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超重与失重.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824340 上传时间:2021-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时 超重与失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3课时 超重与失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课时 超重与失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3课时 超重与失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课时 超重与失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时 超重与失重.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3课时 超重与失重【复习指南】 在2006年考试大纲超重和失重作为I类要求,是指其现象来说;而超重和失重现象中的定量计算问题,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仍然是掌握的重点和难点2005年全国卷14题考查了这方面知识。 1、超重和失重现象的理解 (1)无论物体处在失重或超重状态,物体的重力始终存有,且没有变化,发生变化的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即视重大小)。(2)超重、失重现象与速度方向无关,只与加速度方向相关。(3)当物体在竖直方向运动时,若视重大于重力时,加速度方向向上,此时物体可能加速上升也可能减速下降;反之,当物体视重小于重力时,加速度方向向下,此时物体可能减速上升,也可能加速

2、下降。(4)当物体沿斜面方向存有加速度时,根据矢量的分解可知,物体必在竖直方向存有加速度分量,所以亦存有超重与失重现象。(5)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效应都会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液体中物体浮力消失,水银气压失效等【课前热身】1、在升降机中用弹簧秤称一物体的重力,由弹簧秤示数的变化能够判定系统的运动状态,下面说法准确的是( ) A、示数偏大,则升降机可能是向上做加速运动 B、示数偏小,则升降机一定是向下做加速运动 C、示数准确,则升降机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D、示数时大时小,则升降机一定是做上下往复运动【答案】A【解析】判断物体是否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只要判断物体

3、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方向,如果物体的加速度向上,则物体处于超重状态,但此时物体可能是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反之若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则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物体则可能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所以准确选项为A。2、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的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杠铃处于超重状态D、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答案】B【解析】A、B、C三种情况均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只有B情况中运动员上升和下落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均向下,故处于失重状态,准确选项为B。3、在宇宙空间站下列仪器

4、仍能使用的是( )A、天平 B、密度计 C、测力计 D、摆钟【答案】B【解析】天平、密度计和摆钟都是利用重力的作用而工作的,在太空站中,物体几乎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这三种器材不能使用,但测力计仍能用来测力,如测量手对弹簧秤的拉力。准确选项为C。【重要考点】1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或分加速度)时,发生超重现象.2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或分加速度)时,发生失重现象.3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大小为g时,发生完全失重现象4、不管超重还是失重,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不变.【重点热点】问题1:超重与失重现象的简单应用【例1】(2005年全国高考试题)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

5、加速大小为,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AB2mgCmgD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当电梯加速上升时,人处于超重状态。分析人的受力情况可知,受到了重力和电梯板的支持力的作用,设电梯板对人的支持力为N,则有代入数据解得: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电梯板的压力为,准确选项为D。【变式题】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货车受一扰动,车上的货物随车厢底板上下振动但不脱离底板,一段时间内货物在竖直方向的振动可视为简谐振动,周期为T,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以某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即t=0,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A、时,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大B、时,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小C、,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大D、,

6、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小解析:当货物振动到负的最大位移处时,即时,货物具有向上的最大加速度,此时货物超重最明显,故车厢底板对货物的支持力最大,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此时货物对车厢底板压力最大;当时,货物具有向下的最大加速度,所以失重最明显;面在时,货物过平衡位置,加速度为零,货物对底板的压力等于物重。问题2:与弹簧相关的超重与失重现象【例2】有一电梯做匀速运动具有一定质量的木块A静止在地板上,被处于水平伸长状态的轻弹赞拉住,如图3-27所示现发现木块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由此能够判断,以下说法中准确的是( )A、电梯可能向上做减速运动,木块处千失重状态B、电梯一定向上做加速运动;术块处于超重状态C、

7、电梯可能向上做加速运动木块处于超重状态D、电梯一定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木块处于失重状态解析:木块A静止在匀速运动的电样中,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受到重力mg、电梯地板的支持力N、弹簧的弹力F和地板对它的摩擦力F.由于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对A应有;现发现木块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表明在此时木块所受弹簧的拉力大于它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原因是最大静摩捧力变小了又因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最大静摩擦力变小了,说明正压力变小了设物体随电梯运动的加速度为a,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根据牛顿定律,有因N变小,则必有a0,即物体必其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所以此时电梯可能做向上的减速运动或向下的加速运动。正确选项为

8、AD。m【变式题】将金属块m用压缩的轻弹簧卡在一个矩形的箱中,如图所示,在箱的上顶板和下底板装有压力传感器,箱可以沿竖直轨道运动当箱以a = 2.0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上顶板的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N = 7.2N,下底板的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F = 12.0N(取g = 10m/s2)(1)若上顶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是下底板压力传感器示数的一半,试判断箱的运动情况。(2)要使用上顶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零,箱沿竖直方向运动的情况可能是怎样的?解析:(1)下底板传感器的示数等于轻弹簧的弹力F,金属块受力如右图所示,上顶板的压力N = 7.2N,弹簧的弹力F = 12.0N和重力m

9、g,加速度为a,方向向下,有mg + N f = ma求得金属块的质量m = 0.60kg上顶板传感器的示数是下底板传感器的示数的一半时,弹簧的弹力仍是F,上顶板的压力为F/2,设箱和金属块的加速度为a1,有,解得a1 = 0,箱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2)当上顶板的压力恰好等于零时,mg = F = ma2得加速度a2 = 10m/s2,“”号表示加速度方向向上若箱和金属块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大于10m/s2,弹簧将被进一步压缩,金属块要离开上顶板,上顶板压力传感器的增数也为零只要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大于或等于10m/s2,不论箱是向上加速度或向下减速运动,上顶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都为零.小结提示

10、:本题关键在于理解只要顶板与物体间存在作用力即弹簧的长度不变,因此弹簧对底板的作用力就不改变。另外虽然从外在形态上看不出变化,但其相互间的作用力却发生了改变也是本题的一个难点。问题3:斜面方向的超重与失重现象【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粗糙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匀减速下滑,则地面受到的正压力应当是( )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无法确定解析:将斜面M、木块m视为一个整体,在竖直方向上,由于m匀减速下滑,存在一个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分量,所以可以等效地认为整体有一个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即整体处于超重状态,故其对地面的压力将大于,正确选项为B。小结提示:本题若直接用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分析过程

11、很繁,而用超重和失重的知识分析,思路简捷,超重和失重作为一种定量或半定量分析问题的方法,要引起重视。【变式题】如下图所示,某商场内电梯与水平面夹角为30,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压力是其重力的6/5,则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解析:依题意可知,物体在沿斜面方向存在加速度,分解加速度可知物体存在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因此人处于超重状态,对梯面压力大于人的重力。而人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分量说明正好是梯面给人的摩擦力所产生。(1)对人进行受力分析:重力mg、支持力FN,摩擦力F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平行,由加速度的方向可推知F水平向右.)(2)建立直角坐标系:取水平向右(即F方向)

12、为x轴正向,此时只需分解加速度,其中 ax = acos30,ay = asin30(如右图所示)(3)建立方程:x方向:F = macos30y方向:FN mg = masin30所以F/mg =总结提示:物体在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不同方向的力作用时,一般都要用到正交分解法,在建立直角坐标系不管选取哪个方向为x轴的正向时,所得的最后结果都应是一样的,在选取坐标轴时,为使解题方便,应尽量减少矢量的分解【拓展创新】隐含的超重与失重现象如图所示,有一个装有水的容器放在弹簧台秤上,容器内有一只木球被容器底部的细线拉住浸没在水中处于静止,当细线突然断开.小球上升的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与小球静止时相比较有( C )A增大B不变C减小D无法确定解析:当细线断后木球加速上升时处于超重状态,而此时将有等体积的“水球”加速下降处于失重状态;而等体积的木球质量小于“水球”质量,故总体体现为失重状态,弹簧秤的示数变小。本题中对木球的超重现象较易看出,但对等体积的水球的失重现象却较难发现和理解,这是一个较为隐蔽的失重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