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离骚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928128 上传时间:2021-04-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两首离骚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诗经》两首离骚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诗经》两首离骚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诗经》两首离骚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经》两首离骚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两首离骚同步练习.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诗经两首 (静女 ,氓)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 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氓之蚩蚩( mn) 静女其姝( sh) 修我矛戟( q)B. 静女其娈( lu n) 乘彼垝垣( u) 与子同泽( z)C. 夙兴夜寐( s) 隰则有泮( pn) 贻我彤管( y)D. 洵美且异( xn) 无与士耽( dn) 渐车帏裳( chn)2.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体无咎言夙兴夜寐嗜草乘彼垝垣B. 糜室劳矣矛戟彤管踟蹰C. 自我徂尔有炜洵美于嗟鸠兮D. 泣涕涟涟送子涉骐晏晏帏裳3. 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2、B.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C.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D.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4. 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A.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B.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5. 诗经原名 _ 或 _ ,共收录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 _首。它是我国第一部 _ 。诗经“六义”是指 _ ,_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氓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 从

3、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7.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_ 的性格。8.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 _,流露出来的感情_ ,决绝而不留恋。9.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 _ 的性格特点。(二)阅读静女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0. 此诗中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的句子,但接着又说“匪女之为美”,而是因为“美人之贻”,这反映了青年人什么心理?用一个成语概括为_ 。11. 翻译诗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12. 诗中写到那女子见男子来了,却故意找

4、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小伙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起来,这反映了小伙子什么心理?( 三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 17 题: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逐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1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5、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襄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文侯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鲁人或恶吴起恶:毁谤

6、B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薄:轻视、看不起C鲁君疑之,谢吴起谢:劝戒D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卒:士兵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 )B.于是魏文侯以为将乃设九宾之礼于庭 ( 廉颇蔺相如列传 )C.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鸿门宴 )D.以吴起善用兵,廉平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陈情表 )15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杀妻以求将 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其母死,起终不归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襄赢粮 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A B CD16下列对原文有关

7、内容的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组是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三、表达交流18. 爱情,是人类生活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给人带来甜蜜、幸福,但也导演了很

8、多悲剧。古往今来,很多人对爱情谈出了自己的看法,给人以启发和教育。请把你知道的写在下面,并和同学们交流。真题演练1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2 分) (05 高考浙江试题 )李泽厚认为,汉字以“象形”、“指事”为本源。_ 正是这个方面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2“象形”有如绘画,来自对对象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这即是说,“象形”中也已蕴涵有“指事”、“会意”的内容。然而如同传闻中的结绳记事一样,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

9、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思路解析:要求填写之处的前面,谈的内容先是“象形”,然后是“指事”,那么后面的内容紧接的应该是第句,这一句确定了下来,其他的句子以此为基础,就容易调整了。答案: 解析与答案 一、积累运用1. 答案: A(“氓”应读“ mn”,“戟”应读“ j ”。)2. 答案: C( A. “嗜”应为“蓍”; B. “糜”应为“靡”; D. “骐”应为“淇”。)3. 答案: B(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4. 答案: C( A、 B 两项是“比”的手法, D 项是双关的手法。)5. 答案:诗 诗三百 305 诗歌总集 风、雅、颂 赋、比、兴二、阅读理解6. 答案:

10、( 1)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2)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可信。7. 答案:纯真热情8. 答案:男女是不平等的悔恨多于哀伤9. 答案:清醒、刚烈10. 答案:爱屋及乌11. 答案:远自郊野赠茅荑,诚然美好又珍异。12. 答案:小伙子心理主要有以下内容:姑娘是因为遇到什么意外的事情而不来呢,还是阴晴不定的少女对自己变了心而故意失约不来呢?于是非常着急不安,同时,也借此写出了那个男子对所爱的女子的深情和迷恋程度。13. 思路解析:“谢”应为“辞退”。答案: C14. 思路解析: A到,前往;/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没实在意义。B因为; / 在。 C可是、却; /用来。 D因为。答案:

11、D15. 思路解析:讲吴起跟士兵同甘共苦,士卒愿为之效死。答案: D16. 思路解析:“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与原文意思不合,文中的内容与此刚好相反。答案: D17. 思路解析: 第句的考查点为 “将” 、“取” 、“疑之”。 第句的考查点为“于是” 、“贤”、“事”。第的考查点为“贪”、“不能过”。答案: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事奉他。 吴起贪恋名利而爱好女色,但是带兵打仗就连司马穰苴也无法超过他。18. 提示:收集有关爱情的名言,看看古今中外的人对爱情的看法。离骚同步练习1.下

12、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谣诼谓余以善淫(放荡 )延伫乎吾将反(久久 )回朕车以复路兮(皇帝的谦称 )进不入以离尤兮(到朝廷参政 )忍尤而攘诟(排斥 )宁溘死以流亡(突然、忽然 )苟余情其信芳(苟且 )3A. B.C.D.2.与“吾独穷困乎此时”中“穷”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吾闻穷巷多怪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D. 复前行,欲穷其林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亻面 规矩而改错吾独穷困乎此时何方圜之能周兮 忽反顾以游目兮 佩缤纷其繁饰兮 自前世而固然 宁溘死以流亡兮伏清白以死直兮A. B. C.D. 4.下

13、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时楚国人。他学识渊博,明于治乱,擅长外交辞令。起初深得国君信任,曾先后任左徒、三闾大夫,后屡遭奸臣陷害,先后两次被流放。公元前278 年,秦攻破楚国郢都,屈原于夏历正月十五日怀石投汨罗江而死。B. 离骚是屈原遭奸臣陷害,第二次被放逐到江南时的作品,也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370 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C.屈原的作品还有九章、九歌、天问等。D.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鸷鸟之不群兮 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心而

14、抑志兮 亦余心之所善 固前圣之所厚 伏清白以死直兮 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哀民生之多艰A. / / / /B. / /C. / / /D. / / / /6.默写屈原在离骚中所描写的“初服”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诗中的原句写出来。上衣;下衣。帽子;饰物,。能力素质提高阅读橘颂,完成 15 19 题。橘 颂屈原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圜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 宜修,女夸 而不丑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

15、,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1.选出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 受命不迁 (不可迁往他处种植 )生于南国 (专指楚国 )B. 深固难徙 (根深蒂固 )绿叶素荣 (素白的花 )C.精色内白 (心灵洁白 )独立不迁 (不可迁往他处种植 )D. 终不失过兮 (过失 )参天地兮 (与天地并存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青黄杂糅B. 文章烂兮C.苏世独立D. 梗其有理兮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曾枝剡棘:“曾”通“层” 。曾枝,那层层枝条。4B. 圜果抟兮:“圜”通“圆” 。C.有以异兮:异,独特,形容词。D. 可师长兮:师长,看作师长,名

16、词动用。4.下面是对本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 全诗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由开头至“女夸而不丑兮”,从不同方面描写橘树的外表和内质,并加以歌颂。第二部分由“嗟尔幼志”至结尾,从橘树的特性引申开来,更进一步地展示高尚品德和独特志向。B. 第一部分中,诗人描写橘树的内质,突出其特性。突出橘树的“受命不迁”,正是诗人自己热爱故土这一感情的抒发:突出橘树的 “更壹志”,正是诗人自己行不改志的这一节操的体现;突出橘树的 “类任道”,正是诗人自己愿负大任这一志向的表达。C.诗中所刻画的橘树形象是完整的,并有象征意义,诗人通过对橘树特性的比喻描写,衬托出自己所乐于具备的高尚品德和独特志向,诗人颂橘,意不

17、在橘树的本身,可是,写的又全是橘树。在这首诗中,诗人成功地运用了咏物述怀的笔法。D. 诗中“兮”字的位置,同离骚节选诗中不同,用在偶句句尾,以表达对橘树品性的赞美。全诗大都是四字句,类似诗经的主要句式。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在创制“骚体”诗之前,经过了向诗经学习的阶段。综合实践创新自读离骚全文以及屈原的其它作品,简要分析屈原的精神及其感召力。参考答案6 离 骚基础知识运用1.C 2.C 3.C 4.A 5.A 6. 上衣:制芰荷以为衣兮;下衣:集芙蓉以为裳;帽子:高余冠之岌岌兮;饰物: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综合迁移训练1.C 2.A 3.C 4.C拓展探究学习提示:屈原的精神集中表现在两

18、方面: 一是诗人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是坚贞不渝追求正义的品格。屈原的精神,犹如一面旗帜,影响了世世代代的爱国者。仅在后来的作家群中就举不胜举。屈原死后一百多年,出现了西汉文学家贾谊,先前很受汉文帝的重用,也因此遭到宗室、大臣的嫉妒,最后汉文帝只好让他去做长沙王太傅。在经过汨罗江时,有感于自己与屈原有相似的遭遇,写了著名篇章吊屈原赋 。贾谊之后的不久,司马迁只因为讲了几句公道话而得罪了汉武帝,受到了残酷的刑罚。他忍辱发愤,在屈原精神的感召下,完成了史学巨制史记。其中“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就是千古流传的佳句。再如明末爱国思想家王夫之,就通过注解“楚辞”,表达了他对明代灭亡的悲愤心情;爱国画家肖云也通过绘制楚辞图寄寓了同样的情感。因而刘勰评论屈原:“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是极为确切的。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