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精品课件】第九课《论语》十二章.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815801 上传时间:2021-03-2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精品课件】第九课《论语》十二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精品课件】第九课《论语》十二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精品课件】第九课《论语》十二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精品课件】第九课《论语》十二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精品课件】第九课《论语》十二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精品课件】第九课《论语》十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精品课件】第九课《论语》十二章.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一、教学要求,1.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二、学习要点,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词语如“而”、“之”等;句式如宾语前置句等。 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三、作者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四、作品概述,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

2、要依据。,五、创作背景,论语就自身而言主要还是记事文。但若从先秦诸子发展的整体背景上看,它无疑又是诸子论议之文的第一个阶段,为语录体。 论语的最大价值,在于真实再现了孔子平凡、伟大的人格形象。,六、课文讲解,1课文朗读 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感知:本文的内容包括学习的哪些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2课文分析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诬罔,受

3、欺。“殆”,危险。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国大夫。 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畔”同“叛”,指离经叛道。 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他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本章是讲学习态度的问题。孔子自己对学习知识的要求十分强烈,他也同时这样要求他的学生。这“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其实就是“学而不厌”一句最好的注脚。,子绝四:

4、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绝”,一点也不,绝对没有。“意”,臆测,“必”武断,“固”,固执拘泥,“我”,唯我独是。 “绝四”是孔子的一大特点,这涉及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才可以完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空空如也”,我本来什么都不知道。 此章道出了孔子修学的方法。,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认为学习是增加自身学问,完善自身道德修养的途径,不是评价个人能力的尺度,更不是追逐名利的工具。,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多学而

5、识之”即博闻强志。这里,孔子讲到“一以贯之”,这是他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这一章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问题。在前面的一些章节中,孔子已经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认识,这里又进一步加以发挥和深入阐述。,陈亢问于伯鱼曰:“自亦有异文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陈亢”字字禽,一说孔子的学生。“伯鱼”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闻

6、”,教诲。“趋”,小步快走。 此章为对话体,是孔子弟子陈亢和孔子之子孔鲤的一段对话。通过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诗、礼等古典文化的倡导和推崇,也从侧面反映出孔子无论是对待弟子还是自己的儿子,都是一视同仁,“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表现出孔子深厚的道德境界和修养。,子曰:“小人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启发。“观”观察。“群”,合群。“怨”,讽怨。“迩”,近。 此章孔子指出了学诗的重要性,认为诗的作用很大,可以“兴”、“观”、“群”、“怨”等等,指出诗这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对君子成长的重要作用。,4相关评论,钱穆论语新解

7、(选) 李泽厚论语今读(前言)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七、研习与思考,阅读以下文字,说说你对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理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南宋马远的孔子像,八、相关艺术作品展示,孔子故居,海外孔子学院,九、延伸阅读,于丹论语心得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做人最经常出现的一个标准就是两个字君子,其实这是我们在今天也经常说到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