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说课稿.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065230 上传时间:2021-04-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摩擦力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摩擦力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摩擦力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摩擦力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摩擦力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摩擦力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摩擦力说课稿.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摩擦力说课 莱阳市实验中学 石 霞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摩擦力。摩擦力是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力和运动第四节的教学内容。现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知识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谈谈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就地位而言,摩擦力是整个力学垫基石,它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后面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也可以为学习本章受力分析的内容做好必要的准备。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摩擦力,了解一些常见的摩擦现象。2、知道滑动摩擦力和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理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3.重点和难点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难点有两个:1、摩擦力概念的建立2、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重难点突破措施:重点解决方面,我主要采取引导为主线,在组织实验探究的过程中 ,根据提示问题,共同设计实验步骤,尝试探究,改进实验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归纳、补充,完成重点的落实。在难点方面,我主要让

3、学生亲身体验四次活动:推而动、推而不动、不推又不动,分离推动,再结合提示小问题逐步让摩擦力定义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同时还懂得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摩擦力的接触,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再加上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多的基础。三、教学方法我将采用“统放结合”的半开放处理思路(对学生理解普遍感到困难的“如何测得摩擦力大小”这个问题要“统”;对于“控制变量法”应用,采取“半放”甚至“全放”的方法,所以本节课将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和教师引

4、导发现法以及集体思考法的教学方法)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是多媒体课件。四、学法指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继续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科学探究,让学生从观察现象入手,在质疑、探究、观察、讨论、交流中学到知识。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我一共设计了五大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动手体验揭示本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反思评价共谈收获。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本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握啤酒瓶比赛,邀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PK,但男同学握瓶前要洗手后(洗手的水是洗洁精),结果可想而知:女同学获胜。分析可知摩擦力帮了女同学的忙。借而引出课题摩擦力。第二环节:动手体验 揭示本质在这一环节

5、中,我让全班同学共同体验的四个小活动:把手放在桌子上推而动,推而不动,不推也不动,分离推动,感受摩擦力的存在。然后在提示的三个小问题中自然而然的解决了摩擦力的定义。第三环节:交流合作 自主探究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六大活动:提出问题,引发猜想;教师引导,设计实验;尝试探究,改进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交流合作,总结规律;交流评估 改进实验。活动一:提出问题 引发猜想通过“拉人”小游戏,(一人在前站立,一人蹲在后)来引发学生的猜想,学生经过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1)摩擦力大小可能与压力有关(2)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或学生们猜想出其他因素,将这些猜想一一列出,因为这是后面探究的

6、课题。活动二:教师引导 设计实验在猜想之后就是引导学生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是突破探究过程中难点的关键。如果马上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对学生来说有很大困难。在设计实验环节我试着改进,采用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由我设计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必要的引导,加强自学和互动,就会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设计了以下问题:1、我们以哪两个物体为研究对象产生摩擦力?怎样做产生摩擦力?2、当几个因素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时,我们应用到什么科学探究方法?3、如何改变木块的压力大小?4、如何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5、用什么器材测量摩擦力?怎样测?要说出如何测摩擦力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摩擦力是作用

7、在两物体接触面上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不能直接测量。这时,老师就引导学生通过画力的示意图,把不能测量的摩擦力转化为能测量的拉力,并告诉同学们只要拉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根据二力平衡,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因此测拉力即可。(转换法)当几个因素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时,我们要用到哪种科学探究方法?因为学生在学习上册时已经接触过控制变量法,所以这个问题直接放给学生讨论。紧接着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初步的实验方案。设计意图:初三的孩子自我设计实验步骤的能力有限,如果教学策略是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境后,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很多同学头脑中没有完整的步骤,探究

8、流于了形式,教学任务就不会完成。引导设计实验这种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活动三:尝试探究,改进实验老师先尝试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让学生观察指针情况,发现指针不稳。因为实验中要拉动且要控制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才能保证拉力和摩擦力相等,但实验我们很难控制木块的匀速直线运动,老师引导学生从操作的稳定性上寻找因素,接着说出改进的方案,将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抽动木板做直线运动,就可以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读数。因为实验中要在木板上铺上毛巾,但在拉动木块时毛巾容易跟着动,我们把毛巾改在固定在小木块上。活动四:小组合作 探究实验为了这一活动顺利进行,我把师生共同完善实验步骤,打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们可

9、以有条不紊动手进行实验。这时我将完全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实验。教师要巡视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组如何进行研究测量,并提醒纪录。(大约10分钟左右)活动五:交流合作 总结规律实验结束后,让实验小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活动六:交流评估 改进实验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经历完探究实验后,根据自己实验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再次改进实验步骤。第四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设计特点:一个知识点跟一个相关练习,习

10、题的设计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本节知识,体现重点,又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并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第五环节:反思评价 共谈收获让学生从知识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谈一下收获,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而且有助于学生认识结构的建立。补充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在作业设计方面,为了能全面照顾不同水平的学生,我设计了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综合实践性作业这三类作业。巩固性作业:我选择了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1、2题,是必做题。第二类第三类作业是选做题。体现了既动手又动脑学物理的理念。在本节课中我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精彩之处在于后面的老师寄语,

11、人生的车轱辘不能没有摩擦力,人生挫折,就是帮助你前进的摩擦力。作为结束语,既呼应主题,又达到情感教育这一教学目标。板书设计:第四节 摩擦力一、 摩擦力:(f) 二、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控制变量法)1、 相互接触 压力大小 接触面粗糙程度2、 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本节课反思: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积极倡导“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成功之处:一、通过游戏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活动认识摩擦力游戏导入新课既活跃课堂气氛,拉近了与学生们的距离,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摩擦力定义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通过亲身体验,降低了理解的难点。二、 教师

1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改进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设计实验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老师也不能直接告知,这时提示几个有参考价值的问题,对于学生的设计指明了方向。因为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很难做到,导致误差大,所以我们改进实验,既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又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三、体现了物理走向生活,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在本节课中,始终注重了学生知识和生活相互渗透,在明确了摩擦力的概念后,马上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摩擦力;在明确了影响摩擦力的两个因素时,马上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足之处:学生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猜想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有鼓励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大胆地进行其它猜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