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课件第八章淬火与回火【高等教学】.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970443 上传时间:2021-04-07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课件第八章淬火与回火【高等教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课件第八章淬火与回火【高等教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课件第八章淬火与回火【高等教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课件第八章淬火与回火【高等教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课件第八章淬火与回火【高等教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课件第八章淬火与回火【高等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课件第八章淬火与回火【高等教学】.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淬火与回火,8.1 淬火 8.2 回火,1,行业学习,8.1 淬火,钢的淬火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1 或A3)以上,保温一定时间使其奥氏体化,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的工艺。 淬火目的: 提高硬度和耐磨性:刀具、量具、磨具 提高强韧性:轴类、杆件、销、受力件 提高硬磁性:用高碳钢、磁钢制的永久磁铁(马氏体磁性) 提高弹性:各类弹簧 提高耐蚀和耐热性:耐热钢和不锈钢 获得M组织,2,行业学习,一、淬火方法及工艺 1.淬火方法 淬火分类 按加热温度:完全淬火、不完全淬火、循环加热淬火 按加热速度:普通淬火、快速加热淬火、超快速加热淬火 按加热介质及热源条件:光亮淬火、真空淬火、铅浴加热淬

2、火、盐浴加热淬火、火焰加热淬火、感应加热淬火、高频脉冲淬火、接触电加热淬火、电解液加热淬火、电子束加热淬火、激光加热淬火 按淬火部位:整体淬火、局部淬火、表面淬火 按冷却方式: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预冷淬火;马氏体等温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等,3,行业学习,4,行业学习,2. 淬火工艺 淬火加热温度 亚共析钢:Ac3 +3050; 共析和过共析钢: Ac1 +3050,为什么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在 Ac1 +3050 , 而不是Accm +3050?),1)细化晶粒 2)保留渗碳体,提高耐磨性 3)减少A含碳量,以降低M转变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 并减少AR量,(必须消除网状渗碳

3、体 预备组织为P球),5,行业学习,6,行业学习,2. 淬火工艺,保温时间 保温时间=升温时间 + 心表温度一致时间 + 组织转变时间 加热介质对保温时间影响较大。, = K D,7,行业学习,有效厚度D: 板件和薄壁件以板厚或壁厚做D 球体以球直径的0.75倍作D 形状复杂工件以工作部分的截面厚度作D,8,行业学习,冷却方式 冷却方式 最大限度减少工件应力集中和变形, 使工件均匀冷却。 冷却介质,2. 淬火工艺,9,行业学习,时间,温度,Ms,A1,10,行业学习,二、 淬火介质 理想淬火介质具备: 高温慢冷; 奥氏体鼻子温度快冷; 马氏体转变慢冷。,理想淬火冷却介质,11,行业学习,1.无

4、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 冷却机理: 辐射、传导和对流将工件的热量带走,使工件冷却 常用的淬火介质: 硝酸盐和碱,使用温度在150550之间。,二、 淬火介质,12,行业学习,2 .有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 冷却机理: 辐射、传导和对流将工件的热量带走,使工件冷却 汽化沸腾,使工件强烈散热 冷却能力强 水基,油基,二、 淬火介质,13,行业学习,2 .有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 介质冷却特性的测试 试样温度与冷却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二、 淬火介质,14,行业学习,冷却机理 第一阶段(AB段):蒸汽膜阶段。冷却速度慢 第二阶段(BC段) :沸腾阶段。冷却速度快 第三阶段(CD段) :对流阶段。冷却速度慢

5、常用的冷却介质 水、盐水、碱水、油、合成淬火液等,二、 淬火介质,2 .有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15,行业学习,常用的淬火冷却介质,16,行业学习,时间,温度,Ms,A1,17,行业学习,3 淬火介质的新发展 环保、优效(高温快速、低温慢速)、安全、经济为发展方向。 植物油基生态淬火油(使蒸汽膜阶段短、提高高温阶 段冷速) 聚合物水基淬火介质(降低水的冷速、环保) 固气流化介质(固体细粒与压缩空气混合),18,行业学习,19,行业学习,三、 钢的淬透性,网带式淬火炉,淬透性是钢的主要热处理性能。 是选材和制订热处理工艺的重要依据之一。,20,行业学习,三、 钢的淬透性 1. 概念 淬透性钢在淬火

6、时能够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其大小是用规定条件下淬硬层深度来表示。,工件淬硬层与冷却速度的关系示意图 (a)零件截面的不同冷却速度; (b)未淬透区的示意图,a,b,21,行业学习,M量和硬度随深度的变化,淬硬层深度 由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区(50%M + 50%P)的深度。,如果工件中心在淬火后获得了50以上的M, 则认为工件已经被淬透。,22,行业学习,淬透性的大小对钢的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的影响,23,行业学习,2、影响淬透性的因素,决定因素:临界冷却速度; 取决于材料化学成分。,C曲线越靠右,淬火临界冷却速度越小,钢的淬透性越好 因此使C曲线右移的元素均使淬透性提高; 一般而言,碳钢的淬透性

7、差, 合金钢的淬透性好,且合金元素含量越高, 淬透性越好(除Co),24,行业学习,注意区别: 钢的淬透性 钢材本身的固有属性,与外部因素无关 工件的淬透深度 取决于钢材淬透性, 还与冷却介质、 工件尺寸等外部因素有关。,同一材料的淬硬层深度与工件的尺寸、冷却介质有关。工件尺寸小、介质冷却能力强,淬硬层深。 淬透性与工件尺寸、冷却介质无关。它只用于不同材料之间的比较。是在尺寸、冷却介质相同时,用不同材料的淬硬层深度来进行比较的。,25,行业学习,注意区别: 淬透性和淬硬性,影响因素: 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26,行业学习,淬硬性与淬透性: (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淬透性,淬硬性,钢 种,

8、差,低,碳素结构钢 ( 20 ),差,高,碳素工具钢( T12A ),好,低,低碳合金结构钢 ( 20Cr2Ni4A ),好,高,高碳高合金工具钢 ( W18Cr4V ),27,行业学习,时间,温度,Ms,A1,28,行业学习,淬火后硬度,以磨损为主的工具、量具、模具,M中含碳量,淬硬性,合金元素 冷却介质 工件尺寸,淬透层深度,规定条件下,50马氏体组织的深度,形状复杂、尺寸精度高,大截面并要求淬透的零件,合金元素,淬透性,表示方法,应用范围,影响因素,实际条件下,50马氏体组织的深度,29,行业学习,3.淬透性测量方法 (1)断口法:适用碳素工具钢。 将上述试样加热到760、800、840

9、等温度加热1520分钟,淬入10-30 水中,打断观察淬硬层,即淬硬层(马氏体)和韧软层(珠光体或贝氏体),对照相应标准0-5级。,30,行业学习,(2)U型曲线法: 将一组长度是直径46倍的圆柱形试样 经完全奥氏体化后,在一定介质中冷却 后,从试样中部切开,磨平后自表面向 心部测量试样硬度,其硬度分布如右。 h -淬硬区 DH -未淬硬区 淬透性表示: 淬硬层深度h,或DH /D。,D,直观,准确,但繁琐,用于结构钢,31,行业学习,(3)临界直径法: D0 :钢在某种介质中能够完全淬透的最大直径。 大小取决于成分及淬火条件 Di:理想临界直径,理想条件试样能够淬透的最大直径。 反映了钢的固

10、有淬透性,32,行业学习,33,行业学习,34,行业学习,(4)端淬法:此方法是世界上通用方法。,35,行业学习,即用 表示,,4、淬透性的表示方法 用淬透性曲线表示,J 表示末端淬透性, d 至水冷端距离 HRC该处硬度值。,36,行业学习, 用临界淬透直径表示 临界淬透直径是指圆形钢棒在介质中冷却,中心被淬成半马氏体的最大直径,用D0表示。 D0与介质有关,如45钢D0水=16mm,D0油=8mm。 只有冷却条件相同时,才能进行不同材料淬透性比较,如45钢D0油=8mm,40Cr D0油=20mm。,37,行业学习,38,行业学习,5、淬透性的实际意义,1、对于截面承载均匀的重要件,要全部

11、淬透。如螺栓、连杆、模具等。 选用高淬透性钢 2、对于承受弯曲、扭转的零件可不必淬透(淬硬层深度一般为半径的1/21/3),如轴、凸轮。低淬透性钢 高精密零件,复杂零件,如复杂冷冲模。选用高淬透性钢。 淬硬层深度与工件尺寸有关,设计时应注意尺寸效应。,39,行业学习,40,行业学习,淬透性曲线应用 求不同直径棒状工件截面上的硬度分布 例:采用45Mn2制造50mm的轴,试求水淬后其截面上硬度分布曲线。,41,行业学习,静水中淬火,静油中淬火,沿末端淬火试样的长度、圆棒直径、圆棒内不同位置与冷却速度之间的关系,42,行业学习,43,行业学习,淬透性曲线应用根据性能要求选择材料及工艺 例:有一40

12、号钢直径45mm的轴,要求淬火后在距表面3/4R处有80%马氏体,在1/2R处的硬度不低于HRC40,请问采用淬火介质为油还是水? 解:确定40钢淬火后80%马氏体组织的硬度(HRC45); 淬油后硬度 3/4R处:HRC38, 1/2R处:HRC30 不满足要求; 淬水后硬度 3/4R处:HRC46, 1/2R处:HRC42 满足要求; 采用水淬,44,行业学习,45,行业学习,46,行业学习,47,行业学习,四、淬火缺陷 1. 淬火内应力 淬火内应力是造成工件变形和开裂根本原因。 淬火内应力超过材料屈服强度-引起工件变形; 淬火内应力超过材料断裂强度-引起工件断裂。 淬火内应力分:热应力(

13、温度应力) 组织应力(相变应力),48,行业学习,(1)热应力:由于工件心部和表面冷却速度不一致,其冷却收缩不同而造成的内应力。 热应力产生过程: 冷却初期,表面冷速快,表面收缩,产生拉应力; 心部冷速慢,不收缩,产生压应力; 冷却后期,表面冷速慢,表面不收缩,产生压应力; 心部冷速快,收缩,产生拉应力; 最终的淬火热应力:表面压应力、心部拉应力。,49,行业学习,50,行业学习,(2)组织应力:由于工件表层和心部发生马氏体转变的不同时性而造成的内应力。 组织应力产生过程: 冷却初期,表面发生马氏体相变,表面体积膨胀,产生压应力;心部冷速慢牵制表面膨胀,产生拉应力; 冷却后期,心部发生马氏体相

14、变,表面体积膨胀,产生压应力;表面牵制心部膨胀,产生拉应力; 最终的淬火组织应力:表面拉应力、心部压应力。 发生相变前主要内应力为热应力; 发生相变后主要内应力为组织应力,热应力为辅。 但由于组织应力发生在塑性较低的低温阶段,因此是使零件开裂的主要原因。,51,行业学习,2 .淬火变形 几何形状变化体积变化 热应力使工件沿着最大尺寸方向收缩 沿着最小尺寸方向胀大。 组织应力使工件沿着最大尺寸方向伸长 沿着最小尺寸方向收缩。,四、淬火缺陷,变圆,变尖,52,行业学习,53,行业学习,淬火变形影响因素: 淬透性:好,组织应力作用大;差,热应力作用大 奥氏体化学成分, C%低,热应力作用大;C%高,

15、组织应力作用大。 淬火加热T高、内应力大、变形大; 淬火冷速快、内应力大、变形大; 工件形状不对称,厚薄不均匀,变形大。 淬火变形的预防-制定合理的淬火工艺 淬火变形的纠正-矫直,四、淬火缺陷,54,行业学习,3. 淬火裂纹 重要性:淬火变形可以校正,淬火开裂则无法挽回,因此我们要研究淬火开裂原因,进行预防。 淬火裂纹产生原因: 淬火内应力超过材料断裂强度 材料内部缺陷 + 一定的淬火应力 淬火裂纹分类: 纵向裂纹 横向裂纹 网状裂纹 剥离裂纹 显微裂纹,四、淬火缺陷,55,行业学习,56,行业学习,减少淬火变形和防止淬火开裂的措施 1)正确选材 如选择淬透性好的材料 2)合理设计工件形状 如

16、避免截面形状悬殊的零件 3)合理消除材料缺陷 如淬火前锻造和预备热处理 4)合理制定热处理工艺 如加热温度、冷却速度、 回火、操作方法等,57,行业学习,45钢汽车拨叉,热处理工艺为正火淬火中温回火, 实际生产中废品率达到40以上,主要是淬火裂纹。 工作条件:冲击磨损 技术要求:4550HRC 均匀回火屈氏体,58,行业学习,零件宏观结构,裂纹形态,断口分析: 裂纹弧形,沿轴向分布扩展, 由工件表面裂向心部,裂纹 两侧耦合,是典型淬火裂纹。,59,行业学习,低倍下观察裂纹走向,裂纹局部形态,组织为混合马氏体, 组织细小均匀, 未发现非淬硬区, 但裂纹周围有非金属夹杂。,60,行业学习,裂纹形成

17、分析组织应力,热应力,由于外侧面和内侧面冷速不均匀, 使马氏体转变不同时,引起 组织应力,造成内侧面受到拉应力, 从杂质处开裂。,工艺改进: 淬火按如图箭头方向在淬火介质中 来回移动,或不停搅动淬火介质。,61,行业学习,4. 其它淬火缺陷 淬火硬度不足 氧化和脱碳 软点,62,行业学习,判断题 (1)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越快,钢冷却后的硬度越高。 (2)低碳钢淬火后,只有经高温回火才可能获得优良的力学性能。 (3)钢中合金元素愈多,则淬火后的硬度愈高。 (4)本质细晶粒钢加热后的实际晶粒一定比本质粗晶粒钢细 (5)同一种钢材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水淬比油淬的淬透性好,小尺寸零件比大尺寸零件的淬

18、透性好。,63,行业学习,仓库内现有三批直径均为30mm的40钢,40CrMnMo钢,9SiCr钢,由于种种原因已无法分辨,请采用热处理的方法将它们区分开来,并说明其原因。 (1) 每批钢材各截取一段长度大于30mm的样品,并编号; (2) 将三个样品放入850的炉中加热,保温30min后,放入水中淬火冷却; (3) 硬度检验,硬度最高的为9SiCr钢,这是因为850加热,三者完全奥氏体化,水冷淬火后都得到马氏体,由于9SiCr钢的淬硬性高于45钢和40CrMnMo钢(45钢和40CrMnMo钢淬火后的硬度约为50HRC左右,9CrSi钢为60HRC),所以,硬度最高的为9SiCr钢; (4)对其余二个样品进行心部硬度检验,硬度高的为40CrMnMo钢,这是由于40CrMnMo钢的淬透性高于40钢,40CrMnMo钢油冷后得到马氏体,40钢由于淬透性低心部得不到马氏体组织。,64,行业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