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9960258 上传时间:2021-04-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安市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泰安市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泰安市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泰安市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泰安市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泰安市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安市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划.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泰安市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根据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山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泰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围绕更好地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保证,编制本规划。一、重要意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专业技术人才是整体性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是直接影响到我市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未来十年,是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建设创新型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只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

2、,坚定不移地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提升我市专业技术人才质量和发展水平,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局面,才能够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保证我市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战略的实现。二、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以优化人才环境为重点,以服务人才强市战略为目的,在稳定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培养适用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努力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素质,实现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科学发展,造就一支适应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和创建国际旅游名城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三、任务目

3、标以提高专业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建设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2020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48万人,年均增长5.1%。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专家选拔推荐力度,到202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达到 60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达到25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1200人。大力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拓宽博士后招收途径,完善工作体制,健全管理办法,到2020年工作站总量达到 18家。 四、主要措施(一)构建泰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工程体系。围绕推进落实我市技术创新“双千亿”行动计划,积极支持、引导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4、重点企业、重点行业,以技术创新项目为依托,加大对技术领军人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特别是青年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发挥科技计划项目的引导作用,推动科技立项向有科研能力、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科技人才倾斜,带动科技人员进入科研领域。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平台作用,引进我市急需的博士后高层次人才,并通过博士后平台的载体作用,建立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联系,解决我市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提高我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好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培养选拔工作,为各类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的成长创造条件,不断壮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二)加强专业技术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发挥高校能力

5、培养作用。依托泰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比较集中的优势,通过和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校毕业学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基础人才。 采取多途径培训方式,加大继续教育力度。以自主培养与借力培养、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脱产培训与自学成才、院校进修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和形式,针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不同特点,采用短期培训、专题讲座、考察学习、远程教育、成人教育以及担任科技副职等多种方法,切实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选派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和优秀中青年专家人才赴国内外脱产培训;采取措施鼓励科研院所、高新技术开发

6、园区、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区在科技创新中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认真实施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泰安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建立和完善配套实施办法,健全工作体系,强化服务体系,完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三)畅通专业技术人才流动渠道大力开展“筑巢”工作。切实加强高新技术开发区、旅游经济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建设,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为吸纳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和高新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抓住大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的历史机遇,为各类

7、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广阔的舞台。加强引才引智和人才交流工作。面对新一轮世界人才争夺大战,积极应对,主动出击,集中财力物力,通过泰安海外留学人员和派出培训人员建立的联系渠道,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招聘会,重点引进高新技术、支柱产业、重大工程、新兴产业等领域急需的高级专业人才,吸引更多的海外英才来泰工作或为泰服务;创新引才方式,调整引才策略,按照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以聘用、借用、兼职、考察讲学、学术休假、项目合作、有偿咨询、担任业务顾问、参与课题研究和技术诊断等方式,借脑引智的新型运行机制;坚持项目引人才,人才带项目,形成人才与项目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8、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管理,依靠市场机制配置专业技术人才,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经济组织之间合理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消除专业技术人才流动的身份障碍和体制障碍,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合理流动;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兼职、技术开发、创办企业、学术交流和网上交流等方式,进行合理的“柔性流动”;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竞争择优、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探索和研究对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以及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考核管理和服务工作,创新相关政策措施,推进不同机构、组织和地区专业

9、技术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鼓励和支持各企事业单位实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各用人单位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更为灵活的用人制度,探索和完善固定与流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制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发布人才需求信息、限制特殊人才流动等措施,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贫困、艰苦地区去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向重点产业、重点行业流动,做大做强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去发展,在推荐选拔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及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市拔尖人才以及职称评定方面一视同仁,在社会的资助、培训项目、人才信息库等公共资源运用上平等对待,在改善创业

10、环境和工作生活条件上提供同样的服务。(四)改革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运行机制完善专业技术人才选拔任用、评价机制。探索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竞争开放、动态管理的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构建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用、政府宏观调控的职称管理模式,形成由政府、用人单位、社会中介机构共同参与的人才评价工作体系。打破人才身份、学历、资历和所有制限制,发展面向社会的人才评价工作,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在职称评聘、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方面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一视同仁,继续探索开

11、展民营建设职称(高、中、初级)评审和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全方位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完善多元化分配激励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扩大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探索向重点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进一步改革企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鼓励技术、资本、知识、信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建立更加灵活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工资报酬与业绩、贡献挂钩的分配方式,真正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

12、流报酬;继续加大对特殊贡献人才、高层次人才和特殊岗位人才的奖励力度,对重点项目的基础研究人才、高科技人才和尖端科技研究人才,实行特殊的奖励政策;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可以按照其承担的任务实行按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办法。对贡献较大的专业技术人才,实行项目成果奖励。积极探索产权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期权、股权激励。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资本投入和保障机制。探索建立财政投入预算制度,加大政府对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工作的投入力度;研究建立和推进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贷款担保制度,通过经济、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开发等专业技术人才项目的贷款

13、规模;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对技术和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工作的投入,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用于专业技术人才开发,逐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个人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探索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在公有制经济组织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之间、在事业与企业或机关之间、在地区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障一致、各种保障关系顺利接转的制度,保障专业技术人员合理流动;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五、组织实施(一)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的检测评估机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各级政府领

14、导下,认真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科学的考评办法,定期分析、通报实施本规划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各地各部门贯彻实施本规划的监督检查与跟踪指导,保证本规划的全面实施。(二)健全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科学构建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体系,形成政府坚强领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具体组织,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市、县(市区)分级负责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管理的工作局面。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切实负起专业技术人才主管部门的职责,抓好本行政区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财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农业

15、等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从政策配套、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做好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市区)级重点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培养工作。各级、各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配合抓好重点专业技术人才的前提下,具体抓好本行政区域、本系统、本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管理的有关工作。(三)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建设。遵循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工作规律,开展理论研究。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年度统计调查和定期发布制度,健全完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动态信息数据库,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电子政务建设,实现服务信息化、网络化,构筑互动、高效、安全的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四)营造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力宣传国家和省、市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实施规划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举措,及时总结和宣传规划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