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考试题完整版期末总结.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910657 上传时间:2021-04-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考试题完整版期末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考试题完整版期末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考试题完整版期末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考试题完整版期末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考试题完整版期末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考试题完整版期末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考试题完整版期末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总复习第一章游戏概述1教育家欧文经过游戏在学前公共教育中的实施,使游戏开始进入学前教育领域。2. 福禄贝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游戏 , 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基础教育的教育家。3. 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是经典游戏理论中松弛说的代表人物。4德可乐利认为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真正适应社会生活的儿童,并为学前儿童制作了一套专门发展感知觉的游戏体系。5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理论创始人是弗洛伊德。6贝特森是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的代表人物。7游戏觉醒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伯莱因。8游戏的觉醒理论(内驱力理论 )的核心概念是”觉醒”。9.

2、”剩余精力说”的主要观点。提示 :第一 , 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 , 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 , 这种能力越强。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第二 ,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吃饭、 洗手等 )外,不需谋生 ,因此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 ;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第三 ,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散出去 ,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因此游戏就产生了。第四 ,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因此 ,她们把人类的活动分成两种:一种是有目的的活动,被称为工作

3、 ;一种是无目的的活动,被称为游戏即精力发泄。10. 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提示 :( 1)游戏是儿童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 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2)游戏是儿童巩固概念的方法,是思维与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3)游戏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 4)游戏的发展受儿童认知水平的制约,并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11. 游戏觉醒理论的主要观点。提示 :游戏的觉醒理论又称内驱力理论。主要观点是: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1)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 2)机体具有维持体内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 3)当有新异刺激时机体采取探究的方

4、式来降低觉醒水平( 4)当缺乏刺激时机体采取游戏的方式来提高觉醒水平12. 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提示 :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领域产生的一种新的游戏理论 , 其代表人物是贝特森 , 她认为游戏是一种元交际 , 是一种意识与信息的意义交流和理解过程 , 是一种发展儿童进入人类文化和表征世界必须技能的重要途径。13. 游戏的涵义。提示 :中国学者一致认为 : 游戏是学前儿童喜欢的、 主动的活动 , 是学前儿童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1)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积极的反映活动游戏是人类的活动。游戏的性质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儿童出生以后就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中 ,

5、她们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认识了许多事物 , 学到许多知识 , 积累了许多经验。为满足自己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要 , 儿童把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印象 , 经过语言和行动在活动中反映出来 , 这种活动叫游戏。在游戏中幼儿积极地选择游戏内容 , 确定游戏主题、 角色、 发展游戏情节 , 实现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自己的目的和愿望。( 2)游戏是幼儿现实生活的反映儿童的游戏反映的是儿童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游戏,因此说 ,游戏是儿童对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儿童看到许多事物和现象,如人的行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 她

6、们常常把印象深刻和感兴趣的事情和现象在游戏中反映出来。不同文化背景中 , 成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价值观不同 , 在儿童的游戏中反映出来不同的角色扮演和游戏情节。( 3)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现实生活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再现现实生活,不是简单地、 机械地、 被动地反映生活 , 而是经过想象 , 积极地、 能动地、 再造性地反映生活。 儿童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 , 借助想象 , 运用游戏材料和玩具 , 用新的动作方式 , 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 如以物代物 ,以人代人 ,既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创造性地反映着现实生活。( 4)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愉快的活动游戏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

7、发展的需要和发展水平,是适应儿童内部需要而产生的。 儿童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她们的体力日趋增强,思维能力、 想象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语言交往能力和活动能力增强了,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对活动感兴趣 ,在游戏活动中也表现得更积极主动。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表现出她们的能力,实现着她们在现实生活中想实现而没有实现的愿望,在创造中获得愉快。 游戏能满足幼儿的需要,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能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快乐和满足。因此,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积极的、愉快的活动。( 5)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 她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带有游戏的色彩。对于

8、她们来说 , 游戏就是生活 , 生活主要是由游戏构成的。成人应当满足儿童的这种爱好 , 不但给儿童有充分的游戏时间 , 而且要把游戏渗透在儿童的整个生活里。14. 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提示 :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其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的人格构成学说 , 其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 1) 认为儿童游戏的动机是心理生活的唯乐原则。 游戏能使儿童获得快乐 , 与其它心理事件一样 , 都受到唯乐原则的自动调节。儿童在游戏中能够满足自身的愿望 , 掌握创伤事件和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 2)游戏能使儿童满足快快长大成人,做大人能做的事情的愿望。这种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

9、 , 因此儿童在游戏中寻求这种愿望的满足。游戏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环境 , 使其从现实的强制和约束下解放出来, 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 3)游戏能使儿童掌握创伤事件和发泄敌意。弗洛伊德认为 ,不愉快的体验也往往成为游戏的主题。在游戏中儿童经过对她人或她物的伤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害 , 能够转移不愉快的体验 , 从不愉快体验的被动承受者转变为游戏的主动执行者 , 满足自己想成为大人的愿望 , 从而获得愉快。同时 , 弗洛伊德还认为强迫重复是唯乐原则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只有经过强迫重复 ,儿童才能逐渐掌握创伤事件。( 4) 游戏的对立面不是严肃的工作

10、而是现实。 儿童经过游戏自由地表现自己愿望的时期是短暂的。 随着儿童自我的发展和逻辑思维的发生 , 游戏逐渐被艺术活动代替 , 但游戏的动力特征依然存在于这些活动的潜意识的动机中。15. 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贡献与局限性。提示 :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 : 第一 , 推动游戏理论与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密切结合 ; 第二 , 普遍重视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和情感发展的价值 ; 第三 , 促进游戏治疗技术和人格研究方法的发展 ; 第四 , 强调早期经验对健康成年生活的重要性。同时 , 由于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以分析游戏个案为主 , 故其游戏理论存在如下局限 : 其一 , 具有明显的临床

11、诊断色彩 , 研究结果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儿童 ; 其二 , 具有明显的主观臆测倾向。16. 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提示 :(1) 游戏是儿童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是同化超过了顺应。皮亚杰从机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儿童发展过程,提出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同化和顺应是机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两种方式。 ”同化”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说意味着”接纳”和”整合” , 是把环境因素纳入到机体原有的结构中去。用这一概念来解释人的行为 , 就是主体用自己已有的动作图式去合并或集合外部事物 , 从而加强和丰富自己的动作。 ”顺应”则是机体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使自

12、身发生变化以适应环境。二者的差异在于:同化并不改变机体原有的图式,而是把一切新的东西吸收到原有的图式中 , 不断地丰富原有的图式。顺应则是改变机体原有的动作图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机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不但要用自己已有的动作图式去同化客体 , 而且也要根据客体的特点和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图式 , 顺应外在的变化。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就是儿童适应环境或智力活动的特征。可是在儿童早期 , 由于认知结构的发展不成熟 , 因此往往不能保持这种平衡 : 或者是顺应超过同化 , 外部影响超过自身能力 , 这就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模仿 ; 或者是同化超过顺应 , 主体自身的兴趣与需要超过外部影响而占据主导地位 , 这就表现为游戏的特征。在皮亚杰看来 , 儿童在游戏时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 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先前存在的认知结构,游戏是个体把信息纳入到原有的认知图示,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2)游戏是儿童巩固概念的方法,是思维与活动相结合的方法皮亚杰认为 , 游戏与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 , 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 , 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 , 是使思维和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 也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游戏对儿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