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989165 上传时间:2021-04-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 级古诗词三首教学 设计牧童、舟 过安仁两首 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 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 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 练的诗句中充 满了童真、童趣。清平 乐?村居以 轻快、流 畅的语言,徐徐 铺开一幅恬淡、 惬意的农家生活 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推荐的人教版四年 级古诗词三首教学 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吟诵,是古 诗词教学的重点, 应激发学生的朗 读兴趣,引 导学生反复 诵读,指 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 节奏和情感。在文 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 动作的关 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 验,调动多种感官体 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 轻松地理解 诗意

2、。1.认识本课 4 个生字,会写 7 个认识 的字。理解 “弄 ”、“怪生 ”、“相媚好 ”、 “亡 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 话表达诗词的意思。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 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理解诗词意思,体会 诗词意境, 练习感情朗 读。体会作者用 词的生动传神,感悟 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 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2 课时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2.收集有关宋 词的资料。教学过程: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 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 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

3、心去 读,就能 读出歌, 读出画, 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教师以抒情的 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 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 诗歌的学 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情趣。 1.自由朗 读两首古 诗。注意 “蓑”、“遮 ”的读 音和写法。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 划分:“草铺 / 横野 / 六七里,笛弄 / 晚风/ 三四声。 归来/ 饱饭 / 黄昏后,不脱 / 蓑衣 / 卧月明 ”。“一叶 / 渔船 / 两小童,收篙 / 停棹 / 坐船中。怪生 / 无雨 / 都张伞,不是 / 遮头 / 是使风”。通过评读 、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 导学生读通诗

4、歌,读出节奏。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 过安仁两首 诗中,分 别看到了怎 样的画面 ?想象是理解 诗意的翅膀,通 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 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 实诗歌的,使学生易学、 乐学。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 行品读理解。自学要求:(1) 借助课文注释、工具 书,或与 组员探讨,理解字 词,初步理解 诗歌大意。(2) 交流自己的独到 见解,从 诗中你听到了哪些 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3) 练习有感情地朗 诵诗歌。(4) 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 语言形象、流 畅地描述出来。这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孩子

5、,展 现的是美好的童年,离学生的 实际生活并不遥 远,理解起来也 较容易,因此可安排充足的 时间,小组合作,自主学 习。 (学生自主学 习 )2. 交流反馈。学习牧童。(1) 理解字 词(2) 精读诗句,理解 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A. “草 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 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带着自己的感受 读读这 两句。B. “归 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 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非常 惬意。C.你的脑海中出 现了一个怎 样的牧童呢 ?从哪里看出来的?

6、是一个可 爱、自由自在、无 忧无虑的小牧童。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呢 ?而诗人又想借 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 扬的笛声使人心 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一个 “横”、 “弄 ”、“卧”,更是充 满了随性、自然。 对于学生来 说,这就是他 们所期盼的无拘无束的生活。 这个小牧童,就是他 们理想的化身,因此,引 导学生置 换成牧童, 设身处地想牧童所想,做牧童所做,从而更好地 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3) 诵读古诗,感受意境学习舟过安仁(1) 理解字 词(2) 品读诗句入情入境A. “一叶 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

7、么?B. “怪生无雨都 张伞,不是遮 头是使风 。”理解 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 顽皮。 ( 从 “张 ”、“使风 ”等 动作中看出 )C.你喜欢他们吗 ?诗人喜欢吗 ?为什么 ?学生放 飞想象,仿佛和 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 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 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 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 欢呢?而诗人又何 尝不是这样的呢 ?(3) 带着自己的体 验,有感情地朗 古 诗, 出孩子的 调皮,感受那悠 的画面。比 两首 ,你有什么 想 对谁说 ?学了 这 两首 ,学生一定有很多感触,因此配上轻快的音 , 让学生美美 诵读,然后 自己的心里 ,可

8、对诗 中的儿童 说 , 家人说 , 老 既可 给 学生倾 吐的机会,又可拓 宽 思 、丰富体 。 (1) 有感情地背 古 。(2) 默写牧童。(3) 选择其中一首古 ,可自 一幅 图画,也可改 编成一篇小短文。上 ,我们 学 了牧童和舟 安仁两首 ,哪个孩子 给 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 ,我 再来 认识 另外几个男孩,走 进 他 的生活。通 回 ,既巩固了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 了学习兴 趣。 1.引 学生 观 察此 课题 与其他 诗 歌 目的区 。2.了解 “ ”的有关知 。3.师 小 :今天我 一起学 南宋著名 爱 国 人辛弃疾写的一首 清平 乐 ?村居。结 合 前 ,

9、通 过观 察比 较 , 学生自主 发现词 与 的区 别 ,掌握 词 的有关知 。 4.初 全文, 准 通。(1) 自由 读词 , 准字音。 ( 注意:醉、媚、 锄 、 媪 、亡 、剥 )(2) 合作探究,理解字 词 。 ( 可以 字典、看 图 、 联 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 讨论 )(3) 全班齐读 ,男女生 赛读 ,同桌互 读 ,且 且 , 出韵律 奏。1.边读边 想象画面, 谈谈有什么感受, 试着用一个 词语概括。在读通课文的基 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 谈感受,整体把握 课文的情感基 调,为下面准确地理解 课文打下基 础 。2.课文中,什么 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1)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

10、正 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 赖,溪头卧剥莲蓬。 ”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 们的轻松、活 泼、愉快。(2)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 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 动地写出了他 们的心情 ?( “醉 ”。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 们醉了吗 ?说说你的体会。从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选择句子研 读体会,学生 兴趣浓厚。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读起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形象自然。老夫 妇的亲密无间,配合学生的大胆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 这样,更加拉近了学生与 词中人物的距离, 贴近了人物的心理,丰富了人物的,使形象更加真 实、丰满。 (3)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

11、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学生自由 读,边读边 悟情。能用自己的 语言把欣 赏到的画面描 绘出来吗 ?再读全文,再 现画面,并用自己的 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不 仅是对全文意思的巩固,又 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乡村条件 简朴,但 环境优美,夫 妇恩爱,孩子勤 劳,生活温馨, 难怪令人陶醉。你能通 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 现出来吗?配乐朗读或背诵。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 优美的短文。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 欢的曲调唱清平 乐?村居。4.收集、背 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1.用自己的 话说说 下面句子的意思。(1)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 风三四声。(2) 怪生无

12、雨都 张伞,不是遮 头是使风。(3)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 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 赖,溪头卧剥莲蓬。2.读了这三首古 诗词,你眼前浮 现出怎样的情景 ?体会到怎 样的乐趣?3.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1.三首古 诗词贴 近儿童生活,易于学生理解 ;语言生动形象,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 间。教学中可安排学 习小组合作探究, 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三首古 诗词内容上的相似之 处。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 习中获得个性体 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 乐 ;并逐步掌握诗词学习的主要方法,提高学 习能力。2.本课教学可重点抓住人物动作诗词 文义,把握人物形象,体会

13、人物情感。采取诵读 、想象、吟唱、 绘画、改 编等多种方法,激 发学生学 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 热爱传统 文化的情感。3. “三分文章七分 读 ”,古诗词教学尤应采用多种方式 训练学生诵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音律美 ;领略诗词的意境美 ;领悟诗词的情感美,在熟 读的基础上,把古 诗词正确地背诵下来。1.作者生平:吕岩:字洞 宾,唐代京兆人。杨万里:字廷秀,号 诚斋,吉州吉水 (今属江西 ) 人。诗以善写田园著称,南宋四大家之一。辛弃疾:南宋 词人。字幼安,号稼 轩,历城 (今山东济南 )人。其 词艺术风 格多样,而以豪放 为主,与 苏轼并称为 “苏辛 ”。2.杨万里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桑茶坑道中晴明风日雨干 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闲居初夏午睡起二 绝句 梅子留酸 软齿牙,芭蕉分 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