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药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自评报告(2004-2007)南京中医药大学二七年五月目 录第一部分 基本概况21发展沿革 22 “中心”管理运行模式5第二部分 自评报告71 体制与管理72实验教学 143实验队伍 284设备与环境 315特色与创新 326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337自我评价 33附表:药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效对比表34江苏省药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自评报告(2004-2007)第一部分 基本概况1发展沿革江苏省药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下简称“中心”)于2004年10月申报,2005年1月通过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示范性基础实验室建设方案评
2、审,2005年3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正式立项建设。“中心”是“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组成部分。后者成立于1997年,1999年9月通过江苏省教委基础课实验室评估,同年12月授予“江苏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实验中心”铜牌,负责承担全校药学类专业所有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中心”坐落在我校仙林新校区B3实验楼。总面积2670 m2,其中教学实验室1386 m2,教学仪器室854 m2,实验辅助室430 m2。分别设立化学A实验室、化学B实验室和分析仪器测试中心。承担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分析、中药分析、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有机合成、药物合成等10门药学类基础化学必
3、修实验课程,90个实验项目,20万年人实验时数的教学任务。“中心”的建立,促进了我校药学类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实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心”实施校、院二级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对实验室、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教学经费等实行统一管理。“中心”现有人员36人,其中管理干部3名,实验教师25名,实验技术人员8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14名,占人员比例38.89;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者26名,占人员比例72.22。实验队伍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三育人”先进个人1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人, 江苏省优秀
4、科技工作者人,“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人,获香港求是奖学金1人。2005年“中心”以优异成绩圆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实验教学的评估工作,实验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通过在职培训和人才引进,建成了一支稳定的、年轻的实验师资队伍,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中心”运行以来,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连续三年7人获得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论文奖,其中5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大学生获“龙卡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各1项。
5、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2人次获发明专利。第八届“挑战杯” 第九届“挑战杯”第十届“挑战杯”“中心”运行以来,加强了实验教学管理,修订和完善了药学类化学实验教学计划和质量保证体系,对实验指导教师、实验教学文件和实验教材、实验教学任务和组织、实验教学的实施、实验教学的检查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中心”建立了各项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办法,上墙公示50余块,加强了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实验室规章制度“中心”规范了实验室设备的管理,经过清产核资,做到件件仪器设备账物、四项性能指标、生产厂家、出厂编码符合评估标准,并且管理落实到人。在省教育厅的支持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中
6、心”成立以来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以建成国内医药类院校一流的药学类(化学)教学实验中心为目标,从体制与管理、实验人员、实验教学、实验教材、仪器设备、环境与设施六方面入手,初步建成了规范化、网络化管理的药学类(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 “中心”管理运行模式“中心”管理实施校、院二级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下设化学A实验室、化学B实验室和分析仪器测试中心。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实验室管理科教务处 药学院江苏省药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B实验室分析仪器测试中心化学A实验室无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药物分析实验中药分析实验分析化学实验药物分
7、析实验中药分析实验公共服务平台有机化学实验中药化学实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有机合成实验(1)化学A实验室 主要承担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分析和中药分析的实验教学任务。近年来每学年承担1000多名学生近8万人时数的实验教学工作。在培养学生对于中西药的经典化学分析和现代仪器分析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化学B实验室 承担有机化学、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及药物化学等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每个实验室内均装备了整体排风和通风橱。每学年完成约12.5万人时数。(3)分析仪器测试中心 始建于1989年,既是承担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也是学校教科研的公共服务平台。仪器测试中心设备齐全,技
8、术先进。拥有高精密度分析天平、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型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红外分光光度计、薄层扫描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二级质谱联用仪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分析仪器测试中心成立以来坚持科学、开放、高效的原则,致力于促进了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为药物分析测试及其方法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工作平台,为各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多年来除了承担本专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实验外,还为全校师生的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平台和测试服务。近年来共承担的各级各类研究项目50余项,较好的发挥了资源共享和技术支撑作用。对照江苏省
9、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标准和“中心”建设目标任务书自评如下。第二部分 自评报告1 体制与管理1.1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药学教育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保证药学专业质量的重要环节。药学的化学基础课是所有药学类专业的必修课,加强药学专业的化学基础是培养未来创新性药学人才基本要素。创建药学(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将极大地提高我校的药学基础课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层次和水平,促进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推进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适应新世纪国家生物医药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药学类专业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意义。“中心”成立以
10、来,坚持南中医人仁德、仁术、仁人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知识、精湛的技能,求真的科学精神和博爱的人文情怀,强调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学习、实践、创新相互促进的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和实验教学改革思路融入实验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大学生“汉方真宝杯”、科创杯、“挑战杯”,并取得较好的成绩。三年来,“中心”结合药学专业的特点和规律,从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技能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当代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动向,紧紧围绕
11、教学中心任务,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适应药学类专业结构和学生知识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强了综合型、创新型、设计型、探索型实验,淘汰、删减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陈旧实验。通过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较为完整、系统地了解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实践的主要过程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重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加大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的建设力度,加大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力度,规范实验教学管理,逐步
12、形成具有时代气息的实验教学体系。倡导科学研究,培养科学实验素养,实现教学科研互动。不少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或应用于教学。中心围绕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国际著名、国内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在实验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提出将以人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要素与中医药科学文化底蕴有机结合起来,创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一流实验教学体系。重点突出“基础提高研究”三层次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自主实践能力。1.2管理体制“中心”在学校领导下, 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学校成立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和药学院领导为副组长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基础课实验教学工作。“中心”结合中
13、药学国家重点学科发展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目标明确,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了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针对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近五年来,学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实施办法,编制了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估方案,有效地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了监控。实验教学中心制定了配套的的管理制度,实验教学质量考查标准,定期对实验教学质量效果进行检查,严格实验教学过程管理,运行良好。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运行、实验教学质量控制评估相关管理办法如下:(1)管理运行: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教学管理规定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试行)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南京中医药大
14、学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整理及上报制度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室规章制度汇编(2)实验教学、教材、质量控制与评估: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教学检查评分细则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评估方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评估方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评估标准表高等学校专业实验室评估标准(试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南京中医药大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办法南京中医药大学网上评教评学实施办法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建设工作条例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材建设工作条例南京中医药大学自编教材管理办法南京中医药大学实习检查的实施意见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估方案南
15、京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管理暂行工作条例(3)实验队伍:南京中医药大学实习基地优秀带教教师评选实施办法南京中医药大学施祖谷奖教金评审细则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评选办法(4)设备与环境: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科研物资采购暂行规定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科研设备报废制度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科研物资及仪器设备维修制度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科研物资借用、调拨、赠送工作制度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科研物资及仪器设备赔偿制度南京中医药大学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中心”实行人才流动、06年完成校内第二轮竞争上岗、定期考核的管理机制,引进本、硕、博师资7人。1.3实验室开放中心制定和实施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运转
16、良好,开放实验内容多样化,开放时间自主化。根据需要,逐年增加药物分析、分析化学和中药分析课程开放性实验项目。实验室在完成教学计划任务外,开放时间大于必修实验课学时的50%;分析仪器测试中心大型精密仪器面向社会开放,科技服务项目有8项。1.4管理手段初步实现实验教学、基本工作信息和仪器设备的网络化管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实验室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2005年始建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开放管理,挂靠教务处实践教学,设有中心简介,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设备与环境,教学研究,创新园地,实验材料,网上药学本站专题等一级栏目。实验室建设下设:实验室建设规划,队伍建设,队伍结构,培训与考核,江苏
17、省药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规划等。实验室管理下设:实验室管理结构图,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设备维修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开出率等。实验教学下设: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建设、实验课程与内容、教学日历、教学手段与方法、技能与训练、教风、学风,多媒体课件,教学成果等。设备与环境下设:实验设备,化学A实验室,化学B实验室,中药形态实验室,药理实验室,炮制实验室,药剂实验室,生物制药实验室,制药工程实验室,药物化学实验室,药物分析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中药标本室,开放实验室等。教学研究下设:教改课题,论文、论著,教改成果等。创新园地下设:大学生科技作品,大学生创新成果
18、等。实验材料下设:常用化学试剂价目表,常用化学试剂配置方法,实验动物等级、品系,动物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等。网上药学下设:文件上传,资源下载,实验教学课件、视频,国内外仪器设备网站按照江苏省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要求和药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四年建设规划中提出的“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实验室人、财、物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使实验室的管理真正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的目标。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规章制度、建设规划、实验教学基本数据、实验试剂配制、实验动物管理等制度上网,初步建成教学实验中心网络化管理平台,目前正在进一步补充内容,向实验教学程序化、规范化、网络化管理目标努力。(网址:2实验教
19、学2.1实验教材院领导高度重视实验教材建设和更新,建设期内主编规划实验教材2本,自编实验教材7本,更新教材3本,实验教材能体现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如药化教材在原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加入UV,IR等波谱鉴定的方法,加强多学科技术的运用。药分将单一的验证性实验变为综合性实验,全面进行定性鉴别及定量分析,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实验项目依据药学类和非药学类的不同要求选择开设。又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三门课程的实验教材均采用自编教材。以前,曾使用与理论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但是由于教材的适用面较广,也就无法很好地与本校的专业特点以及实际的仪器设备结合起来。因此,我们根据我校中药类、制药类、
20、药学类以及中医类专业的特点,在充分利用仪器设备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多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教学经验的总结,分别编写了这三门课的实验教材。但在实验内容上,根据不同的专业,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实验项目。2.2教学内容所有必修实验课程均有符合培养目标和要求的教学大纲。实验内容包括基本实验、提高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等)、研究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其中基本实验的比例占50%左右。根据课程的特点,基础课程以基本实验内容偏多,如分析化学,而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如药物分析和中药分析则以提高型实验多为。有的及时引入科研成果的新技术,如气相色谱法中采用顶空的方法来测定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
21、基本实验是实验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工具。天然药化实验内容中设置了包括各种常用提取,分离,反应,鉴别方法的内容,比如渗漉法提取,连续回流法提取,盐析法分离,pH梯度法分离,重结晶,常见类型成分的鉴别反应,硅胶,聚酰胺,纸层析等常见层析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增置了一些实验内容,比如大黄中蒽醌苷元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鉴定和水解等实验。通过以上基本实验技术的讲授和操作方法的训练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研究的能力。学生在经过各课程实验训练的基础上可以综合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参与创新型研究。很多学生参加了各层次的创新竞赛并获得各类型的奖励。针对不同专业,在实验项目
22、的安排上各有侧重。比如有机化学实验,药学类学生的课时是54学时,安排完成以下14个实验:普通蒸馏、低沸易燃性液体的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汽蒸馏、固体有机物熔点测定、微量沸点测定、苯甲酸的精制、萘的精制、有机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鉴定、醇、酚、醚的化学反应、醛、酮类的化学反应、1-溴丁烷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中医类学生的实验课时为24学时,安排以下9个实验:普通蒸馏、低沸易燃性液体的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汽蒸馏、固体有机物熔点测定、微量沸点测定、苯甲酸的精制、有机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鉴定、醇、酚、醚的化学反应。之所以如此安排,是考虑到药学类学生后续课程以及毕业后工作及继续深造的需要,
23、从而除了提高学生的基本单元操作能力外,侧重于合成思路的设计、对产品分离纯化及检验方法的选择方面;而中医类学生以后直接接触化学操作的机会相对较少,所以侧重于基本单元操作及验证性实验。2.3教学方法及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中心”自成立就提出并实施实验课程建设及实验教学内容按“基础提高研究”三层次推进,该教学方法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显示出突出的效果。为了实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中心”利用学生空余时间(主要在双休日和寒暑假)全方位开放实验室,提出并实施“提高拔尖早期介入科研”三层次开放实验教学方法(课外),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并
24、在国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心”十分重视实验教学的现代化建设,建成了实验教学网站。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小组组织下,制作了“仪器分析”视频,用于学生课前和课后的辅助学习,也可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网络课件统一了授课的内容与教学要求,避免了因教师而异的弊病。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分别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如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课程均采用循环式安排实验,大大减轻准备工作量,提高仪器的使用率,同时也节约了成本。分析化学课程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自摄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视频,并制作了光谱仪器正确使用
25、的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挂在网页上,起到很好的效果,即让学生掌握了使用的要点,又满足了实验教学的需要。为了的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药化课程的教师针对各专业学生学科方向和学生自身的化学基础的差异,经仔细研究,确定了一整套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案。主要表现在根据不同院系和专业的学生使用不同学时和内容的教学大纲。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重心由单纯的讲授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向学生自己思考在各专业的科研和生产实际中这个实验能怎样应用,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转变。此外,在实验教学中本教研室教师还注重现代技术的应用。比如运用画图软件解释某些化合物分子中基团的
26、构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物质特殊的化学和波谱性质。2.4教学成果“中心”建立以来,实验中心教师和专职人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研活动,共承担校级教改项目2项,发表有关教学改革论文9篇,出版教材2部,自编实验教材7本,获校级精品课程1门,中药学获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中药炮制学获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科研方面共承担各级课题1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项目7项,省级项目3项,厅局级项目7项。发表科研论文92多篇。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3项。发明专利2项。(表1-5)。表1 “中心”发表教学论文一览表(2004年-2007年)序号论文题目作者期刊名称年;卷(期)1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
27、学浅议房方中华现代教育杂志2004,3(6)2中药化学教学体会吴玉兰中国现代教育研究杂志,2006,103多管齐下应对扩招形势下的分析化学教学张丽(1) ,曹雨诞(2),于生(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3(4)4药品标准国际化背景下的药物分析教学探讨曹雨诞(1),张丽(2) 中国现代教育研究杂志2005,6(2)5浅谈中医药院校的分析化学教学池玉梅(1), 于生(2)中国现代教育研究杂志2005,126浅谈中医药高校实验教学的改进池玉梅(1), 于生(2)江苏高教2006,107分析化学教学初探张丽(1)中华特色医药论坛杂志2007,28无机化学教学方法讨论吴玉兰中医教育2005,24(
28、4)9chemoffice 2005在波谱分析教学中的应用陈佩东光谱实验室2006/03表2 “中心”实验教师承担科研课题情况(2004年-2007年)序号起止时间课题来源课题名称作者经费(万)完成情况12005-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析中药材猫爪草探索现代分析技术与中药有效成分(群)研究有机结合的模式(20475027)池玉梅23在研22006-2009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中药饮片炒炭技术和相关设备研究丁安伟50在研32006-2009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中药饮片煅制技术和相关设备研究蔡宝昌李祥50在研42002-2003科技部“十五”攻关荆芥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2001BA70
29、1A11)丁安伟20通过验收52003-2005科技部“十五”攻关蒲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2001BA701A55-27)丁安伟30通过验收62003-2005科技部“十五”攻关小蓟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2001BA701A55-40)丁安伟30通过验收72003-2005科技部“十五”攻关石膏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2001BA701A55-32)李祥30通过验收82003-2005科技部“十五”攻关决明子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2001BA701A55-41)陈建伟30通过验收92003-2004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江苏地产中药明党参中有效成分多糖的结构及活性研
30、究(BK2002035)李祥6通过鉴定102003-2005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江苏道地药材明党参药效物质基础与GAP规范研究(BK2003107)陈建伟7通过验收112002-2004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药用菌双向性固体发酵药效物质基础研究(02KJB360004)陈建伟3通过结题122002-2004江苏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基金纳米药物载体在中药ST制剂中的应用研究丁安伟5结题132005-2006江苏省教育厅外聘专家项目槐芪菌质中黄芪甲苷的生物转化研究陈建伟1.2通过验收142003-2006南京市科技局三峡项目天麻有性繁育产业化研究(200011008)陈建伟2在研152005-2008
31、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垂盆草抗肝炎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H05065)潘金火1在研162005-2008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甘遂饮片的炮制机理研究(H05075)丁安伟2在研172003-2005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中药中有害物质检测与研究张 丽2通过验收182004-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极端环境诱导的一种新型多胺的分子结构和功能(30370850)李祥(3)23结题192003-2005省科技厅板兰根抗病毒成分提取、分离研究(DK0352140)李祥(3)30通过验收表3 药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表论文(2004-2007)序号论文名称作者期刊杂志年;卷(期)1石膏炮制前后的生肌药效比较
32、研究李 祥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062中药石膏X射线衍射分析及指纹图谱的确定李祥世界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1/023加味四妙丸中总有机酸的总量测定及分离纯化研究尹莲中成药2006/044治疗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的筛选研究尹莲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045四妙加味方中生物碱成分配伍变化的初步研究尹莲时珍国医国药2005/016四妙丸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概述尹莲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017NOESY谱在地胆草倍半萜内酯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梁侨丽波谱学杂志2004/038光叶番荔枝叶子化学成分的研究(一)钟长斌中国医疗前沿2007/029化合物ent-kaur-16-en
33、19-oic acid对胃癌BGC823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钟长斌黑龙江医药2006/0110化合物ent-kaur-16-en-19-oicacid对小鼠S180瘤株抑制作用研究钟长斌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0311化合物ent-kaur-16-en-19-oic acid的含量研究钟长斌中医药导报2006/0112板蓝根水提取液中的化学成分何立巍药学学报2006/1213海嘧啶对细胞膜功能及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何立巍天津中医药2006/0214板蓝根水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何立巍中国药房2006/0315板蓝根抗病毒有效成分研究进展何立巍中医药信息2005/0516超微粉体技术对穿心莲药
34、材中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溶出率的影响邱蓉丽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0617蒲黄活性部位的药效学筛选研究陈佩东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0518山杨的化学成分研究陈佩东中草药2006/0619山杨树皮中的一个新酚苷化合物陈佩东中草药2006/1120莪术的化学成分研究陈佩东中药材2006/0721生、煅石膏的扫描电镜观察陈建伟中南药学2006,/0522不同生长时期明党参中甘露醇含量变化的研究陈建伟(2)中医药学刊2006,24/0723糖尿平胶囊质量标准研究李祥(2)时珍国医国药2006,17/0324HPLC测定痛宁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李祥(2)中成药2006,28/0625光叶番
35、荔枝种子的化学成分李祥(2)中国天然药物2006,4/326灵芝和灵芪菌质多糖的含量动态变化初步分析陈建伟(2)中医药学报2005,33/627韩茵陈等3种药材基源rDNA内转录间隔区的序列分析鉴定陈建伟(2)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128决明子炮制历史沿革研究概况陈建伟(2)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29HPLC测定炒决明子中总大黄酚的含量陈建伟(2)中成药2005,27/530乌爪参多糖提取分离的工艺研究陈建伟(2)医药导报2007,26/0431炒酸枣仁皂苷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吴玉兰中药材2005,28(3)32延胡索药材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房方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
36、19(1)33聚谷氨酸高吸水树脂的表征李贺敏化工时刊2006,20(9)37聚谷氨酸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工艺研究李贺敏江苏化工市场七日讯2006,2838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周灵君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6,28(4)39乙炔选择加氢催化剂的研究徐春蕾江苏化工市场七日讯2006,34(2)40中药中的无机元素及其存在形态(I)支兴蕾化工时刊2006,20(10)41药用真菌新型固体发酵工程与槐芪菌质的研制池玉梅(2)中国药学杂志2004.342碱性基团在介孔分子筛上的表面功能化反应曹雨诞(1)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4.443HPLC-MS法测定犬血中环维黄杨星D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池玉
37、梅(2)中国天然药物2004.544HPLC同时测定颈复康颗粒中葛根素、芍药苷的含量 池玉梅(3)中成药2004.545分析化学教学初探张丽(1)中华特色医药论坛杂志2004.646荆芥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张丽(1)、包贝华(2)时珍国医国药2004.747自然铜的炮制机理研究张丽(2)时珍国医国药2004.1148复方柴胡喷雾滴鼻液工艺的研究潘金火(2)抗感染药学2004.1249HPLC-ELSD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内酯的含量单鸣秋(1)、张丽(2)、曹雨诞(3)中草药2004.1250荆芥炭饮片质量标准研究 包贝华(2)、张丽(3)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251HPLC-ELSD法测
38、定仁术健胃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张丽(1)中成药2004.1252多西他赛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单鸣秋(1)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1253RP-HPLC法测定荆芥穗中胡薄荷酮的含量张丽(1)、单鸣秋(2)中草药2004.1254HPLC双波长法测定葛根芩连微丸中葛根素、黄芩苷的含量 池玉梅(3)中成药2005.155HPLC法测定妇舒保凝胶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潘金火(2)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56双波长梯度洗脱法测定通脉颗粒剂中葛根素及阿魏酸的含量池玉梅(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357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酒中总黄酮的含量 张丽(2)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358
39、正交优选法筛选荆芥炭炮制的最佳工艺张丽(1)、包贝华(2)中草药2005.359HPLC-MS(TOF)法测定家兔血浆中黄芪甲苷的浓度 池玉梅(4)中成药2005.359炒酸枣仁中酸枣仁皂苷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包贝华(3)中药材2005.36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肝冲剂中大黄素的含量 包贝华(2)、张丽(3)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361小蓟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述要张丽(4)中医药学刊2005.462荆芥饮片的炮制工艺研究 张丽(2)、包贝华(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563荆芥饮片中胡薄荷酮的含量测定 包贝华(2)、张丽(3)中国中药杂志2005.564RP-HPLC测定
40、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注射液含量及有关物质单鸣秋(3)中国药学杂志2005.665LC-MS测定当归补血微丸的溶出度 池玉梅(4)中成药2005.766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消炎冲剂中黄芩苷的含量 包贝华(1)、张丽(2)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867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西布曲明中有机溶剂残留量于生(1)、单鸣秋(2)、曹雨诞(3)、张爱华(4)中南药学2005568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葡金胶囊中花青素的含量包贝华(1)、张爱华(3)、张丽(4)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669荆芥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张丽(1)、包贝华(2)江苏中医药2005.870小蓟及小蓟炭止血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张丽
41、3)时珍国医国药2005.1271荆芥穗挥发油的质量标准研究张丽(1)、曹雨诞(2)中草药2006.272参柴滴丸的质量标准研究包贝华(2)、曹雨诞(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573固相萃取HPLC-MS(TOF)法测定人血浆中雷米普利拉的浓度池玉梅(2)药物分析杂志2006.274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材中的铅含量张丽(2)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7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胆石颗粒中5种游离蒽醌的含量单鸣秋(1)、张丽(2)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976雷公藤药材存贮期间成分变化的研究池玉梅(2)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477HPLC法测定巴戟胶囊中淫羊藿苷含量池玉梅(1)
42、张爱华(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678HPLC-MS(TOF)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螺旋霉素、的浓度池玉梅(2)药物分析杂志2006.1079原子光谱法测定中药材中的铜含量张丽(2)、曹雨诞(3)时珍国医国药2007.280酸枣仁炮制品中总皂苷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吴玉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0(3)81酸枣仁炮制品中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大鼠实验动物模型的影响吴玉兰江苏中医药2004,25(5)82聚四氟乙烯表面等离子体修饰氨基及XPS分析周灵君化工时刊2004,18(10)84Synthesis of Time-resolved Fluorescent Chelator BCPDA and Conjugation onto Glass Slides周灵君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2004,6(2)84聚丙稀片基不同气氛下等离子体改性及DNA原位合成研究周灵君化学学报2004,62(15)85散偏口服液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房方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