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设计施工图说明.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9980348 上传时间:2021-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面设计施工图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路面设计施工图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路面设计施工图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路面设计施工图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路面设计施工图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路面设计施工图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面设计施工图说明.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路面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版;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386;1.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1.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3;1.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2、设计标准2.1公路等级以及路面结构类型:公路等级:二级

2、公路;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2.2 设计标准轴载: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表示为BZZ-100; 2.3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基准期:20年;2.4 自然区划:路线经过地区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划5区。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执行情况3.1、水泥混凝土路面:执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中3.0.6条关于“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的规定。3.2、基层: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中3.1.5条“施工气温要求”、3.1.7条、3.3.1条关于压实度及7d浸水抗压强度的规定。4、沿线自然条件4.1地理位置项目位于四

3、川盆地西部边缘邛崃山系,属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两大地貌单元过渡的边缘山区。4.2气候特征测区年降雨量1500mm,雨日多,地表植被茂盛,土体湿润,路基干湿类型以潮湿为主。5、主要路面材料5.1水泥用于水泥混凝土面板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大厂旋窑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道路硅酸盐水泥,均需外购。5.2 粗集料用于水泥混凝土面板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硬质岩石或者河卵石(卵石粒径8cm)加工的碎石。5.2 细集料用于水泥混凝土面板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天然砂(中、粗砂)。5.3 水:人、畜饮用水。6、路面结构组合设计6.1、土基模量:根据沿线的土壤、地质、水文条件,并参照原施工图设计文件,取土基

4、模量E030Mpa。6.2、路面结构路面基层挖补面积大于等于100m2时,路面结构设计为:23cm水泥混凝土面板+3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新、旧水泥混凝土板块横向接缝处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传力杆,纵向接缝处设拉杆。新、旧路面基层接缝处设置1m宽贫混凝土过渡段,且过渡段应延伸至旧水泥混凝土板下20cm(详见新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设计图)。路面基层挖补面积小于100m2时,路面结构设计为:23cm水泥混凝土面板+20cm 贫混凝土基层。新、旧水泥混凝土板块接缝处,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传力杆和拉杆(详见新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设计图)。6.3、各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见表6-1设计参数取值表 表6-1序号结构层

5、材料类型抗压模量(MPa)15劈裂强度(MPa)弯拉强度(MPa)弯拉弹性模量(MPa)1水泥混凝土4.529000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2000.63土 基306.4、各结构层设计弯沉检验值见表6-2:结构层顶面设计弯沉检验值 表6-2结构层设计弯沉检验值(0.01m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88路基310 注:路基顶面弯沉检验值为非不利季节弯沉检验值,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顶面弯沉检验值为不利季节弯沉检验值。7、材料要求7.1水泥混凝土路面7.1.1 水泥:采用大厂旋窑生产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28天抗压强度不低于52.5MPa,抗折强度不低于7.0 MPa。水泥的各项化学成分、物理性能指

6、标均应满足表7-1要求。 水泥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指标要求 表7-1水泥性能要 求铝酸三钙不宜7.0%铁铝酸四钙不宜15.0%游离氧化钙不得1.0%氧化镁不得5.0%三氧化硫不得3.5%碱含量Na2O+0.658K2O0.6%,混合材料类不得掺窑灰、煤矸石、火山灰和粘土烧失量不得3.0%细度(80m)筛余量不得10%初凝时间不早于1.5h终凝时间不迟于10h安定性雷氏夹法或蒸煮法检验合格28天干缩率*不得0.09%耐磨性*不得3.6kg/m2注:表中加“*”的项目采用道路硅酸盐水泥(GB 13693)标准的相应试验方法。7.1.2 粗集料:采用硬质岩石或卵石(卵石粒径8cm)轧制成的碎石,形状接近

7、立方体。应质地坚硬、耐磨、洁净,符合规定的级配,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II级。最大公称粒径不应超过26.5mm,空隙率小于47%,压碎值不大于15%,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不大于8%,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拆算为SO3)不大于1%,含泥量不大于1%,碎石中粒径小于0.075mm的石粉含量不大于1%,软弱颗粒含量不大于5%。碎石应按表7-2控制级配。粗集料级配范围 表7-2粒径(mm)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169.54.752.364.7526.510095100607530501030010057.1.3 细集料:采用粗集料轧制碎石过

8、程中的石屑和天然砂,质地应坚硬、耐磨、洁净无污染,含泥量不大于2%,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为SO3)不大于0.5%,细集料级别应不低于II级。7.1.4 水:采用可饮用水。7.1.5 外加剂:可考虑采用减水剂以减少砼拌和用水量,改善和易性,节约水泥用量,提高砼强度,夏季施工可考虑掺入缓凝剂。7.1.6 填缝料:接缝均应采用填缝料填缝,填缝前必须将缝内清扫干净并保持干燥,填缝料必须将缝隙充满并填塞密实。填缝料采用常温施工式低弹型填缝料,必须将缝隙充满并填塞密实,应具有与混凝土板壁粘结牢固、回弹性好、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挤出、不流淌、低温不脆裂、耐久性好的材料,技术指标应满足表7-3要求。

9、常温施工式填缝料技术要求 表7-3试验项目技术要求失粘(固化)时间(h)624弹性恢复率(%)75流动度(mm)0(10)拉伸量(mm)15与混凝土粘结强度(MPa)0.2粘结延伸率(%)2007.1.7 胀缝接缝板:应选用能适应混凝土面板膨胀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弹性复原率高、耐久性良好的材料,可采用沥青纤维板、塑胶或橡胶泡沫板,胀缝板的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的要求。胀缝板的技术要求 表7-3试验项目胀 缝 板 种 类塑胶、橡胶泡沫类纤维类压缩应力(MPa)0.20.62.010.0弹性复原率(%)9065挤出量(mm)5.03.0弯曲荷载(N)0505407.1.8 混合料:最大水灰比为0.44

10、,最小单位水泥用量为300kg/m3,水泥混凝土面板设计抗弯拉强度为4.5MPa。7.1.9 水泥砼路面构造设计:横向按3.75米宽划分板块,设置带拉杆的纵缝;纵向按4.5米划分板块,设置假缝型横向缩缝。新旧水泥混凝土面板接缝处,水泥混凝土面板加设传力杆。7.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2.1 水泥:要求采用各项物理力学性能符合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P.O32.5,终凝时间宜大于6小时,初凝时间应大于4小时,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7.2.2 粗集料:采用硬质岩石或卵石(卵石粒径8cm)轧制成的碎石。石质应坚硬、耐磨、洁净,形状接近立方体,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7.2.3 细

11、集料:采用碎石料加工过程中的细料部分,及无污染的天然砂,有机质含量不宜超过2%,含泥量不得大于3%。7.2.4 水:可饮用水。7.2.5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原则:施工时应根据现场具体材料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基层水泥用量不宜大于4.5%,同时不得小于3.0。混合料中的碎石级配范围要求见表7-4,基层压实度及7d龄期的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见表7-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范围要求 表7-4结构类型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31.519.09.54.752.360.60.075基层1009010060802949153262005基层压实度及7天抗压强度要求 表7-5技术指标技

12、术指标要求压实度(%)98抗压强度(MPa)2.0目标配合比设计:根据设计指标要求,通过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确定混合料级配和水泥剂量。配合比验证:根据各标段目标配比进行水泥土稳定碎石试拌、试铺工作,检验拌和的准确性、强度以及摊铺时是否离析。当混合料的级配、水泥剂量不满足要求或摊铺离析时,应调整配合比设计。7.2.6 施工前应根据现场所备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通过采取限制水泥用量及适当增加粗集料和控制细集料用量调整混合料级配来尽量减少半刚性材料裂缝的产生。7.3 贫混凝土7.3.1水泥:要求采用符合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P.O 32.5;7.3.2碎石:要

13、求压碎值不大于15%;7.3.3砂:采用天然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7.3.4水:可饮用水;7.3.5混合料:粗集料级配及混合料强度应满足表7-6、表7-7的要求。考虑到贫混凝土的强度不宜过高,贫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为0.7。粗集料级配范围 表7-6粒径(mm)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37.531.526.519.016.09.504.752.364.7531.510095100658040602540102501005贫混凝土设计强度标准值 表7-77天施工质检抗压强度5.0MPa28天设计抗压强度7.0MPa28天设计弯拉强度1.5MPa8、施工注意事项8.1 路面施工前准备8

14、.1.1、路基交验:其顶面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不得低于95%,且应基本沉降稳定,有足够的水稳定性和强度稳定性。采用后轴重100KN的标准车(单后轴双轮的载重车,其后轴轴载P为1001KN,一侧双轮荷载为500.5KN,轮胎接地压强P为0.700.05MPa,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d为21.30.5cm,轮隙宽度应满足能自由插入弯沉仪测头的要求)进行弯沉检测,检测频率为每车道每10米两点,相邻车道检测断面应错开设置,非不利季节的弯沉代表值不得超过31010-2mm,对弯沉值过大的点,应进行路基的局部处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路面施工。施测路段代表弯沉值的计算如下: (1)式中: 施测路段的平均弯沉值

15、; 施测路段弯沉值的标准差; 保证率系数,路基验收时=2.0;基层顶面验收时=1.645。计算及时,可将以外的点舍弃,对舍弃的弯沉值的测点应找出周围界限,并进行处理。8.1.2、对受地下水影响的路段,在挖方边沟下均应设置纵向排水盲沟,以降低地下水位,或设置内部纵、横向排水盲沟(视情况而定),排除裂隙水或泉水,石质挖方路段,建议超挖部分均回填级配碎石垫层,厚度不宜小于15厘米。8.1.3、路基病害处治的路段,新建路基顶面按设计要求的横坡形成路拱,表面应平整,应按设计要求控制好顶面标高,不得进行薄层找补。8.1.4、路基病害处治的路段,如果新建路基没有稳定,路面应缓铺或采取其它过渡路面,但必须采取

16、相应的措施确保路面的排水。8.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8.2.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在有冰冻的地区,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到来之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完成。8.2.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强制式拌和机拌和混合料,混合料拌和时应尽量避免细集料粘附在搅拌机滚筒内,当出现细集料粘附在搅拌机滚筒内时,应及时进行清理。8.2.3 基层材料应根据具体材料分成4级(不包括天然砂,建议碎石分级界限: 31.519mm、19 9.5mm、9.54.75mm、4.750mm)。细集料应有防雨遮盖,以保证施工含水量可得到有效控制。8.2.4 基层摊铺前均应对下层表面均匀洒水润湿,洒水时间应视施

17、工气温而定。施工时压实机具应与压实厚度相匹配,基层设计厚度为30cm,须分两层摊铺成型,每层压实厚度为15cm,压实机具应与压实厚度相匹配。方法1:在第一层养生期结束后即进行第二层施工,这期间除洒水车外,不得行驶其他任何车辆,以避免层间污染,保证层间结合形成整体强度。在铺筑第二层之前,应始终保持下层表面湿润,在铺筑时宜在下层表面撒少量水泥或水泥浆。方法2:采用终凝时间较长的水泥,第一层碾压完毕,紧接着施工第二层,但应注意在第二层施工时不宜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8.2.5基层采用小型机具配合人工进行摊铺,施工时应尽可能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时应采用人工对已发生离析的部分,及时换新的混合料补

18、救。基层严禁采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及标高调整,严禁有意进行表面提浆。8.2.6 同日施工的两工作段的衔接处,应采用搭接。应避免纵向接缝,在不能避免纵向接缝的情况下,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严禁斜接。8.2.7 基层碾压结束应及时进行压实度检测,并应满足表7-5的质量要求。基层养生期结束应及时进行弯沉检测(要求同路基检测8.1),代表弯沉值不大于表6-2的规定。代表弯沉值为弯沉测量值的上波动界限,用式(1)计算,基层保证率系数取=1.645。对弯沉值过大的点,应进行局部处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一层的施工。8.2.8 养生:要求采用麻袋、草垫保湿覆盖的方式养生,保证覆盖物底部在养生期间始终处于潮湿

19、状态,养生期间应禁止车辆通行。8.2.9 水泥稳定粒料层铺筑时,应组织好施工,各工序间紧密衔接,作业段的长度不宜太长,尽量缩短从拌和到完成碾压之间的延迟时间,延迟时间不得超过34小时。从室内延迟时间试验结果看:5%水泥稳定碎石,以延迟时间为0时的混合料强度作为基准强度,当延迟时间为4小时时,混合料的强度是基准强度的88.6%,6小时时,是基准强度的80.6%。在施工前必须做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强度影响的试验,以此确定现场应该控制的合适的延迟时间,并使此时水泥稳定混合料的强度仍能满足设计要求。8.3 水泥混凝土面板8.3.1要求至少采用小型成套机具施工设备,拌和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施工前应绑扎钢筋混凝

20、土板的钢筋,预设拉杆、传力杆等,并采取有效定位和固定措施,检查无误后方可浇筑水泥混凝土。8.3.2 横向施工缝设在横向缩缝处,左右幅施工缝不应设在同一断面上,设置在缩缝处的施工缝应加设传力杆。8.3.3 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特别是水灰比的控制;摊铺后应进行充分捣实,表面应避免过多的人工修饰;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应进行防滑处理,采用刻痕机横向刻痕的施工工艺。8.3.4 锯缝:应根据施工季节的气温,早晚温差小于5的采用软硬结合的方式,每隔12条提前软切缝(抗压强度约为11.5MPa,人可行走),其余用硬切缝补切,切缝深度为7cm。早晚温差大于15的宜全部采用软切缝的方式。硬切缝是在路面强度达

21、到12MPa左右锯缝,先横缝再纵缝,为避免出现横向开裂,可采取间隔切割法。8.3.5 刻槽:要求采用刻槽机硬刻,宜使用梯形槽:上部槽宽6mm,下部槽宽3mm,槽深35 mm,槽变间距1224mm,构造深度要求0.81.2mm,刻槽时间应在砼抗压强度达到2530%时进行,刻槽的时间建议控制在水泥砼路面切缝完成以后,并宜在两周内完成。过早时槽口边缘易损坏;过迟因混凝土过硬,使刀片易磨损。8.3.6 接缝均应采用填缝料填缝,填缝前必须将缝内清扫干净并保持干燥,填缝料必须将缝隙充满并填塞密实。8.3.7 热天施工时,应在基层顶面上喷水降温,以防水泥砼板底失水和凝结过快而形成板底开裂。8.3.8养生:要

22、求喷洒养生剂并采用麻袋、草垫保湿覆盖的方式养生,保证覆盖物底部在养生期间始终处于潮湿状态,养生天数宜为1421天,达到设计弯拉强度的80%时,可停止养生。8.4 新旧路面接头处理8.4.1 为加强新、旧水泥混凝土面板之间的荷载传递能力,在新、旧水泥混凝土面板横向接缝处设传力杆,纵向接缝处设拉杆。8.4.2 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处治路段,因新、旧路面接缝处水泥稳定碎石压实困难,新、旧路面基层接缝处1.0m范围内采用贫混凝土浇注并振捣密实。贫混凝土浇注前应将原混凝土面板下基层、底基层挖除20cm,使浇注的贫混凝土能够延伸至原路面面板下20cm并填塞、振捣密实。9、工程数量路面修补工程数量参照原二郎山隧道引道病害处治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根据目前路基病害处治路段的路面实际病害情况进行确定。10、其它10.1 施工前向社会发布公告,增设交通指示标志,加强路政人员维护交通的能力,尽可能减少施工干扰造成的不利社会影响,并保证施工车辆、施工人员的安全。10.2未尽事宜按照部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等有关规范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