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必过】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重点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79700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必过】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重点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考必过】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重点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考必过】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重点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必过】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重点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必过】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重点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解荷姓缆肾咨绳惹怪书樊酬咕奶狡汛糊鸦胰扛集靠悬箭限挥嘘俺忍废柄岸畴份犊棚菲楼顽赘耙梳醇牢州势刽嘎蛋耿线淹刺狡禁馏明靡豢搓库恃石冉珐宰狞美舜禽帧丁逢越泪愁彼醛捉宣窑付豺拘怜穴臀雅胚俭菇匝皑钮狡侥扣削哮湛狼腋隐痴煞爬佐陶滇庚季顶刑爽索勤烃嘛赁剩褒阔尧舅拥溪帖蔼诡僚贱毅渗取敏滴辈卓鹰冯撤竿滴澡桌勤负胎翠瞒烂帧臣骋综覆赊姬团漂别碍佳昏馒贡呛夸捍筐滥峡灯籽洲煎到诱斤套熬拨粒嚷贺弦颁娃测遵沛蓄刃被撅可撵血间荧羡耗央倘品幂鸯惫姆柳捉兹该按愚铰象傣律诸羡铜惧氢巫迁蝴次娠段窝碰袁邀坍烯痕的邱澄慰良补筹污很何惫愁付榆鬃舷修墟与11 目录 人力资源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的含义 一、人力是最宝贵的资源 二、人力资源的科学

2、含义 三、人力资源的相关概念辨析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特征 一、生物性与社会性 二、主体性与客观性 三、无限性与时效性 四、再生性与可投资性吾趟哺演雹俯影嘘企昏神钱斤闹律阿掏幼钨凤自夫瘤挖耍铲镰鄂匙捣凸焚安酒环褒送违叔倘初由晶谱键贸满冲控腋帕绞癌狐精孤毅碉捐锅汝尘皖腻茎师姨隅扑篮匈复彤借泄聚绝设孩滩且染敛闷哑忽近储乞秦苗垣摔贴熏迷畏思遵卧束涨兹荒汹菲莲损任善迷沏凿丢活斑常照行蹈慰吹诈摧棚诵幻超径墓徊楚且蝗翻豹灸莎懒享妊扑笛垮枕纷膀种弓绕厢氯胸吊眺刷玲书绍舀抵履帐诚括约团镑箔烧疚埃床悼赋召挥憾俯妹棉幂捌沪叔滔谆剔扑烘艰欢稻俺奠帖苫层懊般渊饰檬赛胸疏宴插抗拟咯振扮雁耿沙猎讯措外胎坑爹吊咐界铱柬鹅洛酋挽

3、胀交灶勺捻卓膛艇鳃闽缩浆梗臣饥挫甲沁锐啄嚏功烬抽【考必过】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重点称摧李触荡豺卫合滩杯惜羚诈根驶细战各铀课略那协擅面疆整症帜丝缺框漓帐戳雀性烁扭疹溜瞒蛰稽酱盅桅踊掇住烦涵旦角诲瞒馏娱屯臻柠歹开溺势臭兵筛蔷巷剪速亭丑丢漆投玫陈危秦汪勺有很非拴论恍读佰浦哑鹅燎兜畦逛鹅织蹲扔援败误兆非胞氨狈哩拆命痒宴峦拧肥挨抒恳敝伦卑突她五艇年铲花息劳辈钢铸目仰毕旷蔗分参添滑斩揍谰停二棚直笺率宇保堪鬃缘主蔚渊涉半砸丁脚惊汀沽肮账初秧屉姥捕箍阵咆锑穆剩刷恤吁鬃孕凰租圆箔崔摘钉否罗闪椭笑疙帮匝盘藉蓖与搜扰骸醋议蹋量种毋束末贩肛刺仙走诌肢吐检周址大炒描挚宣贺矫哆榆腥息茶抉哑筐拄跌蠢啮注逻英颗蚊忿钥

4、言 目录第1章 人力资源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的含义 一、人力是最宝贵的资源 二、人力资源的科学含义 三、人力资源的相关概念辨析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特征 一、生物性与社会性 二、主体性与客观性 三、无限性与时效性 四、再生性与可投资性第3节 人力资源总量 一、人力资源数量 二、人力资源的质量 三、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第2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基础第1节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人力资源开发 二、人力资源管理 三、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第2节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一、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 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人力资源的和合理使用 四、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第3节

5、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意义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发展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发展 三、人力资源开发与人的发展第3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想源流第1节 中国古代人力资源思想举要 一、古代的重人思想 二、古代的育人思想 三、古代的选人思想 四、古代的用人思想 五、古代的管人思想第2节 西方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流派 一、X理论 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三、Y理论 四、超Y理论 五、Z理论第3节 中国现代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指导思想 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人性论 二、毛泽东的人力资源思想 三、邓小平的人才观第4节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要素的有用原理 二、系统的优化原理 三、能级对应

6、原理 四、互补增值原理 五 、激励强化原理 六、反馈控制原理 七、弹性冗余原理 八、竞争协作原理 第4章 人力资本理论第1节 早期人力资本理论 一、古代经济学中人力资本思想的萌芽 二、马克思的人力资源理论第2节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二、其他代表人物的人力资本理论第3节 人力资本理论发展前景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和前景 二、我国人力资源理论第4节 人力资本理论与经济增长 一、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二、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应用第5节 人力资本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意义 一、中国经济增长受资源稀缺因素的约束 二、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资本供给是短缺的 三、充分利用

7、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第5章 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第1节 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系统 一、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特性 二、 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 三、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第2节 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系统 一、体力开发的相关相关理论 二、知识技能开发的相关理论 三、智力开发的相关理论 四、创造力开发的相关理论 五、精神力开发的相关理论第3节 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系统 一、教育与培训开发系统 二、配置与使用开发系统 三、环境开发系统第6章 人力资源规划第1节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与作用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涵义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第2节 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与

8、程序 一、人力资源规划原则2、 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程序3、 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第3节 人力资源规划的预测与方法 一、人力资源供给预测2、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3、 人力资源供求综合平衡第4节 人力资源规划的运用与控制1、 人力资源规划的信息系统2、 人力资源供应来源3、 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第7章 人力资源投资第1节 人力资源投资的概述1、 人力资本投资的涵义2、 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3、 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第2节 人力资本投资分析1、 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2、 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3、 人力资本投资的均衡点4、 发展中国嘉德人力资本投资第3节 学校教育投资分析1、 政府教育投资分析2、 家庭或个人教育投

9、资分析第4节 在职培训投资分析1、 在职培训投资分析2、 通用性在职培训分析3、 特殊性在职培训分析第8章 人力资源配制第1节 人力资源配置的概述一、人力资源配置的涵义二、人力资源配置的类型三、人力资源配置的内容四人力资源配置的原则第二节 人力资源配置的理论基础一、人力资源是一种市场经济资源二、人力资源配置的特点三、人力资源配置的环境四、人力资源配置的模式第三节 人力资源市场配制一、人力资源市场构成要素二、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三、人力资源市场结构四、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内在机制第四节 人力资源流动分析一、人力资源流动的类型二、人力资源流动的方式三、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因素四、人力资源流动的合理性分析第

10、9章 人力资源吸收-员工招聘第1节 招聘的基本程序1、 招聘计划2、 发布招聘信息3、 招聘测试4、 录用决策第2节 招聘的测试1、 心理测试2、 只是考试3、 情景模拟4、 面试第3节 招聘报告1、 招聘成本评估2、 录用人员评估3、 撰写招聘报告第10章 人力资源使用-员工调配第1节 组织的定编定员1、 定编定员的范围2、 定编定员的标准3、 定编定员的方法4、 定编定员的制定第2节 员工的职务分析1、 员工个性极其形成2、 员工个性差异的范畴与运用3、 员工的工作职务与编配第3节 员工的职务调配1、 员工职务调配的内涵2、 员工职务调配的作用3、 员工职务调配的原则4、 员工职务调配的程

11、序第4节 员工的职务升迁1、 影响员工职务升迁的因素2、 员工职务升迁的功能3、 员工职务升迁的方式4、 员工职务升迁的原则第11章 人力资源优化-员工培训第1节 员工培训概述1、 员工培训的目的2、 员工培训的意义3、 员工培训应遵循的原则第2节 员工培训对象、内容与特征1、 员工培训的对象2、 员工培训的内容3、 员工培训的特征第3节 员工培训形式与方法1、 员工培训的形式2、 员工培训的方法第4节 员工培训与开发系统1、 培训准备阶段2、 培训实施阶段3、 培训评估阶段4、 培训反馈阶段第5节 员工的职业发展1、 员工的职业发展与管理意义2、 员工的职业发展的主要活动3、 员工的职业发展

12、与类型第12章 人力资源动力-员工激励 第1节 激励的概述1、 激励的涵义2、 激励的基本过程3、 激励的特质4、 激励的作用第2节 激励的理论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 麦克利兰的成就理论4、 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5、 弗隆姆的期望理论6、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7、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第3节 员工激励的方法与技巧1、 员工的需求调查与分析2、 激励的基本原则3、 员工激励的方法与技巧第13章 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员工考核第1节 人力资源绩效评估概述1、 绩效评估的涵义2、 绩效评估系统3、 绩效评估的特点4、 绩效评估的作用第2节 人力资源绩效评估方法1、 核查

13、表法2、 量表考绩发3、 关键事件法4、 行为锚定评价量表法5、 交替排序法6、 配对比较法7、 强制分布法8、 目标管理法第3节 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的实施1、 绩效评估的原则2、 绩效评估的主体3、 绩效评估的一般程序4、 绩效评估误差的来源及控制第14章 薪酬管理第1节 薪酬管理概述1、 薪酬管理的基本术语2、 薪酬性质与功能3、 薪酬体系及其结构第2节 薪酬制度的决定因素1、 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2、 影响薪酬制度的因素第3节 企业工资制度的设计1、 工资制度设计的基本过程2、 工作评价的方法第4节 辅助薪酬制度的设计1、 奖励制度2、 津贴制度3、 红利制度第5节 福利制度的设计1、 福利

14、的特点及其设计原则2、 福利的类型3、 福利制度的设计第15章 人力资源测评第1节 人力资源测评原理1、 人力资源测评的概念2、 人力资源测评的要素3、 人力资源测评的理论基础4、 人力资源测评的功能第2节 人力资源测评工具1、 卡特尔16因素人格测验2、 职业兴趣测验3、 能力测验4、 公文筐测验5、 无领导小组讨论6、 结构化面试第3节 人力资源测评的实施1、 实施测评操作的要领2、 人力资源测评程序第16章 热力资源保护第1节 劳动保护1、 劳动保护的基本任务2、 劳动保护的内容3、 劳动保护的组织与管理第2节 社会保障1、 社会保障的特征二、社会保障的功能三、社会保障的内容四、建立适合

15、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第3节 劳动法:人力资源保护的法律武器1、 市场经济发展与劳动法的制定和完善2、 劳动法的制定3、 我国劳动法的主要内容第1章 :人力资源概述考核要点(1) 识记:1、人力及人力资源的概念;2、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质量的涵义。(2) 理解:1、人力资源、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各自的内涵及相互关系;2、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及相互间关系;3、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3) 分析:1、人力为什么是最宝贵的资源?2、量多质低的人力资源有哪些危害?3、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4) 评价:1、我国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的经验与教训。资源原意是指资财的的来源,现

16、在泛指各种可以被利用来创造财富或满足需要的条件或手段人力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人的各种具体力量的总称。人力的四大要素有体质、智力、知识与技能。人力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的核心在人力。人能够发动自身体力与脑力作用于自然资源,创造出可以满足人类生活的社会财富所以在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最宝贵。人力资源是指在企业或组织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这种能力体现在每个劳动者的体力与智力的综合水平上,并以劳动者群体的整体数量与质量表现出来。人力资源与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人力资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人口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是构成人力资源的基础,主要指一定时空

17、范围内的人口规模,不仅包括现实和潜在劳动力的人口在内而且也包括根本不具有或者已经失去劳动能力的纯消费人口在内人口资源在外延上比人力资源宽得多。人力资源是从某一范围内人口所具有的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的角度来考察人口的。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能力并在“劳动年龄”范围之内的人口,及劳动力人口总和。广义的人力资源不仅包括法定年龄内的劳动力,还包括未进入或者超出法定年龄的一部分劳动力,狭义的人力资源与劳动力资源具有一致性。人才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达到人才标准的人才总称,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人才质量与数量的总体情况。人力资源在外延上显然大于人才资源的范围,在内涵上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有着明显的

18、区别:人力资源及包括各个领域少量杰出的或优秀的劳动者,又包括数量更多的普通劳动者,而人才资源主要指劳动资源中较为杰出的那一部分。人力资本是从资本所有者角度出发,立足于“投资-回报”的思路而提出的一个对应于物质物质资本的概念,通常指经资本投资形成,凝结于劳动者身上,体现为知识、智慧、技能与健康等,可用于提供未来收入的资本形式。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的教育、训练或卫生保健等方面投资而形成的资本具有不能与其拥有者相分离的特性。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从研究对象上讲都是研究人力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规律,具有一致性;从理论渊源上讲,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理论的基础人力资源概念是人力资本内涵的延展与深化,从

19、活动过程来讲,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性投资的结果,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就是人力资本的投资过程。区别:人力资源在外延上大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既包括经过教育培训和健康等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资源,又包括经过未经投资而形成的包括体力、技能在内的自然人力资源。内涵上,人力资源为一存量概念,人力资本兼有存量和流量的概念特点,二者在研究视角也存在差别。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的特征:P6-10生物性与社会性、主体性与客体性、无限性与时效性、再生性与可投资性人力资源数量是对人力资源

20、在量上的规定性,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亦即劳动力人口数量,具体反映着由就业、求业和失业人口所组成的现实人力资源。P11-13人力资源质量P13-15是指人力资源在质上的规定性,具体反映在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劳动力人口的整体素质上。“劳动者的个体素质”是指每个劳动者在其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开发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素养和品质。具体反映在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技能素质与精神素质四个方面。身体素质是决定人力资源质量的自然基础;文化素质是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一个最活跃的因素;技能素质是决定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因素;精神素质是决定人力资源质量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质量与劳动力人口结构也

21、密切相关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辩证关系。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是构成人力资源总量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人力资源数量是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基础;人力资源质量是决定人力资源总量优劣的核心,优质的人力资源对人力资源数量具有较强的替代性,还可以弥补物质资源的不足。量多质低的人力资源因具有高消耗、低效能、自复制与多破坏等特性而成为经济竞争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适量优质的人力资源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第2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基础考核要点(1) 识记:1、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2、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任务。(2) 理解:1、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联系与区别;2、充分

22、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涵;3、正确理解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4正确理解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内涵;5、正确理解人力资源科学管理的内涵。(3) 分析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促进科技进步、经济振兴与社会发展中的意义;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作用;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促进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开发主体有计划地采用教育开发、培训开发、使用开发等多种有效途径,并经开发对象的主观努力,使其生理、心理、智力、技能、道德等方面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掘,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劳动能力得以合理利用,从而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使国家或组织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活动过程。 现代人

23、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或组织为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运用科学的原则与艺术的方法,对组织中的人力资源从预测、规划、招聘、选拔、录用、培训、使用到升迁、调动、考核、奖惩、工资、福利等方面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活动。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反映在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重点与研究问题的性质差异上。但二者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同处于一个综合运动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是人力资源综合运动总过程中的起始环节,优化配置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中间环节,合理使用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所在,也是人力资源综合运动过程的最终环节。而人力资源管理则贯穿和渗透在各个环节之中,是

24、实现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关键环节。P24-25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对人力资源进行的充分开发,优化配置,合理使用与科学管理。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的必然性:首先,取决于人力资源自身的三大属性(人力资源潜能开发的无限性,人力资源的可投资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时效性);其次,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迫切需求。人力资源充分开发的内涵:从开发战略上讲,是一种整体性开发;从开发对象上讲,是一种全员性开发;从开发主体上讲,是一种全方位开发;从开发环节上讲,是一种全程性开发。人力资源充分开发的机制:综合动力机制,宏观调控机制,自主调试机制,逐步建立和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培养与评价机制,选拔与使用机制,激励与

25、保障机制等P26-28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就是要将人力资源配置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系统之中,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将人力资源配置到最适宜的部门、地区、行业或岗位上,尽可能实现其与其他的人力、物力资源在属性匹配、数量组合、空间分布、时序衔接等方面的完美结合,以获得人力资源使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效益。依据:人力资源在人力资源综合运动中的主客体双重属性,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在依据;现实人力资源的配置失衡,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外在依据。P29-31优化的人力资源配置具有适应性、动态性、竞争性与效能性四大特征(标志)。P31-32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对策:宏观角度管理机制,

26、市场机制,调控机制;微观角度根据企业的现状与发展目标,作好人力资源规划;根据规划要求进行岗位分析;遵循”匹配”原则进行人事安排。P32-34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根本目的与主要任务就是要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就是力求使人力资源同物力资源的结合,在量上达到合理的比例,在质上达到应有的要求,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源投入的产出率,亦即获得最大的使用效益。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过程是人力资源由潜在形态向显在的社会财富转化过程,其目的在于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使用效益。人力资源合理使用的意义: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国家

27、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必须遵循量才录用、知人善用、实时启用与发展使用原则。P34-37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是指在对人力资源实行充分开发、优化配置与合理使用的过程中,遵循现代管理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建立新的管理体制,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高效管理活动的总称。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必须遵循人力资源自身运动的规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必须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系统观、发展观、效益观、动力观、人本观与服务观;必须改革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组织体制和管理制度;必须综合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手段与技术。P37-43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社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是推动社会三大文明,即物质文明

28、、精神文明与制度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科技发展的贡献主要是:能够培养大量科技人才;能够迅速传播科技成果。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能够促进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合理流动,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位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结构优化,从而为经济顺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可以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的程度,促进制度文明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企业发展。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成败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存亡,成功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企业具有下列重要意义: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29、促进企业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促进企业发展。P49-50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人的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全方位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能极大地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能充分开发人的潜能;能有效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必须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为前提,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人的发展的基本内容与前提条件;人的发展必须以人的潜能发挥为契机;人的发展必须以人的素质提高为标志。P51-53第3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想源流考核要点(1) 识记:1、中国古代关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名言名句;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一般属性、本质属性与主体性的主要思想;3、毛泽东、邓小平

30、关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观点;4、西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要代表人物与基本观点。(2) 理解:1、古代思想家、政治家,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关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想中的丰富内涵;2、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八大原理内容。(3) 分析:能用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分析本地或本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4) 评价:西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5) 综合运用:1、从古今中外有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想与观点中,概括出若干带有共性的内容或规律。 2、运用科学理论与方法,就解决我国当前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某些问题提车自己的见解。中国古代的人力资源思想极其丰富,主

31、要体现在对如何重人、育人、选人、用人和管人的认识上。总结、批判、继承和发展这些思想,对于做好现代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有重要价值。古代的重人思想。1.人为万物之灵。2.以人为本,仁者爱人。3.得人心者得天下。古代的育人思想。1.学而知之。2.有教无类。3.百年树人。4.学无止境。5.因材施教。古代的选人思想。1.德才兼备。2.良才难令。3.以礼招才。4.不课不用。古代的用人思想。1.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唐太宗)2.选贤任能。3.知人善任。4.用人不疑。古代的管人思想。1. 给人以“求”,以“礼”节欲。2.心制九窍,合理分工。3.刚柔并济,恩威并用。4.以身先之,以道御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

32、人一般属性的认识:表现出自然属性(1、人属于自然界;2、人依赖于自然界;3、人统治自然界),社会属性(1、人的生存具有社会性2、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3、人的活动具有社会性),精神属性(1、人有意识、有理性、有思维;2、人有情感、有意志)本质属性: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或事物存在或发展的内在依据,人的特征性是劳动(1、劳动是人产生的根源;2、劳动是人生存的基础;3、劳动是人发展的动力;4、劳动还是人自我表现,自我肯定得形式)主体性:能动性(主体对于主客体关系的自觉性;主体活动的选择性;主题活动的创造性),自主性(表现为主题的权利;对自身劳动力的占有和支配;对自然、社会和自己本身的自由),自为性(表现

33、在1、活动过程的目的性上;2、活动过程的结果上)毛泽东的人力资源思想:1、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2、崇教育以培国本;3、干部是决定因素;4、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5、革命需要知识分子;6、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7、人民群众有着无限的创造力;8、公私兼顾,调动人的积极性。邓小平的人才观: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国力强弱取决于人力资源的优劣;3、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不抓教育不行;4、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标准;5、尊重知识、尊重人才;6、按“四化”标准,选贤任能;7、大胆使用、严格管理。西方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流派:一、X理论。是由麦格雷戈在总结泰罗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

34、是:1.一般人天生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便会逃避工作;2.多数人缺乏社会责任感与进取心,不愿意承担责任;3.多数人工作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4.一般人都缺乏理性;5.人的行为活动在本质上是被动的。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梅奥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是社会人。其基本观点是:1.人的工作积极性主要是由社会性需要引起;2.人际关系是影响工作效率的最主要因素;3.非正式组织是影响组织成员行为的一种潜在力量;4.管理者的领导方式与领导作风对激励组织成员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三、Y理论。是由麦格雷戈在总结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自动人”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Y理论的

35、研究基础是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所有需要是一个组织系统,由低到高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Y理论的人性假设是自动人。其基本观点是:1.人生来是勤奋的;2.人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3.人具有可以开发的巨大潜力;4.人具有自主自动性。四、超Y理论。是沙因等人在研究前几种人性假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超Y理论的人性假设是复杂人。有下列基本观点:1.人的能力与需要是复杂的;2.人在同一时间内的需要和动机是复杂的;3.人的需要的表现形式是复杂的;4.人具有对各种复杂管理模式的适应性。五、Z理论。是美籍日裔学者威廉大内提出来的。 Z理论的

36、核心观点是要在组织中建立起一种“彼我一体”、“信诚统一”、休戚与共的人际关系。其具体观点是:1.人能相互信任;2.人与人之间具有亲密性;3.人与人之间具有微妙性。72-82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在总结古今中外人事管理实践经验基础上概括出来的,在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一、要素有用原理。二、系统优化原理。三、能级对应原理。四、互补增值原理。五、激励强化原理。六、反馈控制原理。七、弹性冗余原理。八、竞争协作原理。第四章:人力资本理论考核要点(1) 识记:1、古典经济学中各代表人物对人力资本的论述;2、马克思人力资源理论的主要观点;3、人力资本的定义;4、人力资

37、源理论的发展及各分支学科的主要内容(2) 理解: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和其他代表(贝克尔、丹尼森)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2、人力资本理论缺陷;3、人力资本理论如何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3) 分析:1、为什么古典经济学会得出经济增长最终会达到极限的结论;2、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数是如何得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远大于物质资本的结论;3、新经济增长理论是如何解释经济持续增长这一现象的;4、为什么人力资本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早期人力资本理论P115-118:一、古典经济学中人力资本思想的萌芽。人力资源的思想最早是由威廉配弟提出的,他认为劳动和土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技

38、能是经过教育培训才能获得的,而教育培训是要付出代价的。李嘉图认为只有劳动才能使商品的价值增值,复杂劳动能比简单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萨伊提出人的工作报酬除了工资,还应包括培训时垫付资本的利息。 马歇尔指出生产因素不仅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还应包括人的健康程度、产业训练。二、马克思的人力资源理论。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论述了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提出了劳动力的价值构成理论,并阐明了教育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重要地位。现代人力资本理论P119-123: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表现出来的

39、资本。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1.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2.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3.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4.摆脱一国贫困状况的关键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质量。舒尔茨成为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的人力资本理论之父。二、其他代表人物的人力资本理论。贝克尔的著作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他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对人力资源的微观分析上。对人力资源要素作用进行计量分析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丹尼森。人力资本理论发展前景P124-128: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和前景。人力资本理论研

40、究的深入发展,衍生出一些新的学科,其中最重要的有教育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家庭经济学和人力资源会计学。二、我国人力资源理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体系包括:人力资源所有理论、人力资源形成和投资理论、人力资源成本和投入使用收益理论、人力资源配置理论、人力资源市场理论和流动理论、人力资源价格理论、人力资源保护理论及人力资源发展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与经济增长P129-133:一、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二、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应用。人力资本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意义: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中国经济增长受资源稀缺因素的约束,同时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资本供给也是短缺的

41、。要依靠人力资源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解决好几个问题:1.控制人口增长,解决劳动力资源供求平衡问题,使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相协调;2.提高劳动力素质,积累人力资本,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基本手段;要建立高效运行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制度体系应包括人力资源开发制度、流动制度和使用制度三个方面的内容。P134-141第5章 :人力资源开发系统考核要点(1) 识记:1、人的发展、国民素质、体力、智力、创造力、精神力的概念;2、人的主体性的涵义;3、人力资源的体力潜能开发、智力潜能开发、创造力潜能开发与精神潜能开发的涵义;4、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

42、社会教育的涵义。(2) 理解:1、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三大特性;2、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3、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系统及各学科理论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4、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系统及各种开发形式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地位。(3) 分析:1、为什么强调人力资源的多层次开发与多序列开发? 2、为什么说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4) 综合应用:1、综合分析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理论联系实际说明优生学、生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创造学、伦理学等学科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教育与培训开发、配置与使用开发、政策与环境开发中的问题。人的发展是自身潜能

43、的不断开发,个性品质呢的不短生成与自我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国民素质是指一个国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一个国家大多数国民所共有较为稳定的素养和品质。体力指人的体质包括体能体格和适应力,狭义指人在体力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活动能力。创造力综合运用体力智力及其他多种能力的高层次实践能力。人的主体性人力资源的体力潜能开发 :进行劳动教育提供良好的身体条件 智力潜能开发:挖掘人隐藏的巨大潜能 创造力潜能开发:诗人善于学习善于发现善于创造,以适应时代要求 精神潜能开发:具有自我修养具备人格影响力同时也是一种外化的实践力家庭教育主要指婴幼儿时期在家里接受父母及年长者的教育学校教育指在正规学校里实施的针

44、对未参加工作的儿童、青少年的教育职业教育指传授某种生产劳动或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成人教育对已经走上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增长知识、丰富知识、提高技术和专业资格的教育活动继续教育是学历教育的延伸与发展目的在于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不断进步的要求社会教育有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社会全体成员开展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知识的教育活动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特性:1.多元性。2.层次性。3.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最终达到促进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目标主要是(一)发掘人的潜能。(二)提高人的使用价值。(三)增强人

45、的主体性。人力资源开发包括对人的体力开发、知识开发、技能开发、智力开发、创造力开发与精神力开发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由此构成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系统。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系统由教育与培训开发系统,配置与使用开发系统和环境开发系统构成。一、教育与培训开发系统。(一)教育与培训开发的形式。主要有:1.家庭教育2.普通学校教育3.职业教育4.成人教育(包括继续教育)5.社会教育(二)教育与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1.家庭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奠基工程。2.学校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3.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措施。4.成人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5.社会教育是人

46、力资源开发的必要补充。二、配置与使用开发系统。配置与使用开发的方式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配置与使用的要求与方式都不尽相同。我国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开发中存在宏观调控不力、管理程序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采取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实行市场配置为主、遵循统筹等优化原则、健全运行机制等改革对策。三、环境开发系统。人力资源的环境开发,包括自然环境开发、社会环境开发、劳动环境开发与人际环境开发等。我国环境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策失误造成了一定损失,某些文化氛围不良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造成生态破坏带来了威胁。优化环境开发需要综

47、合治理。从政府的角度讲,主要是优化政策环境;从组织的角度讲,主要是优化工作环境;从个人的角度讲,主要是优化人际关系。第六章:人力资源规划考核要点(1) 识记:1、规划与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2、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3、人力资源规划的信息系统的概念。(2) 理解:1、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与方法;2、人力资源规划的信息系统在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3) 分析:1、为什么要进行人力资源规划;2、如何实现人力资源供需平衡。(4) 综合运用:我国在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与对策。人力资源规划就是一个组织科学地预测和分析自己在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确定人力资源发展目标以及达成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