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PPT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77049 上传时间:2021-03-24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6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PPT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PPT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PPT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PPT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PPT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PPT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PPT文档资料.ppt(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什么是数学模型? 所谓的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动态特性及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控制系统定量分析的基础。 数学模型的特点 1) 相似性:不同性质的系统,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 2) 简化性和准确性:忽略次要因素,简化之;准确体现了系统性质。 3) 静态模型:静态条件下,各变量之间的代数方程。放大倍数 4) 动态模型:变量各阶导数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性能分析 数学模型的类型 1)微分方程:时域 其它模型的基础 直观 求解繁琐 2)传递函数:复频域 微分方程拉氏变换后的结果 3)频率特性:频域 分析方法不同,各有所长,数学模型的概念,.,2,列写微分方程式的一般步骤 1) 分析系统运动的因

2、果关系,确定系统的输入量、输出量及内部中间变量,搞清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2) 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合理简化。 3) 根据相关基本定律,列出各部分的原始方程式。 4) 列写中间变量的辅助方程。 方程数与变量数相等! 5) 联立上述方程,消去中间变量,得到只包含输入输出的方程式。 6) 将方程式化成标准形。 与输出有关的放在左边,与输入有关的放在右边,导数项按降阶排列,系数化为有物理意义的形式。,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3,三个基本的无源元件:质量m,弹簧k,阻尼器f 对应三种阻碍运动的力:惯性力ma;弹性力ky;阻尼力fv 例1 弹簧-质量-阻尼器串联系统。 试列出以外力F(t)为输入量,以质量的

3、位移y(t)为 输出量的运动方程式。,解:遵照列写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有: (1)确定输入量为F(t),输出量为y(t),作用于质 量m的力还有弹性阻力Fk(t)和粘滞阻力Ff(t),均作为 中间变量。 (2)设系统按线性集中参数考虑,且无外力作用时, 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机械平移系统举例,.,4,(3)按牛顿第二定律列写原始方程,即,(5)将以上辅助方程式代入原始方程,消去中 间变量,得,(6)整理方程得标准形,(4)写中间变量与输出量的关系式,.,5,电路系统举例 例2 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系统。R-L-C串联电路,试列出以ur(t)为输入量,uc(t)为输出量的网络微分方程式。,解:(1)确定

4、输入量为ur(t),输出量为uc(t),中间变量为i(t)。,(2)网络按线性集中参数考虑且忽略输出端负载效应。,.,6,(4)列写中间变量i与输出变量uc 的关系式:,(5)将上式代入原始方程,消去中间变量得,(3)由KVL写原始方程:,i(t),(6)整理成标准形,令T1 = L/R,T2 = RC,则方程化为,.,7,线性微分方程的一般特征 观察实际物理系统的运动方程,若用线性定常特性来描述,则方程一般具有以下形式:,式中,c(t)是系统的输出变量,r(t)是系统的输入变量。 从工程可实现的角度来看,上述微分方程满足以下约束: (1)方程的系数为实常数,由系统自身参数决定; (2)左端的阶次比右端的高,n=m。这是因为实际物理系统均有惯性或储能元件; (3)方程式两端的各项的量纲应一致。利用这点,可以检查微分方程式的正确与否。,.,8,相似系统的定义:任何系统,只要它们的微分方程具有相同的形式。在方程中,占据相同位置的量,相似量。 上面两个例题介绍的系统,就是相似系统。,例1,例2,令uc=q/C,模拟技术:当分析一个机械系统或不易进行试验的系统时,可以建造一个与它相似的电模拟系统,来代替对它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