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考研试题.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063019 上传时间:2021-04-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考研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考研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考研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考研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考研试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城市规划基础(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56=30 1.城市化:也可以称作为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P122.城镇体系: 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系统3.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p265)4.容积率:又称楼板面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指标,英文缩写为FAR,是地块内所有建筑的总建筑面积之和Ar与地块面积Ai的比值(万m2/hm2)FAR=A

2、r/AI ( p323)5.建筑后退: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控制线的后退距离,通常以后退距离的下限进行控制,建筑后退控制线和用地红线一样,也是一个包括空中和地下空间的竖直的三维界面。包括退线距离和退界距离两种。P3326.BOT (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简答:154=601.列举新版用地分类标准各大类及其代

3、码;城市建设用地分为8大类,35中类,44小类R居住用地 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S交通设施用地U公共设施用地G绿化用地 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M工业用地 W物流仓储用地 2.绘制城市道路一块板和四块板断面,并分析说明其各自的适用性(或者是特点,印象不是很清楚);89 1101,一块板道路车行道上不设分车带,机动车行驶在车行道中间,非机动车在路面两侧行驶,其间一路面的划线组织交通.单幅路适用于之路、商业街、交通量小的次干道及车速不大的郊区道路。2.四块板断面使路面上所有的车流度成为单向行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提高车速和交通安全,中间分隔带还杜绝了由街坊出入的车辆左转的情况,避免道路两侧的左转

4、驶入时相互扣死在路段上,也防止机动车辆在车行道内任意掉头。同时中间分隔带可以作为发展预留用地,一般适用于车行道很大的主干道3.居住区道路一般可分为三到四级,请介绍其各自的功能、断面形式、红线宽度、人行道和车行道宽度;居住区道路分为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和宅间小路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一般采用一块板形式,在规模较大的居住区中采用三块板的形式,道路红线一般为2030米,山地居住区不小于15米。车行道需要9米,如考虑公交是一般为1014米,人行道一般为24米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为10-14米,车行道一般为5-8米。在道路红线

5、宽于12米事可以考虑设人行道,其宽度在1.5-1米居住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小区内的主要道路,联系居住小区范围内各个住宅群落,道路红线宽为8-10米,车行道要求5-7米,大部分情况下居住组团级道路不设专门的人行道宅间小路是指直接通到住宅单元入口或住户的通道,连接住宅单元与单元、连接住宅单元与居住组团级道路或者其他等级道路的作用。起路幅宽度不宜小于2.5米。连接高层住宅是不宜小于3.5米 (详规)4.列举城市市政管线的类型,“七通一平”的含义,以及各类管线之间避让的原则。城市市政管线的类型:给水管道、排水沟管、电力线路、通信线路、热力管道、燃气管道六种,七通一平中的指上述六种管道和场地平整.(工程系统

6、339) 管线的避让原则:1压力管让自流管 2易弯曲管让不易弯曲管 3 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 4 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同时排水管道应布置在沟底,单位与腐蚀性介质官道之上;腐蚀性管道的标高应低于其他管道;火灾危险性属于甲 乙 丙的液体,液化石油气/可燃气体/ 毒性气体和液体以及腐蚀性介质管线,不应共沟敷设,并严禁与消防管共沟敷设(工程340) 论述:302=60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创新的方向;P294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城镇体系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 专项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区域一般按行政区域划定,分为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

7、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四个层次中心城区包括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和近郊地区传统的总体规划工作,过度强调又政府统一配置资源、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时常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也难以满足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要求。表现在规划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强制性和灵活性度明显不足;过于偏重对建设开发的指导作用,对人文和自然资源环境的保护不足。对社会公平和公众利益的关注不够,在城乡关联上体现了较强的城乡二元特点。新的方向: 规划的前提 从确定增长规模为发展目标转向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规划编制的内容: 从重点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和用地安排转向各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空间管制,在功能上体现从技术文件走向公共政策的转变规划调控和管理范围 从局限与城市规划区,转向更加突出强调区域统筹和全市域城乡统筹的概念规划编制的组织方式 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行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从单一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转向建立健全政府、专家、多部门与公众参与的程序保障2.当今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城市化进入新的阶段。在这样一个转型期内,城市规划应该如何回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