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文档.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952085 上传时间:2021-04-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落实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落实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落实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实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文档.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落实课外阅读 提高语文素养安庆市太湖县实验小学 汪玉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培养美德、提高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智力的开发。这是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一样,是由感知、思考、推理、想象等一系列心智活动和行为构成的

2、,同时还渗透了阅读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等各种意向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没有风。阅读就不会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谈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做法: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叶圣陶先生在谈阅读时曾说过:“认为阅读好像还债务,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这么一种心情,好象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形成对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

3、的老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采取了以下各种形式:以情激趣、竞赛激趣、榜样激趣、情境激趣、讲故事激趣等。 二、讲授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我重视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尤其注意了课外阅读的指导。我从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两节课作为课外阅读讲授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地课外阅读指导,使他们不仅在老师的指导下会阅读,在课外自己也会阅读。在指导中,我讲授了一些阅读法,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并设计了一些阅读训练。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知识需要,选择阅读内容,然后确定相应

4、的阅读方法。在读课外书籍的同时,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学会了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鼓励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写读后感、读后评、心得体会等,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爱好,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在班中建立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作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且定期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信息交流。此外,还组织了每天一诗、三分钟交流、故事会、朗读比赛、读书心得、办手抄报、评选读书之星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

5、知识拿来交流,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每人都有一种收获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很多学生由原来的不爱读书变成喜欢读书,一些以前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也开始爱学习了。现在,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四、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知识面窄,所以在课外书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样就要求老师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书刊。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除此之外,班级内还集体订购了一些优秀青少年读物,如第二课堂、少年文艺、语文学习报等。在班级内还建立了“图书角”,学生将自己认为优秀的课外读物带到班里,由专人管理,这就形成了班内图书室,同学之间可以进行相互推荐,交换阅读,加强了同学间知识交流。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