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徽宗的艺术特点及影响.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9964299 上传时间:2021-04-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宋徽宗的艺术特点及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谈宋徽宗的艺术特点及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谈宋徽宗的艺术特点及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谈宋徽宗的艺术特点及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谈宋徽宗的艺术特点及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宋徽宗的艺术特点及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宋徽宗的艺术特点及影响.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文编码:RUC-BK-150-050404-2008202553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浅谈宋徽宗的艺术特点及影响作 者: 芦姣姣 学 院: 艺术学院 专 业: 绘画(中国书画) 年 级: 2010级 学 号: 2010202700 指导教师: 马躏非 论文成绩: 日 期: 2014年5月3日 中文摘要 中国书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天生万物与人类融为一体的精华。书画能反映出人的性情修养,经历不同则反映在书画上的风格特点也相差甚远,但风格再多,皆不离其心,心手相依,不可互欺。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绘画体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细致而不失灵动,富贵而不失格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审美效果

2、。通过大学四年对中国画的学习,我有很多收获,但站在博大的历史面前我深感自己的渺小,本文浅谈宋徽宗赵佶绘画的继承和特点,以及我在临摹古画时学到的技法和带给我的一些领悟。 关键词:宋徽宗 花鸟画 诗书画印 Abstract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s a product of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essence of all things in nature and human com.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to reflect human nature culture, ex

3、perience different style in painting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far, but the style more, is not from the heart, are dependent,not mutual.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 occupies the irreplaceable position in theChinese painting system, it carefully and not flexible, rich and not be adjusted,has the very str

4、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esthetic effect. Through four years of University of China paintings of learning, I have a lot of harvest, butstanding in front of great history I feel humble, inherita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ng Huizong Zhao Jis painting, and I learned in copying paintings of

5、 techniques and bring me some insight.keyword:songhuizong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目录第一章 宋徽宗的艺术形成1.1 宋徽宗时期的历史背景1.2 唐朝绘画对宋徽宗的影响1.3 五代花鸟画家对宋徽宗的影响第二章 赵佶花鸟画的特点2.1 赵佶花鸟画的“神韵”2.2 生动的花鸟造型2.3 “自适其志”的创作心态2.4 诗书画印结合的独特形式第三章 个人通过学习“宣和体”对花鸟画的一些理解第四章 结语第一章 宋徽宗的艺术形成1.1 宋徽宗时期的历史背景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具

6、有文人情怀的帝王画家,他处在文人画兴起的时代。从宋徽宗与文人画家的交流,对画学的管理,绘画创作的心态,诗书画印结合的开创及传世的众多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他的文人审美倾向,他的绘画思想和绘画创作对文人画和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酷爱书画,广泛结交当时的知名画家,如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令穰等。天赋异禀的他对于艺术研究方面可谓是一丝不苟。南宋邓椿在画继中记载:“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即位未几,因公宰奉清闲之宴,故谓之曰:朕万几余暇,别无他好,惟好画耳。.于是圣鉴周悉,笔墨天成,妙体众形,兼备六法。” 庄肃著(元) 画继画继补遗 邓椿(宋)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3年 圣艺卷一可见宋

7、徽宗是一位非常勤奋的画家皇帝。他生活的整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当稳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就为宋徽宗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宋徽宗博采众长,对于前人的绘画技法做过很深刻的研究,可谓了如指掌。1.2 唐朝绘画对宋徽宗的影响图1:赵佶临本簪花仕女图局部 在他一生中,一直认真严谨的钻研前人绘画,我们从现存世的簪花仕女图(图1)(宋徽宗赵佶临本 现存辽宁省博物馆 卷 绢本设色 原为唐代周昉所绘)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作品的气质、生动的人物的形态、熟练的用线的技巧和富贵柔丽的色彩,都非常符合史料记载的原作者周昉的绘画特点,充分领会了周昉绘画神韵,并把宫廷绘画的富丽大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原

8、作再现。可以看出他对古画研究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对宫廷绘画的喜欢。 1.3 五代花鸟画家对宋徽宗的影响 唐朝盛行人物画,但是我们在上文举出的簪花仕女图中所画的花、鹤、狗,不难看出尽管画家不是花鸟画的专家,从它们的生动活泼中仍可以看出唐朝时期画家们就已经对花鸟有所研究。这个时期由于花鸟画刚刚兴起,只出现了薛稷,边鸾。到了五代时期花鸟画开始迅速发展,出现了黄荃和徐熙两位花鸟大家 ,他们所带来的影响,对于后世包括整个宋代的花鸟画都是极其深远的。图2左图:赵佶芙蓉锦鸡图图2右图:崔白双喜图 在宋徽宗的艺术生涯中,黄荃的绘画对其影响甚大。 黄荃是一位宫廷画家,历来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二者选取的物象

9、不尽相同。徐熙生活在田园乡间,淡雅闲静,所绘之物也是乡间常见的野竹水鸟,园蔬花草之类;而黄荃所描绘的形象多是宫廷内的珍禽异草,这种题材既好表现富贵艳丽,也符合宫廷贵族的审美。宣和画谱卷十五的花鸟叙论里有概括:“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 岳仁译注 宣和画谱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9年 卷十五 310页花鸟叙述这种对于富贵的理解早在黄荃时期就已经形成,所以黄荃“富贵”之说是指花鸟画的题材。身为皇帝的宋徽宗也自然的继承了黄荃的富贵,并加以发展壮大。我们来看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图2左图)(北宋 赵佶 轴 绢本设色 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画面中为主体的锦鸡,珍贵稀有,只有在宫廷中才可

10、能欣赏,民间很难遇到,并且锦鸡全身颜色艳丽明快,盛开的芙蓉花造型饱满,翩翩飞舞的蝴蝶更是生气盎然,整个画面传达出一种皇室雍容典雅的神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同时期的崔白。当时宋朝社会出现以宋徽宗赵佶为首的院体花鸟和以崔白为首的黄氏体花鸟,从这点可以看出,宋徽宗对于艺术的表达方式并不局限,他热爱绘画,鼓励百花齐放。双喜图(图2右图)(北宋 崔白 轴 绢本设色 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描写的秋末冬初的荒郊野外,风吹动着草木,两只山鹊对着一只野兔在惊叫,野兔却安闲的蹲在地上回头望着山鹊,风声、树声、竹枝草叶和山鹊的叫声和谐的体现在画面当中。青翠的山鹊,苍黄的野兔,经霜红黄的槭叶,淡褐墨的土坡和树干等

11、都表现出一种荒凉萧疏的景象。 无论从题材、设色以及整幅画面传达出的气氛,宋徽宗与崔白都形成极大的不同。 黄荃的绘画技法对宋徽宗也有着较大的影响。“诸黄(黄氏父子等)画花,妙在赋色。用图3:黄荃写生珍禽图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 彭莱编著 古代画论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年 第195页 梦溪笔谈书画 从他现存的写生珍禽图(五代 黄荃 卷 绢本设色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图3)可以看出黄荃的技法,以极细劲的线条勾出物象的形体,然后赋以柔丽的颜色,色墨相融,几乎看不到墨线,这种方法使得所绘鸟类栩栩如生,翎与毛的塑造有显然的区分,毛柔软,翎刚硬,质感分明。这种方法不仅仅是简单的

12、填色,而是先晕染作底,在着色。这种精细的画法最适合表现富贵的工笔花鸟画。在宋徽宗的众多作品中均可见其法。 第二章 赵佶花鸟画的特点 五代到北宋末,花鸟画继承唐代的写生传统更加发扬光大,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可以说花鸟画到了北宋末期,已经达到了光辉灿烂的鼎盛时期,这时的花鸟画,主张写生,主张是造化,主张从生活中塑造有高韵的形象,尽可能地避开工巧。再精工细致、设色艳丽、生动逼真的同时,还要是健全写生形象的气骨,反对在写生中,轻俗滑易,失掉笔墨的高韵。2.1 赵佶花鸟画的“神韵”图4:赵佶瑞鹤图 赵佶工笔花鸟作品十分讲求意境,注重格调的高韵。意境实际上是人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物象为描绘对象,通过艺术的

13、形式夹杂着主观的情感,理想,兴趣等表现出来。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并不是对物象的单纯描绘,而是凭借对物象的描绘来表达画家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和意愿。被描绘的对象也只是画家表达意愿的载体,画家要切记被物象影响了自己的主观创作,分清主次,也就是所谓的度物象而取其真。以赵佶的瑞鹤图(北宋 赵佶 卷 绢本设色 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图4)为例,这是一幅典型的宫廷花鸟画,构图严谨不失法度。他画了北宋汴京的端门和丹阙,以雍容典雅的屋宇为基奠,沉雄大气,琉璃飞檐与祥云映衬,虚实结合,使得画面层次丰富。在端门上画了二十只鹤,十八只在飞翔,两只落在端门的邸尾上。群鹤展翅飞舞,状态同中有异,异中见似而又绝不雷同,一

14、种祥和端庄,阴柔亮丽,动静结合的境界跃然于纸上。又如现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图5:赵佶听琴图局部人物作品听琴图(图5),赵佶一生所画人物作品不多,但从仅存的画品中也可以看到赵佶绘画的气韵。画中画有四人,坐在当中的抚琴者神态安逸,动作娴熟,仿佛是在给对面的听者讲述故事,左边着绿衣的人物抬头观望远方,如有所思,而右边红衣人物则好像完全沉浸在琴声中,隐约感到他随着音乐缓缓的旋律在打着拍子。画中的景物也是经过作者精心设计的,试想在百无聊赖的午后,约上几个好友,在松树竹林中吟诗作对,抚琴画画,不时有微风拂过,吹起香烟袅袅,是何等的心旷神怡啊,这些元素和主题思想是那么的契合,这也就是这幅作品的魅力,它不知不

15、觉把观者代入到作品当中去,使人流连忘返。图7:赵佶柳鸦图局部 赵佶的众多作品中,除了设色艳丽,富丽堂皇的工笔花鸟,还有注重笔墨情趣,格调清新高雅 的另一种绘画风格,这类作品同样讲求意境,重视格调。主要形式表现为水墨渲染,注重情趣,气韵生动,不上色(或淡色)的工笔花鸟,或采用水墨渲染的“没骨”法,继承了徐熙一路的绘画风格,以墨代色,用墨色的浓淡分出物象的远近层次和阴阳背,施以淡色,显得朴素雅致。如柳鸦图(北宋 赵佶 现存于上海博物馆)(图7)全图以墨色为主,局部略设淡赭,树干以粗笔皴出,用笔老健,四只栖鸦采用“没骨”画法,两只相互依偎在树枝上栖息,另外两只分别在枝头和树下对鸣。粗壮的老树干,飘逸

16、低拂的柳枝及不同动态的乌鸦巧妙穿插,动静结合,疏密有秩,使得画面既清新淡雅,又抒情怡人。2.2 生动的花鸟造型 意境来自于“神”,而在“形”的塑造方面,赵佶也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宣和殿前植荔枝,既结实,喜动天颜。偶孔雀在其下,亟召画院众史令图之,各极其思,华彩烂然,但孔雀欲升藤墩,先举右脚。上曰:未也。众史愕然莫测。后然数日再呼问之,不知所对,则降图8:赵佶瑞鹤图局部旨曰:孔雀升高,必先举左。众史骇服。” 彭莱编著 古代画论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年 第172页 邓椿画继杂说论近 这段文字是说,宋徽宗召集画院的画家一起欣赏孔雀,他忽然提出一个问题问大家:“孔雀上台阶是先举左脚还是右脚?”当时没

17、有一人能明确回答,赵佶指出:“先举左脚”。于是大家经过观察实验证明此言不虚,果真每次都如此。通过这个实例可以看出,赵佶十分重视写生,强调工笔花鸟作品的写实性,严谨性,也就是忠于实际物象。中国画的写生总是要灵动生气,这里指出的写生并不是现在美术课上的写生,而是到大自然中写万象之生气。李可染先生在五十岁时还在外面写生,有路人看到便问先生:“您这么大岁数怎么还在写生,这不应该是学生时代该做的么”。可见很多人对写生的理解是片面的,只有大画家才懂得写生的重要性。关于写生,从古至今都是倍受画者重视的,因为只有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才能使作品深入人心,使人意犹未尽,拍案叫绝。写生中搜取的素材在画家创作时起到

18、的作用至关重要。于非闇先生在怎样画工笔花鸟画一书中写到:“北京的牡丹,枝干经过冬天的防寒束缚,开花时不够自然,同时叶片乍放,形象缺少变化,我总是取夏天充分发育的叶形,初秋恢复自然的枝干.把这些素材一年一年地搜集起来,我就掌握了北京牡丹比较充分的资料.” 于非闇 怎样画工笔花鸟画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0年 56页这段话说明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是主观能动的,对于素材是有选择性的,写生的过程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帮助我们创作与众不同的作品的过程。 对于忠实与实际物象这一点,在典型的芙蓉锦鸡图(北宋 赵佶 轴 绢本设色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可以看出:“多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

19、众更莫如也”(邓椿画继)。 庄肃(元)著 画继画继补遗(宋)邓椿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3年 圣艺卷一通过对刻画禽鸟眼睛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宋徽宗本人对表现物体的“真”是非常认真细致的,也侧面反映出宋徽宗对待艺术创作是一丝不苟的。(又上文介绍的柳鸦图中的鸦也采用了生漆点睛,十分逼真传神。)这幅作品中的芙蓉被锦鸡压得很低,而其花枝又有上翘的感觉,这不正是因为锦鸡的重量使芙蓉下倾,花枝上翘而又符合生长规律么。锦鸡落在枝头,看到两只蝴蝶翩翩起舞,锦鸡仿佛准备捕捉,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生机勃勃,这是形,神兼备所达到的艺术效果。谢赫六法中提到气韵生动,虽然针对的是山水画,但在花鸟画的创作中也能体现的出,是在

20、强调花鸟画的能到性。2.3 “自适其志”的创作心态 除了形与神的把握,宋徽宗也非常重视创作心态。在他在位期间,文人画兴起。以他为首的文人画家在创作时提倡“自娱”的心态,他们认为绘画功能应从传统的教化转向“自适其志”“偷悦性情”而已。这种创作心态更符合文人画家的性情志趣,兴来即画,有感而发,自我陶醉,自我娱乐。现藏在辽宁省博物馆的瑞鹤图画卷上,写到:“政和壬辰(1112年)上元之次夕,忽有祥云拂郁低映端门。倏众皆仰而视之,有群鹤肥鸣于空中,乃有二鹤对止于邸尾之端,颇甚闲适,余皆翱翔,如应奏节”。这些文字不仅使得画面丰富,在视觉上给人美的欣赏的同时,也记录了画家创作过程的心态,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21、具有历史意义。通过这些文字的记载我仿佛可以看出宋徽宗在做此画时对天空的向往,对这种闲情雅致,自由自在的野逸生活的享受,也可以看出他对于艺术的热爱。古有记载徐渭在创作时,挥毫泼墨,大刀阔斧,画到兴起更是宽衣解带,好不痛快,这种将情绪代入作品中的表达形式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当然宋徽宗工笔花鸟的情调与徐渭的大写意区别甚大,但对画家的主观意识上的要求是一致的。把绘画当做是自己兴趣爱好,不问前程名利,聊写胸中意气耳。 2.4 诗书画印结合的独特形式 宋徽宗把“诗书画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绘画成为更加丰富的综合性的艺术样式,开一代风气之先。这种综合形式的一体化,对艺术家的综合修养要求极其高,与西方不同,

22、中国画把诗文,绘画,书法,印章四者相互结合统一在一起使其无论是在文学性还是艺术性上都相映生辉,宋徽宗在这方面贡献突出。说道赵佶的艺术独特的特点,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所创的瘦金体(又名“瘦筋体”)。瘦金体是种细劲的线条,但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起落转折强调分明,就像工笔绘画中的白描勾勒,细劲而不失力道,笔笔体现结构,可谓是骨法用笔。再回转反复间精气四射,与工笔花鸟画相得益彰。宋徽宗的书法线条犹如仙鹤,特别是弯钩处就如同仙鹤的足一样劲挺有力,秀美修长。一撇一捺间,宛若一片片竹叶飘逸舒展。赵佶的字观之如玉树临风,琼花款雪,使人冷去红尘喧嚣,进入美的欣赏, 这与他的绘画作品相映成辉。试想如果用颜真卿肥

23、厚雄健的楷书替换瘦金体,则与赵佶秀美华丽的工笔花鸟不相称。 在宋徽宗的众多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非常重视画家的“自鸣”。宋徽宗所要求的作品要蕴含对象的性情意趣,这是中国画意境的更高追求,这不仅要求绘画作品要真实的再现物象,还对作品情韵的完整性进行了深度思考,与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观点一致。在宋徽宗开创画学之时,考题多从古诗中摘取,如我们熟悉的“野渡无人舟自横”,“踏花归去马蹄香” 等,这种以诗命题来测试绘画技艺的方法,是对文学作品的二度创作。从这里可以看出,宋徽宗把绘画的层次和境界都提高了,画家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停留在表现事物上,而是上升到文学的高度,将对象的兴趣,对象所处的自然生

24、态与自己的情思相结合,体现文人画的艺术底蕴和内涵。在宋徽宗赵佶的作品中都在主要位置上题诗落款,这为他的画增添了几分境界。苏轼形容文人画开山大师王维时就说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只有文人画能够达到这种高度统一的境界。以诗入画,使得宋徽宗艺术形式多了几分独特。宋徽宗的这些题画诗与绘画作品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增加了作品的完整性和文学韵味,加之书法艺术的独特,形成了难得的艺术珍品。赵孟頫曾说“书画同源”,这在赵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绘画也从这一时期完整。拥有了以上的特点,宋徽宗可谓是开创一派新画风,对后世及整个花鸟史都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我们上文举例的芙蓉锦鸡图,在作品的右上部两只翩翩飞舞的

25、蝶下落有四行文字,用笔斩钉截铁,畅达无碍。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等运转提案的笔迹。挺瘦秀润,运笔飘忽快捷,变化多端,使得画面中的蝴蝶更加生动,仿佛在花间嬉戏。再看文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字里行间表达了赵佶 对君子“文,武,勇,仁,信”五德的追求。总而言之,宋徽宗从创作风格、理念的提倡以及对当时书画艺术的贡献上,宋徽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章 个人通过学习“宣和体”对花鸟画的一些理解 众所周知,工笔花鸟在宋代达到空前盛世,创造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并被后人作为工笔花鸟的“范本”广为流传。这些辉煌的成就是后人无法超越的,是花鸟画的根,所以研究宋代花鸟对于学习花

26、鸟画的理论知识和现实指导意义都是非常重要的,对宋代花鸟画的临摹也是每一个从事花鸟画创作的学者的必修课。在四年的大学期间里,我也临过几幅宋代花鸟画,这个过程对于我的绘画技法以及后来的创作都有很大的帮助,使我受益匪浅。下面以我临摹的作品谈谈我对花鸟画学习的领悟。首先我要说的就是中国画的“留白”。中国画讲究意境,讲究“留白”,一幅画的成功与否,不仅与画出的有关,空白没有画的地方也很关键。留下的空白给观者想象的空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脑补”,这就突破了作品的局限性,意境自然深远,这是我的理解。古人注重虚实,注重聚散,也就是这个道理。图9:笔者临果熟来禽图除了“留白”,中国画也有它独特的表现技法。上文我

27、们提到过,花鸟画在唐代形成,到五代达到鼎盛,花鸟画技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慢慢丰富、完善起来。所有技法基本被花鸟画家所继承,但为了表现花鸟的形和神,包括用笔,运墨和着色各方面的技法,随着画家对花鸟各自不同的看法,在描绘技法上也就各不相同。主要包括有勾勒法,勾填法,没骨法,勾勒与没骨结合,勾花点叶法,点厾法六中技法。一幅作品中可能同时出现几种技法,画家会根据物象的特征和质感进行区分,使得画面更加丰富。果熟来禽图(图9)(北宋 邓椿 绢本设色)是我在大三上学期临摹一张宋代花鸟。 在临摹果熟来禽图时,就运用了勾勒与没骨结合的方法。所谓勾勒发就是从写生提炼的来的线条,用淡墨勾出了形象的轮廓,然后着色,再

28、用比较重的色或墨重复的在“勒”出各随各形象的线,这线不单是代表轮廓,还要表达出花叶翎毛等质感,使得形象更加生动明快;没骨法,花卉不用双勾,也不用勾勒作骨干,只用五彩分浓淡轻重厚薄画成,如北宋的文同,苏轼等用墨笔画墨竹,后的大写意花鸟都是从没骨演变下来的。我在临摹时,尺寸基本与原画等大,用普洱茶(将茶叶泡好,放在器皿中沉淀一段时间后用篦子过滤出没有杂质的一部分)做底三四遍,然后勾物体的轮廓线,也就是谢赫六法中的“骨法用笔”。对于中国画的以线造型,我还未得要领,在用线表现体积和质感上把握不到位。吴老师(当代著名花鸟画博士吴冰老师)说过:“中国画是以线造型,用线来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质感特征等,一幅

29、白描就是一幅作品,这是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差异”。中国画讲究的以线来造型是非常高的境界,很难达到。唐代有个著名的画家名吴道子,后人称其为“画圣”,以白描著称。传世作品送子天王图(纸本 手卷 传为宋人临本)仍可看到其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他用笔起伏变化雄峻而豪放,比顾恺之、陆探微“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的游丝描法更增添了几分变化。图中人物庄严肃穆,神圣威严,用线节奏明快,疏密有秩,是学习白描的最佳摹本。 由于本科期间对宋画临摹较少,所以对于宋画丰富微妙的变化掌握不到,有些问题自己发现不了,老师在给其他同学指点的同时,我发现我也有同样的问题,就是对宋画临摹的不够认真。还拿(图9)来说,单看叶子的

30、叶尖,有的圆,有的尖,有的方,不仅造型各异,方向上也区别很大;对于鸟,叶,枝干和果实这四种物象来说,由于质感不同,所以用线上也要主观区分,否则就会显得画面概念,经不得推敲。这些细节的存在使得画面丰富,鲜活。 图10:笔者临雪莜寒雏图 接下来就是设色。古有记载黄荃作画多以淡墨勾勒,赋以柔丽色彩,墨色相融几乎看不到墨线,有如没骨一般。我在临摹时也采用了这个方法,使得鸟的形象生动,质感分明。上文说过,邓椿画继对赵佶的芙蓉锦鸡图有这样的一段话“多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众更莫如也”。但仅他的这幅作品中好像没有使用这种方法。这种画法很常见,叫做“立粉”,一般在画花卉的蕊,鸟类的眼睛、腿

31、都会用到这类技法,使得画面鲜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至于叶子的染法,则是在俞致贞的荣宝斋画谱(中学到的分染法。先用花青分染,再用植绿照染,这样的步骤反复几遍,直到满意的效果。背面的叶子则用石青、石绿淡淡的染一遍或因情况而定。虫洞枯萎出则用赭石淡淡的染出。在绘画的过程中,可能还要用到胶矾,起到固定颜色的作用,不过胶矾的比例要控制好,一般是“七胶三矾”。绘制一幅工笔花鸟画基本要经过这些步骤。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花鸟画家们从风格到技法都有了新的探索,出现了很多独树一帜的优秀画家,花鸟画也因此变得更加完美。 第四章 结语 中国绘画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关于宋人花鸟,我们惊叹的不仅仅是丰富的技法,风格的多样,还有画家们真挚的情感。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些在漫长复杂的历史长河中慢慢沉淀下来的精华,把握继承传统与吸收外来元素二者之间的尺度,避免本末倒置。作者签名:参考文献1 于非闇著 怎样画工笔花鸟画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0年2 庄肃(元)著邓椿(宋) 画继画继补遗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3年3 岳仁译注 宣和画谱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9年4 彭莱编著 古代画论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年 5 俞致贞等绘 荣宝斋画谱(七) 荣宝斋出版社 2004年 6 马啸编 宋画汇珍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1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