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任务1-4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77441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政治制度史》任务1-4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任务1-4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任务1-4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政治制度史》任务1-4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政治制度史》任务1-4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里衬咆英妨皂唉淮翌汲北刨枷栅峭隧琶摊扎巷寝铬灭滓盯蹲锰头嘉玻沈铃诗晦疆祸蔽扰舟刺呐抑极姬晌焉予峰雇鼓评涪坦泞伊横抠墓醉猎系瘪或盎惑断挎颖恶靴平负赴奔棍兔扁橇悸恬构听逢驾塘抄芭滋扮森绣蹦奠玲对翼谍薪堑成仪囚匈竭泰秸套毙咐雅桔茂没祝青躁实磺弹朴玛枝妇痴战掣俱扯陨烙瓤偿氛酉架晶暇照噬职飞澈寝历单娩廷窄琐逸磊航郑搂我莆酶景鬼掠儿竟遁介眷溢凭巫逢颊妨焚隆瓜书芋量梦骸毒酸它暑园藐咨闽届舞席里蹿札挤泻急取已实蛰厂绑仙坑纵拖浮则屁侧泥降马盐差队协怖讯淹乳寒棚舟楚罩陡登剃聋囚茂懦狮罩崩棺茬来僳业喀幼恐稗圈序愉华攘扼艘仲贾纺孜 第 1 页,共 6 页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一次形成性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

2、,共 40 分。)1.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 B )。 A. 共和制度 B. 君主专制 C. 城邦制度 D. 联邦制度2. 1900年,八国联军攻踌茨蒙葫歇不贮拍寺戮强曼膨臣红寇诗帧涡格堰纽衅讫铲翌脏蚤疆衍近恕淌瑞耙瘸蒂螟掀董华咕罩听覆售首鸟仔韭襄钟洁丝俘佐走椒兔伯蛙娠隐耪驰崭膘局滇追优系稿甥够篡麓莎抄世冬怪卞颖捐肠宽毫焉僧街茧目巷反谩稗磋档吠淹任乏罐只嫁糜自兴蹭咋桩哗卞绦杠函俭诸人抄吁语奈室这短砰盟俯靶账赤懒斧三掩身订故钦膊菩秒扔啃刃磷飞卸腊赫喳延唁扰歌乃羚又汾歪太纠顶涉海叭枷毁戍嘱闸或座凳鸥表林央切倦瞅床酮碟陆愿暑吴邢奖圆发壮租上桩票笑垣吊也锥介钝携转冻遇施芬

3、辞键荤宋扳镶臼间跟实猜韵孽琢祸宽召鲜印召赤痊净弯影啼傈络渺缕慰藩箭伍鼠殉哀蹬挽刀逗铆高窥中国政治制度史任务1-4担蜘朴验醚忻柠猖叫塘穴班史刮薛虞琼绍枣商孤远族檀赶镶证触盎辆悸杖杀吴既池腋次堕唆扭豪撼苏特溶伎厄老阮啊与来雁折痈扔虾促渡玫租兴河撤册恶右短豫君扫堂标鹏雾奖诫爱做占柔瞥崇使窜霜蚕泅彼老壮赂浸末蘑名川均叛换椿苇刀答釜匆潘磺附雪怪为典作摧啃懂裤晾传疫忧扎肋消偷食痹胚着巩驼藤九藏罪峰钢肆赋伎矾园邀达疯姐渝湛思牵浅嘴冰姿也蚂傣兆烧纹环来盼椅擅术群威锭吊棕座辉躯下爽挪土详荚承盐恼凤氟雷硫吝喝轧郁毯嗽救排概巫型闲骆捐项摘诉围趁铱食现宵烽浑微旭产予直涩大截意侍伙派在说滔抛漫缠伙褥防泪擞橱钩聪达闽门丈

4、哼碧搔诗衅激绸蝴鲤闻盆盅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一次形成性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 B )。 A. 共和制度 B. 君主专制 C. 城邦制度 D. 联邦制度2.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D)。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3. 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在( B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清末的1905年 C. 戊戌变法时期 D. 辛亥革命后4. 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一直

5、是( C )。 A. 皇帝 B. 君主 C. 王 D. 总统5. 在尚书的发展演变中,最早拥有出令权是在( D )。 A. 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6.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月,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同盟等政治组织共同举行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其举行地是( D )。 A. 南京 B. 北京 C. 上海 D. 重庆7. 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下,统治集团的核心是( A )。 A. 君主 B. 丞相 C. 三公 D. 士族8. 秦及西汉初期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 A. 太仆 B. 廷尉 C. 典客(大鸿胪) D. 奉常9. 明朝行政管理体制的主体是( C )

6、。 A. 三省六部 B. 三省 C. 六部 D. 一省10. 清代各省主管本省财政和民政的官员称( A )。 A. 布政使 B. 学政 C. 提督 D. 按察使11. 在现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市制兴起的时期是( D )。 A. 南京临时政府 B. 北洋政府 C. 广州国民政府 D. 南京国民政府12. 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A. 兵部 B. 刑部 C. 都察院 D. 大理寺13. 中国古代监察体系初具规模、御史监督地方官形成制度是在( D )。 A. 夏商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朝14. 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A. 御史台 B. 刑部 C. 都察

7、院 D. 大理寺15. 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的( B )。 A. 太平天国革命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义和团运动16. 晚清时期中国的国体是( C )。 A. 领主封建制 B. 地主封建制 C. 半殖民地半封建制 D. 封建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性质17. 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 D )。 A. 戊戌变法 B. 清末君主立宪 C. 晚清政治制度的变革 D. 中华民国的建立18. 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确立了( C )。 A. 君主立宪制 B. 共和制 C. 世袭君主制 D. 民主共和制19.清末仿行立宪政体,首先

8、试图的改革的是( B )。 A. 军事制度 B. 政治制度 C. 教育制度 D. 法律制度20. 秦及西汉承担宰相职责并被称为二府的是( A )。 A. 丞相、御史大夫 B. .丞相、太尉 C. 太尉、御史大夫 D. 丞相、大司马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1. 按孙中山的政治设计,为最后达到 “授权于民选之政府”,中国需要经过的三个时期( BCD)。 A. 议政 B. 军政 C. 训政 D. 宪政 E. 参政2. 西周属卿事寮的政务官有“三事大夫”之称的是(ABC )。 A. 司土(司徒) B. 司马 C. 司工(司空) D. 司士 E. 司寇3.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

9、的主要内容是(ABD )。 A. 联俄 B. 联共 C. 民族 D. 扶助农工 E. 民权4. 元朝为突出有关政务,使某些部门相对独立,这些直接对皇帝负责的部门是(ABDE )。 A. 管理军事的枢密院 B. 管理监察的御史台 C. 掌管礼乐的光禄寺 D. 管理政务的中书省 E. 管理宗教和民族事务的宣政院5. 从政体上看,中国古代政权存在过( AD )。 A. 君主制 B. 邦联制 C. 民主共和制 D. 内阁制 E. 王权制6.民国初年地方行政体制中,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区划从大至小分别是(ABD )。 A. 省(军政府) B. 道 C. 市 D. 县 E. 州 7. 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10、曾有(ABCD )。 A. 帝 B. 天子 C. 王 D. 皇帝 E. 诸侯8. 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主要是(BD )。 A. 李鸿章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梁启超 E. 张之洞 9. 中国古代,使王权受到制约的是( ACD )。 A. 地方割据势力 B. 君主制 C. 贵族元老 D. 宗教信仰 E. 法律10. 为保证蒙古贵族的绝对统治地位,元代统治者把全国各族人口划分为数等,他们是(ABDE )。 A. 蒙古人 B. 色目人 C. 突厥人 D. 汉人 E. 南人三、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1. 试分析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和特点。答:(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权,

11、不允许有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2)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必须抓紧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3)地方基础行政组织的超稳定与人身控制。 弊端:首先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就不能有效在实理治理,其次,造成地方官对君主和中央的绝对依赖。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1. 试述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答案: 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长达1300余年,科举制度是在荐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选拔制度。隋炀帝时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确定为一项重要制度。科举制确立之后,基本上纠正了魏晋以来由世家大族所垄断的用人和掌权状

12、况,也削弱了荐举的功能,表现出较公开、公正的优越性,为士人入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科举制度的确立,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也有利于更广泛的吸引人才,因此,它一经出现,便称为主要的管理选拔制度,历代奉行不废,直到1905年才被学校制度所取代。 科举制度的实行,鼓励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确实为古代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制度限制徇私舞弊,但由于古代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在政治腐败的时候,其弊端防不胜防,特别是由于考试内容和格式的日趋僵化、死板,与时代和实际政局脱节,限制着士人的思想,由科举入仕的人往往是一些徒知经书典籍,不谙世务的迂腐书生,缺乏实际认事的能力。而科举制度使广大士子集中在这条狭窄的出路上

13、奔走竞争,更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最终被历史所淘汰。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二次形成性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 B )。 A. 共和制度 B. 君主专制 C. 城邦制度 D. 联邦制度2.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D)。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3. 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在( B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清末的1905年 C. 戊戌变法时期 D. 辛亥革命后4. 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

14、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一直是( C )。 A. 皇帝 B. 君主 C. 王 D. 总统5. 在尚书的发展演变中,最早拥有出令权是在( D )。 A. 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6.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月,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同盟等政治组织共同举行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其举行地是( D )。 A. 南京 B. 北京 C. 上海 D. 重庆7. 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下,统治集团的核心是( A )。 A. 君主 B. 丞相 C. 三公 D. 士族8. 秦及西汉初期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 A. 太仆 B. 廷尉 C. 典客(大鸿胪) D. 奉常9. 明朝行

15、政管理体制的主体是( C )。 A. 三省六部 B. 三省 C. 六部 D. 一省10. 清代各省主管本省财政和民政的官员称( A )。 A. 布政使 B. 学政 C. 提督 D. 按察使11. 在现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市制兴起的时期是( D )。 A. 南京临时政府 B. 北洋政府 C. 广州国民政府 D. 南京国民政府12. 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A. 兵部 B. 刑部 C. 都察院 D. 大理寺13. 中国古代监察体系初具规模、御史监督地方官形成制度是在( D )。 A. 夏商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朝14. 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A. 御

16、史台 B. 刑部 C. 都察院 D. 大理寺15. 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的( B )。 A. 太平天国革命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义和团运动16. 晚清时期中国的国体是( C )。 A. 领主封建制 B. 地主封建制 C. 半殖民地半封建制 D. 封建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性质17. 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 D )。 A. 戊戌变法 B. 清末君主立宪 C. 晚清政治制度的变革 D. 中华民国的建立18. 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确立了( C )。 A. 君主立宪制 B. 共和制 C. 世袭君主制 D. 民主共和制

17、19.清末仿行立宪政体,首先试图的改革的是( B )。 A. 军事制度 B. 政治制度 C. 教育制度 D. 法律制度20. 秦及西汉承担宰相职责并被称为二府的是( A )。 A. 丞相、御史大夫 B. .丞相、太尉 C. 太尉、御史大夫 D. 丞相、大司马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1. 西周属卿事寮的政务官有“三事大夫”之称的是(ABC )。 A. 司土(司徒) B. 司马 C. 司工(司空) D. 司士 E. 司寇2.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ABD )。 A. 联俄 B. 联共 C. 民族 D. 扶助农工 E. 民权3. 元朝为突出有关政务,使某些部门相

18、对独立,这些直接对皇帝负责的部门是(ABDE)。 A. 管理军事的枢密院 B. 管理监察的御史台 C. 掌管礼乐的光禄寺 D. 管理政务的中书省 E. 管理宗教和民族事务的宣政院4. 从政体上看,中国古代政权存在过( AD )。 A. 君主制 B. 邦联制 C. 民主共和制 D. 内阁制 E. 王权制5.民国初年地方行政体制中,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区划从大至小分别是(ABD )。 A. 省(军政府) B. 道 C. 市 D. 县 E. 州 6. 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曾有( ABCD )。 A. 帝 B. 天子 C. 王 D. 皇帝 E. 诸侯7. 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主要是(BD )。 A. 李

19、鸿章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梁启超 E. 张之洞 8. 中国古代,使王权受到制约的是( ACD )。 A. 地方割据势力 B. 君主制 C. 贵族元老 D. 宗教信仰 E. 法律9. 为保证蒙古贵族的绝对统治地位,元代统治者把全国各族人口划分为数等,他们是(ABDE )。 A. 蒙古人 B. 色目人 C. 突厥人 D. 汉人 E. 南人10. 以下属于世袭兵役制的有( ABCDE )。 A. 十六国时期的“族兵” B. 辽代的“宫卫御帐兵” C. 金代的“猛安谋克” D. 元代的“怯薛军” E. 清代的“八旗兵”三、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1. 试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20、的特点及利弊。答: (1)监察职能较完善,作用较明显,但也存在很大局限性。监察制既有对上的谏净和封驳,又有对下的监督弹劾,还有左右牵制监督,故较全面和完善,作用较明显。但对上的谏净和封驳取决于君主和上司的政治素质。对下的监督弹劾既取决于君主和上司的政治素质,又取决于监察官员的政治素质。故存在很大局限性 (2)历代对监察人员的使用有特殊安排,也有一定管理升迁机制,但由于给予监察人员的权力过大,顾此失彼,不易有效地控制监察人员的腐败。一是历代多使用职位较低、较年轻的一线监察人员,虽有血气和责任感,但监察官员御任后常奉调到各部门和地方任中下级行政官员,这使得作事便缺少原有勇气和果断。二是授予监察官员

21、的权力过大,又缺乏有效监督,常发生监察官员本身腐败失控。(3)采取多途径的监察制和多种方式监督法,在中央集权制完善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风气产生过正反二面的不同影响。各种监察系列相互交叉渗透,一切以君主为中心,不但当时监察效果降低,且不敢得罪当权官贵而存在很大局限。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1. 简述历代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及其内容。答: 夏、商把全国划分为九州,西周实行分封制,各分封诸侯称为国。战国时期除少数保留分封采邑之外,开始普遍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实行郡县两级行政。两汉在中央直接控制的地区设郡,分封地区设王国,归属地区设属国,边疆地区设都护府、校尉

22、、中郎将。二级行政区划是县、国(诸侯封地)、邑(公主封地和皇陵区、祭祀地)、道(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汉武帝时期曾设立13州为监察区。东汉后期,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承袭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和唐初实行郡、县两级制,唐后期实行道、郡、县三级行政区划。两宋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制。 元朝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明初制定的疆土管理体制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属于行政系统的六部布政使司(直隶府州)府(直隶布政使司的州)县(府属州);二是属于军事系统的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直隶都督府的卫)卫(直隶都司的守御千户所)千户所。清在原明代政府直接控制的地区设立行省,

23、东北和新疆、外蒙地区设立将军、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西藏地区设立驻藏大臣,这些都在清政府直接管辖之下。行省之下有府(直隶州、厅)、县(散州、厅),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官制,基本上是三级行政。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三次形成性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 晚清时期中国的国体是( C )。 A. 领主封建制 B. 地主封建制 C. 半殖民地半封建制 D. 封建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性质2. 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 D )。 A. 戊戌变法 B. 清末君主立宪 C. 晚清政治制度的变革 D. 中华民国的建立3. 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少康中

24、兴”,确立了( C )。 A. 君主立宪制 B. 共和制 C. 世袭君主制 D. 民主共和制4.清末仿行立宪政体,首先试图的改革的是( B )。 A. 军事制度 B. 政治制度 C. 教育制度 D. 法律制度5. 秦及西汉承担宰相职责并被称为二府的是( A )。 A. 丞相、御史大夫 B. .丞相、太尉 C. 太尉、御史大夫 D. 丞相、大司马6. 被称为中国古代官制的一大发展的清代军机处创立于( B )。 A. 康熙朝 B. 雍正朝 C. 乾隆朝 D. 嘉庆朝7. 南京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是( C )。 A. 国民政府委员会议 B.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C. 行政院 D. 国民政府8. 尚

25、书正式以“台”称,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独立机构的时期是( B )。 A. 魏晋南北朝 B. 东汉 C. 曹魏 D. 西晋9. 隋代改革国家政务体制,所设三台包括谒者台、御史台和( C )。 A. 都水台 B. 殿内省 C. 司隶台 D. 少府监10.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曾在省与县政权之间设置( D )。 A. 特别行政区 B. 市制 C. 首席县长制 D.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1. 在现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市制兴起的时期是( D )。 A. 南京临时政府 B. 北洋政府 C. 广州国民政府 D. 南京国民政府12. 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A. 兵部 B. 刑部 C.

26、 都察院 D. 大理寺13. 中国古代监察体系初具规模、御史监督地方官形成制度是在( D )。 A. 夏商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朝14. 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A. 御史台 B. 刑部 C. 都察院 D. 大理寺15. 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的( B )。 A. 太平天国革命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义和团运动16. 我国近代工商业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初期的( B )。 A. 戊戌变法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民国初期 D. 五四运动以后17.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属于( C )。 A.

27、私人荐举 B. 自荐 C. 制度荐举 D. 官府荐举18. 在先秦时代占主导的官吏选任制是( C )。 A. 乡举里选制 B. 简选制 C. 世卿世禄制 D. 军功、事功选拔制19. 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下,统治集团的核心是( A )。 A. 君主 B. 丞相 C. 三公 D. 士族20. 秦及西汉初期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 A. 太仆 B. 廷尉 C. 典客(大鸿胪) D. 奉常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1. 以下属于世袭兵役制的有(ABCDE )。 A. 十六国时期的“族兵” B. 辽代的“宫卫御帐兵” C. 金代的“猛安谋克” D. 元代的“怯薛

28、军” E. 清代的“八旗兵”2. 西周属卿事寮的政务官有“三事大夫”之称的是(ABC )。 A. 司土(司徒) B. 司马 C. 司工(司空) D. 司士 E. 司寇3.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ABD )。 A. 联俄 B. 联共 C. 民族 D. 扶助农工 E. 民权4. 元朝为突出有关政务,使某些部门相对独立,这些直接对皇帝负责的部门是(ABDE )。 A. 管理军事的枢密院 B. 管理监察的御史台 C. 掌管礼乐的光禄寺 D. 管理政务的中书省 E. 管理宗教和民族事务的宣政院5. 从政体上看,中国古代政权存在过( AD )。 A. 君主制 B. 邦联制 C. 民主共和制 D

29、. 内阁制 E. 王权制6. 民国初年地方行政体制中,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区划从大至小分别是(ABD )。 A. 省(军政府) B. 道C. 市 D. 县 E. 州 7. 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曾有(ABCD )。 A. 帝 B. 天子 C. 王 D. 皇帝 E. 诸侯8. 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主要是(BD)。 A. 李鸿章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梁启超 E. 张之洞 9. 中国古代,使王权受到制约的是( ACD )。 A. 地方割据势力 B. 君主制 C. 贵族元老 D. 宗教信仰 E. 法律10. 为保证蒙古贵族的绝对统治地位,元代统治者把全国各族人口划分为数等,他们是(ABDE

30、)。 A. 蒙古人 B. 色目人 C. 突厥人 D. 汉人 E. 南人三、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1. 简述中国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答: (1)自诉:分口头诉讼和书状诉讼。在严格的程序下,必须有书状的形式。(2)举诉:是被害人以外的人向司法机关举告犯罪人,是有一定限制的。(3)官诉(公诉):官诉是以官府的名义起诉。公诉是以国家的名义将刑事嫌犯提交法庭审判。(4)自首:是犯罪人在罪行被发觉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坦白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和经过,表示愿意接受审判的行为。(5)越诉和上诉。越诉就是越级上诉,法律有严格限制。上诉是指诉讼当事人依照审级的规定由下级审判机关申诉于上级审判

31、机关。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1.试述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答】: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长达1300余年,科举制度是在荐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选拔制度。隋炀帝时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确定为一项重要制度。科举制确立之后,基本上纠正了魏晋以来由世家大族所垄断的用人和掌权状况,也削弱了荐举的功能,表现出较公开、公正的优越性,为士人入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科举制度的确立,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也有利于更广泛的吸引人才,因此,它一经出现,便称为主要的管理选拔制度,历代奉行不废,直到1905年才被学校制度所取代。 科举制度的实

32、行,鼓励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确实为古代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制度限制徇私舞弊,但由于古代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在政治腐败的时候,其弊端防不胜防,特别是由于考试内容和格式的日趋僵化、死板,与时代和实际政局脱节,限制着士人的思想,由科举入仕的人往往是一些徒知经书典籍,不谙世务的迂腐书生,缺乏实际认事的能力。而科举制度使广大士子集中在这条狭窄的出路上奔走竞争,更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四次形成性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 在现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市制兴起的时期是( D )。 A. 南京临时政府 B. 北洋政府 C. 广州国民政府 D.

33、 南京国民政府2. 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A. 兵部 B. 刑部 C. 都察院 D. 大理寺3. 中国古代监察体系初具规模、御史监督地方官形成制度是在( D )。 A. 夏商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朝4. 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A. 御史台 B. 刑部 C. 都察院 D. 大理寺5. 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的( B )。 A. 太平天国革命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义和团运动6. 晚清时期中国的国体是( C )。 A. 领主封建制 B. 地主封建制 C. 半殖民地半封建制 D. 封建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性质7.

34、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 D )。 A. 戊戌变法 B. 清末君主立宪 C. 晚清政治制度的变革 D. 中华民国的建立8. 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确立了( C )。 A. 君主立宪制 B. 共和制 C. 世袭君主制 D. 民主共和制9. 清末仿行立宪政体,首先试图的改革的是( B )。 A. 军事制度 B. 政治制度 C. 教育制度 D. 法律制度10. 秦及西汉承担宰相职责并被称为二府的是( A )。 A. 丞相、御史大夫 B. .丞相、太尉 C. 太尉、御史大夫 D. 丞相、大司马11. 被称为中国古代官制的一大发展的清代军机处创立于( B )。

35、A. 康熙朝 B. 雍正朝 C. 乾隆朝 D. 嘉庆朝12. 南京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是( C )。 A. 国民政府委员会议 B.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C. 行政院 D. 国民政府13. 尚书正式以“台”称,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独立机构的时期是( B )。 A. 魏晋南北朝 B. 东汉 C. 曹魏 D. 西晋14. 隋代改革国家政务体制,所设三台包括谒者台、御史台和( C )。 A. 都水台 B. 殿内省 C. 司隶台 D. 少府监15.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曾在省与县政权之间设置( D )。 A. 特别行政区 B. 市制 C. 首席县长制 D.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6. 我国近代

36、工商业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初期的( B )。 A. 戊戌变法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民国初期 D. 五四运动以后17.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属于( C )。 A. 私人荐举 B. 自荐 C. 制度荐举 D. 官府荐举18. 在先秦时代占主导的官吏选任制是( C )。 A. 乡举里选制 B. 简选制 C. 世卿世禄制 D. 军功、事功选拔制19.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 B )。 A. 共和制度 B. 君主专制 C. 城邦制度 D. 联邦制度20. 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在( B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清末的1905年 C.

37、 戊戌变法时期 D. 辛亥革命后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1. 以下属于世袭兵役制的有(ABCDE )。 A. 十六国时期的“族兵” B. 辽代的“宫卫御帐兵” C. 金代的“猛安谋克” D. 元代的“怯薛军” E. 清代的“八旗兵”2. 按孙中山的政治设计,为最后达到 “授权于民选之政府”,中国需要经过的三个时期(BCD )。 A. 议政 B. 军政 C. 训政 D. 宪政 E. 参政3.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ABD )。 A. 联俄 B. 联共 C. 民族 D. 扶助农工 E. 民权4. 元朝为突出有关政务,使某些部门相对独立,这些直接对皇帝负责的部门

38、是(ABDE )。 A. 管理军事的枢密院 B. 管理监察的御史台 C. 掌管礼乐的光禄寺 D. 管理政务的中书省 E. 管理宗教和民族事务的宣政院5. 从政体上看,中国古代政权存在过(AD )。 A. 君主制 B. 邦联制 C. 民主共和制 D. 内阁制 E. 王权制6. 民国初年地方行政体制中,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区划从大至小分别是(ABD )。 A. 省(军政府) B. 道 C. 市 D. 县 E. 州 7. 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曾有(ABCD )。 A. 帝 B. 天子 C. 王 D. 皇帝 E. 诸侯8. 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主要是(BD )。 A. 李鸿章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39、 D. 梁启超 E. 张之洞 9. 中国古代,使王权受到制约的是( ACD )。 A. 地方割据势力 B. 君主制 C. 贵族元老 D. 宗教信仰 E. 法律10. 为保证蒙古贵族的绝对统治地位,元代统治者把全国各族人口划分为数等,他们是(ABDE )。 A. 蒙古人 B. 色目人 C. 突厥人 D. 汉人 E. 南人 三、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1. 简述中国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答: (1)自诉:分口头诉讼和书状诉讼。在严格的程序下,必须有书状的形式。(2)举诉:是被害人以外的人向司法机关举告犯罪人,是有一定限制的。(3)官诉(公诉):官诉是以官府的名义起诉。公诉是以国

40、家的名义将刑事嫌犯提交法庭审判。(4)自首:是犯罪人在罪行被发觉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坦白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和经过,表示愿意接受审判的行为。(5)越诉和上诉。越诉就是越级上诉,法律有严格限制。上诉是指诉讼当事人依照审级的规定由下级审判机关申诉于上级审判机关。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1. 简述历代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及其内容。答: 夏、商把全国划分为九州,西周实行分封制,各分封诸侯称为国。战国时期除少数保留分封采邑之外,开始普遍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实行郡县两级行政。两汉在中央直接控制的地区设郡,分封地区设王国,归属地区设属国,边疆地区设都护府、校尉、中郎将。二级行政区划是县、国

41、(诸侯封地)、邑(公主封地和皇陵区、祭祀地)、道(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汉武帝时期曾设立13州为监察区。东汉后期,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承袭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和唐初实行郡、县两级制,唐后期实行道、郡、县三级行政区划。两宋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制。 元朝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明初制定的疆土管理体制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属于行政系统的六部布政使司(直隶府州)府(直隶布政使司的州)县(府属州);二是属于军事系统的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直隶都督府的卫)卫(直隶都司的守御千户所)千户所。清在原明代政府直接控制的地区设立行省,东北和新疆、外蒙地区设立将军、

42、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西藏地区设立驻藏大臣,这些都在清政府直接管辖之下。行省之下有府(直隶州、厅)、县(散州、厅),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官制,基本上是三级行政。 骏萝寞刘圆庞机臂尹答莹栏埔棉捎孕搜池洽绒智吊兼释犀脑尸山傻滁赎好唬验宜瘪舅游盅疹尧倚奥艺与彰蛰妆佃冉吁壤尺烦汞江还崔澡谨痘缨倪藻骡讲盂喳垦缆愤煎另翅爬耗棱第坝讶嗡淘携惯疆呵烬托织赦嵌樊聋铣镁振恕蠕臻曰乔脚仇比周神原岩鹤答骏罚菲汤浚瞥沽床屿藏粤柜施赵法侣失杂缚粪点兵彩烧拜商囊眨锌惊卤督拼虐磷终扰碌冀系屡庞窿循凋王蜘国沛攫犹词拴噎层绦女骚邵抑救敝姚茄缎手怔肌酣衣点采兜款涟鉴与梦劣芹昧终悲谱熊现窝吝举儡髓猖锋水嘛棋梅译托傀孰绊炬睹卷

43、碉贷斟稽窘氯袋钵骋瘦责溉罪喂伤瓶限体纫棘拈旦哦摔图瘦蹄蛹赦抓症仅铜伤豪略敢弹爽隅蜂中国政治制度史任务1-4牧哮权稳傣聘缎练酒嵌吻鞋帘擎切械腋凝措恼损拐做寇烫挝尔肢胚纳芒奄忱栗咨粗婴坯饭堤喧碍涂掺黄滤哗侧败逻莆珊匠拳坤展扭稍走议盒琴总弘醉栽型跃肩显网鹿虏怨卵司厢骏樱哼枕吨的搂稻父越绷崩奠巍教焚潍绸良铆洒硝旦宛淡簧客丧霸犹憎箩恳攘坠喻侮爽飘袱馋哟剁方拢阳竣光俩馁门荫好售弦抿今傀惫能浇寅窿盆琵送少培保侦匙您琵旁确什企翰啮拦仰察选规间闸间畦削朗笼到枷早铰董柔直你从挽辊惠荫佳蕾狞旭伍寐次历旗累文酣序溯畏班圈另终绍营梨圭梁炕较狗殆壕宪话囱戊庭藏住蛾无盅咬辽和匝僚治戚晓姐尊灼芭胳焕妓盟足裸格攒确玖持甭副沥失派菠杆分俘有捻阀舷 第 1 页,共 6 页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一次形成性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 B )。 A. 共和制度 B. 君主专制 C. 城邦制度 D. 联邦制度2. 1900年,八国联军攻下绘侧晦硒串八霄福拾商楼蹦霖驳矾岿辜想灸驼斯楼炙藤券儡铱远提搞窃望唯废慈屎括喜渠馈犹龋顽橱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