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系统工作总结-公正司法 一心为民.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987483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院系统工作总结-公正司法 一心为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法院系统工作总结-公正司法 一心为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法院系统工作总结-公正司法 一心为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院系统工作总结-公正司法 一心为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院系统工作总结-公正司法 一心为民.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法院系统工作总结-公正司法 一心为民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担负着打击犯罪、化解矛盾、促进发展的光荣职责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体现司法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神圣使命。自治县成立20年来,我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全面落实司法为民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我县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年来,县人民法院在县委的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和政府的支持下,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公正意识和效率意识,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认真开展各类案件的立案、审判、执行工作。坚持审判工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忠实履行宪法

2、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全力维护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依法惩处各类刑事犯罪分子,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二、坚持“排解为主,保护为重”的方针,依法审理民事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制裁民事违法行为 2002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上级法院和本院制定的司法为民、便民的措施,经常深入发案地就地收案、就地审判,方便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2004年以来,发挥服务职能,根据金融部门的委托和申请,采用简便快捷的非诉讼方式与诉讼方式相结合,帮助金融部门清收不良贷款,

3、支持金融部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信用体系建设。近年来,每年审判的民事案件均稳定在150件左右。 三、坚持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开展行政审判工作 1987年11月,成立了行政审判庭,因当时还没有行政诉讼法,审判行政案件参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进行。199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正式施行,审判行政案件有了独立的程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为适应形势的需要,行政审判工作中又增加了司法审查的内容,在基层法院,司法审查更多地表现在对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审查上。在行政审判中,始终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既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又注重对行政相

4、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避免形成“告状难”。 四、加强审判监督工作,严把案件出口关,确保案件质量 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还采取聘任执法监督员、建立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制度等形式,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以保证“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的实现。 五、加强执行工作,维护法律尊严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999年,中央转发了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随后,县委也转发了我院贯彻实施中央文件的意见,为进一步做好执行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执行工作中,一是从关系法院执法形象的高度,坚持把执行工作摆到院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定期分析研究执行工作情况;二是严格内部管理,推行案件到人、责任到人,执行

5、款物由专人管理兑付、账钱分离,案件流程监督和案件质量评查等制度,提高了办案质量和效率;三是大胆采用拘留、查封、变卖等强制执行措施,收到了执行一件,震动一片的效果。近年来,每年新收执行案件80件左右,案件执行率均保持在90%左右,基本实现了收结案件的动态良性循环。 六、加强物质装备、队伍和党组织建设,为全面完成审判任务提供保障 现有15名法官中,有四级高级法官1名,35级法官14名。有内设机构13个,其中正科级内设机构3个,副科级内设机构5个,股所级内设机构5个。四是加强党组织建设。院党组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切实端正党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全院形成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

6、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团结和带领全院干警完成了以审判工作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 今年,我们通过积极创建“大调解”机制,以“大调解”建设为平台,努力做好来信来访和纠纷处置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群体性矛盾,为街道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2、完善“大调解”工作制度建设。一是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由社区主任、治调主任参加的工作例会;每周由各社区反馈稳定工作动态;基层居民小组综治协会会员随时反馈不稳定信息。通过定期、不定期的矛盾纠纷排查,及时掌握矛盾纠纷信息、动态,并及时做出处置预案。二是领导周三接待日制度。坚持实行党政领导周三轮

7、流值班接待群众,并实行首问负责制。对群众的来访,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及时移交相关职能部门限时解决,并跟踪督办。对于确实不能解决的,也坚持向群众做好说服和解释工作。三是接待登记制度。对群众的每一件来信来访,街道调处中心都认真进行登记,做好记录,并填写分流交办意见,由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交由相关职能部门限期办理,办理结果告之调处中心备案,调处不成的及时回流中心或告之当事人通过其他渠道解决。四是限期处理制度。根据各类不同社会矛盾纠纷,分别制定调处完成期,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相关部门对其调解的纠纷都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结,调处不成的及时回流中心或告之当事人通过其他渠道解决。五是重大疑难纠

8、纷请示报告、会办制度。 对政策性较强、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以及各类重大的疑难纠纷,都由调处中心及时向分管领导以及街道主要领导报告,研究处置方案,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会办,尽可能妥善解决社会矛盾。六是督查回访制度。为提高各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对矛盾纠纷的调处水平,对矛盾纠纷分流后进行跟踪、了解、监督并指导,掌握调处情况,今年下半年,我们在岔路社区建立了“纠纷评议室”,邀请纠纷当事人的邻居、街坊作为居民代表参加纠纷调处的旁听,让他们“听身边事,评身边人”,听取群众对矛盾纠纷调处结果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总结、反馈,一方面促进了居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促进社区形成好的风俗习惯。七是考核奖惩制度。将“大调解

9、”工作纳入街道对各社区、部门和单位的千分考核。对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调处化解矛盾工作不力,致使矛盾纠纷激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将追究相关部门、个人的责任。 3、健全“大调解”长效运行机制。为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运作机制,街道加强“大调解”机构成员单位的分工协作和整体联系,突出强化在矛盾纠纷的处置上下功夫。一是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为保证“大调解”机制的有序运作,街道根据纠纷处置程序,及时制定了“大调解”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了群众来访、接待登记、立案受理、分流指派、依法调处、结案归档、跟踪回访七个工作流程,详细制定每个流程的工作方式、工作要求以及具

10、体工作部门,确保了“大调解”工作在实际的运行中有章可依,规范有序。二是建立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今年3月,街道党工委下发了关于矛盾纠纷、群众来访事项移送和归口调处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调处中心成员单位的分工和协作,形成矛盾纠纷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的“调处分流会办”三段式纠纷处置模式。 三是建立矛盾纠纷预警机制。街道按照上级要求的“预警在先,矛盾早消化”,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坚持每月一次排查工作例会、每周不稳定信息上报以及纠纷信息的快报制度,认真疏理本辖区内近阶段存在的不稳定隐患,研究处置方案。 同时,为改变纠纷找上门、有纠纷才去调解的被动局面,变被动为主动,掌握矛盾纠纷的隐患,司法所干

11、警深入群众的家中,与群众谈话、座谈、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意愿,及时排除隐患或有针对性的进行法制宣传,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去年以来,由于上下联动很好地执行了快报制度,使得街道快速、妥善处置了岔道社区圩塘、圩村集体土地占用问题,宋村、赵村群众要求尽快拆迁问题,中前社区征地兑付等数起群众性矛盾。四是建立职能整合的调处机制。大调解中心在纠纷调处中,专门建立起多个部门职能整合的调处工作机制。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等街道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会办、督办,相关职能部门整合优势,积极参与。例如:马山、中前、杨村社区群众反映征地补偿安置问题、都是在调处中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排查疏理后及时上报党工委、办事处

12、,在街道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主持下,多次召集司法、信访、土地、拆迁办等相关职能部门,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要求,逐一研究讨论,最终制定出统一的答复意见。统一口径,逐门逐户向群众答复,反复向群众讲明政策。由于工作细致到位,各项资源有效整合,工作人员力量集中,较为妥善地处置了数起群众性上访事件。 2018年,我局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员单位作用,狠抓法制宣传教育,强化防范,标本兼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稳定推进提供了坚强的法制保障,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为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各股室

13、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由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承办人员为成员。同时成立了整体联动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确保了综治工作领导有力,指挥有序,责任明确。 二、发挥职能作用,扎实工作 2、抓人民调解,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道防线作用。一是狠抓调解业务培训,提高纠纷调解成功率,结合农村第一次集中学法活动,由各乡镇、街道牵头对全县3200余名人民调解员,进行了新政策、规章和调解技能培训,并有24名调解委员会主任参加了市司法局组织的业务培训,调解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调解率和成功率都达98%。二是扎实开展了春耕纠纷专项治理活动,全县共调解春耕纠纷970件,防止民间纠纷激化

14、11件,确保了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三是狠抓了日常民间纠纷排查、防范和调处,全年共调处民间纠纷6075件,成功5954件,有效化解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了基层的稳定。四是加强了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全县各乡镇都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基本上做到了有文件、印章、吊牌和专门人员,切实加强了调解工作的领导。 三、强化社区综合治理,确保社区稳定 一是狠抓教育。利用黑板报、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强了对干部职工及社区住户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及安全生产教育、社会道德教育,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强化安全意识。二是狠抓黄、赌、毒活动。在居民和干部职工中开展了“不让毒品进我家”、“创建无毒单位”等活动,经常向居民、干部职工宣传黄、赌、毒的危害,提高全民拒毒防毒能力,自觉抵御黄、赌、毒的侵袭,加强了黄、赌的清查。一年来我局居民和干部职工无一例黄、赌、毒违法犯罪。三是狠抓了安全生产。与各住户和各股处所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并定时不定时地加强了安全检查和对流动人口的清查,全年无一件安全事故。四是狠抓了反邪教活动。在居民和干部职工中加强了邪教的危害性和违法性教育,强化了监控,今年无一人参加法轮功及其他邪教组织。 2018年,我们将在县委、政府和政法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发挥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员单位的作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7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