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案及说课(7).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937358 上传时间:2021-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教案及说课(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教案及说课(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教案及说课(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教案及说课(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教案及说课(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教案及说课(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教案及说课(7).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公开课(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加法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教案教学内容:第2729页,练习五的第14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引入。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2、出示主题图。引导

2、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等等。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设计意图:从创设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新授1、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黑板上问题。2、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并集体订正。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规律。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40+5656+40你能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

3、括出来。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4、揭示定律。问:(1)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加法交换律)(2)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3)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4)交流反馈,然后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板书:a+b=b+a(5)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师:2565864(6)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5、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规律。(1)比较:88+104+9688+(104+96)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出示:(88+104)+9688+(104+96)

4、,怎么填?(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如:(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3)揭示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4)用符号表示。如:(+)+=+(+)(a+b)+c=a+(b+c)(5)问: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6、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设计意图: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仅仅是解题指导者。本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

5、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最后还归纳出了研究方法,都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三)、巩固练习1、P28的做一做。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说课稿一、说教材教学内容:我上的是四年级下册第2729页,练习五的第14题。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地位作用: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的交换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例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万以内的加法中,通过验算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结果不变。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也作了一些于孕伏。例如

6、:学生通过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思路的学习,通过100以内加法中出现小括号的学习,对加法结合律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些都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本册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

7、。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二、说教法学法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还要发挥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多方面有所发展。教材希望学生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认识运算律并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为此,我设计了一条鲜明的教学线索,在发现运算律

8、、总结运算律的时候,都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安排了丰富、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我安排了“引出一个实例,进行类似的实验,在众多案例中概括用符号表达”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获得正确的结论。三、说教学程序1、本节课预设五个环节进行教学:一、课前谈话、二、教学加法交换律、三、学习加法结合律、四、巩固练习、五、课堂总结。2、P31的第1、4题。(设计意图:几个层次的练习,内容丰富,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有趣的数学学习中,从验算中明白了其理论依据,从故事中分析出了其中蕴涵的运算律,既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又复习巩固了全课的内容。)(四)、小结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2、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设计意图: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的整理总结中再次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