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经济发展比较PPT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76640 上传时间:2021-03-2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浙经济发展比较PPT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江浙经济发展比较PPT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江浙经济发展比较PPT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江浙经济发展比较PPT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江浙经济发展比较PPT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浙经济发展比较PPT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浙经济发展比较PPT文档资料.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江浙经济发展比较,.,2,.,3,一、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分析,(一)人口面积 (二)经济发展规模 (三)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 (四)对外开放度 (五)产业类型,.,4,(一)人口面积,江苏省与浙江省区域面积相差不大,但是人口江苏比浙江大约要多2452万人,人口密度江苏要比浙江多201人/平方公里,而全国的人口密度只有142人/平方公里,江苏与浙江在全国都属于高人口密度省份。,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分析,2014年江苏与浙江人口与面积比较表,.,5,浙江省和江苏省的人口面积具有可比性的原因,是因为江浙两省同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位置毗邻,区位优势相近。在改革开放30多年里,苏浙两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均取

2、得了巨大成就,GDP始终保持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因此浙江和江苏也始终把对方看作自己发展过程中的参照物。然而,在两省经济齐头并进的时候,浙江经济发展却放缓了速度,在一些领域逐渐失去了优势,甚至处于落后位置。,.,6,.,7,.,8,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分析,江苏的GDP总量一直领先于浙江,而且其顺差越来越大,说明浙江的GDP增长速度在近几年有所放缓。,(二)经济发展规模,.,9,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分析,人均GDP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两省相差不大,但从90年代后期开始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浙江的人均GDP开始逐步超过江苏。两省的人均GDP都全面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大约不到全国平

3、均水平的2倍。,.,10,(三)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江苏与浙江的产业结构类似,比如2014年江苏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5.647.746.7,浙江为4.4:47.7:47.9。 与全国(9.2:42.7:48.1)相比第二产业比重偏大,江苏、浙江第一产业比例比例偏小。江苏、浙江的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呈现递减趋势,虽然全国的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上也在减少,但其下降的幅度却没有江苏和浙江这样明显。 江苏、浙江的第二产业比重在这些年里大致呈现出在50%上下波动的趋势,两省第三产业比重除了2003年和2004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都是不断提高的。,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分析,.,11,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分析,.,12,

4、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分析,.,13,2014年江苏和浙江排名前五位行业的产值及比重,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分析,.,14,而浙江的工业规模较小,但其行业分布较为平均广泛,经济发展相对灵活。,江苏与浙江的支柱行业有部分相似性,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都是两省的支柱产业。,但是江苏的这些行业的产值及在全省工业所占的比重都超过了浙江,说明江苏的工业基础比较雄厚,而且规模较大,在全省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分析,.,15,(四)对外开放度,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分析,.,16,江苏的FDI以及对外贸易总额都超过了浙江。 江苏在2012年及之前各年的外资、外

5、贸及对外开放度都高于浙江,说明江苏省的经济外向型程度很高,而浙江的经济则更多地依靠自身内部的发展。 一般而言,外资企业越多,示范-模仿效应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FDI的溢出效应就越明显,即江苏省的FDI的溢出效应比浙江省要大一些。私营企业相对来讲,规模较小,对于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缺乏吸引力,因此浙江的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浙江对大型的高科技外资企业的吸引力较小,更多的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及一些技术密集型和加工制造业为主。此类企业技术含量较低,其技术外溢的效应自然也比较低。 但从2013年开始,连续两年浙江的外贸开放度都高于江苏,说明浙江经济在“走出去”的路上卓有成效。,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分析,.,17,

6、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分析,2014年江苏、浙江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指标,(五) 企 业 类 型,.,18,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分析,从所有制企业类型来看,江苏的国有企业和企业的产值和比重都超过了浙江;,浙江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产值和比重都低于江苏,说明浙江的外向型程度还不够高。,浙江的私营企业的产值和比重都高于江苏,说明浙江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模大,速度较快。,从规模上来看,浙江的大型企业的产值比重远小于江苏,而中小企业的产值比重则明显地高于江苏。,从轻重工业上来看,浙江的轻工业的产值和比重高于江苏,但重工业的产值和比重显著性地低于江苏。,.,19,.,20,.,21,二、差异因素分析,(

7、一)、土地等可利用资源的差异是客观因素 (二)、观念、性格上的差异是重要因素 (三)、政策上的差异 (四)、生产要素的差异,.,22,(一)、土地等可用资源的差异是客观因素,当前,资源与能源的刚性约束不断出现新变化,浙江企业面临的土地、原材料、人才、融资、环保等多重成本上升的压力逐步加大。浙江资源缺乏,尤其是可用土地资源缺乏是浙江发展差距被拉大的重要客观因素。,要素资源瓶颈制约, 难以支撑高速增长,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虽然不断加大转型力度,但本质上包括浙江和江苏仍是以“东亚式的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模式为主。,差异因素分析,.,23,虽然国土面积与江苏大体相当,但相比于江苏,浙江可用土地资源是

8、江苏的三分之一,这导致浙江工业用地严重不足,使得许多企业想做大却因没有用地指标而不得外迁,导致浙江产业逐步呈现空心化趋势。相比浙江,江苏有广袤的苏北平原,苏南企业大量北迁,使得江苏经济发展腹地巨大,发展后劲很足。 可以说,浙江经济正处于艰难的转型期。目前,浙江转型升级尚未到位,产业结构仍未调整过来,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新兴产业仍处于培养期,产业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 同时,由于国内大环境变化,浙江民营企业难以进一步做大做强,要么维持现状苦苦支撑、要么转移到中西部,这些都会导致浙江经济发展势头出现衰减。,差异因素分析,.,24,(二)、观念、性格上的差异是重要因素,江苏的发展路径

9、是先工业化再市场化,而浙江走的是一条先市场化再工业化的道路。 浙江人的市场意识很强,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政府也积极鼓励民间资本不断去开发新市场,因此浙江的私营、中小企业发展十分迅速,而且人均GDP也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江苏人的开拓创新意识相对较弱,他们更多注重稳步的发展,当地的政府一般喜好刻意追求所谓的政绩工程,要求把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工业基础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因为如此,江苏的GDP总量、国有大中型企业、重型工业的发展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其人均GDP却低于浙江,企业发展活力不足,改制困难。,差异因素分析,.,25,江苏人的性格特征:江苏人比较憨厚,做事比较扎实,一

10、步一个脚印,这也反映在江苏人办企业、抓经济上,办企业比较扎实,企业属于慢牛型的增长,如苏宁电器,沙钢集团、恒力集团在不知不觉中,占据了中国民营经济榜单的前10。 浙江人有着中国犹太人的称号,素以反应快、市场嗅觉灵敏而著称,善于抓机会、善于投资和投机,这也决定了浙江人善于炒房、炒煤等投资和投机,热衷于搞虚拟经济、赚快钱。这样一遇到金融危机或银根紧缩等力度较大的宏观调控,浙江经济就会产生较大的波动,譬如之前在浙江尤其是温州等地出现的因资金断链导致企业老板跑路和企业停产、倒闭现象,实际上就是浙江经济出现波动的显现。,差异因素分析,.,26,(三)、政策上的差异是客观因素,由于江苏的经济基础良好,一直

11、是国家的重要经济基地,因此,历史上的各个执政政府都格外重视这个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积极扶持江苏的基础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对乡镇企业这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新形势进行了大力扶持,对江苏资本积累、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很多的政策性的支持。而浙江受到国家的优惠性的政策支持却很少,但这客观上却更加激发了浙江人的敢闯敢做、大胆创新的意志,他们充分利用当地的民营资本,建立了众多的私营企业,纷纷进入和占领市场,迅速提高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差异因素分析,.,27,(四)、生产要素的差异造成一定影响,尽管江苏和浙江在很多方面的资源

12、禀赋都十分类似,但是在一些层面上还是存在某些差异。江苏的资本、人力、科研机构、基础设施等要素比浙江都要相对高一些,这些差别要素通过一定的整合配置,就会对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江苏省高校为例,江苏省211/985高校有11所,江苏也一直加大力度以提高人才引进的力度,这些都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效应。 再以苏南、苏中、苏北的发展进程可看出,江苏省内的劳动力流动更加明显,而苏中尤其是苏北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相对要低很多。,差异因素分析,.,28,.,29,三、建议,1、浙江省政府对外资的引进在注重质量的同时要加大力度。浙江可以从产业群的角度出发,由相关产业的相对大企业牵头,将此产业资源

13、进行组合,形成一个内部拥有众多分立产权主体的大企业,然后在此基础上与欧美等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从而学习先进的管理技能,吸收和改进外商先进的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内资企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本省的工业总产出。,.,30,2、保持高强度的教育投入,努力提高区域人力资本水平,进而提高技术创新扩散效率。浙江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十年间极大地缩小了与江苏省的差距,这与浙江省高强度的教育投入是分不开的。但是在现阶段,浙江省的人力资本水平仍旧落后于江苏省,这一劣势使得浙江省的创新成果扩散效率要低于江苏,阻碍了区域科技水平的进步。因此,只有提高区域人力资本整体水平,提高创新成果接受者吸收、利用创新成果的效率,才能有效提高本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31,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稳定、健康的经济。把制造业的基础打扎实,生产较高层次的产品,注重实体经济,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入。同时要促进产业在省内的梯度转移,增强发展后劲。积极转变以“低、小、散”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产品层次,协调好房地产、资源等领域的投资与投机等虚拟经济的发展,防范调入“三明治陷阱”。,.,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