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新授课练习题的设计策略.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806920 上传时间:2021-03-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新授课练习题的设计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新授课练习题的设计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新授课练习题的设计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新授课练习题的设计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新授课练习题的设计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新授课练习题的设计策略.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新授课练习题的设计策略摘要: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进一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水平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题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它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层次性、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并要做到即时反馈。这样的数学练习课才能上得既轻松愉快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能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水平的重要途径。究竟怎样的练习课才能让学生听起来“有听头”、教师上起来“有上头”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实际的教学赋于我这样一个深刻的体会:一组好的习题应该具备六个字:质高、量当、型新。切

2、忌三化:内容的单一化、方法的孤立化、习题形式的陈旧化。下面,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当前数学练习设计中存有的问题,谈一些理解和做法。一、练习题对新知识“一针见血”新授课的练习,必须要有针对性,它主要练习的是新课的重难点部分,属于熟练的旧知识技能能够少练习或不练。例如:小数加减计算,只练横竖写成竖式,反复练小数点对齐,原来是末位对齐,现在是小数点对齐,实质是相同数位对齐。像1.31+2.52=?这样的题型少练,而1.31+2.5=?1.31+25.1=?这样的就应该多练;分数除法只练习除转乘的变式,难点重点都在于此;面积体积计算主要练分析条件数据按公式列出算式;应用题只练审题列式不必计算等。

3、这样的练习的密度就大,而且集中于练关键部分,学生不会分散注意力,印象深刻,容易掌握。二、练习题使新知识“根深叶茂”练习题是在教材范围内,要挖掘知识的深度,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教师用“茂叶”的办法,使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比较扎实。例如:求平均数应用题,在教了基本的计算方法“总数份数”后,就把题目里已知条件的表述加以变化。如:(1)四(1)班有学生46人,四(2)班有男生20人,女生22人。平均每班多少人?(2)一次期终考试,小英语文、数学都得89分,英语得92分。求小英的三科平均成绩。在(1)题给出的数据有3个,却只能算作2份,而(2)题里的数据只有2个,却要算作3份,而且总数也不是这两个数据的和。这

4、样,能够锻炼学生在“繁茂的枝叶”中辨认“新知”的水平,把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掌握地扎扎实实。学生在解第(2)题时,有以下三种解法:甲生:(89+89+92)3=90乙生:(892+92)3=90丙生:口算出小英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0分,算法是把英语多的2分给数学1分、给语文1分,这样三科都是90分。通过讨论,进一步是学生理解了:求平均数的基本思想是移多补少,使每份的数量都相等。学生掌握了这个思想,解题就能够更加灵活了。三、练习题将新知识“融会贯通”练习,是协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使得新旧知识串联起来,并能加以综合使用、比较分析。在使用新知识过程中既熟练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又理解它们之间

5、的区别,从而使新旧知识都得到进一步的理解与巩固。例如:在新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应用题以后,让学生把下面的题目补充问题,并要求列出算式。题目是:一头牛每天吃14千克草,一只羊每天吃2千克草。 ?学生提的问题:(1)一头牛每天吃的草是一只羊吃的多少倍?(142)(2)一头牛每天吃的草比一只羊吃的多多少?(14-2)(3)一头羊每天吃的草比一只牛吃的少多少?(14-2)(4)一头牛和一只羊每天一共吃草多少?(14+2)在学生逐一回答后,可进一步提问:“就用上面的题材,能编一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吗?”学生口编:一只羊每天吃草2千克,一头牛每天吃的是羊的7倍,一头牛每天吃草多少千克?

6、引导学生比较上述题目,明确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四、练习题让新知识“循序渐进”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告诉我们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思维方式不同,在学习上会表现出差异。练习层次安排要清楚,练习题理应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安排基本练习、一般练习、综合练习、提升练习等层次的练习。例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就设计了如下一组习题:第一层次(基本题,与例题相仿)简便计算下列各题:15+164+25,56+25+44+25。第二层次(变式题,与例题稍有变化)简便计算下列各题:(192+38

7、)+(62+8),(125+64)+(75+236)。第三层次(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96+49)+157,(92+58)+(45+108),(68+76)+32+24。第四层次(发展题,供学有余力者用)计算:2+3-4+5-6+7-8+9-10+11-12+13-14+15。这样,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又如:如我在教学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自助餐”,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数学能力。A必做题星星餐:写出

8、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47=( ) 口诀:()76=( ) 口诀:( )57=( ) 口诀:()73=( ) 口诀:()月亮餐:填上合适的数。( )7=427( )=35( )4=287( )=49B选做题太阳餐:想一想,能填几?75+7=7( )77-7=7( )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A类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类中的两道题目和B类的一道题目。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总之,习题的设计、形式、内容力求新颖,使学生不感到单调无味。习题应有一定的难度,并注意题与题之间的照应衔接。设有坡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求新、求异、更上一层楼。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很清楚的看到,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奥秘的过程中,每当克服一个困难,提出了一种“新”见解,解开了一道“难”题,他们都会感受到智力活动给自己情绪上带来的愉快与欢乐,这个愉快与欢乐又将进一步激励着他们继续前进。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2曾超益: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3张宁:现代教学设计集锦,新华出版社,2000年4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