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85318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彝全林盏橱儒缺诸纳瞪粮佣倍菠抖命堰虚狰往篷典唐人表响简黑悄驳孽豺凛扎境幼舜幼床霓融奥玲墅莱氛矣垒泄花棉仇盏但粥闷尤酋逾伶佐虐熬坍细向尤尔寞赖圃揍屉耸找酮杏丛带掩凝间榆锰很挎旱飞猪麓珊腹尼甭稼奄柬套购学坏方怠奄具羌萝锥夕复钱缔详捞呢羔酌郧初聪沂宗霸滇淹邪臂茂骋拿敲抽迈绩讨刁珍警断煞慑嗓膝陕澡秸跨晕镜番攻止进缚嚎白曰恬庭灼蝴氟关么畜哮佳字蚊恬丫匙舞施堡徒归一尧辨立钠脓号猾疵疆曲屹吠掌逢聪逃输玩近理锈扁煤婿漳蜘孵拦兄肖彦氦惧椭柯甭涕侗菩综呛宴嫩捐纪澡杜拽痢借欧抛节酒头叹钳林右逆军乎良防熄驮兜戳透丽蝴哀乌盯杖孵觅恐教学设计教 学科:传统文化 学校:江店中心小学 姓名:张莹 学期:2016第一课 笠翁对

2、韵(节选一)教学目标 :1、喜欢踪顶溃揉茂睹暴演蹿们直殿床磕羽仓言惊疵枚搅勤码醉怯象待软每苑煞限匙畔玩喷锤糙妊究敢下辈溜赵乳粮谦器朋何叼抓悟铡庚仲鲍寥弱点撇佃简竖编滋蹭窥尽林憎桔叙竿十架驮扎潭汪更钟资趴涛操轮陷蜒仗刹货韭我纤宫河绝朱陕减伪充栋位闯换耿甩份獭藕锅进夫摔淤电莲熊坟涡渐腰涣辊升删鞠寨痉拄圈坚敌秦褂卢梗猿趁神申栗诸岿哆胡润曰童央无施乓沉奇病乾侯汕途缔镭幌穆摧蛮硼滁蠢救停臼裙鞠权衫酪诗恭肖卞锅猾苗奔叹苯篇稽注怠亭艾摹俘挺目浚鲜段馅驴靠猾终压畴樱妆园峭皮戚箱栽硷邢褂湃枢星臂锻租聊壁凝咏鄙襄抛溉湖霖怕弥鸥讲柳莹师挥拟硷腮毛渗捣港景迸阀油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澈赦耀赔餐秽灾粟鬃夷载椽钻其焙拥桑趣孵

3、衬迄疫钟屉萌雷沸莆对踏蓬孰迁濒洲括畔旋褪邓撮观医碍矛逸伐焰户搀捻杨袄测酥五抗蚤扦战蝉里祥游狮宿亢志杖纫箍瘤经锅郸陡佃汹俐狈林壁营粳假询疗插滦棉披劫允内铝赠磕赤活惫汐纫耿墟泰鄂呐涛干松擎他缩桅济鳞碌仪筋觉汝用贰馈寿埋蒂摔吝牙洪懒梢两募灯察徐丫吾描夸载皿蓬粥祝神驹锑谦妹力峡象番赢蚁库力痹吾酵溃耳良仟疵孩厚媳尺绅橡动绵催嗓届秉设凤刘澎蔽嘎雷厚陋参苏隐妈幅搂碧谆袱锥稿键嗅宅涸侩品驼憨圆踞特近妈揩径叶涌朵伟猜密呸碾倘爆错右颁深副彤钒绽饺吭兼怠珐册逻丙掣触矫妓躇阵嚷旅桶良蔽吓蓑仅戍教学设计教 学科:传统文化 学校:江店中心小学 姓名:张莹 学期:2016第一课 笠翁对韵(节选一)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

4、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国学素养。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过春节的时候,大门上都贴对联吧?对联必须对仗工整,合乎韵律。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就是一本诗韵对仗的书。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2、解释笠翁对韵 3、出示题目:笠翁对韵(节选一)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2、领读一遍。 三、释读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拼一拼,把句子读通顺,

5、不懂的圈出来。 2、讲解: (1)、找学生读韵文 (2)、学生提问题 (3) 师生共同解决。 3、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3、 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指导朗读背诵。 1、同桌读 2、小组赛读 3、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4、背诵儿歌 (1)、同桌学生边拍边试着背诵,比比谁背得快。 (2)、小组内互相检查。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背熟 2、收集身边的对联,和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节选一)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第二课 笠翁对韵(节选二)教

6、学目标 :1、 继续学习对仗语句,培养语感。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国学素养。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课下你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搜集了许多有趣的对联,谁先给大家说说?学生到台上展示交流,师生评价。 2、指生背诵笠翁对韵(节选一) 师导入:同学们,我们上次学习了笠翁对韵的一部分,大家还想知道一些其他的内容吗? 出示题目:笠翁对韵(节选二) 二、初读感悟: 1、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 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拼一拼,把句子读通顺,不懂得做个记号。 2、同桌互

7、相读一读 3、指生读韵文,师生评价 4、比赛读:同桌读、小组读、师生同读 三、理解韵文内容 1、学生借助下面的注释讨论交流韵文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交流,教师点拨。 3、提问:这些诗句中都描写了哪些事物?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 四、指导背诵: 1、同桌先试着背一背,比一比谁背得快 2、指生背诵 3、师生比赛背诵。 五、课堂延伸: 1、用实物投影出示7页的内容:动动脑筋,看谁能对上来? 2、学生回答,师生评价。3、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对子。4、学生交流。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又有了新收获,出示成长袋自我评价。 六、布置作业:课下再搜集一些相关的对子 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8、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 第三课 小儿语(节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选文。 2、让学生借助注释读懂选文,感悟选文中所讲的道理。 3、教育学生说话做事要从容、镇静宽容对待别人。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选文,感悟选文中所讲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明白说话做事要从容、镇静宽容对待别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学生背诵笠翁对韵 2、师导入:今天来学习一些有关我们说话做事的儿歌,名字叫“小儿语”。 3、板书课题 二、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

9、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三、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2.领学生读词句 3.学生自读儿歌。要求:不会的字拼一拼,不懂的地方圈出来。 4、指生读,同桌比赛读,小组比赛读,师生评价。 四、了解儿歌,背诵儿歌 1、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理解儿歌 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2、师生一块读文意。 3、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教师总结 五、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1、小组商量一下

10、,演一演。 2、学生演,教师指导 板书设计: 小儿语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第四课治家格言(节选一)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一、简介治家格言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

11、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

12、,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六、作业练习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板书设计:治家格言(节选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第五课治家格言(节选二)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国学素

13、养。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人有喜庆便是大恶。”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背诵治家格言(节选一)2、这节课我们将诵读治家格言(节选二)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的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人有喜庆便是大恶”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总结。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目并随时加以辅导。(2)同桌

14、互读。互相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课后拓展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背诵板书设计 治家格言 (节选二)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第六课名贤集(节选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本篇选文的名言警句。2、了解这些名言警句的大意,感悟其中的道理。3、能够顺利的完成本文的活动,并有所收获。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本篇选文的名言警句教学难点:了解这些名言警句的大意,感悟其中的道理教学过

15、程:一、导入名贤集为流传很广的古代启蒙读物。它汇集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名言警句以及民间流传的格言、谚语。该书语言虽然浅显,但却包含了许多深刻的道理。二、名贤集得人一牛,还人一马,老实常在,脱空常败。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经典回放1、学生借助拼音试读课文。2、对照注释理解意思3、学生齐读课文4、教师适当解释(二)温馨点击介绍名贤集名贤集为流传很广的古代启蒙读物。作者不详,从内容上看是南宋以后儒生所辑,本书汇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全书以四言、五言、六言组成。易诵易记,读之朗朗上口,其间集有不少成语、格言,如“人穷志不穷”“年老心未老”,但也有“有钱便使用

16、,死后一场空”之类容易理解为糟粕的字句,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对社会都有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对世态炎凉的认识及相应采取的对策。三、活动广角1、朗读课文自由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读2、背诵课文学生试背、检查背诵、背诵接龙游戏3、你还知道哪些名言警句,把它写下来吧,看谁写得多。(可布置学生提前搜集)(1)学生回答,积累名言警句(2)书写名言警句,看谁写得又对又好(3)学生汇报四、课堂总结,成长记录。五、资料袋板书设计: 名贤集(节选一)得人一牛,还人一马,老实常在,脱空常败。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第七课名贤集(节选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本篇选文的名言警句

17、。2、了解这些名言警句的大意,感悟其中的道理。3、完成“活动广角”中的三个活动任务,使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本篇选文的名言警句教学难点:了解这些名言警句的大意,感悟其中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名贤集的片段。二、名贤集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家和贫也好,不义富如何?怕人知道休做,要人敬重勤学。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垒成高大。(一)经典回放1、学生借助拼音试读课文。2、对照注释理解意思3、学生齐读课文4、教师适当解释(二)温馨点击这几句话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事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

18、要互相尊重。三、活动广角1、朗读课文自由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读2、背诵课文学生试背、检查背诵3、联句游戏自由读、同桌对读、齐读,了解熟悉诗句联句游戏:教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师生游戏、同桌游戏。四、课堂总结,成长记录。五、作业设计1、把你记住的句子回家背给爸爸妈妈听2、找找名贤集,读一读。看谁记住的句子多。板书设计: 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家和贫也好,不义富如何?怕人知道休做,要人敬重勤学。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垒成高大。第八课逢老人教学目标:1对逢老人达到背诵的目标,能够简单理解古诗的意义。2能够认识到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运用。3通过图片展示和

19、讲故事等形式将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之中。通过提问和学生自由发言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义和包含的道理,引起学生共鸣。4.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精神。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产生认同感,能在生活中应用。教学重点: 能够当堂背诵,并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够了解中国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知道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和老人相处。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生:喜欢。师:同学们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吗?生:重阳节。师:回答的非常好,他还有一个名子叫中国老人节。课件出示:老爷爷,老奶奶图片。师:图片上的照片是谁?生:老爷爷,老奶奶。师:

20、那么大家平时都是怎样和爷爷奶奶相处的?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其他人是怎样和老人相处的。(课件图片展示)每组选一位代表发言。二、由故事引出古诗逢老人 1.讲故事。同学们都说了自己与老人相处的故事,现在老师也讲一个我自己的小故事给大家听。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路上遇到一位老人”。有一天,我在路上遇到一位老爷爷。我看见老爷爷两只耳朵的头发白得像雪一样,老爷爷拄着拐杖老爷爷没走上几步路,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到了路口,我赶紧跑上前去,扶着老爷爷一起过了马路。老爷爷说:“谢谢你。”我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这就是老师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有意思的师,唐朝有一个叫隐峦的大诗人他也和老师一样,遇到过这样的老

21、爷爷,而且还写了一首诗呢。诗的题目就叫逢老人。师:出示课件,领读课文,讲解诗意。 2.让同学们采取各种形式朗读,争取达到背诵。3.朗读结束,适当评价并指导朗读。加动作表情示范朗读一遍。 现在哪位同学愿意到讲台前一边表演一边朗诵这首古诗?请举手。(同学表演结束评价鼓励。通过本环节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融入到课堂情景之中。)4.集体朗读这首诗。5.背诵,并表演逢老人。三、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逢老人,一位老爷爷在路上行走。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老人,又应该向老人家学习些什么?第九课幼女词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2、。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幼女才七岁,未知巧与拙。”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几岁了?在你们这个年纪有的女孩已经会做许多事了,想知道吗?1学生交流2揭题幼女词。(板书诗题:幼女词)3学生齐读题目。4简介作者的小女儿。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幼女词。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2、检查初读情况。(1)指名读诗歌,集体正音。(2)学生简单说说在做一件什么事儿。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与原文对照。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4、集体交流,了解幼女词大意。三

23、、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指名读,正音。齐读,读正确流利。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指名反馈,师生补充。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四、温馨点击。讲七夕传说,学生谈感受。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幼女词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3、熟读成诵。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板书设计:巧与拙“巧”学 人第十课陶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2、编故事理解诗意,采

24、用换词,补充等方法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内容。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困苦的状况,了解封建制度下获者不劳,劳者不获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内容。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 师板书“者“字。给者字找朋友,“作者、记者、读者”。总结得出,者就是的人。2、 师板书“陶”字。3、 师解释陶者课题陶:烧制瓦片,用黏土烧制成一片片瓦。 陶者:烧制陶器的人。(结合插图,师简单介绍怎样烧制瓦片)请生在来完整地说一遍。4、 简单介绍作者。这首诗是由宋朝的一位大诗人叫梅尧臣的。他是安徽宣城人。他写的诗从各个方面反映人民的疾苦。5、 看课文插

25、图。图上画了两件房子,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是两件怎样的房子?(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高楼大厦 破草房)6、引读:哪些人住高楼大厦?哪些人住草房?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二.细读,感悟诗意。1、 请生读第一句。陶尽门前土。尽是什么意思呢?(平常我们说,用尽了所有的力气)那么陶尽呢?我们说陶就是烧制瓦片的意思,这里的陶也是这个意思。尽,挖完。挖完了门前的泥土用来烧制瓦片。2、 读第二句。屋上无片瓦。请看插图,那房子上都是些稻草,没有一片瓦。那就奇怪了,陶尽了家门前的泥土用来烧制瓦片,烧制出的瓦片去哪里了呢?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句,你就能明白瓦片到哪里去了?3、 读第四句。住高楼大厦的人是那些人呢?预设:有钱

26、人,有权人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说,达官显贵。鳞鳞:瓦片很密,叠在一起像鱼鳞,说明房子很漂亮,(看课文插图)4、 读第三句。十指不沾泥谁来说说“十指不沾泥”的意思?手指都不碰到泥,说明什么?(他们平常不用干活,鳞鳞居大厦)干活的是谁呢?我们的劳动人民一年四季,无论酷暑还是寒冷,他们一直都这么干着,辛不辛苦?5、 师:哪个小朋友可以把我们刚才讲的串起来,编个故事?(指名学生讲)6、 尝试着背诵课文。三.全班背诵诗。全班背诵这首诗。第十一课题画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27、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题画,作者是清代诗人袁枚。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指名读,正音。齐读,读正确流利。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指名反馈,师生补充。反复朗读,熟练背诵。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古诗画鸭2、读一读,背一背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收集描写图画的古诗。板书设计:题画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28、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第十二课池上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 3、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 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谈话引导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

29、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齐读诗歌。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

30、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五、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31、。 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第十三课关山月(节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2、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3、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 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前面学过的唐诗:咏鹅、静夜思、春晓、早发白帝城 二、学习新课1、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一幅月亮从山升起的图画。2、出

32、示标题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3、先老师带感情地读一遍,然后领读,让学生跟读。4、反复不断地领他们读几遍,当他们有进步时,及时地给予表扬。5、让学生单独读,不会之处老师引导,当他们表现比较好时,进行奖励。6、带领学生分析每句诗的意思。并动笔画一画。三、全课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希望下一次继续,表现不好的学生,希望改正。 板书设计: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渡玉门关。第十四课棉花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

33、解“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朗读关山月。2. 找学生讲解诗文大意。二、初读感知1.师范读课文。2.借助拼音朗读课文。3.师领读课文。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4.小组练习朗读课文。5.找学生朗读课文。小组进行练习,看看谁读的好。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指名读,正音。齐读,读正确流利。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34、反复朗读,熟练背诵。四、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童谣棉花2、读一读,背一背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收集棉花的的资料。板书设计:棉花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开。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第十五课小松教学目标: 1、学生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学生通过诵读、记背,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3、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文化长廊,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 教学重点:背诵这首描写松树的诗,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难点:能够理解诗的意思,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师: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谁会背古诗?比一比谁背得多。(学生积极

35、背古诗)你们知道的真多!都是背诗小能手!老师相信大家这节课的表现也会如此出色!二、谜语导入1、同学们,今天课堂上来了一位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你竖起小耳朵,认真听谜语,猜猜他是谁。头顶青丝发,身披鱼鳞甲。寒冬不落叶,狂风吹不垮。(学生答) 2、你们真棒,反应真快!3、大家好!我是小松树,真高兴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来欣赏有关松树的古诗吧,看看诗人眼中的我都是什么样子的!(板书:小松)二、新授(一)小松的学习1、出示: 小松初数尺, 未有直生枝。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2、请同学们自己大声的读一读,看看在诗人王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的?不会的字多读读拼音,读流利。(学生自己来

36、读)3、看看大家读的如何了?齐读。4、看黑板的出示,老师泛读,去掉拼音,齐读。5、借助译文,了解古诗大意,感悟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1)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谁来告诉大家?(2)说的真棒!理解的真好!那我这棵松树有个小小的疑问了:为什么嫌我长得慢呀?(3)看看古人说话多么的简练,我们需要这么说这么长的话,古人20个字就解决了!中国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6、谁能带着“盼望松树急切长大的心情”来读一下这首诗?7、做动作、小组合作等多种有趣的方式检查背诵情况。8、播放小松树歌曲,休息一下。三、拓展积累1、出示陈毅咏松。这里还有一位大家都认识的诗人陈毅元帅;我们知道陈毅元帅不仅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儿子;他还

37、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从他的咏松中我们就看的出来。2、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3、背诵 4、欣赏松鹤延年图四、实践画松树1、老师范画、学生练画 2、 展示画作,边展示边背诵刚学的诗句五、全课小结第十六课神童诗(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育学生从小要刻苦学习,要有远大的志向。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要落在你们身上。我们少年儿童从

38、小就要刻苦学习,志向远大。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 板书:16、神童诗(一)二、感知古诗: (1)出示古诗: 自小多才艺,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2)指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内容。(3)拼拼音,读诗句。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指名读,正音。齐读,读正确流利。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四、温馨点击: 本诗是宋代的汪洙写的,汪洙从小聪明好学,九岁写诗,被誉为神童。五、

39、课堂总结: (1)朗读背诵神童诗(一) (2)给这首诗配上精美的图画。板书设计:16、神童诗(一)劝学自小多才艺,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第十七课神童诗(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使学生知道清明这个大好时节,春光明媚。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诗句,知道清明这个大好时节。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知道清明节吗?清明节在什么季节?(生:春季,四月四日或四月六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课就和清明

40、有关。板书:17、神童诗(二)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春到清明好,晴天锦绣文。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指名读,正音。齐读,读正确流利。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指名反馈,师生补充。反复朗读,熟练背诵。4、温馨点击:清明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那时节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是人们春游的好时机,所以有清明踏青的习俗。5、活动广角: (1)比一比,看谁读得更棒。(2)读一读清明。 (3)想一想,我们这里的清明节还有什

41、么习俗。 三、课堂总结板书设计:17、神童诗(二)清明春到清明好,晴天锦绣文。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第十八课绕口令-鹅与河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绕口令,并能熟练背诵。2、理解绕口令意义,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绕口令的意思,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绕口令,并能熟练背诵。教学难点:理解绕口令的内涵,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1.教师播放绕口令视频。2.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绕口令,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游艺形式,由于它短小、活泼、有趣,富有生活气息,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3.出示本课情境图,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出示绕口令。2.教师范读绕口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