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unix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862738 上传时间:2021-03-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unix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unix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unix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unix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unix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unix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unix课程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1unix课程设计UNIX系统课程报告姓名:学号:班级:年级:专业:学院:指导教师:完成时间:一、实验目的1.掌握unix常用命令;2.掌握vi编程的基本方法;3.掌握文件系统挂载的基本方法;4.掌握用户权限设置方法;二、实验要求1.完成常用命令操作2.完成一个简单Shell程序的编写和执行过程;3.理解/etc/passwd和/etc/group文件的含义。4.掌握利用Shell命令管理用户与组群的方法。5.掌握批量新建用户账号的步骤和方法。6.学习和掌握Linux操作系统下用户磁盘空间的管理7.学习和掌握Linux操作系统下用户组磁盘空间的管理8.学习和掌握Linux操作系统下磁盘空

2、间管理的常用命令三、基础命令1、第一步:挂载文件系统(1)手工挂载文件系统用mount命令挂载文件系统。命令格式:mount -fnrvw -t type device dir其中,-t type:指定文件系统类型;device:待安装文件系统的块设备名;dir:安装点(目录);-r:将文件系统挂载为只读模式;-w:将文件系统挂载为读写模式。挂载完成后,用ls命令查看软磁盘中包括的文件。用mount命令还可以显示所有已安装的文件系统。命令格式:mount -hV(2)手工卸载文件系统用umount命令卸载文件系统。命令格式:umount -hVumount -a -n -v -t types其

3、中,-a:表示要卸载/etc/fstab中的所有文件系统;-t types: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操作:优盘的安装与卸载。在计算机的USB接口中插入优盘,然后用以下方法安装与卸载“优盘”。对Linux系统而言,USB接口的移动硬盘是当作SCSI设备对待的。插入移动硬盘之前,应先用fdisk l 或 more /proc/partitions查看系统的硬盘和硬盘分区情况。1插入U盘之前,输入命令“fdisk -l”查看系统的硬盘分区情况,屏幕显示如下:2然后插入U盘,再次输入命令“fdisk -l”,查看系统的硬盘分区情况,显示如下:此时,在硬盘分区中多了一个设备/dev/sdb1,这就是U盘在当

4、前Linux系统下新加入的SCSI硬盘分区信息。3输入命令“mkdir /mnt/usb”,在/mnt目录下新建一个子目录。4输入命令“mount t vfat /dev/sdb1 /mnt/usb”,使用mount命令将优盘挂在/mnt/usb目录下。5输入命令“ls /mnt/usb”,查看U盘所有的文件,但是屏幕显示的中文有乱码。开始的U盘已被格式化,因而查看无内容,放入一个文件后,并未显示中文乱码。6输入命令“umount /mnt/usb”,卸载U盘。7输入命令“mount t vfat o iocharset=cp936 /dev/sdb1 /mnt/usb”,使用中文字符集形式挂

5、载U盘。8输入命令“ls /mnt/usb”,此时屏幕正确显示文件的中文信息。9输入命令“umount /mnt/usb”,卸载U盘,最后才能拔出U盘。(3)自动安装和卸载文件系统除了可以用手工方式挂载文件系统外,还可以通过文件/etc/fstab自动挂载文件系统。/etc/fstab文件中包括了所有要挂载的文件系统的列表。在该文件中,每一行代表一个文件系统(除注释行外)。每行的构成如下。?设备名:指定要安装的存储设备或远程文件系统。?安装点:指定文件系统的安装点。?文件系统类型:指定要挂载的文件系统类型。?挂载选项:一组以逗号分开的挂载选项。?备份选项:指定是否使用dump命令备份文件系统。

6、?检查选项:指定在系统引导时fsck检查文件系统的顺序。操作:查看自己计算机Linux系统的/etc/fstab文件构成,若系统中不包括自动挂载软盘和光盘的内容,请增加一行,使系统启动时自动挂载软盘和光盘文件系统。第二步:监视文件系统状态可以用df命令显示文件系统的使用情况。使用df的例子:可以用du命令显示文件系统中一个目录及所有子目录所占空间。第三步:维护文件系统对文件系统进行维护的方法如下。(1)在文件/etc/fstab中检查选项参数设置为大于0的正整数,使系统在启动时自动检查文件系统的完整性。(2)用fsck命令检查文件系统。fsck命令是一个前端命令,根据不同的文件系统类型,将调用

7、不同的检查程序,如fsck.ext3。第四步:查看文件系统,回答问题(1)查看/etc/fstab文件,回答下列问题,填写到空白的位置:所查看文件所用的命令是_cat /etc/fstab_;该文件是_ext3_文件;/etc/fstab文件中的每一行,表示一个文件系统;etc/fstab文件中的第1、2、3列,分别表示设备名、挂载点和文件系统类型;(2)请命令创建一个文本文件(Myext.txt),在其中写入“我是10级学生,我正在使用Linux系统。”,记录命令及执行结果。(3)查看所创建文件Myext.txt的目录路径,写出它的绝对路径_/root_;该文件的类型及访问权限(数字和字母)

8、分别是多少_普通文件 -rw-r-r-_644_。将该文件的访问权限修改为:所有者有读写权限;其他用户只读;同组用户可读写,请写出命令,并记录结果。四、用户管理(一)文件和目录的访问权限用户:root 工作目录:/home1、查看当前umask参数2、在/home目录下创建新目录dir13、显示目录dir1的详细信息,记录目录的权限信息4、改变umask参数为0665、创建新目录dir26、显示目录dir1的详细信息,记录目录的权限信息7、创建新文件file18、显示文件file1的详细信息,记录文件file1的文件权限9、为dir1的同组用户增加写权限10、改变file1的文件权限为755(

9、二)用户管理的基本命令1.增加新用户user1,用户主目录:/home/user12.设置user1密码为user1113.增加新用户user2,用户主目录:/user/user24.设置 user2 的密码为空这里为在主目录下创建了路径/user5.以user1用户身份登陆6.将/home/file1文件拷贝到user1的用户主目录下,能够执行成功吗?能够成功执行7.将/home/file1文件拷贝到 /home/dir1目录下,能够执行成功吗?不能执行8.切换到root用户9.将/home/file1文件拷贝到 /home/dir1目录下,能够执行成功吗?为什么?能够执行,因为file1是

10、由root用户创建的,/home/dir1和/home/user1的属主分别为root 和user1。10.执行# chown user1 /home/dir1,命令作用是什么?更改该目录的属主为user111.切换回user1用户12.将/home/file1文件拷贝到 /home/dir1目录下,能够执行成功吗?为什么? 执行成功,因为此时的/home/dir1目录的属主已更改为user1思考题:/etc/passwd和/etc/shadow的文件权限对于系统安全有何作用?(二)删除用户1.#userdel user12.#userdel -r user2思考:步骤1和步骤2的执行结果有什

11、么异同?userdel只是简单地删除该用户,不删除用户的主目录,删除该用户后若要重新创建该用户,则会发出警告“此主目录已经存在”;而userdel -r 则比较干净地删除该用户,在删除用户的同时将其主目录也一同删除。步骤1要达到和步骤2同样结果,还需要增加哪些操作rmdir /user1(三) 手工增加用户(选作)要求:手工建立用户user3,其个人用户主目录为/usr/user3.(三)组的管理创建用户1.执行命令# useradd user4 ,是否创建了新的组user4?创建了user4组2.创建新用户user5和组user53.增加新的用户组 workgroup组中用户的添加1.#gp

12、asswd a user4 workgroup2.#gpasswd a user5 workgroup3.组信息保存在那个文件中?打开此文件察看是否有相关信息。文件保存在root:system_r:unconfines_t:SystemLow_SystemHigh同组用户的目录权限1.使用user4用户登录2.在用户主目录下创建新文件file13.使用 user5用户登录4.将 /home/user4/file1 拷贝到当前目录,能否直接拷贝?5.执行命令# chgrp workgroup /home/user4五、磁盘配额步骤1:修改/etc/fstab 文件,在文件系统相应的mount 命

13、令行中加入限额选项(如下的例子)。rootfileserver root#vi /etc/fstab/dev/hda7 /home ext3 defaults,usrquota,grpquota 1 2步骤2:重新装载Linux 分区,例如:rootfileserver root# mount -o remount /home步骤3:在欲加磁盘限额的文件系统的安装点目录建立http:/ 和aquota.group 文件:rootfileserver root# cd /home (/home 为单个分区/dev/hda7 的装载点)rootfileserver home# touch http

14、:/ (为用户设置磁盘限额)rootfileserver home# touch aquota.group (为用户组设置磁盘限额)rootfileserver home#chmod 600 http:/ home#chmod 600 aquota.group这时生成的http:/ 和aquota.group 是空的,不符合系统的要求。步骤4:生成符合系统要求的http:/ 和aquota.grouprootfileserver home#quotacheck um /home (生成符合要求的http:/ home#quotacheck -gm /home(生成符合要求的aquota.gro

15、up)生成时,如有错误提示,这不要紧。因为先前touch 生成的是一个空文件,肯定格式不对。步骤5:为用户wl040301设置磁盘空间限额:rootfileserver home# edquota -u wl040301Disk quotas for user wl040301 (uid 501):Filesystem blocks soft hard inodes soft hard/dev/hda7 5504 5000 7000 31 200 230本命令开启一个vi 窗口,为用户设置磁盘空间和i节点数目的限额.其中soft 限额为一个临时性的限额;hard 限额为一个永久性限额(soft

16、 限额可略大于hard 限额),编辑方法与vi 完全相同,以ZZ 或:wq 命令退出.如要给若干用户user1, user2,user3 指定相同的磁盘限额,可用下面的命令给这些用户赋予与wl040301 相同的限额:rootfileserver home# edquota -u -p wl040301 user1 user2 user3步骤6:为用户组wl0403设置磁盘空间限额:rootfileserver home# edquota -g wl0403Disk quotas for user wl0403 (gid 501):Filesystem blocks soft hard ino

17、des soft hard/dev/hda7 5504 50000 60000 31 2000 2300本命令开启一个vi 窗口,为用户组设置磁盘空间和i节点数目的限额.其中soft 限额为一个临时性的限额;hard 限额为一个永久性限额(soft 限额可略大于hard 限额),编辑方法与vi 完全相同,以ZZ 或:wq 命令退出.如要给若干用户组group1, group2,group3 指定相同的磁盘限额,可用下面的命令给这些用户赋予与wl0403 相同的限额:rootfileserver home# edquota -g -p wl0403 group1 group2 group3步骤7

18、:设定soft quota和hard quota之间的时间:rootfileserver home# edquota -t出现一个vi 窗口:Grace period before enforcing soft limits for users:Time units may be: days, hours, minutes, or secondsFilesystem Block grace period Inode grace period/dev/hda7 7days 7days修改成自己所需要的,并保存退出就设置这个时间啦。您在这之后可能需要重新启动,以使磁盘限额生效。步骤8:打开quot

19、a功能rootfileserver home#quotaon -avug步骤9:练习其他一些相关命令。rootfileserver home#quotacheckQuotacheck是用来扫描文件系统的磁盘用量,并更新“http:/ 和aquota.group”quota 记录到最新的状态。rootfileserver home#requota -ug打印quota的摘要。rootfileserver home#quotaon打开quota功能,常用参数quotaon avug。rootfileserver home#quotaoff关闭quota功能。六、心得体会通过课程设计的实验操作后,对于Linux系统的概念与操作又有了进一步的熟练与了解。熟悉并理解了文件系统的概念和文件系统的类型,基本掌握了文件系统的挂载方法,学会了Linux中数据备份的方法并且了解了Linux系统中文件系统的管理机制。由于很大部分的知识点是建立在以前实验的基础上,整个课程设计完成起来困难度没有想象中的大,但是在磁盘配额部分,由于操作对系统的更改,还是要提前把文件从桌面转移,以防数据丢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