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问题导学法”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生成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9999819 上传时间:2021-04-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学“问题导学法”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生成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物学“问题导学法”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生成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物学“问题导学法”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生成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物学“问题导学法”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生成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物学“问题导学法”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生成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学“问题导学法”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生成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学“问题导学法”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生成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生物学“问题导学法”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生成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普宁梅峰中学:骆旭一.课题提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核心:目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展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实施的根本出发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知识的识记和背诵、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知识的注入式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教学现状:由于受应试教育,地区差异以及学生基础知识薄

2、弱等主客观因素影响,许多教师仍埋头于全讲全练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即使有提问,那些问题也是教师根据教材设计的,提问权牢牢地抓在教师的手中,其目的是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接受前人已经确定了的知识,并记忆这些现成的知识,老师安排的问题解决了,教学任务也算是完成了。归结起来就是出现了:问题设计“教材化”、问答主体“教师化”、 问题教学“结论化”、 思考时空“狭窄化”。由于它常只是为了追求标准答案,从而导致学生“无问题可问”,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求异、创新的精神。“问题导学法”就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我们认为,在生物学”问题导学法“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生成策略是关键。本研究旨在

3、就如何创设问题,要遵循哪些原则?创设哪些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影响探究性问题提出的因素是什么?课堂上学生基于问题情境生成的“千奇百怪”的问题教师如何应对?如何引导学生动态生成问题丰富课程资源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系统,谋求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平衡,寻求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协合状态。基于此,课题组在2011年开始就着眼于问题教学的研究,力图改变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本课题立足于课堂教学,着眼于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组织引导的作用,着眼于教学中出现的任何一个问题,以问题贯穿教与学的始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帮助教师认识目

4、前生物学课堂中常出现的几个误区:提问没有目标,不能抓住时机,问题的思维水平偏低,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 提出问题不给学生时间思考。我们提出设问的原则及策略包括:整体性,调控难度:准确性,调控频率:有效性,减少无效设问:适时调控等候时间。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鼓励,引导学生不断提问,从而培养其问题意识,又在不断完善的提问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形成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最终形成敢于创新的精神。 3.可以丰富关于生物学“问题导学法”的研究 ,特别是对于在生物课堂中如何有效的创设问题,让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自我建构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案例.

5、 4. 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双基为中心、考试为中心”的课堂结构,逐步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生活为中心、三维目标为中心、全面评价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最终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参与型转。三. 研究的内容、对象“问题导学法”的研究是生物教学方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生物教师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设问,如何组织学生相互讨论等,以李经纬的问题讨论法和侯西强的问题中心教学法具有代表性。新课程实施以来,有许多教育工作者也在探讨问题导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如卢彦的问题导学原则、周海清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步骤、余起

6、航问题导学建构生物学知识等。仲启泉教授更是作过精辟的阐述:“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在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万分以及始料不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性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这些研究都有一些不足,就是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符合他们学习要求的问题情境模式;哪些内容适合问题导学法,即问题导学法没有与新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因此我们的研究对象和目标是: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通过研究如何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探索一种针对不同学生设计问题情境的准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建立生物

7、各模块运用“问题导学法”教学的教案和课件。内容:问题情境创设的要素、类型及策略研究;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及策略研究;问题情境创设中问者与答者的角色转换策略;问题情境创设中,“问题”的来源以及学生的“动态生成”研究;“问题导学法”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归纳研究;影响问题创设和问题生成的因素以及解决方法。四.研究的基本过程主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教育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2月):项目申报,项目组成员的分工,理论学习,研究方案的设计。选好实验班,确定为高一和高二的平行班级;组织项目组成员学习与“生物问题导学法”相关的理论

8、著作,提高理论水平,为研究做准备。阅读的书籍和期刊主要有: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当代教学论(袁振国)、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阎承利)、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现状与思考(吴正香)、生物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窦玉敏)、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方式探讨(樊嗣鸿)等。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4年9月)继续理论学习,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验班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问题意识调查与培养,对实施过程实行监控,对实施效果进行阶段检测,对实施情况进行阶段小结,对实验方法不断完善。主要包括学生问卷调查、问题情境设置的原始记录以及课堂问题动态生成的预设、教学反思、听课记录等第三

9、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1月)整理资料,论文,实验报告,课例汇报,撰写结题报告。五.研究成果(一).使“问题导学法”进入本校课堂教学,并初步确立其理念 通过“问题导学法”相关理论的学习,使教师确立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通过开始功课课和学生问卷调查,使其他的学科老师也学习到了此种教学方法,并与实践相结合,丰富了教学方法。(二).初步构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准模式,即以学生反馈信息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创设。现代教学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10、的过程。我们以问题情境为中心,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将知识情境化,问题层次化。让学生分析情境提出问题,在交流讨论过程中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其基本模式如下:.课前预习,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创设生活型问题情境让学生结合教材练习自学。如光合作用教学中提出: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大棚种植怎样才能提高产量?室内放置盆栽能否改善环境?.学生自行解决,在此过程中产生自己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老师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进行分组),消化简单问题,保留有质量的个性问题,提炼和升华共性问题形成小组问题,最后由学科代表对各小组的问题分析整理形成班级问题交由科任教

11、师。.科任了解问题信息后结合对教材的理解,把自己预设的问题与学生生成的问题综合起来创设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如:光反应需要哪些条件?光反应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如何?暗反应条件是什么,物质和能量又如何变化?等等!.最后主要以探究型问题为主作为结课问题情境创设。期盼学生在课堂讨论解决问题的同时和老师的引导下生成新的问题,此类问题不需解决,也不一定有答案,留给学生思维空间课后复习。也可以是教师预设,如:光照时间越长是不是对植物越有利?如何确定某一植物的最适二氧化碳浓度?(三).提炼出“问题情境创设”中问题设置的策略 1.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所有设计的问题都应该直击知识点目标要求,使学生第一时间掌握生物

12、知识,并提高课堂效率。2.真实性。问题主要来源于生活实际或学生的亲身经历,这样易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3.激励性。问题设置有一定的梯度,按高考知识点A、B、C层次的要求设置。这样不同阶层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有利于讨论的气氛。而问题难度的逐渐增加也会使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 的成就感,提高思维能力。4.迁移性。设置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且难度较大的问题,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网络的构建。同时也可以引导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5.有效性。学生关心的问题才是最有效的问题,它直接反映出了学生知识缺漏的地方,通过对其问题

13、的讨论和解答,能迅速的使学生掌握其知识点,甚至延伸和拓展。6.开放性。创设的问题情境不能总是封闭性的低级问题,结果唯一,而应有一定量的开放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7.控制好问题的“度”。 问题的密度要低,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同时鼓励学生尽量提出自己的问题。(四).提炼出培养学生问题生成的策略1. 从教学文本出发,培养学生阅读准确理解的能力2. 在探究训练中培养学生问题的生成能力3. 在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拓展性问题再生成能力4. 在与学生互动中点拨学生,进一步提升学生问的艺术(五).进一步论证了“问题导学法”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我们分别在2012年9月与2012年12月,

14、教学实验前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公开课进行了记录,并就问题类型及解决问题能力量化分析,见下表:教师学生前测后测前测后测提问次数20 9 18问题水平事实 11 6 1 6理解 7 2 0 1应用 2 1 01综合 0 0 0能否解决问题等待答案做出笔记主动回答简单问题对照班测量前后没什么变化.本学期学校共组织高一高二学生测试2此,统计成绩结果如下表:年级班别人数第一次平均分第二次平均分 高一实验17874.3583.56对照17974.2376.44实验27853.4461.22对照27754.3658.55高二实验16870.8884.55对照16769.5878.44实验26743.2260.

15、58对照26440.2145.772013学年度对新的实验班级所做统计,虽然对象不同,但与2012年差不多。由此可以论证“问题导学法”在提高学生问题意识方面有比较显著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考试成绩的提高也有所帮助,说明学生真正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即使在目前国内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也有了推行的前提。(六).积累了一些可供教学参考的资源 教学案例和课件:曾志娟老师的伴性遗传获市生物新课程教学案例二等奖、唐林涵老师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动画视频问题情境创设、李序蛾老师的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视频录像在学校组织的“新课堂教学”中获二等奖、林晓珍老师的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等论文和反思:课题

16、小组的问题情境创设中问答者的角色转换策略获市三等奖、骆旭老师的高中生生物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和唐林涵老师的培养学生问题的生成策略被学校教改刊物收录,还有课题小组的生物复习课中有效设问及问题生成策略初探案例教学、唐林涵老师的“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及策略研究”-之教师问前认识在学校“五个一”活动中获展示论文、骆旭老师的“问题导学法”中的分组策略获学校新课程改革推荐论文等。六.存在问题和下一步计划 1.学生理解问题导学法,师生相互融合所花时间太长,而学生却是一学年一学年的更换,有的班级还没来得及形成“问题导学”的氛围,还是习惯于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2.问题情境的创设还比较

17、粗糙,而且只是对教材中部分内容和章节进行,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问题导学”资源,也难以适应所有学生。 3.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还不够。从后侧的学生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主动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非常少。 4.学校和社会的评价机制太单一,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为主,而“问题导学”法所花时间长,难以有效促进师生进行此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不是一个阶段性的。而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更新的过程,虽课题面临结题,但我们的研究不会结题。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做出以下后段工作设想: 1.深化研究,在原有“问题情境创设”准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增加形式多样的导学方法

18、,形成更有效的模式。 2.各年级根据自己的教学任务,对各章节进行有效情境创设,设计出一套适合本校以及大部分高中学生生物学习的问题情境案例集。 3.在高三逐步尝试“问题导学法”,摸索适合高三复习的问题教学模式。 4.对新老师和新学生进行“问题导学”的理论宣传和教育,改变原有教学思维,形成一种良好的问题教学氛围,以期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从而改变评价标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七.研究结论和反思 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有很多困惑,也有很多收获。现将我们的主要结论和反思归纳如下。 结论:使“问题导学法”深入人心,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为适应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变指明了方向;改变了以

19、往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证明了“问题导学法”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也为其他学科老师教学提高了新的教学理念;有望为改变现行对学生单一评价机制,而进行多元评价提供一个契机。 反思:课题研究只有规划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范畴之类,并在校领导的指导关心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协调配合之下,才有可能顺利进行并最终完成;任何生物学问题情境的创设都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背景,才能迅速的抓住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问题生成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具有极大的思维自由才能源源不断的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研究是一项长期的、枯燥的工作,

20、需要严谨、细致的精神,对查阅整理的各种资料、课题组开展的各种活动及各成员分析讨论的各种想法观点,都应该及时整理归类,自己平时的零星的心得和反思要及时记录,这样才能研究结果。课题主要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2】.朱建英.小班分组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陈维.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策略与备课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王志强. 生物课堂教学中设问的原则及策略.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6【5】.牛淑芝. 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角色转换. 教育革新 2010年第4期【6】.杨琳不同提问类型初中学生问题意识和学习策略

21、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第27页【7】.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第112页【8】.课堂教学技巧,(美)肯尼斯莫尔著、刘静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9】.刘姣.“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案例教学;生物学通报,2010【10】.孙亚军.案例教学,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1】.阎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科学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12】.好老师在这里,(台)林文虎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13】.樊嗣鸿;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方式探讨J;课程教学研究;2012年10期【14】.吴正香;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现状与思考J;考试周刊;2009年51期【15】.窦玉敏;生物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16】.刘丽菲;高中生物教学情境的创设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