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工作现场会区长讲话.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004491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叶工作现场会区长讲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茶叶工作现场会区长讲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茶叶工作现场会区长讲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茶叶工作现场会区长讲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工作现场会区长讲话.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茶叶工作现场会区长讲话 同志们:继年9月在中义乡首次召开全市茶叶工作现场会以来,各有关乡镇紧紧围绕宜茶地区人均一亩茶目标,积极贯彻“扩量、提质、创牌、增效”八字方针,取得了我市茶叶经济发展的重大突破,茶叶产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平台、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期,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茶叶工作现场会,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刚才同志就我市当前如何拓展茶叶发展空间作了系统阐述,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同志对我市近年来茶叶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排,我完全赞成。会议还排了赴龙眠乡实地参观“茶叶上山”,听取了该乡的经验交流,很受启发。下面,我着重

2、就加快全市茶叶经济发展的机制问题讲四个方面的意见。一、关于领导机制茶叶是我市山区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加快发展茶叶经济就是建设山区的富民工程,我们几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山区茶叶经济这几年有跨越式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市乡两级党委政府强有力地推动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何把这项富民工程继续推向深入,让山区群众从发展茶叶经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这是摆在我们各级各部门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上个月赴山区乡镇调研,不少同志向我反映了当前茶叶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三降一升”。“三降”是:一是老百姓的小农意识浓厚,规模化种茶的积极性下降;二是茶叶经济投入大又不能为财政增收,少数乡村干部

3、服务的热情下降;三是有些农户只顾眼前利益,造成部分地区茶叶品质下降;“一升”就是可利用开发的荒地逐渐减少,发展茶叶经济的生产成本上升。“三降一升”不仅影响了当前茶叶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更直接冲击了我们乡镇领导同志的思想。对待“三降一升”问题,如果消极应付,满足于步子不大年年走,成效不大年年有,我看这是下策;如果就问题论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按比例”增长、按部就班发展,我看这也只是中策;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从领导机制入手,以工业的理念来抓茶叶经济,我看这才是上策。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乡镇工作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换,对乡镇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委今年上半年要求各镇乡街道积极转

4、换职能建立“三三制”,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发展活力。对我们山区乡镇而言,建立“三三制”同样必须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茶叶经济为核心,真正从源头上、从领导机制上来保障和推动我市山区经济特别是茶叶经济加快发展。二、关于投入机制农业是弱质产业,山区是贫困地区。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对山区开发式扶贫不放松,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山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尽管我们特别是一些市直帮扶单位对山区的投入不能得到回报,但我们仍然感到十分欣慰和问心无愧。因为对山区的投入换来的是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换来的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无为、枞阳、潜山等县相比,没有“贫困的帽子”,意味着我们能获得的政

5、策扶贫少而又少。但我们依靠自身的“造血”功能,逐步地改善山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徐后公路的终点是潜山县的后冲村,和这个村同处一山的还有我们大塘乡,大塘乡这边是柏油路,而后冲村则是土路,中义乡和舒城县接壤的地方也是这样,他们都等着国家扶贫资金铺油路。几年前后冲村民的生活让人羡慕,如今的发展比后冲村要快多了。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增加对山区的投入十分有限,靠财政投入太少,靠银行贷款太难,靠自身积累太慢。相信我们每个乡镇都能深刻地感受到扶贫资金不够用,投入就象无底洞。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我们必须整合资源,集中财力,逐步建立和完善发展茶叶经济的投入机制。一是建立小花茶开发专项资金。

6、要保持每年从扶贫资金中划出40万元,重点用于扶持高标准无性良种茶园建设。市财政每年要排20万元专项资金,各乡镇也要自筹资金,切实加强小花茶品牌创建和新产品开发。同时要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确保每年100万元的小花茶开发专项资金落实到位。二是要用足用活小额信贷政策。要大力推进小额信贷融资工作,对种茶大户、茶叶加工厂普遍建立信用档案,提供便捷的融资环境,引导大户扩大生产规模和提升档次。三是引导帮扶单位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发展茶叶。市小花茶开发工程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牵头制订出台帮扶单位扶持资金使用意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帮扶资金主要用在发展茶叶经济上。三、关于市场机制中国的“十大名茶”,

7、几乎是三分天下有其一。饮誉海内外的毛峰、祁门红茶、六瓜片,都有百年以上的悠久历史,他们的市场占有份额我们无法相媲美,但是他们赢得市场的致胜法宝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那就是孕育了一大批茶叶龙头企业,从而推动茶叶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地区主产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和屯绿等名茶。其中毛峰、太平猴魁,多生产加工名优茶,而屯绿等炒青类茶叶多加工为普通大宗茶出口。以市州茶厂为代表的毛峰生产企业,集聚了当地的中小茶厂,着力打造茶文化品牌,使得“”牌毛峰成为国内最主要的接待礼茶,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颇有知名度。在太平猴魁生产厂家中,则以“猴坑”牌为代表,猴坑太平猴魁茶厂打“原产地、生态”牌,使原产地猴坑乃至整个新明

8、乡一带的茶叶价格飙升,农民增收显著。而炒青类的大宗出口茶,则以翡翠绿茶公司、新源有机茶公司为群龙之首。翡翠公司为在南地区建立有机茶开发示范区树立了榜样。公司有机茶园基地将由原来的5760亩扩大到近2万亩的规模,实现年产销有机系列茶3000吨以上,创汇1000万美元。未来他们的技术辐射将达到达10万亩茶园面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机制,延伸有机茶开发的产业链、服务链,可使3.6万农户受益。区主产六瓜片、霍山黄芽和金寨翠眉。以“”牌为代表的霍山黄芽,着力开发有机茶,崭露头角。其他地方名茶如敬亭绿雪、舒城兰花等也在积极挖掘自身的优势,开拓市场。近年新崛起的天方茶业集团,在其保健茶成功打入全国市

9、场后,也大力开发高档名优绿茶,现已成为省级龙头企业。随着我市茶叶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市内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茶叶产品、半成品的交易市场。在山区乡镇,茶叶原料收购市场和收购点也初步形成,并具有一定的规模。围绕初级产品、半成品交易市场,如何培植、引进茶叶龙头企业,并引导其做大做强,这是当前我市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和发展壮大茶叶市场的必由之路,必须在培育龙头企业上做文章。适度规模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改变我市目前茶叶生产投入不足、规模较小、经营分散、效益不高的状况,就必须更新思想观念,转变经营方式,把茶园推向市场,将农村单位、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等多种社会组织和个人引入到茶叶产业开发的主战场,形

10、成茶叶生产经营的大家庭。要不遗余力培植茶叶龙头企业,在合法有序、自愿互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下,茶厂之间相互联合,组建集团,共同开发,将资本与资源优化配置,用集团的规模优势和合力,参与市场开发和竞争。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开发大产品、培植大市场、挖掘大效益。今年龙眠乡引进龙达集团投资开发100亩生态旅游观光茶园,不仅是龙眠乡创新思维发展茶叶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有助于我们克服思维定势,穿越市场的时空概念来引导全市茶叶经济发展。四、关于服务机制目前山区群众对发展茶叶生产有很高的积极性,这是深度开发我市茶叶产业的重要有利条件。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切实保护好广大群众发展茶叶经济的积极性,有目的、有选择

11、、有重点地做好服务大文章。一要在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上做好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没有过硬的品牌,就没有市场、没有效益。市茶叶办应当制定规划,积极引导,统一原料标准、统一制作工艺、统一商品包装、统一质量、统一品牌,集中力量上批量、上档次、上规模,以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占领市场,加快我市茶叶产业化的开发步伐。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在继续重视春季高、中档茶叶生产的同时,要加快对夏秋季中、低档茶的研究、开发步伐,充分利用丰富的叶料资源,挖掘增产潜力。二要在依靠科技、强化管理上做好服务。我市茶叶生产中一个较为共性的问题是科技含量不高、管理粗放。要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提高整体效益,就

12、要在增加科技含量、强化科学管理上下功夫。产业的发展、基地的建设,良种苗木是基础,推广茶叶无性系良种,是当今世界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也是茶叶资源综合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加快我市茶叶产业的开发步伐要从茶叶生产建园开始,良种选育、无性栽培,无公害管理以及茶叶制作中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向科技、向管理要质量、要品牌、要效益。要进一步强化农业技术部门人员的责任,压担子、定责任,让他们在发展茶叶经济中有所作为。三要在加强茶叶协会上做好服务。市乡两级茶叶协会要代表本地区、本行业参与涉及行业发展、行业改革、行业产业政策的调查和论证,提出有关茶叶经济发展

13、对策。要指导帮助会员提高茶叶加工水平、改善经营管理,为会员提供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技术培训,做好技术咨询、信息交流、市场开拓、茶事招商、品牌培育和产品推介诸方面的服务工作。要进一步制订实施行规行约,加强行业自律,树立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促进协会成员共同受益。同志们,发展茶叶经济,致富山区群众,我们责无旁贷。我相信,只要各级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精心谋划,大力扶持,真心服务,我们的茶叶经济肯定是大有希望的。 同志们: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目的是通过现场观摩比较,分析当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形势,进一步动员部署,紧紧抓住当前的有利时间,再鼓劲、再加压,全面掀起今冬明春农田

14、水利基本建设热潮。会议第一阶段,我们参观了部分乡镇水利工程现场,实地感受了冬修水利的浓厚氛围。刚才,夏四个乡镇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其中不乏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局长通报了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副县长就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和安排,我完全同意。希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的治水问题,提出一些课题供大家研究思考:一要确立治水新理念。建国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患治理,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县防洪抗灾能力明显增强。应该说,取得的治水成绩十分显著,彪炳史册,为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从今年防

15、汛抗旱情况看,我县易涝易旱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洪涝旱灾对我们的威胁也没有根本解除。要从根本上解决困扰的水患问题,必须确立治水新理念,并作为长期的工作方针,坚持不懈地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这个新理念就是“高度重视水源建设,大力整治水患,有序开发水资源”。高度重视水源建设,就是要保障我们的人畜饮水、农业生产用水、城市发展用水和工业发展用水;大力整治水患,就是要进一步提升防洪等级,真正实现防洪保安;有序开发水资源,就是要通过水资源开发,使我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打造水景观,彰显江南水韵之城的形象。二要制定治水新规划。今年是“”收官之年,面向“十二五”,必须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攻坚克难、务求

16、实效”的工作要求,实现水源建设上新台阶、中小河流治理有新跨越、防洪保安能力有新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有新突破。具体来说,第一,要全面完成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目标是到“十二五”末,现有40座中小型水库全部达到一类水库标准。这是我县水利规划的一个重要节点。第二,要大力治理新老川河,使城区及上游地区,即第一联合圩、南丰圩、建设圩和保丰圩的防洪标准达到五十年一遇,其他区域达到三十至四十年一遇。“十二五”期间的防洪保安体系就要按照这个标准实施建设。同时,要有效整治钟桥河,通过整治,使其既能成为县城区与开发区之间的景观河,也能成为开发区工业发展的第二水源。第三,要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把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

17、建设、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密切结合起来,着力打造水景观,使我县一些水库、水源工程和水利工程能够成为今后旅游休闲度假的目的地,从而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三要拓宽投入新途径。关于水利建设的投入,要以争取重大项目为重点,以整合财政资金为支撑,以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为抓手,拓宽投入渠道,增加有效投入,提升投资效益,实现既定目标。在争取重大项目方面,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江大河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防洪能力”。目前,我们已抓紧申报了新老川河、钟桥河等一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下一步,要继续加大项目编报和争取力度。在整合财政

18、资金方面,目前33项涉农项目资金,分散在各个部门,如同撒胡椒面似的使用,难以形成合力,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所以,要实施好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和惠及民生的面上工程,必须下大力气整合各项财政涉农资金,集中力量,集中投入,解决问题。同时,要加快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这项工作虽然倡导了多年,但进展不如人意,空间仍然很大。必须下大功夫破这个题,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方面,我觉得这是解决治水问题的根本。近年来,随着农业税全面取消、农村税费改革实施到位,群众投身水利建设的主体作用淡化了,过去是“运动员”,现在变成了“裁判员”;过去是挑圩者,现在变成了指点者;过去群众参与的多

19、元投入主体也变成了政府单一投入主体,现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部由各级政府组织实施,财政资金的投资引导效益得不到彰显。所以,怎样把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恢复起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进一步拓宽投入渠道,增加有效投入,需要我们,特别是各乡镇的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四要建立管理新体制。破解管理体制问题,要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领导机制必须建立。从目前我县已建成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看,有的是猴子掰苞米,掰一个丢一个,耗费巨额资金建设的各类水利工程,有人用、无人管、无人修的状况确实存在;时间一长,工程效益大打折扣,有的功能甚至丧失殆尽,不仅造成的浪费惊人,而且长此以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难有

20、完成之日。二是建管并重的管理体制必须建立健全。既要建好水利工程,更要管好用好水利工程。三是保障水利工程效益发挥的长效机制必须建立。之所以出现上述的这些问题,除了领导机制、管理机制没有建立健全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保障机制。按照“谁收益、谁负担”原则,村级组织毫无疑问是管护和维修主体,但是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都非常薄弱。这就意味着每年县、乡两级政府,必须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设备维修。请财政和水务部门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今年就要破题解决,强化保障。五要明确治水新要求。作为水旱灾害频发的地区,我们在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理念的同时,也要恪守稳定是第一责任。要稳定,必须治好水。要治好

21、水,第一,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第二,分管领导要精心抓;第三,要严格“五制”科学抓,“五制”即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工程管理合同制、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第四,要加强督查盯紧抓。现在50万元以下的小水利工程,通过竞争性谈判确定施工企业,但是千万不能一包了之,必须切实担负起责任,加强监管,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同志们,之所以提出这五个方面课题,旨在与大家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希望能够尽快形成成果,进一步推动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从根本上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真正做到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惠民生。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除陋习、树新风”专项工

22、作会暨创建“省级生态区”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再掀城乡环境治理热潮,扎实开展我区创建“省级生态区”工作。刚才,相关领导作了具体工作部署,通报了有关工作情况,大家要认真落实。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一、深刻认识“除陋习、树新风”行动暨创建“省级生态区”的重大意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除陋习、树新风”行动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当前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良好的城乡环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期盼,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区今年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中心工作,对我区建设“现代物流商贸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宜居宜业生

23、态环境城”具有深远意义。各单位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的高度,把“除陋习、树新风”行动作为促进我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又一件大事,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抓紧抓实。建设生态区,必将大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升级、大力推进“环境立区”战略进程、大力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生态区,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有利于促进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永久活力。区作为全市的城乡统筹试点区,我们既要为今天的发展努力,也要为明天的发展负责,把思想认识切实统一到建设生态区工作上来,加快转变

24、发展理念,齐心协力推进生态区建设,使我区率先走出一条“农业原生态、工业可循环、服务业可持续”的发展新路。二、深刻剖析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暨创建“省级生态区”的主要问题和难题从全市每月测评、每月公布、每月站队排位的督查考核通报和平时的调查了解来看,我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还存在四方面突出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深。部分干部没有从常态化、制度化去思考、研究和解决城乡环境治理问题,认为环境治理是“一阵风”、“搞形式”,存在被动接受、完成任务的心态,激情不高、“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工作进度不快。6月底前,全区预计完成老“五线”沿线乡镇、村庄环境综合治理,但目前看来,多数乡镇离目标要求还有很

25、大差距。三是治理效果不佳。一些小区、院落、场镇村社、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差,“五乱”现象有所反弹。四是发动群众不够。很多地方没有把农村、街道、社区的群众真正发动起来,没有把学校的师生和机关的职工发动起来,“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创建“省级生态区”工作方面,存在主要困难有:一是生态系统脆弱。我区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洪涝季节经常发生各类地质灾害,对维护生态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二是基础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建设“省级生态区”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资金投入不足。四是主要指标特别是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公共面积与

26、考核要求还有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找准原因,落实人员、落实措施,下大功夫认真解决。三、全力推进城乡环境治理暨创建“省级生态区”各项重点工作方案,明确查纠的具体措施、处罚的具体标准,迅速组织实施,务求推进实效。(二)关于“省级生态区”创建工作。我区的创建目标是:在年力争创建成为省级生态区,到2018年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区。目前创建工作已经箭在弦上,务必出重拳、抢先机,突出抓好以下五项主要任务。一是加快推进循环生态经济建设。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是加快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要做好节能减排这项工作,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利用工业“三废”创造财富,淘汰

27、落后生产工艺,降低能耗、物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以低消耗、无污染或少污染、高产出、循环型为特征的生态工业和第三产业。二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要加强污染综合防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水、大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综合治理。要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实施节水措施,鼓励发展节水型产业,加强建设用地管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三是加快建设优美舒适的生态人居环境。要统筹城区的点、带、网状绿化规划,坚持多林种、多树种、多色彩、多配置的原则,开展河道旁立体绿化,形成简洁自然的水景格局,拓展主干道路绿化

28、,构建景观风景线,加大街区和休闲区绿化,提升城市绿化品位。要进一步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提高环卫养护水平,整顿道路交通秩序,规范工商营业秩序,着力在繁华区域和重点路段塑造规范、整齐、靓丽的街景,着力创造美化、净化、静化、有序的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着力营造城市个性风格。四是加快构建文明先进的生态文化。大力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教育,培育和引导符合生态导向要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全面提高公众生态意识和整体素质,逐步在全区形成具有生态特征的人文精神。要加强国民生态教育,开展生动活泼的生态教育宣传和“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环境公益活动,努力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要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的公众参

29、与机制,鼓励发展民间环保组织,推行环保问题听证会制度,拓宽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和监督渠道。要广泛推行生活垃圾的定点分类处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激励公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提倡节约、爱护生态环境的社会价值观念。五是加快提升全面高效的生态能力。围绕生态区建设的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加快生态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形成决策科学正确、调控到位有效、统筹全面兼顾、监管严格有力的格局。通过增强五个能力:即增强决策能力、增强科技能力、增强监测能力、增强监察能力、增强应急能力构筑生态区高效的能力支撑体系。四、健全完善推进城乡环境治理暨创建“省级生态区”工作保障机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生态

30、区,两项工作都是长期任务,关键在于常抓不懈。各责任单位务必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充分激发整合各方面力量,凝聚全党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一要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把这两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大事来抓,作为要事来办,“一把手”要带头抓、作示范,主动研究,解决问题,形成统筹协调、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要健全宣传发动机制。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人人支持和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人人知晓环境保护法规,把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三要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创建“省级生态区”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领导,做到责任不留空挡、任务不留死角,把工作落实到岗

31、位、落实到人头。四要健全协同推进机制。把城乡环境治理、生态区建设工作与当前我区的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城市创建、招商引资和项目攻坚等工作结合起来,协同推进,全面突破。五要健全投入保障机制。要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将环境治理、生态区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一方面该向上级争取资金的必须大力争取,该向社会筹集的必须想办法筹集,确保资金投入有保障。六要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创建“省级生态区”工作纳入各单位各部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区城工局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牵头责任部门,区区环保局作为创“省级生态区”工作的牵头责任部门,要主动与区委督察室、区目标办等部门,定期不定期开展督察督办,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加强督促检查。对各单位好做法、好措施、好成效,要及时通报推广;对存在的问题,要本着及时纠正的原则,第一时间通知责任单位,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对连续督察考核排位靠后,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单位和责任人,要严格追究责任。同志们: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暨创建“省级生态区”是一场攻坚战。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创业精神,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扎实工作、克难攻坚,为推进“三个加快”、实现“三个率先”作出更大贡献! 17 /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