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9999669 上传时间:2021-04-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陶艺教育实践的深化研究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的研究实 验 总 结(一)问题提出(本课题的提出基于以下哪几个方面)(1)新课程背景下,研究陶艺教学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曾提出:“对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内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陶艺逐步为校园所创导。实践证明:陶艺教育的价值很高,它为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潜能,提高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辟了无限的空间。(2)国内外陶艺教学研究促使陶艺教学研究专业化在国外,陶艺教学在技法、制作上有独特的表现。它与其它材料结合极大地拓宽了陶艺的范畴。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问题,使得教学丰富多彩。我国

2、现在的陶艺教学已有一定的深化,但总体还是很薄弱。人教版、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中虽有陶艺课程的涉及,且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连续性,但12册内容铺开面太广,让教者和学者无法有统整的思路和学习上的经纬脉络联系。上阶段全国陶艺课题使我校师生在实验课、个案研究,总结经验方面积累了大量案例、资料。如果说我校校本教材工艺中(此校本教材获常州市小学优秀校本课程案例评选二等奖。)的部分陶艺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塑型能力,而今的课题提出更利于陶艺教学研究的专业化,更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3)小学陶艺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新课标下的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学生跟着美术专职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对陶艺是会有所感觉有所悟。但是陶艺教学

3、需要投入,一些认真态度欠佳的教师,怕陶土给教学带来脏、乱、麻烦等,就绕过此内容,改上其他主题。加上一些兼课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决定了陶艺教学难以执行。一些城市边缘或农村小学的学生,没有条件甚至没有机会接触陶艺。其原因有二:1.陶艺的黏土购买不方便、有些家庭无经济条件购买;2.由于一部分美术教师对陶艺课接触比较少,不知如何教学生,也不知如何利用农村的特有资源创造条件为陶艺教学服务。另外,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制约着教师发展及对陶艺教学的思考。(4)小学陶艺教学及校本教材研究,引发学校关注: 新课程理念下,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学生学陶、玩泥的需求,深知陶艺教学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树立学校美术学

4、科形象服务的。学校组织教师编写陶艺讲义、教材,建立课外陶艺兴趣小组,甚至僻出教学时间为学生陶艺活动提供保障。一部分学校精心编制的陶艺校本教材,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材的充实和拓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派了用场。但是也有些教材则缺乏基础性、系统性、整体性,对本校学生或一定区域内学校的学生陶艺学习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校本教材编出的后续工作,缺少人力、资力的投入,更难以进行教材的研究及实施后的统整。(二)研究实施的过程(1)研究目标发展目标:1)使学生学会借助陶艺教材,或以陶艺材料为主要创作媒材,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理想、个性、情感、意识和审美观点,同时,发展学生视觉辨别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5、工作目标:1)促使教师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培养学生对文化艺术的持续兴趣和关注。学校充分鼓励创新、求异、个性化,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发展自我。2)教师从陶艺教学和编制校本教材中,通过实践、体验,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化水平。同时,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构建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学习状态,课题将充分调动教师内在动力与追求,努力营造个人开发的环境。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分二个板块:课堂教学研究;教材编写及研究;(1)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小学陶艺校本教材”的编撰、研究,探索适合本校各年段及周边地区学生学陶、玩陶的教材创作思路。(2)调查法。通过调查把

6、握陶艺校本教材的实施情况,了解其可操作性、实效性、基础性、趣味性、开放性。我们设置了阶段性调查问卷,及时了解教材使用及陶艺教学的反馈信息。(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提炼教材实施的有效性,做到由点及面地推广。我们老师的部分论文、随笔、教学反思都促使大家把经验化作理论及时提炼,转换成新生的、对课题有用素材。(4)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寻求理论或实践层面上的创新。(5)案例研究法。以具体的师生、课堂教学、团队合作作为个案研究,或以具体的课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这些载体来研究“小学陶艺校本教材的研究”价值及实效。研究过程(1)课题研究计划准备阶段:

7、2007年1月2007年8月进行课题研究的资料检索,确定研究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论证、申报工作;组建课题组,请专家指导、认证,并确定实施步骤;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执行计划。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9年12月学习理论;专家指导;阶段总结(定期进行课题研讨活动,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和存在问题,调整、改进教学及编写的教材,作好阶段总结,做好课题研究台帐);写出研究论文;编写低、中、高年段陶艺校本教材;定期进行教材实施的研究、汇报活动。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7月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作好研究活动的一切材料,成果的整理、归总、分类、提炼工作。课题结束时,

8、形成反映研究水平的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一批有质量的课题研究论文。在研究过程中,经常开展现场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结束期间,进行现场教育实践活动展示。研究结束,有一系列的支撑研究成果的辅助性材料。研究内容(1)研究小学生各年龄段对陶艺学习的需求。(2)研究自编陶艺教材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并实现一定的周边辐射性。(3)研究陶艺教学对学生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三)研究的初步成果(比赛的成绩、获奖论文、发表的文章)07年论文陶艺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意识在学校德育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网络环境下陶艺欣赏课的教学体会获全国少儿美术教育理论研讨三等奖。论文妙用“阅读”在美术教学中“师陶杯”获二等奖论文加快渐行的

9、步伐一文被刊登在第15期实小科苑上。论文主题单元教学,让美术课走向多元获全国少年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评比一等奖。陶艺网站设计在常州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这是我呀(三)、头饰与帽子(一)(陶艺题材)参加江苏省优质资源下乡活动并拍摄成省级录像课(发布江苏省教研网)。开发的手工工艺(陶艺教材占三分之一)获市小学优秀校本课程案例评选二等奖。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浓厚,部分学生的作品被选入江苏省小学美术教材11、12册(课程标准版)常州市教师艺术作品展 张展获一等奖、董琪获三等奖。常州市刘海粟美术馆展出。市级课题在陶艺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顺利结题,获结题证书。08年主体与背景

10、一课在学校术课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荣获二等奖。辅导学生张静作品棒球小子参加“迎奥运全国中小幼师生陶艺作品创新大赛”获三等奖。辅导学生陈洁茹作品滑向奥运参加“迎奥运全国中小幼师生陶艺作品创新大赛”获一等奖。辅导学生颜玺参加“2008年第二届常州市中小学生书画、陶艺比赛”获三等奖。辅导学生陈洁茹参加“2008年第二届常州市中小学生书画、陶艺比赛”获一等奖。张展被江苏省常州市教研室聘为第三批美术兼职教研员。张展参加新一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江苏版美术教材修订工作。09年浅谈美术教学中的“阅读”在中国美术教育09.12国家级刊物发表陶泥乐浅谈小学陶艺教学在学习方法报2010.1.4(3185

11、期)发表从儿童中来 到儿童中去江苏省教科院丛书09.12发表浅谈儿童的创意训练“杏坛杯”、“师陶杯”省级三等奖董琪在“校术科教师评优活动”获二等奖董琪在“常州市小学美术评优课活动”获二等奖常州市“沧海美术”杯中小学美术教师作品展 张展获一等奖、董琪、周苏明获三等奖辅导史英杰、白萦璐同学参加“常州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 分获一、三等奖。(四)突出抓了哪些内容,用了哪些手段(如:案例分析、例证)(1)研发校本教材方面:建构了我校陶艺校本教材基本框架与体系,开发了低、中、高3册教材。运用经验总结法,建构完善我校原有校本教材工艺中的部分陶艺内容,使工艺教材逐渐转变为陶艺主题教材乐陶陶。我们通过调查

12、问卷等方式,寻找较为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进行校本教材的编撰,在乐陶陶编写过程中及时推广实施,并及时总结提炼教材实施的有效性,做到由点及面地铺开教育教学。我们的陶艺校本教材基本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感觉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顺序。例:在编纂校本教材的最初,我们围绕陶艺题材组织课程单元,使不同类型课程多元交叉,相互联系,变化中求统一。在不损害学习者兴趣的前提下,兼顾课与课之间,册与册之间的经纬结构关系。3册教材编排多条横向隐线,贯穿于册与册之间。我们根据人教版、苏少版、我校工艺教材拉出了下列条线:建筑一条线:有门窗墙、老房子、我的房间、我设计的建筑、我设计的园林、桥、新老街道、桥上

13、桥下、中外民居、现代建筑、我设计的未来建筑等。学生生活一条线有:放学后、难忘的幼儿园、乘车印象、我和动物朋友、买菜、节日、迷人的游乐场、参观旅游等。生活用品的内容有:电话机、有趣的椅子、新奇的帽子、车、船、罐子和壶、漂亮的鞋等。人物一条线有:各种族、各民族朋友、会说话的手、外貌有特点的人、我的成长变化等。动物一条线有:虾和蟹、有趣的昆虫、鸟和家禽、动物朋友等。大自然一条线有:雨、花儿朵朵、树、夏日印象、冬天的回忆、秋风瑟瑟等。卡通一条线:卡通卡通、卡通设计等。泥版画一条线有:手印联想、叶子拓印、感觉肌理、立线浮雕等。设计和应用一条线:漂亮的衣服、盘子、我设计的小设施、我设计的船、我设计的飞机、

14、我设计的鞋、我造的乐器、变化的柱子等。 抽象思维训练一条线:做声音、做味觉、做嗅觉、做性格、做情绪等。此外还有走进博物馆系列:有小泥人、中国民间玩具、外国民间玩具、现代建筑壁画、江苏古代陵墓雕刻、非洲雕刻等。我们在教材的设计和编写时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要求,以课标阶段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总体思路与标准的要求相吻合。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用提示、设疑、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展示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我们注意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将课程内容有机而巧妙地融入每个课题或学习单元。同时我们把

15、握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陶艺教材既渗透优秀的陶艺传统文化,也涉及了现代陶艺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基于上述架构,我们着力校本陶艺教材的开发和研究,拟为小学陶艺教学的研究提供创作思路。教材编写亮点具体表现在:教材有适合儿童年龄的语言,介入适量的专业术语。图文并茂的效果,加入课堂互动场面的引领。技法点击,制作过程切合学生实际。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以及课后拓展、挑战广场等的设定,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鲜活要素。借助校本教材的研究及编写,关注教师的专业主动发展,为学校的特色办学奠定基础。我们还通过案例研究法,来了解学生在使用校本陶艺教材后的感受。抛出问题:1.你喜欢上陶艺课吗?2.你最喜

16、欢的陶艺题材是什么?3.你最喜欢教材中的哪一个陶艺课?4.你最不喜欢的陶艺题材是什么?4.你最得意的陶艺作品是哪件?5.你最不成功的陶艺作品是哪件?6.你在陶艺课中学到了些什么?7.你对学校的陶艺课有什么建议?等等。在如实听取孩子的建议同时,我们积极修正陶艺教学及教材内容。为方便学生陶艺制作,学校尽量提供一些黑泥和白泥,或者告诉孩子稀有泥卖的地点;学校在硬件资源匮乏情况下,腾出一间小工作室,提供陶泥存放地;我们也根据孩子建议,平衡美术、陶艺课时,适量增加陶艺课的课时;陶艺制作题材拓宽,内容更加丰富;在中高年级陶艺教学中,学校考虑提供部分陶艺工具,多给些自由创作的机会我们通过这些载体来研究“小学

17、陶艺校本教材的研究”价值及实效,使教材在实际中用好、管理好。(2)陶艺教学方面:学校陶艺教学全面铺开,陶艺课时充足,陶艺制作创新连连。为保证课题组教师对陶艺教学有进一步的研究,学校校长室、教导处给予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克服排课程表的重重困难,让学校美术课、陶艺课实现2节课连上,外加每周一次的陶艺学生社团活动。这样的时间保证,使学生作品的完整、创意的表达不仅到位且有保证,也为丰富教材内容提供了帮助。我们在编写教材同时,研究陶艺课堂教学。并创设了一新动作“粉彩陶艺”,其实这是学生在陶艺制作过程中自创的一种用刮、抹彩色粉笔屑的方式,使原本色彩单一的作品亮丽起来的制作手段。因较为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对色彩审

18、美的需求,所以在教材中有所体现。从启用教材的信息反馈来看,学生很乐意接受这样的创新方式。教材正是在这种反复使用,提炼升华中才有这样一种无形的挑战,才使学生的创作越发有个性的表达,越发有发自内心的“神韵”。我们觉得:教材的编撰实践、运用对教材使用的反思,可以说,我们的教材真正是从儿童中来,最终又回到儿童中去。 中期报告中,我们曾经提及:“我校是所百年老校,班容量的扩大,使得实施陶艺教学的 硬件设备受挤压,三、四个教师同用、抢用一间陶艺教室教学是经常的事。另加上教师上课谨小慎微,怕弄脏教室,制作不敢放大。学校现无作品展示室等,好的作品无处存放,制作无对比,欣赏无实物。对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有阻碍。”至

19、2010年,我校仅剩的一间陶艺教室也派作他用。鉴于此,我们有了在普通教室上好陶艺课的研究欲望。我们认为:这个单项研究,其实是对总课题研究的一次普及实践,也是对“校本化”、校本教材适用性、可操作性的最好诠释。 我们的做法是:“统一要求、统一步骤。”所谓统一要求,我们有统一的课前准备、有统一的桌子摆放要求、有统一的一次性桌布保洁、有统一的“预备操”(学生取泥、用泥等的要求)、有统一的启动动作等。所谓统一步骤,我们即有陶艺作品基本形的制作引导、有创新的启发、拨动,有放开手脚的激情演绎时间,更有完成创作时收拾“残局”时的沉稳规定正是因为有了两“统一”,使得我们的陶艺课堂严谨且充实、规整且洒脱、务实且开

20、放,激情中更有美丽。在两个“统一”下,我们的普通教室再也不会因“脏”而上不起陶艺课,不会因“闹”而上不来陶艺课,不会因“乱”而上不完整陶艺课,更不会因“烦”而不上陶艺课。当陶艺课有了规范、有了尺度、有了纪律、有了秩序,靠“普及”就近了些;靠“深化”就跨前了一步;与“校本”就更贴近了(3)教师成长方面:在课题中见证成长,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 课题组老师不单单是为做课题而做课题,我们通过课题研究,使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成长。如:专业水平提升,在市比赛中名列前茅,年轻教师能独立承担市级课题等(成果附录中有体现)教师在陶艺教学和编制校本教材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以此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化水平。课题研究

21、中,我们习惯于: 1)从迁移的角度思考写教材在把握教材时,根据教材显现的特点,着眼于技法的迁移,使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学习内容、所得举一反三,并根据教材中的陶艺语言、制作方法,进行延伸、创造。例如:感受泥性一课,课中道:把你的小手放在陶土上,是什么感觉?用小手捏捏又是什么感觉?再揉揉是什么感觉呢? 在实验研究课中,老师敏锐地抓住这一句话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开发,让学生用语言把自己真切的感受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各种方式的触摸进一步体味陶土根据统计,学生能当堂说出几十种感觉来,而且课堂十分活跃,学生都沉浸在语言表述及触摸陶土的的喜悦中。通过这种延伸迁移的形式,确实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

22、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情感。2)从拓展的角度去思考教材中国画把空白处称作“计白”,有“计白当黑”之说。在陶艺创作中,一些作者也非常重视艺术空白的作用。这些“空白”的设置正因为是在“无声之处”,因此教材就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去想像,去拓展。例如小泥人一课,教材出示的照片是一艘小船,船头坐着一个老人,佝偻着背,两袖间一杆鱼钩斜伸出来那他的背景语言是什么?是一片湖水?还是周围群山绕?像这样的个性拓展想象,在教材的每个环节、每个单元都有体现。对“空白”的想像,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皆符合实情,不仅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体现了创新精神,落实了创意、技能的训练。3)从想像的角

23、度去充实教材有人说,陶艺创作特别具有灵性,创造的空间特别大。通过学生对教材的再创造,来充实教材,来发掘教材的无穷魅力,是此次校本陶艺教材编写的一大特点。当师生用习惯了陶泥的制作,偶尔“试用手工泥来制作创作作品,那会使学生作品更漂亮!”这种拓展一是基于学生兴趣,二是基于学生对色彩搭配、协调的考虑,同时也是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材质给他们带来的不同感受。当学生学会泥饼、泥块的制作后,偶尔试用“镂空法”,会有新奇的感觉,“镂空法”的拓展,不仅适用于平面造型,还使学生做成更精彩的立体陶艺!毛毛虫、三只小猪等彩泥作品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4)从整合的角度去把握教材研究实践中发现,要想让学生掌握陶艺的基本技法,教

24、材的趣味与整体的设计思路要统一。如:最基本的技法搓泥条、泥团、捏小泥块等,我们整体设计成为一个单元。由此理清了技法一条线:让学生一次性体味泥土的柔韧、感受泥土的“芬芳”。如:认识各种陶土和陶艺所用工具并取一份陶泥说出对泥的感知把泥块变变形根据教师的要求搓泥条(或泥团、泥块等)欣赏各种相关资料把泥条(或泥团、泥块等)堆积成一立体的形状感受作品的立体感感受作品整体的美。5)从联系的角度去丰富教材自始至终给予学生关注,予以指导,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我们的泥板制作一课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丰富教材内容的。不同的造型的泥板,用大家学过的泥条、泥团、泥块等装饰泥板,展开想象在此过程中,学生创生出了极为有趣的

25、形象,有凸起的线形、有凹进去的碎点、有块面的造型、也有综合各种技法的惊人表现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的陶艺教学,不仅仅只是拘泥于教材的学习,而应该是结合教材,沟通生活,发展思维,发展动手能力的学习。我们的教材是为学生服务的,反过来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也是可以丰富教材的内容的,如果我们把握好两者间的关系,属于我们自己的教材才能更好为学生服务。(五)问题与思考(如:没有研究结束的内容,还存在的困惑等)(1)教师发展方面:较缺乏陶艺教学研究的学术性文章的有效引领(一般杂志刊登陶艺教学的文章偏少),走出去的机会还不多。(因一周课时数在20节左右,调课难,教师有畏难情绪)虽然,通过此课题研究,教师自身提高

26、了一定素养和专业化水平,但对“陶艺”的深刻理解还不够,课题研究未充分调动教师内在动力与追求。(2)学校硬件设施方面:陶艺教学研究场地有待改善。因学校是所百年老校,班容量的扩大,使得实施陶艺教学的硬件设备受挤压,至,学校已无陶艺专用教室。虽然,制陶炉、陶艺工具、设备等应有尽有,无空间摆放等于没用,这对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有阻碍。(3)教材设计编写:“学生第一”的理念还要加强。教材编写中,版面有时还过于呆板,图片不易激趣,挑战广场设置太少,激发学生灵动思维的文字、图片有待完善。(4)学材准备方面:由于收费有严格规定,学校不能收取任何费用,研究中学生所需大量材料得不到保证。我们的陶泥是让学生自己购买,许

27、多学生往往只购买1块陶泥,影响作品的品质、大气。教师有意收集泥料,无奈收存受空间约束。(5)进展速度较慢:其他教育、教学任务以及上级领导规定动作太多,往往挤掉课题研究时间,有效分配科研时间的意识有待加强。(6)陶艺教材周边辐射性:虽然有部分学校利用我校乐陶陶陶艺校本教材,但都因课题组组长的个人原因启用,如果课题组长去掉身上所谓“光环”,所编教材仍旧被大家公认、启用,那真正做到了普及、使用、辐射。课题研究的时间虽然告一段落,但课题留下的许多困惑、疑难还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一击破、一一解决,只要我们有积极的科研状态,相信,课题只是作为我们研究的一个起点,对教育教学的追求、探讨将激励我们一路踏实走好!常州市实验小学陶艺课题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