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中的批评符号.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971571 上传时间:2021-04-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中的批评符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中的批评符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中的批评符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中的批评符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中的批评符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中的批评符号.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中的批评符号作者:未知【摘要】明万历年间容与堂出版的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在学界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尽管学界对其作者仍有争议,黄霖认为是出自叶昼之手,朱万曙则认为容与堂所刊行的五种“李评”曲本都是出自李卓吾之手,但对作者的争议不影响我们对容本西厢的研究。 容本西厢 注重文学性的批评,是鉴赏性批评的代表作,其圈点符号的使用有着独特的价值,对后出的各种西厢评点本影响极大。【关键词】李卓吾;西厢记 ; 叶昼 ;评点符号中图分类号: I20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7-0125( 2019 ) 21-0012-02“评点”是中国古代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批评形式,它首先兴起

2、于诗文领域,并于嘉靖年间进入戏曲文体。在中国戏曲评点史上,以西厢记为对象的评点本最多,其中容与堂刊刻的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评点本。关于这部评本的评点者,目前学术界还存在着争议。朱万曙先生认为容与堂所刊行的五种“李评”曲本是出自李卓吾之手,而其他“李评”的曲本是出自叶昼等人之手。黄霖先生则在学界普遍认定容本水浒为叶昼托名李卓吾所评的基础上,发现容本西厢与容本水浒在评点术语、评点思想方面相同者很多,并以此推论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的评点者是叶昼。在容本西厢评点者难以认定的情况下,笔者暂将其评点者定为“李卓吾”。学术界对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已有探讨,本文拟从评点符号方面展开论述。

3、评点形式分为两类,一是评点符号,包括圈、点、抹、删等;二是评语文字,包括序、眉批、夹批、出批、总评等。本文结合批语,探讨“李评”本西厢中评点符号的运用。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出现了多种评点符号,其中“。”(下文简称圈号)和“?”(下文简称抹号)是文中两种最常见的评点符号。圈号和抹号,都是强调突出,提醒读者注意此处的曲词或是道白、舞台动作等。部分的符号还会搭配评语表达评点者的见解,但两者的作用在文中几乎是相反的。圈号在文中一般是表示肯定,作品的每一出都会出现。有些文辞优美的曲词旁边,会带有圈点符号,例如楔子中旦唱的【么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4、开卷见情语,与老夫人所伤家世不同,莺莺所唱的上场词吐露的是“有女怀春”的情怀,暮春天气,水流花谢,小女儿思春愁绪万千,无处寄托,只好怨这东风。莺莺以一曲优美的唱词,将“情”的主题展开。第五出【混江龙】“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同样圈点的是曲词优美之处,两人之间只隔了一堵低低的围墙,却“兀的不是隔着云山儿万重”,清规戒律的掣肘与老夫人威严的监控,是一堵亘在他们面前无形的屏障。在此处“李”批道,“好”,并无过多赘述,引导读者思索品鉴词曲之妙。有些曲词旁出现的圈号,其圈点评论针对的是人物形象,例如第一出佛殿奇逢张生第一次遇见莺莺时的描写。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宜贴

5、翠花钿。“我死也”。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响恰方言。此一段曲文都添加了圈号,但结合眉栏中“李卓吾”的批语“绝妙绝妙,要死要死”。可以看出,“李卓吾”是对于张生初次见到崔家小姐的形象加以圈点。张生一见崔家小姐便觉得全完了,功名利禄全然抛在腦后, 张生“小生就不去京师应举也罢”的决心一下, 剧本的戏曲冲突也就从此展开了。“我死也! ”这样一句高度性格化的台词,准确地传达出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神态,把张生惊艳的呆态、狂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评点家所作圈点与批语展现其对于这段人物刻画的赞赏,且在西厢的第一本第一折,愈写张生一见钟情的疯魔,愈能表现张生之志诚。戏曲界有这样一句话“千斤白四两唱

6、”,强调地就是说白的重要性。本书在说白旁同样出现了许多圈点,第十四出堂前巧辩中红娘的一段说白历来被人称道:(红云)非是张生小姐红娘之罪,乃是夫人之过也。莫若恕其小过,成就大事,撋之以去其污,岂不为长便乎?末迎红娘祗揖科。“李卓吾”批道“红娘真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识,二十分胆。有此军师,何攻不破,何战不克。宜于莺莺城下乞盟也哉!”“这丫头是个大妙人”。可见评论家对这段说白之喜爱,红娘有礼有节,一步步牵制老夫人, 为二人的爱情赢得一个合乎礼法的头衔,王实甫安排不识字的红娘用理法信义辩得老夫人“便与了这厮罢”,着实是一种讽刺。徐士范亦在红娘驳斥老夫人的一段道白之处批曰:“此段白以学究之谈逞娇娃之辩,亦

7、自快人”称赞红娘的说白,足见此一段说白之妙。至于对舞台动作的圈点,本文则以第三折为例:(莺做见生科)他赔着笑脸儿相迎。不做美的红娘忒浅情,便做道“谨依来命”。(红云)姐姐,有人,咱家去来,怕夫人嗔责。(旦回顾并下)这一段的圈号针对的是“旦回顾”这一科介,张生在墙角和吟后冲撞出来了,二人得以匆匆相见,分别时莺莺回头看张生的举动,分明是带着依依不舍的情态,这一大胆而又主动的行为,反过来证实了“佛殿奇逢”时莺莺“临去秋波那一转”举动的强烈戏剧性,回顾这一科介强调了莺莺追求爱情的主动性,使得王西厢有别于会真记和董西厢,这一细节的改变使得西厢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戏曲史上创造出新的格局。除了圈号之外,“李卓吾

8、”的戏曲评点本中还常出现抹号。抹号是明代戏曲评点本中的特殊符号,是一条粗黑的直线,画在曲词或是道白的旁边,就像是画上重点线一样,具有醒目和突出的效果,提醒读者注意。抹号往往会伴随着眉批一同出现,是评论家对于戏曲剧本中用语的评点。第五出白马解围 有云:(洁云)张秀才着你寄书去蒲关,你敢去么?(惠唱)【倘秀才】你那里问小僧敢去也那不敢,我这里启大师用俺也不用俺。你道是飞虎将声名播斗南;那厮能淫欲,会贪婪,诚何以堪!(末云)你是出家人,却怎不看经礼忏,则厮打为何?此处眉批为“时事甚急,不宜闲话。”“李卓吾”认为时事紧张,如此对话,显得颇为赘述,这出戏透过慧明怒不可遏的吼叫和锐不可当的气势,却也体现了

9、张生指挥若定收放自如的机敏。在第十五出 长亭送别中评论家抹了这样一句,“全不想腿儿相压,脸儿相偎,手儿相携。”这里的眉批是“和尚前说不得如此话” ,含蓄地批评了此处用语过于露骨,“李卓吾” 认为在出家人面前这样的行为是有失妥当的。纵观全文有多处粗俗露骨的用语,其实是由于元代文人在创作时有一种“趋俗”的倾向,来表现他们的文学主张和审美追求。譬如在第二出,张生调笑方丈,评论家认为多有不妥,“不合便谑”“有此假志诚言语,前面一发不该戏了。”此处插入的调笑不仅不合时宜,对情节也有所损害,而第十出妆台窥简评论家所标注的三处抹号,所批评的则是唱词与剧中人物形象不当的问题。(末云)小生自小读书的人怎跳得那花

10、园过?(红唱)隔墙花又低,迎风户半拴,偷香手段今番按。怕墙高怎把龙门跳,嫌花密难将仙桂攀。放心去,休辞惮 ;你若不去呵,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了淡淡春山。(末云)小生曾到那花园里已经两遭,不见那好处;这一遭知他又如何?在这段对话中,评论家连抹三处,批语依次是,“腐甚滞甚,实亦喜甚”“俗”“一发滞极了”,可以看出张生此时的犹疑踟蹰的庸俗表现,引起评论者的不满,故批道“滞”。在爱情戏中“跳墙”动作时有出现,这一动作在戏中是有符号性作用的,它是攀跳者敢于道德藩篱的标志,作家给予正面的表述,是为对传统礼教的背离。对于西厢中张生为何跳墙,本文赞同黄天骥先生的观点,认为是张生错解了莺莺的诗,以至于做出跳墙这

11、样的行为,这一折以误会作为矛盾冲突贯穿全戏的手法,使得情节充满了戏剧性,莺莺将约张生见面的信谎称是“叫他下次休得如此”的绝交信,而传信人红娘在明白了莺莺“寄书的颠倒瞒着鱼雁”后,大力挑唆张生跳墙,但众所周知“跃龙门”“折桂”都带有考取功名的意味,评论家认为作者此处的唱词是极其不妥,故抹了“怕墙高怎把龙门跳,嫌花密难将仙桂攀。”两句。张生越过墙去,与莺莺相见本是一种突破道德藩篱的一件事,红娘所唱之词却是功名利禄,故眉批有云“俗”。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初步了解了批评符号,结合时代背景与文化环境,可以更好地深入作品,理解作品所要传递给读者的思想内涵。从评点符号与批语中,我们可以发现评论家能够深入浅出,从表面到深处,带领读者品鉴作品。评点符号的使用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在西厢记评点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容本西厢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欣赏,也不单是对其艺术价值作简单的概括,而是深入文章,挖掘其深处的文学价值以及文化意义。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容本西厢 都是鉴赏类 西厢记 的代表作品,直到金圣叹批评的西厢记出现以后才黯然失色,金圣叹评本将西厢记的批评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