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睡眠、催眠与梦.PPT.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96322 上传时间:2021-03-2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意识、睡眠、催眠与梦.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意识、睡眠、催眠与梦.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意识、睡眠、催眠与梦.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意识、睡眠、催眠与梦.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意识、睡眠、催眠与梦.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意识、睡眠、催眠与梦.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意识、睡眠、催眠与梦.PPT.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睡眠与梦,.,2,一、意识,(一)意识的定义: 意识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独有的最完善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现实自觉能动的反映. 意识是一个古老而又难解的谜。迄今为止,对于意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3,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注意集中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的一些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对往事的回忆等。 在行为水平上, “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 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由思想、幻想、梦等构成。 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

2、:,.,4,1。意识是一种觉知。 意识给予我们在正常生活中以清醒的知觉。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例如:外语老师刚修整的新发型; 你的好朋友对你的文章的评价;等等,你觉察到这些外部事物的存在,说明你意识到了它们。 人也能觉察到某些内部状态,如疲劳、眩晕、等等。,.,5,5,(2.) 意识是一种记忆 詹姆斯曾引用法国人查尔斯理迟特1884年的一段话: “片刻的苦痛微不足道,对我而言,我宁愿忍受疼痛,哪怕它是剧烈的,只要它持续的时间很短,而且,在疼痛过去之后,永远不再出现并永远从记忆中消失。” 可见在19世纪,已发现意识与记忆紧密联系的想法;,.,6,6

3、,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它还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4.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 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它不只是对信息的被动觉察和感知,它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7,7,二、无意识,(一)定义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包括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在意识中。如果把人的心理比作一座冰山的话,那么人的意识便是露出水面的冰山顶端,它只占人的心理很小的一部分,大部

4、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8,8,(二)无意识现象,(1)无意识行为。 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 例如,在骑自行车时,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其他的问题,或与别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许多小动作,如挠头皮等,也都是无意识的动作。如果把这些日常活动用录像带录下来,再播放给自己看,人们常常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惊讶。,.,9,9,2对刺激的无意识。 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3盲视。有一类对刺激的无意识是由于脑损伤引起的。有一种罕见的脑病

5、变所引起的疾病叫面容失认症,患者各方面都正常,只是不能识别熟悉的面容,包括家庭成员和亲密朋友的面容,甚至不能识别镜中的自己。,.,10,10,也就是说对熟悉的面容丧失了意识。 患者在见到熟悉面容时虽然口头报告说不认识,但却有较强的生理反应:排汗量增多或皮肤电阻下降 这说明,患者的对熟悉面容在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上有加工,似乎能识别熟悉的面容,但却不能在言语水平上加工,因而与他的口头报告的体验不一致。,.,11,11,(一)关于睡眠的研究 测查睡眠者的脑电,记录其身体各项功能的变化,如呼吸、肌肉强度、心率、血压等,以这些指标的变化作为睡眠研究的主要信息源。,三、睡眠,.,12,睡眼中各阶段的脑

6、电波形态图,.,13,13,波和波 当大脑处于清醒、安静和休息状态时,出现 波。 波波幅稍大,频率较低,每秒8-13个周期 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出现 波。 波波幅较低,频率较高,每秒14-30 个周期。,.,14,睡眠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 快波睡眠中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 人的一生中,快波睡眠的时间在整个睡眠时间中所占的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减少。,.,15,15,小资料,新生儿的快波睡眠占整个睡眠时间的 50, 2岁以内的婴儿的快波睡眠占睡眠时间的3040, 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快波睡眠占睡眠时间的2025, 而老年人的快波睡眠占睡眠时间不到 5。,.,16,16,慢波睡眠

7、时眼球没有或只有少量缓慢的运动,故又称非快速眼动睡眠; 快波睡眠时眼球有快速运动(5060次/分),故又称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17,17,成年人的睡眠中,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相互交替,先进入慢波睡眠状态,持续约90分钟,然后进入快波睡眠,约持续2030分钟,接着又进入慢波睡眠。 两种睡眠状态都可以直接进入觉醒状态,但从觉醒状态进入快波睡眠必须先进入慢波睡眠。 一夜整个睡眠期间这种反复交替约35次,越接近睡眠后期,快波睡眠的持续时间越长。,.,

8、18,18,(二)睡眠的周期与四个阶段:,1.睡眠的周期 根据脑电图的研究可以将睡眠分为四个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REM)阶段。 睡眠周期通常为90分钟,每晚重复几次。随着睡眠进行,深度睡眠时间越来越短,而快速动眼睡眠时间逐渐加长。,.,19,19,2.睡眠的四个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 第一阶段:脑电波是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 正常清醒的状态,思考,灵敏地解决问题 身体状态:放松,呼吸缓慢,容易被外部刺激惊醒,约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睡眠锭”的脑电波。这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的、波幅大的脑电波。深度放松,脑内空白,冥想状态 身体状态:放松状态,很难被唤醒。约20分钟。,.,20,

9、第三阶段: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 时也会有“睡眠锭”脑电波。轻度睡眠 身体状态:继续放松。约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大多数的脑电波开始呈现为波。这个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 身体状态:身体各项指标都变慢,梦呓、梦游、尿床等大多数发生在这个阶段。身体的各项功能性指标变慢。,.,21,21,第三、四阶段通常被叫做慢波睡眠(SWS),几乎所有人的睡眠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否则的话,就预示着身体或心理功能的失调。,.,22,22,快速动眼睡眠: 上述四个阶段大约持续1小时到90分钟,之后进入此阶段,波消失,出现高频、低幅的脑电波,与个体清醒状态的脑电活动很相似,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

10、,且常伴随着梦境。 身体状态:如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肌肉松软,呼吸急促,血压不规则。,.,23,23,睡眠形态的个别差异,个体的有意识的控制:熬夜或闹钟 生物节律的控制:入睡的时间与持续时间 个性特征的影响:紧张忧虑的人与外向的人 心理状态的影响:忧郁与愉快的人 白天活动的影响:激烈的活动增加慢波睡眠 成熟发展的影响:不同年龄的人睡眠不同,.,24,24,2.睡眠的功能: 关于睡眠的作用,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修正和恢复。人经过白天的活动,消耗了精力和体力,需要通过晚间的睡眠来恢复。【缺乏证据支持,减少睡眠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美容?】【剥夺快速眼动睡眠会对健康产生

11、影响。】,.,25,25,与生物进化有关的生态学理论认为: 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睡眠起着一种保护作用,保护个体也保护种族的发展。由于黑夜危险因素太多,为了避免遭受危险,必须减少活动,睡觉便可以起保护作用。 这两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或是睡眠中的某种成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26,26,3.失眠 最常见的睡眠失常就是失眠。成人40%有此经历。按照失眠的原因,可以把失眠划分为四类。 (1)情境性失眠情境性失眠主要是由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包括睡眠环境的改变,它是一种暂时性失眠。 (2)假性失眠 只是当事人在心理上有失眠感,但其状态良好,这种失眠称之为假性失眠。主要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睡眠存

12、在着个体差异所致。,.,27,27,(3)失律性失眠 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称为失律性失眠。如飞行时差所造成的睡眠困难、工厂里三班倒的工人出现睡眠困难等(4) 药物性失眠咖啡因、茶或可乐之类造成的失眠称之为药物性失眠。它还包括长时间服用安眠药物,在心理和生理上形成了对药物的依赖,导致的药物性失眠。,.,28,28,睡眠卫生 避免失眠产生的几个好习慣: 固定的上床与起床时间,即便上床晚了,仍照原订时间起床。 小睡要有規律,不要偶一為之。 建立規律的睡眠例行事务,包括規律的睡前活动。 避免在睡前从事激烈的心智或生理活动。 避免睡前吃太饱。,.,29,29,避免睡前喝酒、抽烟或喝咖啡

13、。這些东西看起來不会影响你的睡眠,但实际上已经伤害睡眠的品质。 避免藉助安眠药入睡,短期有些效果,但长期反而会有反效果。 尽量在安靜、黑暗的、溫度适当的房间中睡眠。 如果在床上超过半个小時无法入睡,可以起床做些轻松的活动,不要继续待在床上。 除了睡觉以外,不要在床上做其他活动,譬如看电視、看书。,.,30,30,四 梦,梦是人在睡眠中尤其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梦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意识的一个层面活动的结果。 1.梦的特点: (1)离奇性 (2)逼真性,.,31,31,2.梦的成因,(1) 身体内部的某些变化。 (2)外部刺激的作用。如睡觉时风刮树叶的沙沙声,可使人梦到下雨。睡

14、觉时把手压在心脏跳动的部位,就会做恐惧的梦。 (3)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引起大脑皮层的过度兴奋,使这部分细胞不易抑制,也能构成梦境。 (4) 情绪因素,.,32,32,3.梦的功能解释,(1) 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2)生理学的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3)认知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

15、一部分会进入意识,称为梦境。,.,33,33,4.梦的作用,(1) 做梦有助于脑发育 (2) 有益于智能活动和创造性思维 (3) 预告疾病 (4)梦甚至能培养和发展人的记忆力 说起来也许你会不信,梦甚至能培养和发展人的记忆力 有时遗忘已久的东西会在梦中奇迹般地出现,不知你是否曾在梦中发现丢失已久的物品所遗落的地点,不知你是否曾在梦中记起某人对你说的话?,.,34,34,其实这种事情是经常出现的,大可不必为此惊异非常。 不仅如此有的科学家还认为,梦可以冲刷脑中无用的记忆,去粗取精,把有用的东西输入长时记忆中储存起来,所以说,梦不但能发展人的记忆力。甚至还能促进脑力的发展。 (5) 梦能促进心理平

16、衡 当然,做梦过度也会适得其反,.,35,35,如恶梦频频、慌梦累累的人,在梦中总是处于被追、被迫、被害、被虐待的境地。这种情况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势必缩短熟睡的慢波睡眠期,延长快波睡眠期,大脑皮层也就得不到充分地休息。久而久之,恶梦在心理上遗留下的阴影,会使人产生疑病和焦虑。至于由梦引起梦呓、梦魇、梦游等睡眠障碍,还可能是精神疾患一种症状,需要请精神科医生诊治。,.,36,36,如果一个人偶然出现恶梦现象;或虽常常做梦,但梦境不能回忆或记忆并不清晰,翌日起床精力仍充沛者,则不必担心这种梦对身体有多大损害。如果经常多梦,梦境又多半是非常清晰地恶梦,早晨醒来后这种恶梦的感受继续存在,以至白天常常头

17、痛、头昏、疲惫无力,那么很可能属于病态的多梦,就应该请教医生了。至于经常做恶梦报病那样的梦,那就更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了。,.,37,37,五、催眠,(一)什么是催眠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以一定程序的诱导使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就称为催眠术。,.,38,38,(二)受暗示性与催眠诱导,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其受暗示性的高低。人的受暗示性高低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个体对催眠的态度以及对催眠者的信任感 其次个体的身心条件与个性特点也影响着其受暗示性的高低,.,39,39,

18、容易接受暗示的人: 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 想象力丰富; 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 依赖性强; 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40,40,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就称为催眠诱导。诱导催眠的技术有多种,大体都按下面的顺序进行:(1)暗示个体感到疲倦、发困和朦胧欲睡;(2)暗示个体感官逐渐迟钝,将不会感到疼痛;,.,41,41,(3)暗示个体忘却一切,只记得催眠者所说的话和让他做的事; (4)暗示个体将体验到幻觉现象; (5)暗示个体在醒来之后,将忘却催眠中的一切经验; (6)暗示个体醒来之后做某些活动。这一系列的暗示都通过催眠者的一些语调

19、平缓、语音单调、不断重复的话来实现。,.,42,42,(三)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进入催眠状态后,人的意识活动并未停止,只是变得恍惚不能自主,其心理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感觉麻痹有些被试在催眠状态下甚至接受手术治疗而不感到疼痛。2.感觉扭曲和幻觉在催眠状态下的人可能出现幻听和幻视现象,如:有时还可以依照指导语感觉扭曲。可以依照指导语将电视机看成方纸盒,或将臭味闻成香味。,.,43,43,3.解除抑制在催眠状态下,抑制被解除,就可能根据催眠者的指示去做按社会准则不能做的事情。 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催眠者的暗示可以影响到事后的行为。最常见的是清醒后对催眠状态的记忆完全缺失。,.,4

20、4,44,(四) 催眠理论,两种影响最大的理论: 1.催眠是角色扮演巴伯尔(1979)和斯潘诺斯(1986)等人提出了角色扮演理论,认为催眠产生于被试在催眠者的诱导下高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45,45,2.催眠是意识的分离希尔加德(1992)提出催眠的意识分离理论,认为催眠将心理过程分离为两个同时进行活动的层面。 第一个层面为接受暗示以后所经历的意识活动,性质可能是扭曲的; 第二个层面是被掩蔽的,当时难于觉察的意识经验,但其性质是比较真实的,希尔加德称之为隐蔽观察者。,.,46,46,(四)催眠的应用,心理治疗方面:改变错误的认知方式和内容 医学方面:控制疼痛、安慰剂效应 犯罪侦破方面:测慌仪的应用等 运动员训练方面:自我诱导、心像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