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学案:如何进行概括?.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9976213 上传时间:2021-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学案:如何进行概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学案:如何进行概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学案:如何进行概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学案:如何进行概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学案:如何进行概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学案:如何进行概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学案:如何进行概括?.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进行概括? 一、概括类题型的类型1、罗列要点式概括。它的外显形态:问内容、表现等。主要考察再认、再现、归纳能力。例1:(2011年绍兴一模)38(2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前期)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两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广东新语(1)(据)材料一反映了(概括)清朝前期对外贸易的哪些情形?结合世界经济趋势分析当时清政府外贸政策的危害。(10分)(1)情形:实行海禁政策,对外贸易由官方垄断。中国丝织品出口量大。(6分)危害: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中国以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4分)2、点睛式概括。它的外显状态:要求概括本质、特

2、征、特点等,这就要求进行高度抽象。例2:(2011年绍兴二模)38学校教育的变迁闪烁着社会的光影,见证着时代的变革,在特定时期内,学校的创办和发展、以及它对社会的影响力往往浓缩着时代的主题。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汉代“兴官学以养士,重选举以取士,养士皆学儒经,取士皆选儒生”。汉代的教育(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并指出其实质。(10分)38(1)特点:设立官学培养政治管理人才;教育与选拔官吏制度结合;儒家经典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儒学教育日趋官方化和制度化。(8分)实质:教育为维护专制统治服务。(2分)例1与例2材料的形式很类似,都只是短短的四句话。但是

3、要求概括的要求是不同的。例1只要求概括“情形”,只要把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罗列出来即可;例2要求概括“特点”,就不能满足于罗列信息点,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抽象。改卷结果也证明,“儒学教育日趋官方化和制度化”这个要点,学生漏答的现象相当严重。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于这两类概括题还是辨别不清。二、学生答此类问题存在的问题1、罗列要点式概括:学生在回答这类题目时,主要是在回答时要点不全面,不能将材料信息提炼干净、彻底。2、点睛式概括:对于这种题型,一种情况是学生缺乏高度概括的意识;第二种情况则是本身有意识,但高度抽象概括的能力缺乏,所谓的有心无力。三、对策1、针对要点罗列式的问题。(1)回归到基本的审题、答题

4、的环节,让学生了解答题规范。方法:分层,分段然后概括。教师可先示范,后让学生跟进练习。例如一道自编题。分层。用“/”将一个长材料分解为几个短句;缩句:将每个短句中的核心词圈画出来;根据题中“概括”的要求,将核心词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在这一示范过程中还向学生强调了分层的依据和语句组织的原则:分层主要依据:一是依据句意;二是依据标点,特别是注意“句号”、“分号”、“省略号”;三是根据分数。语句组织原则:一是照搬缩句后的核心词,因为这是答案组织时的要点,也是老师改卷时采分的依据;二是用自己的话进行组织,避免“照抄材料”的嫌疑。对照此题的参考答案可以发现,笔者所圈画的关键字词都是答案中的要点。(附:

5、参考答案西方殖民者运用欺诈、暴力、招募等方式掠夺中国劳工;幼童、工匠成为掠夺对象;出现华工转卖市场,输出规模较大。中国劳工被当作奴隶贩卖,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由于此题是笔者自编的,更可以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向学生讲解参考答案是如何组织起来的。此问其实表达了四层意思:华工怎样输出?哪些人被输出?输出的规模怎样?输出华工的地位如何?这样示范对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是有启示的。(2)题组跟进,巩固练习。(2011青岛一模)例2:材料二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问题,多数人没有分享到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状态在

6、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 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uuu .(1)材料二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中存在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4分)这些问题在欧洲思想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有何反映?(4分)(2011天津和平区一模)例3:材料二 200多年前, 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 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 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 便有罪恶感。然

7、而, 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 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 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 民为重, 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 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 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 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 极为推崇。u (2)依据材料二, 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6分)。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4分)2、针对点睛式概括的对策:(1)针对学生缺乏抽象的意识: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清题型特点,从而增强学生答题时进行抽象的

8、意识。(2)针对学生缺乏抽象的能力:此为高级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提高的。建议:从高一做起,从长计议。做题的能力是一个很严谨系统的工程,做高三教师,必须对做题的系统了如指掌,有个全盘的把握,所以高三教师或者方法体系在心,或者能写出一本做题方法论,否则无以完整高效地指导学生。教师的教学中所贯穿的方法策略的教学,应事前就有个比较完整的实施方案,使学生在明白的教学中明白地习得,这样才是对学生的真切照顾。不过,再好的课堂方法教学,都不如给学生编写一本方法论的辅导书,好让学生主动地装进脑子里。(3)同上,也要有相应题组的训练。(4)训练时,将不合规范的题目进行改造,以便让学生巩固做题的方法。例:(文综解

9、析自测卷二14):材料三: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在实行贸易歧视政策。双方在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前身)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为目标。世界现代史l 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美国与欧共体之间的贸易关系。l 参考答案: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这个答案高度抽象,学生要拿分十分不易。而且对材料的要点关照不够,不利于学生形成回答此类题目的模式。一般情况下,我指导学生回答是由浅入深,先将材料中的要点罗列出来,然后尝试进行高度抽象。为此,我将答案进行了调整,而且对设问赋以分值,培养学生看分答题的规范。l 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美国与欧共体之间的贸易关系。(6分)l 调整后的答案:美国和欧共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2分)双方在关贸总协定通过谈判达成自由贸易的共识;(2分)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2分)(5)注意做到“四忌三要”。一忌照抄材料,做无用功。二忌生搬教材,文不对题。三忌不假思索,“白话”连篇。四忌堆积辞藻,大肆渲染。一要切割教材,阅读剖析。二要联系教材,滴水石穿。三要穿针引线,细密缝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