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项总结报告.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9995080 上传时间:2021-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项总结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项总结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项总结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项总结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项总结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项总结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项总结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项总结报告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承办的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项(以下简称培养专项)于2013年6月正式启动第一期,至今已成功举办两期孵化培育,预计2015年4月完成第二期结项工作。现两期总结汇报如下:一、背景:发掘研究生创业潜力,探索专项培养计划近年,研究生群体正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统计表明,截至2014年底基金会资助创业企业中,申请人为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60%,但不少研究生创业者也面临团队成员同质化、商业和市场化能力薄弱、研发成本过高、资金短缺等问题。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探索创新高校人才

2、培养模式,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项应运而生。根据该专项,市教委每年出资3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实施培养专项,每年支持100-150个项目,对于入选项目,最高给予3万元的项目经费;对于最终选择创业的项目,经过结项评审创业基金会最高给予创业企业50万元的天使基金资助。二、实施情况: 两期孵化成果显著,科技创业大势所趋2013年6月4日上海市教委正式启动第一期培养专项,至今共举办两期,覆盖全市24所高校,共399个项目申报,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八大产业,其中硕士研究生占比78%,博士研究生占比22%。两期孵化最终确定225个项目正式入选。经过培育孵化,第一期共计93个项目于2014

3、年3月顺利通过结项,其中28个项目负责人最终选择成立公司,正式走上创业之路,创业转化率达30%,更有14个项目获得创业基金“天使基金”资助或拟立项资助。2014年6月启动的第二期培养专项相比较第一期有以下创新及特点:(一)覆盖面更广。工作组在各高校举办了创业课堂,邀请知名企业家、创业者进校园分享创业经验,共计开展20场次,覆盖人群超过3000人。另外专项实施过程中,邀请媒体报道共计5次,其他媒体转载超过50次,创业基金会官方微信报道超过10次,创业基金会官网报道10次。本期项目从各高校共收集申报项目268项,申报量增幅达100%,最后共筛选125项入孵。(二)转化率更高。125个项目于2015

4、年4月全部顺利通过结项,其中50个项目负责人自己成立公司正式创业,更有35个项目获得创业基金“天使基金”资助或拟立项资助,创业转化率远远超过第一年,高达40%。(三)培训体系更成熟。本专项孵化培育为期半年,内容包括三个模块,分别是“自我认知”“商业启蒙”“创业实践”,“自我认知”模块中通过创业力测评、创业训练营、沙盘模拟等活动主要达成两个目标一是形成对自己及团队的科学认识; 二是挖掘主申请人适合创业的个人素质。 “商业启蒙”模块主要是通过参加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新创会、企业参观的系列活动达到开拓眼界、拓展人脉的目的,并要求项目团队形成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创业实践”模块通过CEO三日助理、天使

5、走进实验室给予准备创业的项目团队更多与投资人、企业家直接接触学习的机会。(四)学员分类孵化。通过培训课程后学员分为创业组和创新组,顺利结项的创业组学员可获得最高3万元项目经费,创新组学员可获得最高1万元项目经费。创业组学员正式创业后除了项目经费还可获得免费工商注册代理、孵化器租金减免等相关政策。三、收获: 探索出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播下种子,建立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培养专项的核心在于开拓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以点带面地在高科技人才中推广科研转化的概念。通过培养专项系统性的培训,这批研究生意识到了自己的科研成果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具有商业价值,从而为他们种下科技创业的种子。(二

6、)走出路子,开拓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渠道促进高学历、高科技人才创业,成为此次培养专项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渠道。本次孵化项目大多与申请者所学专业相关,多为自主研发、且较具市场转化性的科技成果,通过专项培养,使科技型人才具备科研成果产业化、商业化能力,使他们最终走上创业道路。(三)树立牌子,形成了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的标杆效应本次培养专项的入选者中不乏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佼佼者。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林贤杰是本次专项的优秀创业者,他的项目是开放创新平台,除了创业基金会天使基金雏鹰计划的支持,还获得了外部天使投资人两百万元的投资。通过本次专项培养,该团队进一步完成其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像林贤杰这样在科研创新和

7、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形成的标杆效应,还有助于坚定其他创新创业者克服技术难题的决心。四、问题:研究生创业瓶颈不容忽视在2013-2014年培养专项开展的过程中,来自市场上的天使投资人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与此同时,我们随机采访的31位参与结项评审的评委也指出了技术研发人员创业存在的一些缺陷:(一)知识产权归属不清晰,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处理与校方及导师的关系: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往往需要导师或其他学校资源的支持,因此最终科研成果的归属问题并不明确,这也为科研成果转化增加了法律上的困难。(二)团队同质化,缺乏商业营销人才做匹配:研究生团队一般由同专业的同学组成,在技术和知识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同质性,但在进行

8、实际的创业过程中,商业化人才匮乏成为偏技术同质化团队企业发展的“短板”。(三)“工程师式”的惯性思维导致产品成本偏高:只要我的产品好,就一定不愁卖。他们善于运用高科技手段把产品做到极致,但这样成本可能就会上升得很厉害。其实客户更看重的是性价比,对市场对行业的不了解很可能是科技企业起步的致命缺陷。五、建议:多方协力,共破研究生创业壁垒扶持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对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意义深远,同时也需相关政府部门、院校和单位通力协作,在政策、专业指导、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此建议:(一)针对知识产权:在高校中鼓励“学生在前、导师在后、母校支持”的联合创业模式,倡导科研成果转化先行的扶持理念

9、,在社会上扶持第三方专业机构为高校创业提供科技中介服务。(二)针对科研人才创业:在开拓市场方面可以凭借紧密的信任度,依托高校产办及下属公司进行市场拓展。让入孵的项目负责人通过行业匹配与初创企业CEO结对子,深入了解初创企业的运作和行业现状。(三)针对高校创新教育:应推广科研与商业培训“双元制”的教育模式,将培养高科技人才商业能力课程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并在高校间逐步形成以科研成果创业的概念。六、展望:青年创业成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新动力 目前,上海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

10、创新中心的建成是一个长期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人才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项开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鼓励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把所学所研产业化、商业化,逐渐形成运转顺畅的创新链,助力高校科技创新从研发到成果产业化。经过几年积累,相信从培养专项中走出来的科技创业者,将成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动力。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二一五年四月二十日附:2014年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项决算表单位:万元项目大类细项合计培养成本研究生项目费用223.92 培训及管理成本孵化培训费31.40 宣传推广21.31 执行经费36.11 管理成本9.58 小计98.40 2014研究生专项总计322.32 注:1、2014研究生专项批准总预算为300万元。其中2014年研究生专项培养成本(入选培养项目资助费用)预算为200万元,实际约为224万元,超出预算约24万元,培训及管理成本的预算为100万元,实际约为98万元。2014年度研究生专项总计支出约322万元,超出预算部分由基金会自有资金承担。制表日期:2015-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