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难酬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docx

上传人:数据九部 文档编号:9963572 上传时间:2021-04-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8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壮志难酬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壮志难酬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壮志难酬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壮志难酬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壮志 难酬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李中琴张博洋这首词写于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时。肃秋的一 “秋”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在“秋”字前加了个“清” 天,他登上建康城西的赏心亭,纵目远眺江北,引起 字,是“清秋”,清者,肃杀、凄凉也。这两句表面上是 了他的无限感慨,辛弃疾看到沦陷敌手的中原山 写秋景,实际上包含着作者的感情,里面隐含着一 河,他想起家乡父老在金人统治下的苦难,想起南 个“愁”字。陆机文赋里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 宋朝廷的妥协政策,想起自己南渡八年来的不得重 条于芳春。”辛弃疾用忧郁的笔调来写秋,写了一个 用,杀敌复国的愿望无法实现,而岁月却在无情流 “千里”还不够,又加了一

2、个“无际”,这说明他的愁 逝 思潮翻涌,百感交集,于是洒泪挥毫,写下了 是相当深的。这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遥岑远目”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 就是远目遥岑,向远处看,那遥远的地方是高高低 愁供恨,玉簪螺髻。落Et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低的、像玉簪螺髻一样的山,在向自己“献愁供恨”。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照理说词的顺序应当是“遥岑远目,玉簪螺髻,献愁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闻舍, 供恨。”应该“遥岑远目”之后,紧接着就是“玉簪螺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髻”,因为玉簪螺髻是更具体地

3、描绘遥岑的。遥岑是 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提英雄泪。什么样的呢?就像那个时候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形 “水龙吟”是词牌名,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性发髻。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江作青罗带,山如 质相当于歌谱。它规定了一首词共有多少句,每一 碧玉簪。”但是在这里词人把“献愁供恨”放在中间, 句有多少字,哪个字应该用平声,哪个字应该EfI仄 最后再用玉簪螺髻来加强遥岑。所以这样排列,除 声,有很严格的要求。“水龙吟”是词牌,题目是了声音上的限制外,从感情发展的逻辑上来讲也是“登建康赏心亭”。建康就是现在的南京,赏心亭在 自然的。一看到遥岑随即产生了愁恨。然后再说明 建康水西门的城楼上,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4、。景定建遥岑像玉簪螺髻一样。词的特点就是在形象化的描 康志中说:“赏心亭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写中阐发议论,也常常用具体的东四将感情形象 观览之胜。”这首词共分上下两阕。化。但赏心亭上不赏心,美好的事物一旦映人心绪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登不佳的诗人眼中,往往色凋大变,有时甚至会倍增上建康赏心亭,放眼望去,荆楚大地,天高地远,一感伤,这是生活的哲理。 派凄清悲凉的秋景;秦淮之水注入万里长江,无语“落Et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落日楼 东流,越去越远,直至水天相接处,最后融入了无边头”,站在太阳已经落山的楼上。断鸿,失群的孤雁。 的秋色里。这两句作者以雄健的笔致,沉

5、郁的格调,鸿,就是大雁,它一般都是成双成对的,落单以后就 描绘了一幅寥廓的“秋景图”。上句说千里清“秋”, 叫做“孤鸿”或者“断鸿”,要发出一片凄凉的悲鸣。 后句紧接着说“秋”无际,都是讲的一个秋天。这个江南游子,作者离开故乡山东流落江南,故自称。这旋尺团古典魅力万方数据是交代了自己的身份以及所处的环境。作者满怀着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流年,即年 忧愁在“远目遥岑”,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自己该做些 华如流。就像孔子在河边上说的那样:“逝者如斯, 什么。可是自己又能做什么呢?看看自己所处的环 不舍昼夜。“树犹如此”也用了个典故。世说新 境吧。站的地方是“落日楼头”,四周又是“断鸿声 语

6、言语说:桓温北征,经金城,看见自己过去种的 里”,一片凄凉的声音。在这落日斜照的赏心亭上, 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 在失群孤雁的声声哀鸣里,一个客居江南的天涯游 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 子正怆然伫立。试想,山水无情,犹且“献愁供恨”; 这一层的意思是: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北伐孤雁独飞,怎不撩人愁肠?更何况其哀鸣之声,声声无期,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恐怕不能实现了。可惜,入耳,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呢!孤雁悲苦,尚可南归,年华像流水一样在风吹雨打中消逝,真是树犹如 而自己却已有家难归,有国难投了。此,人何以堪啊!词人有满腹的愁恨,那么他处在这样一个凄凉

7、“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捏英雄泪”。写到这 的环境里又能怎么办呢?词写到这里,情调显得苍里,辛弃疾落泪了。古人云:“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 凉低沉。但词人一生慷慨纵横,从不失英雄本色。所未到伤心时。”英雄落泪,可见伤心之极。被时人誉 以在悲凉之余,下文便表现出了无比的激愤:为“卷怀盖世之气,如圯下子房;剂量济时之策,若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山隆中诸葛”,“精忠大义,不在岳武穆下”的辛弃疾, 河破碎,政治低靡,报国无门,英雄老去。作者再也有心报国,无路请缨,能不潸然泪下吗?“忠愤气填 受不了这样的现实,他吴钩出鞘,宝刀在手,意气风膺,有泪如倾”。这是当时爱国志士的典型情态。“

8、诸 发,壮怀激烈。李贺有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君尚守和戎策,志士虚捐少壮年”。在统治阶级误国 关山五十州。辛弃疾抚看着宝刀,少壮时抗金斗争误民的投降路线下,爱国志士又能有什么作为呢?的一幕幕如在眼前。南归以来,他多少次“醉里挑灯也只好一洒自己的英雄之泪。 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多么想再看到那“八百里这首词抒情委婉含蓄、手法多样。整首词,只有 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情景, “无人会,登临意”六字是直抒胸臆,其余各处,作者 多么想再回到那“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都是间接表达的。这首词的下篇,作者一连用了三 战场。“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今天他个典故。前

9、两个典故,表现自己不谋私利,不求家业 又一次“把吴钩看了”,作者的心情该有多么的激愤 田产的高尚情怀,如果直接陈说,一显得语意平直, 啊!但现实却又是那样的无可奈何。 了无余味;二显得锋芒毕露。而用这两个典故,既生“休说鲈鱼堪绘,尽西风,季鹰归未”,登临之 动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曲,又含蓄、圆巧,使人无懈可 际,正值深秋,西风遍地,落木萧萧。作者于是想起 击。第三个典故更见匠心。作者用“树犹如此”来抒 了晋朝张翰的故事。张翰字季鹰,为官时,一日“在发自己因大志未酬、虚掷年华的郁闷悲伤,表明自 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日:人生 己经受不了这种蹉跎岁月的消磨煎熬。作者只引用 贵得适意耳,

10、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 “树犹如此”四字,而将“人何以堪”省去。含蓄地显 便归”。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心情不太舒畅,见刮 示出作者为此已哀伤到了不忍言说的地步。这一典 起了秋风,想到家乡的鲈鱼上市了,买上一条肥的。 故,把作者当时心中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含蓄 切成片一熘,好吃极了。于是就辞官不做,回家去吃 深沉而又耐人寻味。 鲈鱼、享清福了。其实,他并不是为了吃鲈鱼才弃官,实际上是朝廷上矛盾很多,再呆下去可能会招【参考文献】 来祸患,于是就不干了。这时辛弃疾也可能出现过【1】西渡名家读唐宋词嗍北京:计划出版社, 隐居的念头。2005134136“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是魏志f2】郑孟彤唐宋诗词赏析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 陈登传里面的故事,说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1985218-219 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后来【3】彭玉平唐宋名家导读【明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 许汜把这事告诉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200398-101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碰上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马路上,岂止是上下床(作者简介:李中琴、张博洋,保定学院的差别呢?管理系助教)更强夭Igl古典魅力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