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复杂模型机的组成与运行.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938591 上传时间:2021-04-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复杂模型机的组成与运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复杂模型机的组成与运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复杂模型机的组成与运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复杂模型机的组成与运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复杂模型机的组成与运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复杂模型机的组成与运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复杂模型机的组成与运行.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五题目五: :复杂模型机的组成与运行复杂模型机的组成与运行 姓姓 名名 学学 号号 班班 级级08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师范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师范班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职称职称讲师讲师 日日 期期20112011年年7 7月月 1515日日 目目 录录 1 任务描述任务描述.2 1.1 题目名称.2 1.2 要 求.2 1.3 实验目的.2 2 设计设备设计设备.2 3 设计原理和方法设计原理和方法.2 3.1 设计原理.2 3.1.1 数据格式.2 3.1.2 指令设计.2 3.1.3 指令格式.3 3.1.4 指令系统.4 3.

2、2 设计依据.5 3.2.1 详细设计.5 3.3.2 实验操作.7 4 代码清单代码清单.8 4.1 微程序流图.8 4.2 机器指令代码.9 4.3 微程序代码.10 5 设计运行结果分析设计运行结果分析.12 5.1 实验结果:.12 5.2 出错情况:.12 6 设计小结设计小结.12 7致谢致谢.13 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4 附录一:数据通路框图附录一:数据通路框图.15 附录二:复杂模型机实验电路连线图附录二:复杂模型机实验电路连线图.16 题目五题目五 复杂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复杂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 11 任务描述任务描述 1.11.1 题目名称题目名称:复杂模型机的组成

3、与程序运行 1.21.2 要要 求求:基于 TD-CMA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设计一个复杂计算机整机系 统模型机,分析其工作原理。根据模型机的数据通路以及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设 计完成以下几条机器指令和相应的微程序,输入程序并运行。 IN R0,00H ;从端口00H读入计数初值到R0 LDI R2,50H ;读入数据始地址 LDI R1,00H ;累加和初值00H START: LAD 10,00H,R3 ;从MEM 读入数据送R3,变址寻址,偏移量为00H ADD R1,R3 ;累加求和 INC RI ;变址寄存加1,指向下一数据 LDI R3, 01H ;送立即数入R3 SU

4、B R0, R3 ;R0-R3 -R0,与上一条指令一起实现DEC R0 BZC RESULT ;为0 则跳转 JMP START ;跳转至START RESULT: OUT 40H,R1 ;和在OUT 单元显示 HLT ;停机 50H、51H、52H、53H、54H单元内容分别为02H、03H、04H、05H、06H。 1.31.3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该实验通过从端口 00H 读入一个计数初值,以该计数初值为基准从 MEM 的 50H 单元开始的连续的计数初值个数的累加和,最后将求得的累加和从端口 40H 输出显示。 2 2 设计设备设计设备 实验设备:西安唐都科教仪器公司生产的TD-CMA

5、 实验系统一套,PC机一台,数据连接 导线若干,电源。 3 3 设计原理和方法设计原理和方法 通过已经学过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在TD-CMA实验系统上设计一个复杂模型机。 3.13.1 设计原理设计原理 3.1.13.1.1 数据格式数据格式 模型机规定采用定点补码表示法表示数据,字长为位,8 位全用来表示数据(最高 位不表示符号),数值表示范围是: 0X281。 3.1.23.1.2 指令设计指令设计 该复杂模型机设计包含运算类指令、控制类指令、数据传输类指令三大类指令。 运算类指令仅用到了算术运算,算术运算设计有3 条运算类指令,分别为:ADD(两寄 存器值加法)、INC(寄存器值自加1

6、)、SUB(两寄存器值减法)。所有运算类指令都为单 字节,寻址方式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 控制转移类指令有三条HLT(停机)、JMP(无条件跳转到指定的指令地址)、BZC(判 断寄存器内容是否为0,为0则跳转到指定的指令地址),用以控制程序的分支和转移,其 中HLT为单字节指令,JMP 和BZC 为双字节指令。 数据传送类指令有IN、OUT、LDI、LAD、STA 共5 条,用以完成寄存器和寄存器、寄存 器和I/O、寄存器和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均为双字节指令。 3.1.33.1.3 指令格式指令格式 A、算术逻辑运算指令格式如下格式如下 其中RS为源操作数寄存器,RD为目的操作数寄存器。并且规

7、定了用两位二进制数来表 示R0、R1、R2、R3寄存器,规定其表示方式如下表所示: B、I/O指令格式(IN和OUT指令)如下 其中括号中的1 表示指令的第一字节,2 表示指令的第二字节, RS为源寄存器,RD 为目的寄存器, I/O 端口号占用一个字节。 C、访问指令及控制转移指令格式如下: a、 LDI 的指令格式如下,第一字节同前一样,第二字节为立即数。 b、LAD、STA、JMP 和BZC 指令格式如下表所示: 7 6 5 4 3 21 0 操作码 RSRD RS或RD对应的寄存器 00 R0 01 R1 10 R2 11 R3 7 6 5 4(1)3 2(1)1 0(1)7 6 5

8、4 3 2 1 0(2) 操作码 RSRD I/O端口号 7 6 5 4(1)3 2(1)1 0(1)7 6 5 4 3 2 1 0(2) 操作码 RSRD Data 其中M 为寻址模式,具体见表3-1-1所示,以R2 做为变址寄存器RI。 表3.1.1 寻址模式说明表 寻址模式 M有效地址 E说 明 00E = D 直接寻址 01E = (D) 间接寻址 10E = (RI) + D RI变址寻址 11E = (PC) + D 相对寻址 D、停机指令格式如下 7 6 5 4 3 2 1 0 操作码* * * 3.1.43.1.4 指令系统指令系统 本模型机共有 11 条基本指令,其中算术逻辑

9、运算单元3条,分别为SUB、ADD、INC.控制转 移指令两条,分别为JMP、BZC.输入输出指令两条,分别为IN和OUT。寻址数据转移指令两 条,分别为LDI、LAD。停机指令一条,为HALT.表3-1-2 列出了各条指令的汇编符号、指令 格式及指令功能说明。详细说明见表3.1.2。 表3.1.2 指令描述 表3.1.2 指令描述 7 6 5 4(1)3 2(1)1 0(1)7 6 5 4 3 2 1 0(2) 操作码 MRD D 3.23.2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该复杂模型机通过已经学过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根据提供的实验箱,设计出了相 应的机器指令,根据机器指令,由各种译码电路分析各条机器

10、指令所要完成的工作,翻译 分析得到相应的多条微程序指令,由微程序控制硬件及软件完成相应的操作。其中由P(1)、 P(2)、p(3)测试得到相应的微程序入口,由微指令的低六位得到微指令的后继地址,一 直到执行完所有的机器指令完成相应的工作,到停机指令为止。 3.2.13.2.1 详细设计详细设计 由于复杂模型机实验的指令较多,寻址方式也较复杂,仅采用一种测试是不能够满足 要求的,因此参照实验手册上的指令译码电路设计了电路图,如图2二所示: 图二 指令译码原理图 该复杂模型机实验涉及到四个通用寄存器R0、R1、R2、R3,对寄存器的选择通过对指 令低四位进行测试,判断得到相应的寄存器号。如:涉及到

11、寄存器R0,则可能在低两位或 者低三、四位为0表示。该功能寄存器译码电路,在IR 单元的REG_DEC(GAL16V8)中实现。 译码 电路如图三所示。 图三 寄存器译码原理图 B 微指令格式微指令格式 根据机器指令系统要求,设计确定微地址。 微指令格式如下所示: 232221201918-1514-1211-98-65-0 M32CNWRRDIOMS3-S0 A字段B字段C字段 UA5-UA0 C 二进制代码表二进制代码表 参照微指令流程图,将每条微指令代码化,译成二进制代码表(表3.1.3),并将二进制代 码表转换为联机操作时的十六进制格式文件。 表3.1.3 二进制代码表 3.3.23.

12、3.2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 A 复杂模型机系统实验连线图复杂模型机系统实验连线图(见附录一)(见附录一) 该实验图是复杂模型机在根据设计的指令系统设计出来的(此处借鉴了实验指导书的 复杂模型机的实验连线图) 。 B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在该复杂模型机实验中,我采用的是联机写入和校验的方式。 1根据实验连线图(见附录二)正确连接电路。 2联机写入和校验 联机软件提供了微程序和机器程序下载功能,以代替手动读写微程序和机器程序,但是微 程序和机器程序得以指定的格式写入到以TXT 为后缀的文件中,本次实验程序见代码清单, 程序中分号;为注释符,分号后面的内容在下载时将被忽略掉。在软件界面上可以通 过单步、

13、单拍、运行、结束等按钮执行程序。记录运行结果。 4 4 代码清单代码清单 4.14.1 微程序流图微程序流图 图 1 微程序流图 微程序流程图说明了微指令执行过程中指令流和数据流的方向。能更具体地看到具 体的指令流和数据流的起点和和终点。其中起点可能是 PC 程序计数器、AR 地址寄存器、 主存 MEM、通用寄存器 R0、R1、R2、R3、IN 端口等。终点可能是 AR、MEM、OUT 端口、暂 存器 A、B 等。 4.24.2 机器指令代码机器指令代码 ; /* Start Of Main Memory Data */ ;/*其中地址和机器指令均为十六进制*/ ;/地址 机器指令 助记符 功

14、能描述说明 $P 00 20 ; IN R0,00H 从 IN 单元读入计数初值 $P 01 00 $P 02 62 ; LDI R2,50H 立即数 50H 送 R1 $P 03 50 $P 04 61 ; LDI R1,00H 装入和初值 00H $P 05 00 $P 06 CB ;START: LAD 10,00H,R3 从 MEM 读入数据送 R3,变址寻址,偏移量为 00H $P 07 00 $P 08 0D ; ADD R1,R3 累加求和 $P 09 72 ; INC RI 变址寄存加 1,指向下一数据 $P 0A 63 ; LDI R3,01H 送立即数 01H 入 R3 $

15、P 0B 01 $P 0C 8C ; SUB R0,R3 DEC R0,R0-R3-R0 $P 0D F0 ; BZC RESULT 为 0 跳转到 RESULT 处。 $P 0E 11 ; $P 0F E0 ; JMP START 无条件跳转到 START 处。 $P 10 06 $P 11 34 ;RESULT:OUT 40H,R1 从端口 40 将所求得的累加和输出显示 $P 12 40 $P 13 50 ; HLT 停机 $P 50 02 ; 数据 $P 51 03 $P 52 04 $P 53 05 $P 54 06 $P 55 07 ; /* End Of Main Memory

16、Data */ 4.34.3 微程序代码微程序代码 ; /* Start Of MicroController Data */ ;/*其中地址和微指令均为十六进制*/ ;/地址 微指令 操作*/ $M 00 000001 ; NOP $M 01 006D43 ; PC-AR, PC 加 1 $M 03 107070 ; MEM-IR, P $M 04 002405 ; RS-B $M 05 04B201 ; A 加 B-RD $M 06 002407 ; RS-B $M 07 013201 ; A 与 B-RD $M 08 106009 ; MEM-AR $M 09 183001 ; IO-R

17、D $M 0A 106010 ; MEM-AR $M 0B 000001 ; NOP $M 0C 103001 ; MEM-RD $M 0D 200601 ; RD-MEM $M 0E 005341 ; A-PC $M 0F 0000CB ; NOP, P $M 10 280401 ; RS-IO $M 11 103001 ; MEM-RD $M 12 06B201 ; A 加 1-RD $M 13 002414 ; RS-B $M 14 05B201 ; A 减 B-RD $M 15 002416 ; RS-B $M 16 01B201 ; A 或 B-RD $M 17 002418 ; R

18、S-B $M 18 02B201 ; A 右环移-RD $M 1B 005341 ; A-PC $M 1C 10101D ; MEM-A $M 1D 10608C ; MEM-AR, P $M 1E 10601F ; MEM-AR $M 1F 101020 ; MEM-A $M 20 10608C ; MEM-AR, P $M 28 101029 ; MEM-A $M 29 00282A ; RI-B $M 2A 04E22B ; A 加 B-AR $M 2B 04928C ; A 加 B-A, P $M 2C 10102D ; MEM-A $M 2D 002C2E ; PC-B $M 2E

19、04E22F ; A 加 B-AR $M 2F 04928C ; A 加 B-A, P $M 30 001604 ; RD-A $M 31 001606 ; RD-A $M 32 006D48 ; PC-AR, PC 加 1 $M 33 006D4A ; PC-AR, PC 加 1 $M 34 003401 ; RS-RD $M 35 000035 ; NOP $M 36 006D51 ; PC-AR, PC 加 1 $M 37 001612 ; RD-A $M 38 001613 ; RD-A $M 39 001615 ; RD-A $M 3A 001617 ; RD-A $M 3B 000

20、001 ; NOP $M 3C 006D5C ; PC-AR, PC 加 1 $M 3D 006D5E ; PC-AR, PC 加 1 $M 3E 006D68 ; PC-AR, PC 加 1 $M 3F 006D6C ; PC-AR, PC 加 1 ; /* End Of MicroController Data */ 5 5 设计运行结果分析设计运行结果分析 5.15.1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本实验通过复杂模型机实现了从内存50H单元开始的几个数据的累加求和。 从IN单元的OOH端口输入数4,实现了从50H单元开始的2、3、4、5的求和,求得的累加 和的结果在OUT单元的4

21、0H端口输出,输出结果为“0EH”.结果与用笔在所编程序上得结果 相符。该结果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 5.25.2 出错情况:出错情况: 出错原因: 解决方法: 对所设计题目的运行结果给出尽可能全面的分析,包括出错情况和出错原因分析 6 6 设计小结设计小结 通过课程设计,加深了我对计算机整机的综合理解,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以 及微程序的编制、调试技术及模型机设计的基本方法,强化设计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 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和计算机内部处理过程的理论基础,因此, 本次课程设计是对计算机组成原理

22、所学理论知识的一次大检阅,是集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动 手能力于一体的一次大型的演练。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他们之间的通信方式 ,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微指令和微程序的编制、调试以及执行等过程在理论的基础上面有 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加深了对理论课程的理解。 在实践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与其他同学相互协作、相互交流,加强了我们之间的团队 精神,并从以下几方面得到较深体会: 1、加深了对实验原理的认识 本实验主要运用的原理是微程序控制的控制器工作原理。计算机所识别的全部指令都 是由微指令组成的微程序,指令的执行是通过来执行相应的微程序来完成的。实验中将所 要求的所有指令变

23、成对应的微程序,写入控制存储器中,以后在执行用户程序的过程中, 每次都先从内存储器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其解释执行过程都是从控制存储器中读出相应 的微程序,执行每条微指令的过程。 2、熟悉了微程序流程图的画法和微指令的设计方法 画微程序流程图,要先确立每条机器指令所需要的微周期数,此时要注意遵循确立的原则。 即写总线的微操作不能安排在同一条微指令中;当一微指令使用 T4 节拍时,其后续微操作 不能与它安排在同一条微指令中;互斥微操作不能安排在同一条微指令中。 3、对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有深刻的理解 这次课程设计提供了理论用于实践的机会,使我们真正弄懂了微指令的编写过程。指令的 构成是设计过程中的一

24、个难点,我们一定要真正地弄懂它,进而弄清楚指令的功能,理解 整个设计的目的。 4、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此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弄清了以前在上理论课时的疑难问题,因此信心有了很大的增强, 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的兴趣也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5、培养了我在做事方面的耐心及细心程度 由于这次设计的线路复杂度高,连接线路是一种细活,稍微不小心把一条线路搞错就全错 了,经过对实验箱的具体认识,重复了 5 遍才把实验电路连接正确,真的感觉细心和耐心 在做实验中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要耐心、仔细,不能忽视任何一个 细小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以最高的效率完成任务。想要成

25、功,必须使自己有一颗不 断地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心。 6、 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自己不会的知识点,通过老师讲解、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 及同组人的商量,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这体现了团队的力量的强大。在今后的生活、 学习中,这种精神将会在更多地方用到。 77致谢致谢 在实验过程中,侯宏霞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了该实验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 种问题老师都耐心地讲解,使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复杂模型机的工作流程,特别是老师在 p、p、P测试及一些译码电路的分析上的讲解,使我拓宽了知识面。在此,向侯 老师的帮助和、知识的更深层次的讲解及耐心的指导表示我最真诚的感谢! 8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 徐洁 俸远祯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 社,2007 年 8 月 2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教程 西安唐都科教仪器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编著并 出版,2007年10月 3 计算机组成原理 白中英主编 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8 年 1 月 附录一:数据通路框图附录一:数据通路框图 附录二:复杂模型机实验电路连线图附录二:复杂模型机实验电路连线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