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反思.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9999442 上传时间:2021-04-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反思.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清平乐村居课件整改原因及反思清平乐村居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是南宋杰出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婉约风格的词。展现了一幅恬静悠闲的画面:青草滴翠,绿树如茵,荷花映日,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茅檐屋下,主人媚好,大儿耕种,二儿织笼,小儿卧剥莲蓬,生活惬意。整首词景与人和谐交融、清静闲适、令人向往。强烈的画面感与充分留白,便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进行习作训练。作为本课古诗词三首中的最后一首词,既有对前两首诗中情感积淀的延伸,又对后面几篇课文中体会童年生活的趣与乐有着指引作用。情感的激活,更对本单元的习作有着不可或缺的铺垫作用。为有效突破重难点,落实教学目标,本堂课我立足

2、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采用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式,借助多媒体手段,努力创建一种开放而有活力的氛围,实现课堂学习的创造美。具体的教学流程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环节:诗词吟唱中“走向村居”,恬淡中走近诗词。常规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展示宋词魅丽,很难激发学生兴趣。于是引进信息技术,对教学进行有效支撑。上课伊始,伴随一幅唯美、诗意的图画,我播放了吟唱版的清平乐村居。精致的画面、欢快的旋律、动听的歌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探究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得以激发。未见其文,先闻其声,既唱响“村居”又叩开了诗词的大门,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第二环节:欣赏中 “走入村居”,想象中走进诗词。本环节紧

3、抓词眼“醉”字统领,欣赏与想象中将词读“胖”。 使文中之境成为学生心中之境、口中之言,为习作训练一路铺垫。 教学过程分四步进行:1、 聊中知“醉”。这一环节中“吴音”、“醉”的领悟是本课的第二个整合点。“醉里吴音相媚好”是本篇词作的“留白”处,是理解这首词的关键。而“吴音”的理解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北方长大的学生,很难想象那究竟是一种怎样柔美的语言。于是在语言描述之后,给学生播放这样一段音频,(音频)吴侬软语的轻快、温柔,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为随后领悟词中之“醉”做好知识准备。对词眼“醉”的理解则抓住宋词“词中有画”的特点,借助多媒体课件把“词”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创造性使用课文插图,先

4、将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全部隐去,只留一幅恬静的乡村风景图,让学生想象、描绘,景中自醉。然后再让“翁媪”出场,引导学生从“相媚好”入手,深挖教材留白,想象、演绎老公公、老婆婆“相媚好”的内容,聊中知醉。依托课本,创造性学习,落实教学重点。2、 喜中悟“醉”。中“亡赖”的是本课的第三个整合点。“最喜”可以说是本首词灵魂的兴奋点。“最喜”挑动着作者陶醉其中的神经,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而作者最喜的是小儿亡赖,此处的“亡赖”与现代汉语中的“无赖”意义相去甚远,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仅靠语言的解释效果不明显,引入多媒体动画,小儿活泼可爱、调皮的模样就跃然纸上了。先出示三儿图,让学生自由选择,替翁媪介绍任何一个

5、儿子。在学生介绍小儿子时,重点出示小儿图,并对小儿卧剥莲蓬的动作加以想象,配合多媒体动画,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亡赖”中饱含爱意;体会了“卧”中千般自由,万般无束;引出“最喜”,体会作者心中的向往,将视角引向整首词,悟出作者之“醉”。 第三环节:创造中,“妙笔写村居”,自然再现词境。此环节是本课信息环境下的习作训练点,图画的欣赏;翁媪的对聊;三儿的介绍;画中人、作者、学生自己的陶醉,都为此时的妙笔生花做好了准备工作。但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习作水平都存在不同层次的差异,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我出示了多幅优美的江南风景图,这样给学生足够多的选择,让水平高的同学习作内容更丰富,想象力较弱的同学也有据可依,有话可写,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及时播放优美的音乐,为写作训练营造意境。最后,学生在回味中学长村居,结束本堂课的学习。(唱村居)不足之处是:学生的读水平还太低,下一步应加强练习。学生的作品没有时间充分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