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授课教师李艳 授课班级293班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课题沁园春 长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培养兴趣,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赏析词人高超的练字艺术,感受其豪放的艺术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人在逆境寒秋中昂扬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理解欣赏绚丽壮美的艺术形象和精妙的语言艺术。通过体味伟人情怀,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教学难点理解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旧词里的那种萧瑟、感伤的悲秋情调。教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 学 内 容学生活动
2、及设计思路一、导语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笔下的秋天(忧国伤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维笔下的秋天(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笔下的秋天(少年壮志);“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刘禹锡笔下的秋天(老而弥坚) 二、再读诗文、赏析上阕1、“独立寒秋图“欣赏(1)开头三句正常的语序是怎样的?交代了哪些要素?(2)“独立”能否换为“站立”“直立”?提问为什么?师总结:写出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的情状,思考自我的人生价值; 与下阕开头“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说明今天是一人旧地重游; 联系创作背景,可以看
3、出这里更表现出了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昂然屹立的高大形象。(3)给上述画面拟定一个小标题。2、“湘江秋景图“欣赏(1)“看”领起的七句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2) 你能否为这一画面拟一个小标题?能否用一两个形容词性的词语概括这幅秋景图的特点?(3) 诗词讲究练字,上阕哪些字词用的好,为什么?(4)欣赏几句古人写秋景的诗句,比较古人笔下的秋景与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有何不同?多媒体展示:“八月秋高风怒号”“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枯藤老树昏鸦”“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生讨论 师提问师归纳: 古人写秋常怨秋、悲秋,借以抒发悲苦的情感;本词则乐
4、观热情、昂扬风发。这与不同与气度、胸襟、心境、性格、身份有关。当时毛泽东作为以天下为己任、要彻底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则肯定有别于封建文人。因而,同是面对“秋”,由于胸襟抱负不同,所选取的意象不同、着眼点不同,所渲染的意境、抒发的感情也就不同。品赏诗歌首先要捕捉意象 。意象:意即感情,象是景物。意象是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客观景物。本诗选取 的意象有哪些?有何特点?有何作用?师提问。 (5)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在起什么作用?提问、师引导: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蓬勃、绚烂,而现实社会却又是如此沉闷、黑暗,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独立寒秋”的诗人,仰天俯
5、地,怅望广阔的宇宙,百感交集,思有所忧。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谁来主宰你的兴衰命运?谁来掌握民族的前途?(5) 诗人“独立寒秋”,他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追捕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这是一种什么心境?小结上阙内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诗的“诗眼”。 上阕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描绘了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然后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 学生跟着老师朗读诗句,体会不同的看法和感受。讨论、明确: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交代了人物 、时间、地点、环境。讨论、
6、明确:不能。讨论、明确:独立寒秋图(板书)生自由回答,师梳理。明确:远眺: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静)近观: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静 动)仰视:鹰击长空(动)俯瞰:鱼翔浅底(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板书:远眺、近观、仰视、俯瞰、总写 静景 、动景)明确:湘江秋景图 生机勃勃、壮阔绚丽(板书)生讨论、师引导归纳:看万山红遍:“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林尽染:“染”字化静为动,写出秋色之深浓 漫江碧透 :“透”突出江水清澈见底。百舸争流 :争:写出群舟争相行驶,盎然奋进之动态,充满活力,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鹰击长空:“击”有“搏击”之意,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之强劲有力鱼翔浅底:“翔”本是写鸟的
7、动词,用在此,写尽了鱼在水中的自由、轻快的状态,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犹如在天空飞翔。万类霜天竞自由:“竞”秋的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旺盛景象,气势磅礴,意境开阔 。万 、层、漫、百、长 等:写出了宏大的气势,壮观的景象。(板书关键词)生明确:本诗所用的意象有: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 、霜天 、 寥廓 、 苍茫大地 等。这些意象不仅气势恢宏,意境开阔,而且传达出了诗人的昂扬的激情、高远的志向。这叫乐景抒乐情。这叫一切景语皆情语。小结:以上七句,诗人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明确:这是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已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板书)齐读上阕,尝试背诵。板书设计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独立寒秋图: 立 (承)湘江秋景图: 看 远眺、近观:静景 (起) 写景 生机勃勃 壮阔绚丽 仰视、俯瞰:动景 总写:动景作业布置熟读上阕,注重背写。 教学反思上阕因为教学思路特别清晰,所以效果很好,大部分学生都能熟背词句。在第二层对秋景进行分析时,我采用了单个提问的方式,感觉学生语言的组织、思索的习惯等都还不够,需要逐步训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