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企业公司疫情常态化防控工手册疫情防控指南详细版.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10054 上传时间:2025-07-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企业公司疫情常态化防控工手册疫情防控指南详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1企业公司疫情常态化防控工手册疫情防控指南详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1企业公司疫情常态化防控工手册疫情防控指南详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1企业公司疫情常态化防控工手册疫情防控指南详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1企业公司疫情常态化防控工手册疫情防控指南详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2021企业公司疫情常态化防控工手册疫情防控指南详细版 2021企业公司疫情常态化防控工手册防控指南(详细版) 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我国疫情操纵的非常成功,现在疫情总体上处于零星散发状态,但是随着天气变冷,多地疫情呈反弹趋势,陆续出现确诊患者,甚至局部地区发生聚拢性疫情,突发情况会打乱我们的正常秩序,疫情并未结束,形势依旧严峻。春节假期马上来临,为了进一步实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措施,提醒大家,病毒仍在肆虐,防疫仍需加强。为推动生产企业进一步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管理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认真实施国家、集团公司防控各项规定要求,加强组织

2、领导,尤其要加强节假日期间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企业主要领导亲自负责、亲自部署安排,做好本单位防控工作,强化防控值班值守,切实保障生产经营秩序。 2.明确防控责任 各企业是防控的责任主体,各企业主要负责人是防控第一责任人,要严格实施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从严操纵、审核、组织举办各类涉及人群聚拢性的活动,有序推动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细化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工作细节、关键步骤实施到位,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3.严格劳动纪律 认真实施集团公司相关要求,严格实施领导干部值班带班和请销假制度,非必要不出差、不外出。 各单位严控人员因私流淌、外出等活动。要求员工旅游踏青不出省、访亲

3、探友不聚拢。如因特别原因确需前往驻地省外地区或者中高风险地区时,在动身前应在本单位履行审批报备程序。 单位要对员工的出行线路、出行方式进行跟踪管理,并提前进行防控知识及措施的教育培训。 4.细化防控措施 依据区域风险等级和疫情实际精准精细开展防控,按照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原则,进一步细化实化防控各项措施,科学研判疫情涉及范围、严峻程度、社会影响等因素。 依据各地应急响应级别和疫情风险等级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完善防控策略,制定和完善针对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防控措施,在工作力量配备、防控物资调配、应急机制完善等方面充分保障。 5.加强日常防控 严格实施体温检测、场所消毒、分散就餐等措施,全面

4、压减各类会议,不组织大型活动。鼓舞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严格操纵规模,认真实施发热人员日报告制度。 对重点场所防控要严格实施单位主体责任,建立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防护物资储藏,减少举办人员聚拢性活动,提倡电子化办公,设立应急隔离区域和做好清洁消毒等提出有针对性防控要求。 对重点单位防控要实施单位主体责任,建立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做好手卫生,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进行体温监测,做好物资储藏,设立应急隔离区域等提出有针对性防控要求。 对重点人群管理要提出养成卫生和文明行为,做好个体防护,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或参加人员聚拢性活动,加强手卫生等有针对性防控要求。 6.实施核

5、酸检测 各单位要催促实施核酸检测,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工作,对其他人群实行愿检尽检。 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明确核酸检测人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新冠病例和紧密接触者,发热门诊就诊人员,急需住院治疗患者,经某口岸入境人员,武汉返京马上解除隔离观看人员,因公因私离开京津冀地区返回某员工,企业排查出的员工及家属确诊患者、疑似患者、不能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患者和确诊患者的紧密接触者。 催促上述人员服从并积极配合地方_和社区完成核酸检测,如未进行核酸检测,各单位应负责实施进行核酸检测,并及时准确将核酸检测的人员名单上报集团公司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7.信息化建设应用 推广运用社区二维码,依据地区风险等级分

6、别开展出入管理、高风险地区人员管理、紧密接触者管理及社区管控。 推广运用社区居民二维码(防疫健康信息码)跨区域互认;依托出入境管理、交通运输领域大数据,实现入境人员、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管理的无缝衔接。 依托防控产品移动客户端和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开展健康教育、信息宣传和活动组织等工作。 8.加强人文关心 对于高风险地区、疫情严峻国家返回人员,及时做好对接工作,关心其在解除集中(居家)隔离医学观看后回归社区,并做好其共同生活的单元住户和社区居民思想工作。 对于新冠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紧密接触者和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者,及时给予关怀慰藉,关心其在治愈出院或排除新冠感染后融入社会,及

7、时制止和引导消除针对上述人群的轻视性言行。 9.保障防控物资 进一步加强防控物资保障机制,将防控物资储藏纳入各级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重点保障范围,做到统一调拨、统一管理、统一发放,提高防控设施设备特别是体温测量设施设备精度。 适时调整更新储藏物资品种、规格、规模,指导生产企业适当储藏关键原材料,确保按需足额保质供给。 二、人员管理 1.实施差异化防控措施 依据驻地_应急响应级别,实施办公场所差异化防控,采取分类适度限制措施。 低风险地区多人同室办公的,办公距离应保持在1米以上。 中、高风险地区鼓舞采取错时上下班、弹性工作制或居家办公方式,减少人员聚拢。 严格实施外防输入策略,及时掌握员工流淌情况。

8、对进入或返回人员,按照驻地_规定做好健康管理,积极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坚持非必要不出差原则,减少员工公务出差的频次、人数,特别是严格操纵赴中、高风险地区人员。 2执行健康监测制度 员工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测量体温并作好记录,按照规定做好个人行动路径、活动范围记录。 若体温超过37.3,不得进入工作场所,按规定进行居家观看或集中观看。报告单位并及时就医,杜绝带病上岗。 3加强个人防护 加强新冠及其他传染病防控知识了解,主动做好个人防护。 工作时应佩戴口罩,佩戴口罩前先进行手卫生,摘戴口罩时不要用手触碰口罩内外外表。 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纳肘臂遮挡等,

9、使用过的纸巾投掷到专门垃圾桶。做好手卫生,触摸公共设施或他人物品后及时洗手,有条件时,可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不串门、不聚众、不聚餐、不相互请吃。 低风险地区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时佩戴口罩。 中、高风险地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与居家隔离人员共同生活时,应做好清洁消毒,加强个人防护,佩戴口罩。 4.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膳食,劳逸结合,适度运动以增强抵抗力。防止参加聚拢性活动,如聚餐、午休聚众谈天等。 采取错峰、错时就餐,堂食时减少交谈;自带餐具并做好清洗。 5维护环境整洁 办公区域和休息区域的环境清洁,做好垃圾分类回收,个人使用的垃圾桶应

10、在每日下班前进行清理。 每周至少清洁一次工位,包括桌面、扶手、座椅等;每周对宿舍进行一次清洁清扫。 6加强承包商人员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_防控要求,经当地_或主管部门同意后有序复工,坚决防止因工程开复工发生聚拢性疫情事件。 所有施工作业项目,均应成立防控工作小组,编制施工作业现场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标准疫情应急处置流程。配齐口罩、消毒液等防控物资。加强人员健康管理,全面排查施工作业人员返程、隔离、复工等情况,掌握人员动态信息,严防传染源输入。 承包商应对所属施工作业人员提供健康情况证明,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前14天内迁移路径、活动范围、隔离情况和体温监测情况。组织生产时以号码、网络等非直接

11、接触形式协调工作,尽量减少交叉、直接接触的作业活动;无法防止的交叉作业,要确定防控主责单位,确保防控措施实施到位。 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业务主管部门、使用单位催促承包商严格实施防控主体责任,加强防控知识培训,严格防控措施实施和检查,防止疫情输入和扩散。人员施工作业前,开展防控宣传教育,告知施工作业人员防控相关流程、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要求遵照执行。人员施工作业期间,应配合做好体温监测、个人防护、手部卫生、清洁消毒等相关要求。3 三、场所管理 (一)办公区域 1严格管理制度 实施单位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培训。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藏,制定应急工作预案,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 在单位

12、入、出口处加装体温监测设备,由专人对进出办公区域所有通道严格管理。对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者方可进入。每日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登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设置应急处置区域。 2加强场所管理 在醒目位置张贴健康提示,利用各种显示屏宣传新冠及其他传染病防控知识。 办公区域应设置洗手设备,洗手、喷淋设施应保持正常运行。如无洗手设备,应配备免洗消毒用品。 加强办公区域通风换气。如使用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 引导员工分流乘坐电梯,乘坐人数不超过电梯轿厢最大容量的50%。做好电梯、公共卫生间等公用设备设施和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外表的清洁消毒。 保持公共区

13、域和办公区域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鼓舞采纳无纸化办公,减少工作人员直接接触。 减少开会频次和缩短会议时间,会议期间温度适宜时应当开窗或开门。建议采纳网络视频会议等方式。 办公场所可设定相对独立的会客区。会客期间,双方应按照规定佩戴口罩,并保持1米以上距离。会客结束后,对会客区的场地、设施等实施消毒。 3分级分类管理 中、高风险地区严格操纵进入办公场所人员数量,尽可能安排工作人员隔位、分散就坐。有条件的采取居家办公、网络办公、分散办公等方式。工作人员佩戴口罩。 当出现新冠病例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操纵中心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

14、新启用。 (二)生产区域 1严格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_防控要求,经当地_或主管部门同意后有序复工,坚决防止因工程开复工发生聚拢性疫情事件。 成立防控工作小组,编制作业现场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标准疫情应急处置流程。配齐口罩、消毒液等防控物资。加强人员健康管理,全面排查施工作业人员返程、隔离、复工等情况,掌握人员动态信息,严防传染源输入。 加强进出登记管理,在入口处检测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作业过程中,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监测。 2加强场所管理 在生产区域入口处设立体温监测岗,由专人对进出生产场所所有通道严格管理。员工进入生产区域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办公区域。若体温超

15、过37.3,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员工要及时劝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马上向相关部门报告。 各企业应以保障生产运转和人员最少化为原则组织生产,员工在做好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的同时,人间距尽量保持1米以上,尽可能采纳智能化、自动化装备,减少生产区工作人员。 保持空气流通,每日通风3次,每次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安装新风装置,加大新风量和换气量或开启换气扇以增加空气流通,对初效滤网应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3.加强生产区域清洁消毒 疫情时期需增加生产区域清洁消毒频次,指派专人进行清洁消毒工作的检查,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记录和标识。 对生产区域高频接触部位,例

16、如生产设备操控装置、门把手、电脑、键盘、鼠标、号码等重点部位,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生产区域应保持卫生整洁,及时清扫卫生和清理垃圾。 (三)施工作业区域 1严格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_防控要求,经当地_或主管部门同意后有序复工,坚决防止因工程开复工发生聚拢性疫情事件。实施单位主体责任,成立防控工作小组,编制作业现场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标准疫情应急处置流程。 施工作业场所实施封闭管理,操纵内部人员外出和外来人员进入。增加班次和员工休息时间。严格实施人员和车辆管理,严格监管承包商人员进出管理。 加强人员健康管理,全面排查施工作业人员返程、隔离、复工等情况,掌握人员动态信息,严防传染源输入。

17、加强进出登记管理,在入口处检测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作业过程中,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监测。 设置警示牌、警示带,外来人员禁止进入施工作业区域。配齐口罩、洗手液、消毒剂、非接触式温度计等防护物资储藏。 2加强场所管理 岗位员工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进入施工作业区域,对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员工要及时劝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向马上相关部门报告。 优化工序衔接,操纵施工现场不同作业队伍人员流淌,减少人员聚拢;优化施工工艺,做好清洁消毒。疫情时期需增加施工办公区、施工作业区等重点区域清洁消毒频次,指派专人进行清洁消毒工作的检查,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记录和标识。 标准垃圾收集处理,做好垃圾分类

18、加强垃圾箱清洁,定期进行消毒,设置口罩专用回收箱,及时收集并清运。 对施工作业区域高频接触部位,例如生产设备操控装置、门把手、电脑、键盘、鼠标、号码等重点部位,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设立隔离观看区域,做好异常情况处置。监测发觉健康状况异常时,应马上终止工作,按当地_要求配合做好后续排查、隔离、诊疗工作。 3加强用餐管理 防控期间科学合理安排轮流就餐时间,错峰用餐,分餐进食,套餐分发。 就餐期间减少不必要的交谈并缩短就餐时间,严禁群体性就餐。减少桌椅摆放或隔桌隔位安排就餐,餐厅提供公筷公勺。 餐厅每日消毒,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一客一用一消毒”。

19、 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枯燥,养成安全的饮食习惯。 加强食材管理,标准采购渠道,从正规渠道购置冰鲜禽肉,杜绝“三无”产品。 处理生食和熟食的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后食用。不接触、购置和食用野生动物。 (四)公共区域 1.加强公共区域管理 职工餐厅、宿舍等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保证公共区域空气流通,每天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保证洗手设施、洗手液、胖皂等卫生用品供给。不具备流水洗手时,可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每日须对室内、楼道、电梯、楼梯、洗手间、卫生间(厕所)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清洁和

20、消毒,防止过度消毒和消毒性损伤。 公共场所、洗手间要配备洗手、消毒用品,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防止混用。 2.加强服务人员防护 服务、安保、清洁等后勤工作人员工作时,上岗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工作期间每日进行体温监测,工作期间建议佩戴口罩,与他人交谈时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上岗时应统一着装,工作服保持洁净整洁,定期清洗消毒。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应马上报告用人单位,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杜绝带病上岗。 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纳肘臂遮挡等;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后,弃置于有盖的垃圾桶内。工作期间加强手卫生,用洗手液或胖皂在流淌水下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21、就餐时建议自带餐具,餐厅打包带走,尽量防止堂食,如在食堂就餐应错峰,就餐过程中减少交流,并缩短就餐时间。 防止参加群体性聚拢性活动,如聚会、聚餐等。 3.加强餐厅管理 制定应急工作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备好口罩、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藏,设置应急处置区域。 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登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在用餐场所张贴公告和防控知识海报,加强健康知识宣传。餐厅入口处,增加体温测量设备,所有人员体温检测正常方可进入。 加强通风换气。如使用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 禁止接待大规模聚餐活动;积极推广分餐制,餐厅提供公筷公勺。采取预约就餐,操纵用

22、餐人数;减少桌椅摆放或隔桌隔位安排就餐;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一客一用一消毒”。 当出现新冠病例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操纵中心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中、高风险地区建议餐厅不提供堂食。 五、应急处置 1.设立隔离观看区域 在办公场所、生产经营场所、施工作业场所、食堂餐厅等员工活动场所,应在指定区域设置临时、标志明显的隔离区。 当员工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到设立的隔离区进行临时隔离,并马上报告当地疾控部门,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安排员工就近就医。 2.封闭相关区域并进行消毒 发觉可疑症状员工后,马上封闭其

23、工作岗位和宿舍,并依据医学观看情况进一步封闭其所在的办公室、车间等办公单元以及员工宿舍楼等生活场所,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同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活动场所及使用物品进行消毒。配合有关方面做好紧密接触者防控措施。 3.做好发觉病例后的应对处置 已发觉病例的单位,要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防控策略,加强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紧密接触者追踪管理、疫点消毒等工作。出现疫情的单位,要实施内防蔓延、外防输出的防控策略,依据疫情严峻程度,临时关闭工作场所,待疫情得到操纵后,经上级防控领导小组批准后再恢复生产。 疾控部门通知的紧密接触者,应按照要求进行14天的集中或定点医学观看。观看期自与患者接触的最后一天算起。观看期间不必恐慌,要服从安排,做好隔离观看。必要时在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排查、诊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企业文档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