使文章结构完整等c.过渡的句子 d.用了特殊修辞的句子。(4)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5)记叙文中议论作用:可起到

16、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6)记叙文中抒情: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7)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任务八:(一课时)一、文章语言特色1、常用词语: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2、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3、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 、 “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

17、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4、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素淡隽永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4) 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

18、味美(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二、写作手法及作用:1、 常见手法: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2、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

19、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语文学科组:王杰 2016、2、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