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区:排序.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931210 上传时间:2021-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数学区:排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园大班数学区:排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园大班数学区:排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幼儿园大班数学区:排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幼儿园大班数学区:排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数学区:排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数学区:排序.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班数学区:排序游戏来源指南提出:幼儿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设计了“看看排排”这个低结构区域内容,幼儿通过自主选择一种材料进行有规律地排序,要求幼儿至少排3组以上规律,每组规律都要完整。旨在帮助幼儿发散思维、自主操作、积累经验。预期目标能发现身边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尝试用一种材料来排列出不同的规律。图片材料投放各种贝壳常见生活用品操作方法自主选择一种材料,思考排列出不同的规律。第一周 观察:(以晨晨为例):他选择了一罐海螺壳,先挑出一些大的海螺壳,又挑出小的海螺壳,排出了“大小大小大小”的规律;接着他把贝壳收起来,又拿出了

2、一罐小贝壳,抓出一把小贝壳,稍微思考一下,就排了起来,这一次他排出了“高低高低高低”的规律;接着他把小贝壳收起来,拿来一罐花片,尝试排了一下,然后开始按“正反正反正反”的规律排起来。就这样,他每种材料都尝试排出了一种规律分析:通过一周的观察,大部分幼儿的操作方式都是像晨晨一样,选一种材料排一种规律,再换一种材料再排一种规律,有的幼儿虽然用了不同的材料但是排列的规律却是一样。可能是由于提供了太多种的材料,幼儿想把每一种材料都操作一遍,虽然排出了正确的规律,但是幼儿的创造性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推进与调整:只提供一种材料,但保证充足的量,或许更能帮助幼儿发散思维,创造出更多规律。于是我保留了一罐小贝

3、壳,其他的材料都先收起来了。第二周观察:(以晨晨为例):他拿出小贝壳,很快排出“高低高低高低”的规律,接着略微想一下,又排出“正反正反正反”的规律,接下来要排第三种规律,他思考了一会儿,有点想不出来的样子,我鼓励他再想想,他就随意摆弄着手上的贝壳,突然来了灵感,他排出了“一个两个一个两个一个两个”的规律,这是按照数量的方式排列的规律,有了这个灵感,他又排列出一些以数量基础的规律,比如“两个三个两个三个两个三个”等。但接下来还能怎么排呢,他又陷入困惑,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是为了激发的他的创造力,我就“强人所难”地鼓励他再想想,事实证明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他用结合方位和数量的方式又排出了一种新规律。

4、分析:通过调整,班上的幼儿在玩这个工作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排出了多种不同的规律,但我发现孩子们都局限在“ABABAB”的这种方式,有没有办法再发散一下幼儿的思维,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规律方式,比如:“ABBABBABB”,只要再扩散一下幼儿的思维,也许他们就能创造出“AABAABAAB”等其他规律方式了。推进与调整:我把材料的数量做了调整,只留了9个贝壳在罐子里。区域活动前,我要求玩“看看排排”工作的幼儿要把所有材料都用上。第三周观察:(以晨晨为例):他自如地拿出贝壳,按“竖横竖横竖横”地顺序开始排列规律,突然他发现:怎么还剩一个贝壳用不上,他看向我,说“老师,材料错了。”我告诉他“没有错,再试试。”鉴于之前的经验基础,他不一会儿就想出来了,他排出了“高低低高低低高低低”的规律,接着又排出“正反反正反反正反反”的规律他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分析:当孩子们的原有思维受到冲击,他就会迸发出新的思路。就像孩子们刚开始都是先按“ABABAB”的 方式排,结果会剩余一个材料,这下怎么办?经过尝试,他们悟到,原来可以三个为一组来排,这真是一个大收获。推进与调整:经过三周的操作,每周都有新的挑战,孩子们很喜欢这个工作,接下去还能怎么玩呢?桌面操作应该是满足不了孩子们创新探索的欲望的,我想可以利用“欣赏与练习”等时间让孩子们玩一玩用身体排序,应该也很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