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月光曲》听评课记录.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930072 上传时间:2021-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月光曲》听评课记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月光曲》听评课记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月光曲》听评课记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月光曲》听评课记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月光曲》听评课记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月光曲》听评课记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月光曲》听评课记录.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月光曲听评课记录 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情感呢?这是我在听课的过程中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我校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月光曲第九自然段时多媒体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 案例:月光曲教学片段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师:月光曲究竟给兄妹俩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九自然段。 点名读,教师的评价:读出了自己的感悟。 2、出示课文中的情境图片。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和这幅图所对应的词语或句子。 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读。 3、师:想听一听月光曲吗?认真听,想一想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

2、面。 (1)教师播放月光曲 学生闭上了眼睛,陶醉于音乐声中。 三分钟后教师按下停止键,音乐戛然而止。 生:我好像看到了圆圆的月亮从海面升起。 生:我好像感受到了波涛汹涌。 (2)师:能由乐曲的旋律想像到贝多芬弹奏时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吗?谁来表演表演。生表演,时而动作优雅舒展,时而动作迅速而有力,整个身体都在动。 (3)师:演得好,能由此领会到贝多芬赋予乐曲的情感吗? 生:老师,我体会到了,贝多芬表达的正是自己见到盲姑娘前后的感情。 4、探讨本文的写作手法联想 (1)究竟是什么让皮鞋匠和盲姑娘产生了如此美的感受呢? 学生回答:“贝多芬的月光曲。” 教师板书“联想”。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

3、第九自然段,用“”划出联想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实实在在的景物。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情景相融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如本案例中,利用音乐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入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学习、理解、体会。在学生对第九自然段有了初步了解后,播放月光曲音乐立刻吸引了学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时顺势让学生结合音乐进行表演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此基础上去探讨“联想”这种写作方法就水到渠成了。在这一系列的教学中“音乐”的作用可谓发挥的淋漓尽致,合理而有效。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这

4、个问题没有再去重复课文的故事情节,需要学生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这个问题提纲挈领,使得本节课教学的主体部分线索清晰,脉络分明;这个问题从贝多芬的角度提出,引导学生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里面听出言外之意。你认为他会从这句话里听出什么?生:贝多芬从这句话听出了盲姑娘渴望听到自己的曲子。 生:贝多芬从“那该多好啊”这五个字当中

5、感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执著和渴望,听自己弹一首曲子是她梦寐以求的愿望。师:同学们,贝多芬就是从这段话里听出了盲姑娘不仅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事,我相信他被感动了,所以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曲。 点评: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体验、感悟、表达等多种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在语言、思维、情感、认识等多方面得到发展。这节课选的教学“点”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兄妹俩之间的对话,另外一个是贝多芬与盲姑娘之间的对话。这两段对话文辞简洁,意蕴丰富。反复阅读、体会,可以悟出很多做人的道理。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着重启发学生交流“贝多芬会从这句话里听出什么?”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学生读出了自己的体会,再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

6、流,逐步形成比较完整、丰富的认识。教师在“对话”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点拨,在学生的认识已经水到渠成时适当小结。老师因文而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展开对这两个“点”的教学。前一“点”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让学生细读文本,自读自悟。后一“点”让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抓住疑点进行研讨,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对学生的质疑,教师是有估计的,所以能迅速把学生的问题归纳起来,学生的感悟中,“知音”是一个亮点。师:贝多芬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这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身旁的兄妹俩,有所触动,他想用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时候他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

7、?请拿出作业纸,联系上文展开联想,把贝多芬内心的想法写下来。(学生写,师巡回指导。)点评:近年来,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随文练笔”。这种练笔或是对文本的“空白”作补充,或是让学生写下阅读后的感受,如果组织得好,既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课文人文价值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蒋老师安排的这个写话练习,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再次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一位伟大音乐家博大的情怀,同时也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和提升。不过,这个环节还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在学生交流写话时,教师不仅要在内容方面及时回应,使交流充盈而丰富,还要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加以点拨和指导。这节课的讲评中教师对学生语言的发展关注得不

8、多,如果能在交流精彩发言的同时,也关注有代表性的缺陷,具体地给予指导,学生表达能力可以更切实地得到提高。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作了取舍:一条主线两个“点”。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尊重学生的读书方式,让学生说说对课文的独特见解和感受,注视学生阅读体验和感悟的差异性、独特性。同时,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内容和思想,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学习探究,给予学生一个自主开阔的天空,可以依据自己的感悟去自由的体验课文,与作者近距离的接近。 学生能读出月光曲的意境,是源于老师在理解过程中那种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制造气氛,以境激情的做法,激起了学生们的强烈求知欲,培养了他们敏锐的感悟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使我听后也受到很大的震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