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802762 上传时间:2021-03-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谈.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谈论点论据论证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谈这篇文章的体裁与前几篇文章有明显的不同。这是一篇论说文(议论文)。这类文章一般具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滴水穿石的启示的论点鲜明,论据典型、确凿,论证逻辑清晰、方法得当。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倒不一定非要讲出这些术语,只要我们的教学紧密围绕论说文展开,多问几个为什么(启示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办?),课文的脉络及表达顺序就会非常清晰得表现在我们眼前了。首先来看论点,它是文章的灵魂,统帅。本文的论点其实就是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句话由两组意思相反的四字

2、词语组成。“目标专一”和“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对“半途而废”。作者的感情倾向不言而喻,概括,准确,鲜明。再看论据,它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文中所选的三个事例完全符合这个要求。所选择的三个人物涵盖古今中外,典型突出。分别是“不懈努力的李时珍”“孜孜不倦的爱迪生”“坚持不懈的齐白石”。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最后是论证,它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课文从题目开始就给我们出了一道思考题,滴水怎么可能穿石呢?紧接着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马上为我们解了迷。一个

3、设问句“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这节的关键词是“奇观”。而“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接连持续”等词语和“奇观”的形成息息相关,应该让学生实行咀嚼体味。第二节结尾有一个反问句,反问句是“无疑而问”,这样就增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强烈的表达了这样一种意愿:我们能做好任何的事情。接下来作者举了三个典型事例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需要滴水穿石的精神。李时珍“二十年”“不懈努力”终成本草纲目;爱迪生“毕生”“孜孜不倦”成为发明大王;齐白石“数十年”“不教一日闲过”“坚持

4、不懈”技艺才能炉火纯青。最后又用一句反问作了总结,取得成功,必须要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这个个反问比前一个表达的感情更加的强烈,因为有了这三个典型事例的证明,读者的印象更加的深刻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有一个比喻,“滴穿”和“顽石”都加上了引号,这说明他们具有特殊的含义。结合前面的人物事例,我们能够知道,这里指的是克服困难,克服一切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直到成功。上面一小节采用了例证的方法,下面作者采用了“对比论证法”,这种方法能够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作者拿雨滴和太极洞里的水滴作比,找出了二者之间的不同,那就是雨滴没有专一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最后是全文的总结,告诉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画龙点睛,篇末再次点题。紧紧抓住本文体裁的特点实行教学,脉络是清晰的,学起来也是轻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