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课件.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87852 上传时间:2021-03-25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6.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Q/SY,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 技术规范,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已开发油田开发中后期油田开发设计和调整中常用的油(气)层对比剖面图、油(气)砂体图、沉积微相分布图、储层微型构造图、栅状图、储层参数等值图等的编制步骤、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适用范围,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1. 油(气)砂体 单砂层中被非储集层、断层或原始地层水所分隔的相互独立的含油(气)砂岩体。,2.相对均质单元 在砂岩储层中,按照岩性和物性的相似性所划分的相对均质体。,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

2、,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3.沉积单元(单砂层) 依据储层的多级旋回性,在一定区域内所确定的可连续追溯的最小沉积旋回,通常其顶底为泥质岩或冲刷面所分隔。 4.储层微型构造 在油田总的构造背景上,由单砂层顶、底面的细微起伏变化所显示的构造特征,通常其构造幅度和规模很小。,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编图方向,1. 正北、北东、正东、南东等方向放在图的右方;正南、南西、正西、北西等方向放在图的左方。 2.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确定绘图方向。,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编图准备,附录A(资料性附录) 数据准备参考表,备注:“”表示绘图所需数据;“井别”表

3、示油水井类别;“井类”表示不同时期钻的生产井。,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编图准备,1. 井位底图须使用标准井位数据,图幅上应有断层线、油水边界线等地质信息和标识清楚的井号。 2. 井位底图可旋转一定的角度,旋转后应在图幅的左上角或右上角标识出指北方向。 3. 井位底图主要分黑白和彩色两种。彩图应将不同开发层系井网的井圈和井号使用不同颜色标注。 4 . 井位底图采用钻穿目的层位的全部井。,断层线,条带线,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编 图 要 求,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 2.油(气)砂体图 3.沉

4、积微相分布图 4.储层微型构造图 5.栅状图 6.储层参数等值图,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1.1编图原则 1.1.1 描述油(气)层在油(气)田某一方向剖面上的砂层号、连通状况、有效厚度、砂岩厚度、渗透率等的变化。 1.1.2 单井柱状剖面要按距目的层段最近的标准层拉齐。 1.1.3 各井点的单井柱状剖面位置应一致。 1.1.4 井号标注在井圈上方,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1.5 标明纵、横向比例。,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编图方法和步骤,1.2.1 确定基准线、井轴线、辅助线。

5、,1.2.1.1 根据剖面顶部层位的深度设置基准线,位置在井圈下方0.2cm0.3cm。 1.2.1.2 在井圈正下方沿基准线垂直向下编绘一条线段作为该井柱状剖面的井轴线,线段长度依据层位的终结深度确定。 1.2.1.3 距基准线以下1.5cm处编绘一条辅助线,该辅助线代表剖面顶部层位的上对比界限,以下按比例编绘单井小层柱状剖面。,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有效渗透率,有效厚度,砂岩厚度,射孔层段,小层层号,油层组,砂岩厚度,射孔井段,小层编号,油层组,1.2.2 编制单井柱状剖面。,1.2.2.1 在基准线与辅助线之间标注柱状剖所需各项内容的名称。井轴线左侧

6、依次为有效渗透率、射孔层段、小层层号;井轴线右侧依次为水淹级别、砂岩厚度、有效厚度、油层组。,水淹级别,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2.2 在单井柱状剖面上按顺序和所规定的比例编绘储层厚度。含有效厚度的储层顶、底面线使用实线表示,无有效厚度的储层顶、底面线使用虚线表示。 1.2.2.3 隔、夹层厚度可不按所规定的比例编绘,油层组间隔夹层相对厚一些,小层间隔夹层相对薄一些。 1.2.2.4 钻遇断层时,在井轴线右侧使用“F”标注断点位置。 1.2.2.5 未钻遇层位在单井柱状剖面中须用“未钻遇”表示。,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3

7、术语和定义,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3 井间连线,1.2.3.1 同一期河道或同一类型砂体直接连线。,1.2.3.2 同一沉积单元(单砂层)或不同沉积单元(单砂层)的迭加型、切迭型砂体的连通。,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3.3 同一沉积单元(单砂层)或不同沉积单元(单砂层)的不同微相砂体的连通 。,1.2.3.4 同一沉积单元(单砂层)或不同沉积单元(单砂层),河道砂切割席状砂的连通。,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3.5 薄层砂与河道砂上部的连通。,1.2.3.6 废弃河道砂与河道砂的连

8、通。,1.2.3.7 同一沉积单元(单砂层)或不同沉积单元(单砂层)的不同河道砂体的连通。,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3.8 同一沉积单元(单砂层)或不同沉积单元(单砂层),河道砂体连通厚度小于1.0m,且主要与层位较低砂岩的顶层微相连通,可不连线。,1.2.3.9 一个层在某一方向上与邻井同一沉积单元(单砂层)的几个层连通,且属同一沉积微相,在两井间编绘夹层尖灭线,之后合成一个层连线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3.10 储层在某一方向上的邻井处尖灭,此时两井点间不连线,但须编绘砂岩尖灭标志。,精细储层描述

9、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4 所有与“未钻遇”层的连通关系均不表示。,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5 编绘断层遮挡示意线。 1.2.5.1 若断层仅在两口井储层之间通过,不须编绘断层遮挡示意线,仅标注汉字“断层隔开”,这四个字从断层遮挡起始层写到最后一个层,且所有被遮挡的砂层连接线整齐中断。 1.2.5.2 在相邻井点中(含一口井)钻遇断点,此时不要求反映断层通过井间储层的准确位置和断面的准确倾角。要根据构造图确定断点组合及断层的倾向,并通过井轴线断点处编绘断层遮挡示意线。相同层位的小层,同盘的连接;异盘的不连接,但须标注汉

10、字“断层隔开”。,断 层 隔 开,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6 编绘油底界限时,应垂直井轴线,居中编绘长3.0cm、粗0.8mm的横线,在该线左侧向上编绘一个离井轴线1.0cm的箭头,箭头以上表示纯油,在横线之下标注“油底”二字。,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1.2.7 渗透率可根据实际情况分级,并由高到低分别标注红色、黄色、绿色、灰色等色标;非渗透层或干层空白;水层为浅蓝色;油水同层的上部标注油层同渗透率级别的色标,下部标注水层的色标;同时有2个级别的渗透率,利用颜色相互渗透的方式来过渡。,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

11、规范,2.油(气)砂体图,2.1 编图原则 2.1.1 描述控制流体运动相对独立单元的形态、分布状况等。 2.1.2 按沉积单元(单砂层)为追溯对比的单元。 2.1.3 利用每口井周围最近井进行连通关系对比,并以表格形式记录对比结果。,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2.2 编图方法和步骤 2.2.1 追溯油砂体。 2.2.1.1 油(气)砂体不跨越所确定的追溯对比单元的界线。 2.2.1.2 平面上断层线、砂岩尖灭线等可作为油砂体之间的界线。 2.2.1.3 成片分布的油砂体,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狭窄的连接地带选择岩性较差的部位,将该油砂体分为两个油砂体。 2.2.1.4 相邻小层如在某一区

12、域连通井点相对集中,则划为一个油砂体;反之,则分开。 2.2.1.5 若在油层连通区域以外,油层延伸不超过五口井即尖灭,则此段油层不单独分开,仍然划在一个油砂体内;反之,油层在连通区域以外延伸超过五口井,则以紧靠连通井点的部位为分界,划分另一个油砂体。,2.油(气)砂体图,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2.2.2 编制油砂体平面图。 2.2.2.1 分析油砂体本身的特点、演变规律及油砂体之间的关系。 2.2.2.2 油砂体分布的层位变化较大时,相对次要的零散油砂体在图上不反映。 2.2.2.3 按比例标绘各井点的储层,并标记厚度、有效渗透率等。 2.2.2.4 按注水井连接各井点油层的对比

13、关系。侧向切开处以斜线表示,垂向切开时井点共用,以虚线表示,都须注明与之连接的油砂体号。 2.2.2.5 油砂体边界应外推1个开发井距。 2.2.2.6 编绘砂岩尖灭线和有效厚度零线。 a)砂岩尖灭线通过外点的二分之一处通过。 b)存在砂岩尖灭线时有效厚度零线在这两点之间的四分之一处通过,无砂岩尖灭线时有效厚度零线在外点的二分之一处通过。 2.2.2.7 以砂岩尖灭线为单位对油砂体进行连续编号。 2.2.2.8 利用各井点的平均有效渗透率,以勾绘等值线的方法进行渗透率分区,等值距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2.油(气)砂体图,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2.油(气)砂体图,1:25000 编图

14、单位 编图人 审核人 日期,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3.沉积微相分布图,3.1 编图原则 3.1.1 以沉积单元(单砂层)为基本对比和绘图单元,精细描述储层的空间分布和物性特征。 3.1.2 沉积微相分布图完成后,应与相邻区域沉积微相分布图进行接图。,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3.沉积微相分布图,3.2 编图方法和步骤 3.2.1 确定连通对比剖面井点。 3.2.1.1 连通对比剖面井点是在同一剖面上描述储层参数及连通关系的井。 3.2.1.2 使用具有资料的全部井点。 3.2.1.3 不规则井点按就近原则串联到相邻平行的剖面中。,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3.沉积微

15、相分布图,3.2.2 确定单井沉积微相或相对均质单元。 3.2.2.1 泛滥平原相、三角洲分流平原相应划分为河道砂、废弃河道砂、河间薄层砂和河间洼地等沉积微相。有条件的油田可将河间薄层砂进一步划分为天然堤、河漫滩、决口扇和决口水道等沉积微相。 3.2.2.2 三角洲前缘相应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砂、砂坝砂、前缘席状砂和前缘淤泥等沉积微相;当席状砂面积较大时,可进一步按有效厚度大小和有无有效厚度划分相对均质单元。 3.2.2.3 前三角洲相以淤泥为主,有时可划分滨外坝砂微相。 3.2.2.4 当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砂层时,沉积微相应以其组合特征确定,而相对均质单元应以其主体砂层确定。,精细储层描述常用

16、图幅编制技术规范,3.沉积微相分布图,3.2.3 编制连通对比剖面。 3.2.3.1 将各井点某一沉积单元(单砂层)的砂岩厚度及其与顶部对比界线的距离(高度)按一定比例缩绘到各井点下方,并按一定顺序分别标出储层参数:有效渗透率(单位:md)、水淹级别、射孔井段、砂岩厚度(单位:m)、有效厚度(单位:m)等,无此项参数者该处可为空白。然后,按照各井层显示的沉积微相类型和相互间的连通关系(层位对应关系)绘制成沉积单元(单砂层)连通对比剖面(与油层对比剖面绘制方法一致)。,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3.沉积微相分布图,3.2.3 编制连通对比剖面。 3.2.3.2 厚砂层劈分位置应表示出夹层

17、类型及上、下连通关系。,I类夹层:上部单元迭加于下部单元的顶层亚相之上,两单元之间有稳定的泥质薄夹层。 II类夹层:上部单元切割下部单元的顶层亚相,两个单元之间没有泥质夹层,但尚存岩性变差段。 III类夹层:上部单元切入下部单元的底层亚相,两个单元串通为一个单元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3.沉积微相分布图,3.2.3 编制连通对比剖面。 3.2.3.3 井间砂体连通关系划分为一、二、三类连通及不连通。 a)一类连通指层位相互对应的同沉积微相(单砂层)砂体间的连通。 b)二类连通指层位相互对应,不同河道砂体间的连通。 c)三类连通指层位相互对应,不同沉积微相砂体间的连通。,精细储层

18、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3.沉积微相分布图,3.2.4 描绘沉积微相分布,应以各种沉积模式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砂体的井间连续性、几何形态、井间边界位置,以及厚度分布形式和储层物性变化,按一定的沉积模式进行组合,预测性描绘各种沉积微相或相对均质单元的平面分布状况。,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4.储层微型构造图,4.1 编图原则 4.1.1 以沉积单元(单砂层)为绘图单元,精细描述砂体顶面或底面细微的构造变化特征。 4.1.2 通常采用沉积单元(单砂层)的砂岩顶面数据编制微型构造图。,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4.储层微型构造图,4.2 编图方法和步骤 4.2.1 编制储层微型

19、构造平面图 4.2.1.1 采用线性内插法绘图。 4.2.1.2 地表地形起伏变化的区域,海拨高程校正按公式H校 H测H补心海拔计算: 4.2.1.3 斜井海拔高程校正按公式H深L(i)cos(i),该井井深 L=L1+L2+L3+L4+ 该井垂深 H=H1+H2+H3+H4+,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4.储层微型构造图,4.2 编图方法和步骤 4.2.1.4 采用不同的等值线间距编制图幅,一般1m5m。若有区块间拼接图幅的需要,应同等值距编制图幅。 4.2.1.5 砂岩尖灭区或剥蚀区之内,不勾绘等值线。,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4.储层微型构造图,4.2 编图方法和步骤

20、4.2.1.6应标注海拔高度数据和局部海拔高点或低点。海拔高度数据标注在图幅的上下左右,字体大小与井号一致。倾角较大地区,每10m标注一个等高线数据。 4.2.1.7将同一沉积单元(单砂层)的沉积微相分布图叠合于其微型构造底图上。,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4.储层微型构造图,4.2.2 编制储层微型构造剖面图 4.2.2.1 首先确定一条深度基准线,该基准线代表所描述沉积单元(单砂层)砂岩之上某一海拔深度。 4.2.2.2 应将不规则井点垂直投影在距该井最近的一条剖面线上,间距适度,既能描述剖面内容,又留有一定的空间,剖面纵横向比例要适度。 4.2.2.3 应在剖面上标注各井点某一单

21、砂层的参数及尖灭区,断失井点、未钻穿井点等信息。将砂岩厚度及其与顶部基准线的距离(高度)按一定比例缩绘到基准线各井点的下方。,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4.储层微型构造图,4.2.2 编制储层微型构造剖面图 4.2.2.4 按各井、层的沉积微相类型和相互间的连通关系编制单砂层的连通对比剖面。 4.2.2.5 剖面应能够反映井间断层遮挡、断层倾斜方向和井点断失等情况。,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5. 栅状图,5.1 编图原则 5.1.1 以栅状的形式描述井间油层的连通状况及砂岩厚度、有效厚度、渗透率等变化。 5.1.2 以表格形式汇总井间连通状况。 5.1.3 井号标注同6.1.

22、1.4。 5.1.4 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比例尺,注明纵向比例。,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5. 栅状图,5.2 编图方法和步骤 5.2.1 确定基准线、井轴线、辅助线,同1.2.1。 5.2.2 编制连通对比剖面,同1.2.2,1.2.3。,确定基线,并按井的排列从上到下画好基线及井轴线,井轴线的长度根据所要画的油层厚度决定,一般采用1:500或1:200的比例尺。,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5. 栅状图,5.2.3 井间单砂层对比连线。,5.2.3.1 下压上,左压右。先连最下排的井,之后向左上角连线,再向右上角连线;依次连第二排的井,后面的连线与之前的连线相遇处须断开,避免

23、交叉。 5.2.3.2 本井为含有效厚度储层,邻井为非有效厚度储层,靠近本井的一段连实线,而靠近邻井的一段连虚线。 5.2.3.3 本井为油层,邻井为水层或油水同层,连实线。,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5. 栅状图,5.2.4 断层线编绘,同1.2.5。 5.2.5 油底界限编绘,同1.2.6。 5.2.6 渗透率分级,同1.2.7。,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6. 储层参数等值图,6.1 编图原则 以等值线的形式描述砂岩厚度,有效厚度,渗透率,含油(或气、水)饱和度,孔隙度等参数在平面上的变化,并标注井点数据。,XX试验区射孔厚度等值图,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6.

24、 储层参数等值图,6.2 编图方法和步骤 6.2.1 应根据沉积微相分布图上砂体的变化趋势及工作任务的需要确定等值距。 6.2.2 三角网系统编绘。 6.2.2.1 数据检校后,将井点编绘成若干个三角形的网状系统。 6.2.2.2 编绘三角形时,位于较大断层两盘的井点不能相连。 6.2.3 三角形各边之间,采用内插法求取各自的数值点。 6.2.4 将等值的点连成圆滑曲线,等值线之间不能出现重叠、交切的现象。 6.2.5 检校线条。,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6. 储层参数等值图,6.2.6 不同的区域及等值线可根据具体的需求充填不同的颜色。 6.2.7 无断层时,参数等值线连续、闭合;

25、有断层时,在等值线图上应表示断层线,参数等值线被断层线错开。,有效厚度等值图,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7. 成图要求,7.1 图名要求 图名为X X 油田 (或X X 油田X X区块)X X图,置于图框外顶部正中。 7.2 图幅规格要求 图幅规格应便于应用和归档。 7.3 比例尺要求 7.3.1 使用刻度比例尺。 7.3.2 置于图框内上部空白处。 7.3.3 油田内分区域编制图幅时,比例尺应一致。,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7. 成图要求,7.4 图例要求 7.4.1 置于图框内下部空白处。,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7. 成图要求,7.4 图例要求 7.4.2 常

26、用井标识如图B.1所示。引用SY / T 56152004部分条款。,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7. 成图要求,7.4 图例要求 7.4.3 常用沉积微相代码及颜色标识见表C.1。,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7. 成图要求,7.4 图例要求 7.4.4 常用线标识如图C.1所示。,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7. 成图要求,7.4 图例要求 7.4.5 常用夹层颜色标识如图C.2所示。,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7. 成图要求,7.4 图例要求 7.4.6 常用符号标识如图C.3所示。,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7. 成图要求,7.4 图例要求 7.4.7

27、 图幅输出信息见表D.1。 7.4.8 须注明执行标准、编图软件、编图单位、编图人、审核人、日期,置于图框外下部。,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应 用 情 况,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大庆油田第一至七采油厂近几年应用储层精细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已全面完成二次加密后区块沉积微相分布图的编制,研究区覆盖面积1369.77km2,井数38579口,绘制图幅7542张。,大庆长垣沉积微相分布图绘制工作量汇总表,应 用 情 况,3 术语和定义,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完成了面积140.8km2、7125口井、138张储层微型构造图。,大庆长垣储层微型构造图工作量汇总表,应 用 情 况,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绘制栅状图近千张,储层参数等值图近万张;外围油田绘制油(气)砂体图近千张;这些图幅均已应用于油田开发分析和调整挖潜工作中,使用情况良好。,应 用 情 况,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谢谢! 请专家批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