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845813 上传时间:2021-03-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优质教案教 案2021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校:XXXX年级:XXXX教师:XXXX日期:2021年XX月XX日优质教案2021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的智商按说是一样的,但有的人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而有的人却庸庸碌碌、平淡无奇地过完一生。这不能不说事业成败与人的智慧相关,而小学数学在开启人的智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2、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钟表的过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

2、习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钟表和立体图形的过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教学难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大家想一想在认识钟表时,知道了哪些知识?钟表上整时、半时时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回答在认识钟表时,我学会了两种时间的写法,如早晨7时30分,也可以写成7:30。整时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半时时,分针指向

3、6,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半。师:说得真好,说这些话的时候好像同学们头脑中就有一块表似的,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真棒!再说说,我们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可能回答我们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还有球。我的文具盒、课本都是长方体的。我玩的魔方是正方体的。我们用的水桶、水杯是圆柱的。我们上体育课用的篮球、足球、排球等都是球。师:同学们说得很具体,讲的实例非常恰当。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新发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形成看到钟表、几何图形等立即能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逐步构建知识系统。二、巩固训练1、认一认,连一连。师:我们的知识点说得很到

4、位,那么解决问题怎么样呢?看一看,想一想,做这些事情该是什么时间?连一连。(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第7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完成习题。2、几何图形。师:给下面的物体分分类,说说你的理由。(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第1题)(学生应该很容易地将已学过的形体进行分类)3、位置。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第95页第2题和第3题。先自己解答,然后我们再交流订正,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得很好。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流。设计意图: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训练,能有效地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下一步教学内容。三、课堂总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

5、认识钟表”,知道了整时、半时时分针和时针的特点;还复习了“图形与几何”,再次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我们的教材学习到这就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永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学反思: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学生看图回忆生活中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从而进一步认识整时和半时,印象更深刻;通过结合生活实例能加深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几何形体的认识,使数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2、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学生自

6、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2、能初步掌握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分析:重点:如何更准确地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难点:将一个加减混合运算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是在对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及减法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所以必须对有关法则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能在运算中加以灵活运用。二、新课:1、知识基础:其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其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其三:“+”、“”在不同情形的意义(

7、运算符号及性质符号)2、知识形成:(引例)计算:根据减法法则,按照运算顺序,有:原式在一个加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即有:这个式子仍看作和式,有两种读法,按性质符号:读作“负8、正10、负6、负4的和”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加上10减去6减去4”例:把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两种读法)。例:按运算顺序直接计算:三、巩固训练:P46:1、2四、知识小结: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新知识点比较少,但在其中就特别注意的是,如何保证学生在省略特号时,能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并能对省略加号的算式的准确读法。五、家庭作业:P47:1、23六、每日预题:如何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8、对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简化运算?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2、揭示课题。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

9、板书课题:上、下、前、后)二、探究新知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指名口答并订正。三、活动1、拍手游戏。(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2)听反语:教师说

10、“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2、小组活动。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五、作业布置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习二的第1、2、3题。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2、使学生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3、认识“+”和“=”这两个符号,学会

11、读加法算式。(二)能力训练点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意,培养学生视图能力。2、启发、引导学生讲述图画内容,学会说三句话,培养说话能力。3、通过摆学具,理解加法含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在讲解加法含义中,渗透集合(并集)思想。2、引导学生讲述图画内容时,可指导学生做合并起来的手势,既帮助理解图意,又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使学生加深了解加法含义。2、较熟练地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并知道计算的根据。3、认识“+”和“=”,会读算式。教学难点1、理解加法含义。2、引导学生说思维过程。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请同学们摆出1根小棒,2个三角形,3个圆。说一说各用数

12、字几表示,并在学具下面写一写。2、动手将2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再把3个圆片分成两堆,说一说2、3的组成。3、看课本10页的跳棋图,想一想,里应该填几,填上数后再想一想为什么。并把这几个数的组成,写在黑板上。二、探究新知1、直观演示,引出加法。(1)先出示(或显示)小朋友左手的气球,问,这是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再出示(或显示)右手的气球,问,这是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2)现在把左手1个气球和右手1个气球合在一起。(边说边移动气球,直到合在一起),一共是几个气球?(3)引导学生口述题意。左手里的1个气球,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球?(4)讲述。(指图)左手里的1个气球和右手里的1个

13、气球,合起来一共是2个气球。说简单一些就是,1和1合起来是2。(指导做两手合起来的手势)1和1合起来就是1和1加起来,怎么表示呢?就是在1和1中间写上“+”(板书加号),读作“1加1”。“+”表示合起来,学生试读。(5)“1+1得几?”学生回答后说明,1加1得2,得几也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在1+1后面写上“=”)“=”是等号(板书等号)。指“1+1=2”说,这是一个完整的加法算式,读作“1加1等于2”也可以读作“1加1得2”。(6)小结这道题是把左手里的1个气球与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气球?(边说边做手势)合起来也就是加起来,所以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2、指导看图,理解图意。(

14、1)教学10页中间左图。用磁力板、幻灯片或电脑显示边演示边讲。原来有两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在两个小朋友外面圈一个圈),又跑来1个小朋友(也在一个小朋友外面圈一个圈),合起来一共是几个小朋友?(再在3个小朋友的外面圈一个大圈)引导学生边说边用手势表示题意。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必须把几和几合起来?说明,把2和1合起来,就是把2和1加起来,写成算式“2+1”。“2加1得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在“2+1”后面板书“=3”。领读算式“2+1=3”。学生自己读两遍。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10页相应的图。说明教科书中的图和刚才看的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最后显示的图也叫结果图。意思也是“原来有2个小朋友,又跑来

15、1个小朋友,一共是几个小朋友?”引导理解算式。刚才是看着图知道2加1得3,如果没有图可以怎么想呢?因为2和1组成3,所以2加1得3。(2)教学第10页右图。(指图)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1只小猫玩球,又跑来2只小猫,一共有几只小猫?”求一共有几只小猫?要把几和几合起来?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在黑板上写算式“1+2=3”。看到“1+2=3”你是怎样想的?3、整理小结。(1)刚才我们看到的这3幅图,第一幅图是要把1和1合起来,第二幅图是要把2和1合起来,第三幅图是把1和2合起来。这三幅图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都要用加法计算。(2)齐读黑板上的3个算式。

16、4、动手操作,理解加法含义。(1)先摆1个三角形,再摆1个三角形,一共几个三角形?这是把几和几合起来,怎样列式?得多少?(2)先摆1个圆,再摆2个圆,一共是几个圆?这是把几和几合起来?怎样列式?得多少?请把得数填在教科书上的里。(第10页下图)。再读一遍算式。三、巩固发展指导完成教科书12页做一做。(1)12页1引导边做手势边说图意。“原来有1只小狗,又来了2只小狗,一共有几只小狗?”求一共有几只小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把得数填在里。(2)12页1说图意。原来有2本书,又拿来1本书,一共有几本书?说一说“1+2=3”你是怎么想的?(3)12页2,填得数。填完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填?(4)

17、12页3,这是2和3的组成。它与我们今天学的加法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做加法时,想的就是数的组成。在里填上合适的数,而后订正。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五、布置作业1、复习2、3的组成。2、用小棒摆一摆1+1=1+2=2+1=3、说一说这几个算式得几,你是怎么想的?(边说边做手势)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教学目标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教学重、难点初步经历从场景

18、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1、初步感知(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

19、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2、数数交流(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3、总结方法(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4、抢答练习(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5、点子图表示数我

20、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三、寓教于乐 兴趣的体验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四、总结提升 兴趣的延伸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第一节数学课,学习目的教育很有必要。用交朋友作比喻教育学生爱学数学,愿学数学,想学数学。达到延伸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的目的。优质文档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