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就“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教学谈课堂教学体会.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9974180 上传时间:2021-04-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师就“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教学谈课堂教学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数学教师就“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教学谈课堂教学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数学教师就“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教学谈课堂教学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数学教师就“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教学谈课堂教学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数学教师就“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教学谈课堂教学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师就“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教学谈课堂教学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师就“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教学谈课堂教学体会.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凸显师生双主体,创建课堂高效率就“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教学谈课堂教学体会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在这次市教育局安排的送敎活动中,能给大家汇报工作中的感受和体会,甚至一些困惑,我感到非常荣幸。借此机会,我真诚希望聆听大家对我的指正,以便让我得以进一步提高。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一改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敢于将课堂放手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可以说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令人可喜的良好局面。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部分不符合课改精神的现象,概括起来,有两种倾向:一是课堂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以讲为主,淡化学生主体地

2、位;二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量的内容放给学生集体自学,称为“自主学习”,缺乏教师对于学习的效果有效地调控和监督。实际上无论是否定学生是课堂教学中“学”的主体,还是否定教师是课堂教学“教”的主体,我认为,都是不符合课堂教学实际的偏左、偏右的错误认识。我想,课堂教学应该坚持学生是课堂教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教”的主体,也就是说,坚持课堂教学的双主体观。教学设计中,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的创设各种学习情境,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的自主探索研究、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提炼、训练反馈、校正调节、总结升华,以实现“课堂知识容量最大化、有效信息交互

3、量最大化、思维活动容量最大化”,从而较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形成高效课堂。多年来在教研室的专家和同事的指导和帮助下,结合自己的学习、观摩、以及个人的课堂教学体会,我逐步形成了这样的基本教学流程:1. 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探索欲望;2. 教师主导下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3. 小组合作交流、充分进行论辩、探究;4. 教师主导下的学生发现、归纳、提炼;5. 迁移应用、训练反馈、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校正调节,达标检验;6. 学生进行总结,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思想方法上的升华。刚才,我为大家上了一节数学课鲁教版七年级 “同底数幂的乘法”,下面,我就结合这节课,谈

4、一谈课堂教学六个基本教学流程。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探索欲望”本节课“同底数幂的乘法”是第14章整式的乘法的第一节,是在七年级上册乘方的意义和同底数幂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又是学习整式乘法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好本章内容的兴趣,并且解决学生一开始上课时注意力差,进入学习状态慢的问题,我在导入时,进行这样设计:1. 收集一幅辽阔清晰的大海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达到“眼前一亮,心里一动”的效果,同时,提出以下问题:(1)面对大海,你用什么词来形容它?(2)世界海洋的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大约是你家住房面积的多少倍?(3)海洋由一

5、个个水分子组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3克,那么1吨水中大约有多少个水分子?学生被大海的图片所吸引,同时积极思考上面三个问题,然而,后两个问题学生还不能解决,这就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 为了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开阔学生视野,我又收集了两幅银河系的图片,一幅侧面,一幅正面,同时,提出以下问题:(1)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2) 银河系的直径大约是10万光年.约等于多少千米?当学生明确这是银河系时,顿时被它的浩瀚与神秘所震撼,第二个问题又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3. 阅读课本118119页的智趣园中小短文计算机的存储容量,了解相关计算机的知识,同时,了解人脑的记忆容量是108432 B,

6、目前最大的计算机的硬盘容量为1012 B,并思考人脑是它的多少倍?利用教材资源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增强对自己大脑记忆的信心,同时,利用两个容量复习幂的概念,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此,出示本章课题。以上三个问题情境,分天、地、人三个层面给出,渗透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人与科技关系,丰富了数学课堂的文化内涵,这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潜移默化的产生积极影响,并且这三个问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很快处于一种亢奋状态,课堂一开始就处于充满活力的激情状态,达到了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二.“教师主导下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基于教材内容问题化的

7、理念,创设激疑的教学情境,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成问题串,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串进行思考和探究,并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和探索的时间,以达到学生能够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我是这样设计并进行教学的:1.教师出示问题1.少年宫的小游泳池中水的体积约100立方米. 为了进行消毒, 按规定比例加施消毒剂, 需要将这些水折合成升. 游泳池的水大约有多少升呢?学生自己对问题1进行充分思考,写出算式。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探讨,或者请老师点拨。学生大都写出如下算式:10010002.教师在肯定学生列对算式的情况下,提出问题:能否将算式中的数写成乘方的形式?写出后比较两种形式,谁更简

8、明?学生还是自主完成,写出:102103。也能体会出乘方更简明。3.教师在肯定学生写对的情况下,再提出问题:观察写成乘方后的算式,有什么特点?表示什么意义?学生先自己对算式进行观察,并对该问题进行充分思考,得出结论。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探讨,或者请老师点拨。最终明确答案。同时,出示本节课题。4. 教师再提出问题:请根据乘方的意义,计算。学生计算,得出结果,教师点评,突出方法。5.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再出示问题2: 仿照上面的方法,计算:(1)(-2)3(-2)2; (2)(0.5)5(0.5)6。学生自主完成问题2,教师点评。由于问题串的设置,增大了课

9、堂的密度,使课堂的信息量和思维容量无形中得到了增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和学生思维的效果,而问题设置的是否适宜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三.“小组合作交流、充分进行论辩、探究”是在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带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将一些必要的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内交流讨论,进一步探究,辩论,以达到相互补充,相互启迪,思想和观点得到修正和完善的目的。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刚才计算的三个算式,提出问题:在同底数幂相乘时,底数与指数有什么规律?教师要注意对各小组的交流合作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督和调控,及时掌握学生探究的成效情况。四.“教师主导下的学生发现、归纳、提炼”在本

10、节课进行到这时候,我又出示下面问题:1.如果m, n是正整数,那么由乘方的意义,计算am an= 。 2.用文字语言怎样表述?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5)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上述法则成立吗?这一环节是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经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情况做出评价和判断,归纳总结,生成完善的新观点和结论。因此,我们把“教师主导下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充分进行论辩、探究”看作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手段,教师教学的方法和模式

11、,而“教师主导下的学生发现、归纳、提炼”可以看作是为学生锻炼思维、学习知识、进而形成能力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和目的。五.“迁移应用、训练反馈、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校正调节,达标检验”在学生生成新结论的基础上,对学习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教师通过典型例题和选择典型的题目进行系统的训练,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准确及时的教学反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矫正,强化学生的正确的认知和纠正错误的认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出示问题3:问题3:例1. 计算: (4) 例2:世界海洋的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约等于多少平方米?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

12、探讨,或者请老师点拨。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答案。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最后通过达标检测来检验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设计达标检测如下:达标检测B1.填空 (1)x5 ( )=x 8 (2)-x x3( )= -x7 (3)xm ( )3m (4) a am+1 + a2 a m =2计算(1)如果an-2an+1=a11,则n= (2)已知:am=2, an=3.求am+n =?.六“学生进行总结,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思想方法上的升华”,完成达标测试后,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习过程,明确在探索、发现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时,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活动,在根据法则解决具体问题时,又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同时,体会这样一种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一般特殊一般”。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认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反思质疑,内化顺应,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要站学科的高度引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维和思想方法上的升华。各位领导,老师们,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体会,有可能存在很多有争议的地方,甚至是错误的认识,真诚希望大家不吝赐教,以达共同提高之目的,同时,感谢市教育局与在座的领导和朋友们给我这个机会。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