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同步训练:《区域发展阶段》(湘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905269 上传时间:2021-04-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同步训练:《区域发展阶段》(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同步训练:《区域发展阶段》(湘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同步训练:《区域发展阶段》(湘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同步训练:《区域发展阶段》(湘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同步训练:《区域发展阶段》(湘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同步训练:《区域发展阶段》(湘教版必修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下图表示某国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资源指标, 该国最有可能是()A. 美国B. 俄罗斯C. 澳大利亚 D. 中国解析 : 由图示可知 , 该国淡水资源主要分布于东部, 东部面积较大; 科技力量和人口主要分布于西部。四个选项中只有俄罗斯符合条件。答案:B夜晚 , 我漫步在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聚的街头。高楼耸立夜空, 像陡峻的山峰, 墙壁是透明的玻璃 , 好像水晶宫。五颜六色的街灯闪闪烁烁, 远远近近 , 高高低低 , 时隐时现 , 走在路上 ,就像浮游在布满繁星的天空。汽车如风如龙, 飞驰而过 , 车上的尾灯 , 似无数条红色丝带不断地向远方引伸。( 丁玲曼哈顿街头夜景) 据此完成第24

2、 题。2. 丁玲描述的区域处于区域发展的阶段。 ()A.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B. 工业化3.该区域()A.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B. 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C.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D.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4. 推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有()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钢铁、普通服装A. B. C. D. 解析 : 第 2 题, “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聚”说明这里的金融、贸易、信息等第三产业高度发达 , 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第 3 题 ,A 、 B 两项属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特征 ;C 项为工业化阶段的特征。第 4 题 , 钢铁产

3、业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 , 普通服装加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 均不是推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答案 : 2.C 3.D 4.D下图表示区域先后发展的三个阶段。读图, 完成第56 题。5. 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A. 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仍以第二产业为主丙B.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乙C. 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丙D. 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 , 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甲6. 下列特点属于乙阶段的是()A.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 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B.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 趋于高

4、水平的平衡C. 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D. 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解析 : 第 5 题 , 读图可知 , 甲、乙、丙分别代表区域发展的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 第二产业处于起步阶段; 工业化阶段 , 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但仍以第二产业为主 ;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 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第6 题 , 乙是工业化阶段, 该阶段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区域内部差异加大; 中心城市的辐

5、射带动作用加强, 交通运输显著发展, 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工业是该阶段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答案 : 5.C6.C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 完成第 78 题。7. 有关图中从到阶段的叙述 , 正确的是 ()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 枯水期流量减小图中城市人口增多 , 乡村人口减少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 冬季流量增大A. B. C. D. 8. 到时期 , 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 政策B. 交通运输C. 劳动力D.市场解析 : 第 7 题 , 从阶段到阶段林地减少, 耕地增加 , 森

6、林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丰水期流量增大 , 枯水期流量减小; 出现城市化现象 ,城市人口增多 , 但乡村人口不一定减少; 我国东部河流 ,夏季为汛期 , 流量大。第 8 题 , 从到时期 , 城市化迅速发展 , 城郊出现花卉和绿化树种 , 影响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市场的需求量。答案 : 7.C8.D读下列两区域图, 完成第 910 题。9. 关于 a、 b 工业区的说法 , 正确的是 () a 地区工业的资本集中程度低, 以轻工业为主 a 地区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区 b b 工业区周围是典型的分散化工业地区地区衰落的原因有产业结构老化, 沿海新兴工业区的冲击A. B. C. D.

7、10. 城市c 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 下列解决措施切实可行的是()发挥优势, 继续发展高能耗的基础工业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产业升级在其周围继续寻找煤炭资源, 维持其资源型城市的地位利用其周围丰富的土地资源, 发展现代农业, 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A. B. C. D. 解析 : 由图中的区域轮廓及经纬度可知,a位于意大利 ,b位于中国的辽宁。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是在传统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对技术水平的要求并不高, 其布局特点是以分散的中小企业为主 , 属轻工业 ; 我国辽中南工业区是传统的重工业区, 其衰落的原因有产业结构老化、技术落后、资源的枯竭及沿海新兴工业区的冲击等。c 城市是阜新 ,

8、 其煤炭资源逐渐枯竭, 再继续发展高能耗的工业或继续寻找煤炭资源明显不合理, 只能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其产业转型。答案 : 9.D10.C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 完成第 1112 题。11.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12.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A. 阶段以农业为主体, 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B. 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 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C. 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D. 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 , 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解析 : 第 11 题 , 考查城市的

9、空间分布, 解题关键是搞清城市的发展阶段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并形成了一些卫星城, 故C项正确。第12 题, 考查城市空间分布各阶段的特点, 解题关键是明确各阶段城市空间分布的特点。阶段为离散阶段, 对应自给自足式, 以小城镇发展为主, 缺少大中城市 , 没有核心结构, 内部经济差异较小, 构不成等级系统, 故 B 项正确 ; 为扩散阶段, 中心城市的轴向外扩散带动中小城市发展 , 点轴系统形成。对应工业化兴起阶段, 从图中看 , 该阶段并未形成交通运输网络。为成熟阶段, 对应信息化与产业高技术化发展阶段, 区域生产力向均衡化方

10、向发展, 空间结构网络化 , 形成点轴网络系统答案 : 11.C12.B读北京市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图, 整个区域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区域。, 完成第 1315 题。13. 下列关于1978 2011 年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第一产业比重波动较大B.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迅速 , 不占重要地位C. 第三产业持续上升 , 占主导地位D. 进入 21 世纪后 , 北京的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出现稳定迹象14. 有关北京市三次产业的叙述, 合理的是 ()A. 第一产业可以退出, 没有发展的必要B. 第二产业应大力发展, 特别是重化工业C. 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

11、和软件业, 金融业 , 科学研究、教育与文化产业等发展迅速D.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15. 从区域发展阶段看, 目前北京市处于的发展阶段是()A.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 工业化阶段C.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 区域发展的起步阶段解析 : 第 13 题 , 从图中分析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特点得出答案。第14 题, 北京市教育、科技发达 , 因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金融业 , 科学研究、教育与文化产业等发展迅速。第 15 题, 结合北京市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以及北京市的发展水平, 可以确定北京市的发展阶段。答案 : 13.D14.C15.C16. 读我国南方某

12、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1) 从阶段一到阶段二, 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是什么, 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2) 乙、丙两个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分别有哪些?(3) 从阶段一到阶段二 , 该地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 ?(4) 分析城市工业用地的变化趋势 , 并分析主要原因。(5) 从阶段一到阶段二 , 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解析 : 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同。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两阶段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分析区域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第(1)题 , 阶段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13、, 农业由种植业向城郊农业不断转变。市场需求及交通运输的发展是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城郊农业利润较高也是其原因之一。第(2) 题,乙为传统工业区 , 要考虑环境、交通等因素; 丙为高新技术产业区, 要考虑科技水平及人员素质、优美的环境、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等。第(3) 题 , 读图即可得到正确答案。第 (4)题 , 工业生产对土地的需求大 , 对环境影响明显 , 因此现代城市发展使工业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地租低 ,对城区环境污染减小。第 (5)题 , 读图可知 , 该地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 , 减少了对煤炭资源的开采, 合理调整了城市功能区。

14、答案 : (1) 变化 : 由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变为以城郊农业为主。原因: 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 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 ; 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 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2) 乙 : 位于城市河流下游和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区,对城区污染小 ; 交通便利 ; 工业用水方便。丙 : 靠近高等院校 ,科技发达 ; 接近高速公路并与机场相连; 位于城区河流上游, 环境优美。(3) 交通运输方式增加 , 交通运输线路更密集 , 交通布局更合理 , 铁路移出城区 , 出现环城公路。(4) 向城市外缘移动 , 沿交通线集中分布。原因 : 地价相对低 , 降低成本 , 改善城区环境。(5

15、) 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 , 优化了产业结构 , 减少了对煤炭资源的开采 , 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17.( 研究性学习 )E 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 自然资源丰富 , 以羊 ( 羊毛和羊绒制品) 、煤 ( 煤炭 ) 、土 ( 稀土 ) 、气 ( 天然气 ) 著称。根据下列材料 , 结合所学知识 , 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1990 2005 年 E 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材料二 :2008 年 E 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材料三 :2008 年 E 市三次产业构成。(1) 影响该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是。(2)E市处于区域发展的阶段 , 在该阶段。 2008 , 劳动力向年该市的支

16、柱工业部门和大规模转移。(3)2008 年 ,E 市的区域空间结构具有哪些特点?(4)E 市的整个区域处于状态。解析 : 第 (1) 题 , 从土地利用类型图看 , 该市草地面积广阔 , 因此“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 ; 从工业增加值构成图看 , 该市 2008 年煤炭开采业比重最大 , 应为其支柱性工业部门。第 (2) 题, 根据材料一可知 , 该市建设用地增加迅速 , 说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 结合材料三( 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第三产业比重较高) 可知,该市处于工业化阶段。第(3) 题 , 区域空间结构特点可从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中心城市的地位、交通运输建设和对外开放程度等角度归纳。第 (4) 题, 在工业化阶段 , 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答案 : (1) 原料 煤炭开采业(2) 工业化 制造业 服务业(3) 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 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 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4) 不平衡的加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