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务》PPT课件.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837921 上传时间:2021-03-2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7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理论与实务》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理论与实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理论与实务》PPT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金融理论与实务,货币政策与 宏观调控,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与 宏观调控,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第四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复习思考题,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的内涵,二、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制定,货币政策的内涵,1、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的一种金融政策和措施。 货币政策目标: 通过调节和控制货币供求量的角度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货币政策的内涵,2、货币政策内容,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3、货币政策实施部门 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内涵,4、货币政策目标 经济

2、增长、充分就业、稳定币值和物价以及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协调运用,统筹兼顾; 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偏重。,货币政策的内涵,5、货币政策实施分类 扩张性:增加货币供给 紧缩性:严格控制货币总量的增长或收缩货币供给量。 央行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制定,1、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该政策制定于1992-1993年我国高通货膨胀时期,因此以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制定,2、新的争议 国内有些学者提出双重目标,及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同时兼顾。 国外学者认为单目标:促进经济发展 理由:货币政策

3、不应过多,否则会分散央行政策的针对性; 经济发展是其他目标的根本,与其他目标不矛盾。,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一、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二、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1、法定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率,将所吸收的存款的一部分交存中央银行,本身不得使用。 应缴存的比例,称法定存款准备金。 央行调高准备金率,商行可贷资金减少; 央行调低准备金率,商行可贷资金增加;,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构成和水平,各个国家根据本国的经济形势和需要制定。 目前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7%。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影响较大,因此此项政策一般不常使用

4、,更不宜大幅度的调整。,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2、贴现率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是使用的利率。 央行调高贴现率,商行融资成本增加,减少贷款规模; 央行调低贴现率,商行融资成本减少,增加贷款规模; 贴现率常用在平衡国际收支上。 此手段灵活,可根据实际情况经常使用。,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3、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调节的一种方式。 央行买进有价证券,向市场注入资金,鼓励投资; 央行卖出有价证券,从市场撤出资金,抑制投资。,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 央行主动性较大; 前两种手段是间接手段,此种手段使自己手段,央行对市场直接干预; 通过经纪人执行,政策

5、意图较隐蔽,可以减轻社会震荡。 此种方法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证券市场,西方发达国常使用。,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4 、其他手段 道义劝告 特殊调剂措施 行政干预 金融检查 用以上一些非市场手段来弥补传统工具的不足。,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1、法定存款准备金 2、贷款规模 中央银行通过编制国家银行信贷计划,控制银行贷款规模,1998年后,无强制性,只是指导性计划。 3、再贷款 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4、公开市场业务的尝试 近些年,央行开始逐步探索公开市场业务,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结构不完善,证券市场容量有待提高,所以央行不可能短期内加大该项工具的使用。,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一

6、、传导的一般过程,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三、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四、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传导的一般过程,1、货币政策的传导 运用货币政策到实现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传导过程。 2、传导过程的两个层次,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贴现率等,企业居民,贷款等信用手段调控,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投资消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1、货币传导机制 运用一定的金融工具,如何引导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预期目标。 2、货币传导机制理论 思路:MrIEY 思路:MEIY,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1、货币中介目标 设置的意义:货币政策调节要经过传导,一定时期后(如一年)才能发现是否实现最终目标。等发

7、现有偏差时再作相应调整,有可能出现较大损失。因此需要设置一个中间目标,通过对它运用货币政策调节手段的及时反映和变动,从而预测货币政策目标是否能达到及其实现的程度。,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2、中间目标的要求: 中央银行能够控制; 央行能及时取得数据,并据以分析和预测; 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联系紧密,并能对最终目标有相应的变化。,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3、货币中介目标的变迁 上世纪30年代:利率 上世纪70年代:货币供应量 近期有些国家使用:基础货币,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1、主要指标 货币(现金)发行指标 原因:使用广,数量大;最敏感;银行可测,可调控。 贷款规模:直接有效,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2、

8、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过程,第四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一、财政与金融的内在联系,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财政与金融的内在联系,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都是通过对社会总需求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2、资金运行中,二者联系紧密 表现在:银行代理国家金库; 财政向银行增拨信贷基金; 财政发行国际债券; 银行利率调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1、两种政策的功能差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2、具体实施差异 扩张性财政政策,见效快;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较困难,是商业银行、企业、居民行为制约。 紧缩性货币政策,见效快;紧缩性财政政策,实施较困难,增税、压

9、缩投资和减少福利支出,所遇阻力较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1、配合方式 松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 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 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 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2、“双松”政策 刺激经济发展。 通过松的财政政策可以减税让利或扩大财政支出,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但容易引起财政赤字。 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扩大贷款,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发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3、“双紧”政策 与“双松”政策相反 “双松”和“双紧”实在总量严重失衡的条件下采取的措施。 4、基本平衡时采取“一松一紧”,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二、选择题,

10、三、选择题,四、判断题,五、思考题,六、思考题,七、思考题,复习思考题,1、具有正相关关系的货币政策目标是( )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B.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 D.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答案,复习思考题,2、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停止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贷款规模 C.再贷款 D.公开市场业务,答案,复习思考题,3、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的措施有( ) A.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B.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C.提高再贴现率 D.降低再贴现率 E.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答案,复习思考题,4、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一定能降低货币需求量( ) (判断

11、题),答案,复习思考题,5、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的要求。 (思考题),答案,复习思考题,6、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 (思考题),答案,复习思考题,7、,答案,复习思考题答案,1、 答案:A,复习思考题答案,2、 答案:B,复习思考题答案,3、 答案:BDE,复习思考题答案,4、 答案,复习思考题答案,5、 中央银行能够控制; 中央银行能够及时取得有关中介指标的准确数据,据以分析和检测; 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关系紧密,它的变动能引起最终目标的相应变化。,复习思考题答案,6、(1)可控性不同:一般情况下,财政政策的可控性较强,货币政策的可控性较弱; (2)透明度不同:财政政策的透明度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稍弱; (3)时滞性不同;财政政策的认识时滞短而决策时滞长,货币政策的认识时滞长而决策时滞短。 (4)功能效应不同:实施扩张性政策时,财政政策的功能见效快,货币政策功能受制约较多;而当实施紧缩性政策时,货币政策的功能可以被灵活运用,财政政策的功能发挥则阻力较大。,复习思考题答案,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