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1].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946943 上传时间:2021-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1].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一、前置作业1、物质的分类有什么优点?请对所学的化学物质分别用“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举例。2、分散系有哪几类?分类标准是什么?3、如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胶体有哪些性质?主要有哪些应用?二、课堂练习(一)物质的分类1、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ANaHSO4是盐BNaHSO4是酸式盐CNaHSO4是钠盐DNaHSO4是酸2、下列物质不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A单质B混合物C氧化物D纯净物3、奥运五环代表着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ANaClK2SO4KCl(NH4)2SO4BNa2SO4K2SO

2、4KClNH4ClCNaClK2SO4KClNH4ClDNa2SO4K2SO4KCl(NH4)2SO44、纯净物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1)如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_(填字母)。A交叉分类法 B树状分类法(2)以H、O、S、N、K、Ba六种元素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常见物质,分别将其中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填在下表相应类别中:物质类别酸碱盐氧化物化学式(3)从上表中选出一种酸和一种氧化物,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1)B(2)H2SO4KOHKNO3K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3)H2SO4K2O=K2SO4H2O(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纳米碳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

3、”,其粒子直径为1100 nm之间。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是:溶液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悬浊液静置会析出黑色沉淀,其中正确的( )ABCD2、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中小水滴直径范围是()A小于1 nm B在1100 nm间C大于100 nm D无法确定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红色激光束能透过小烧杯中的氢氧化铁胶体,但不能透过小烧杯中较浓的硫酸铜溶液B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C胶体化学是随20世纪末纳米科技兴起而产生的D纳米粒子的大小与胶体粒子相当,但纳米粒子的

4、体系不一定是胶体【答案】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B将1 L 2 mol/L的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AC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性质有关D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电【答案】C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利用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和胶体B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溶液中的胶体粒子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饱和FeCl3溶液边振荡制备Fe(OH)3胶体D向Fe(OH)3胶体加入足量稀盐酸后,依然有丁达尔现象【答案】A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

5、序是:溶液胶体浊液C氯化铁溶液加入到冷水中可以制得氢氧化铁胶体D胶体的分散质可以通过过滤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答案】B7、下列现象与胶体知识无关的是()A夏日的傍晚常常看到万丈霞光穿云而过美不胜收B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时溶液没有浑浊C食品加工厂利用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D某化工厂利用静电除尘技术去除废气中的固体悬浮物【答案】B8、上图是我们清晨进入森林后看到的美丽景象,请认真观察右图,分析其隐含的化学道理,然后完成(1)(3)小题:(1)右图中的现象在化学上称作_,这说明森林中的空气具有_的性质。(2)产生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3)此现象在化学上可用来_。【答案】(1)丁达尔效应胶体

6、(2)空气中含有的胶体粒子大小介于1100 nm的颗粒,能使光产生散射(3)确定一种分散系是不是胶体14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甲同学:向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微粒能使胶体微粒沉淀出来。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实验: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微粒带_(带“正”或“负”)电荷。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答案】(1)丙(2)用一束光照射得到的液体,从侧面观察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3)正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