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80221 上传时间:2021-03-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月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0月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0月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0月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0月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月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月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附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xx 年 10 月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附答案xx 年 10 月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刚刚过去,各位考生一定对自己的作答会得到多少分有所期待吧 ?下面是出 guo 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的: xx 年 10 月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附答案,祝各位考生一次通过 !1. 普鲁士义务教育法实施的时间是 (1619 年)2. 学生的权利包括 ( 财产权 ) 、受教育权、人身权3. 备课步骤:研究教材、设计教学和 ( 了解学生 )4. 苏联第一位以 * 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 克鲁普斯卡娅 )5. 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育学家是 ( 布鲁纳 )6.(政治制度 ) 决定着教育的性质7.

2、 哲学家、军人属于 ( 社会本位论 )8. “其身正,不令而行”德育方法是 ( 榜样示范法 )9. 儿童发展中心论观点的提出者是 ( 杜威 )10. 学生发展因为有个别差异性,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 ( 因材施教 ) 的原则。1. 提出“明人伦”教育思想的教育学家是 ( 孟子 )2. “学而时习之”体现教学原则里面的 ( 巩固性 ) 原则3.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 ( 培养人 ) 的社会活动。4.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和 ( 意向发展 )5. 学校规定必须学习的课程是 ( 必修课 )6. 留学体现教育对文化的 ( 交流传播功能 )7. 我国义务教育法 (1986) 年开始实施8. 学校教

3、育制度是 ( 国民教育制度 ) 的核心9.(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 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10.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属于( 个别教育 )1.国家课程具有选择性错误 ; 国家课程具有强制性。2.德育过程是培养提高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正确 ;3.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正确 ;4. 人的身心发展是均衡性的错误 ; 人的身心发展是不平衡的, 各个部位各种功能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5. 最早提出将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人是夸美纽斯错误 ; 赫尔巴特1. 简述教学原则的内容。答: (1) 直观性原则。 (2) 启发性原则。 (3) 巩固性原则。 (4) 循序渐进原则。 (5) 因材施教原则。 (6) 理论

4、联系实际原则。2. 简述行动研究步骤。(1) 发现问题 ;(2) 分析问题 ;(3) 设计研究方案 ;(4) 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5) 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 ;(6) 和分析资料, 撰写研究报告3. 简述学科专业素养答: A. 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也必须掌握。B. 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相关的知识。这是保证教师从一个更高、更深的层面上来把握自己所教的学科内容。C. 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为了保证自己的教学内容不陈旧,教师必须适应知识更新的需要,始终了解该学科的最前沿。D. 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4. 简述学科课程定义及特点定

5、义: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 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他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特点 (1) 从知识体系、社会需要出发设计课程,是知识本位、社会本位 ;(2) 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编制课程 ;(3)重视理论知识,强调把各门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交给学生5. 简述如何转化后进生。答:这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之一。首先,要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其次,要弄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状,对症下药。再次,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要抓反复、反复抓。后进生由于缺乏毅力,意志薄弱,在进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因此,班主任要通过谈话,耐心细致地做思想

6、工作, 弄清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1.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答: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现在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其他矛盾还有:学校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 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适当展开论述。2. 材料 : 一个班级,老师将学生分成两组, 辩论城市和乡村的优缺点,最后由老师总结。这位老师作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此教学方法的含义,含义、特点和作用,基本要求 ?答:讨论法。定义: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作用:(1) 发挥学生主动性 ;(2) 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 ;(3) 促进学生的交往,相互合作学习。讨论法的基本要求:(1) 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目和讨论的具体要求, 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有讨论价值。(2) 讨论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进行,要让学生有普遍发言的机会。(3) 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 并提出需要进行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