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含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090742 上传时间:2021-04-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含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含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含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含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含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含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含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研究背景1从老师方面看,对教材、课标把握不准,不能设计思维含量恰当的教学素材,影响学生成长,也不利于老师自身的成长。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从当老师的第一天开始,除了向资料学习,更多的是向身边的老教师学习,应该说,从教16年来,我有了自己的教学个性,但也少不了身边老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确设置过过于简单的问题,老师一问,学生就会,还往往采用群问群答,看上去课堂气氛活跃,实际收效甚微。思维含量高又能让学生跳一跳解决掉的问题,需老师下一番功夫,才能做到恰到好处,也许最初欠火候,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研究、反思、改进,一定会越来越好。

2、今天,我是年轻教师,多受老教师的影响,明天,我也慢慢变老,年轻教师也会受到我的影响,为了群体成长,我们需要研究、改进。2学生思维含量低,能力得不到提升。学生长期解决单靠死记硬背,不用动脑思考便能解决的问题,大脑不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长此以往,不但能力不能提升,而且还会养成懒惰的习惯,见到思维含量稍大的问题,就产生畏惧心理,不能进行深入思考,更谈不上创新。3教学环节思维含量低,导致课堂效益低下。老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答对的同学自己不能产生自豪感,其他同学也不以为然。这种问题意义不大,还耽误了上课时间,值得探讨改进。我们最好准备一些思维含量较高,综合性较强,创新性的问题,以此提高课堂效益。二

3、、课题的研究内容1预习学案中导学的设置,以怎样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能在浅层次读书的基础上,开始较高层次问题的思考,课堂上老师点拨疑难点时产生正中下怀的感觉,值得思考与研究。 现在市面上很多导学案,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形式,学生在预习时,无非是“练字”,将课本上的内容抄过来,甚至在抄的过程中,根本没经过大脑,对学生来说没有多少用处,有时感觉,不如设计成较综合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2问题设置中思维含量的研究。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从复习回顾开始一节课,几个小问题设计的好,能有效地复习上节课内容,恰当的引入本节课。如化学选修四原电池一节的学习,教学之初,我往往设置这样的复习提问题:什么

4、是原电池?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哪些?现在我就不会设计这样的问题,同样是检查,我会给出一个反应,让学生设计原电池,绘制装置图,书写电极反应式。学生完成该题目,必须熟知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这就有了知识内化、提取、应用的过程,学生能力就有了提升。3课堂教学环节中思维含量的研究。课堂教学是一环扣一环,前后的恰当过渡,有机衔接能让学生的能力步步高升。教学过程中,老师需精讲,讲透,但同样需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不能全部嚼细了,学生吃起来省事了,可一旦碰到问题,就不知如何下手了。当然问题思维含量过高,打击学生积极性也是不行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设计问题思维含量太高,难度太大,不论学生怎样跳都抓不住这个桃子,深感

5、束手无策,基础层次高的还好点,打击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掉队学生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对该学科就没了兴趣,同样不利于学生发展。4课堂作业中的思维含量同样值得研究。课堂作业既能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查看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情况,很需下一番功夫。我们将在一节节的教学过程中反复推敲。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意义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原则,“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这样阐述的:正确的知识通过能力的训练可以转化为能力,能力又可以丰富正确的知识,二者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新的飞跃,将正确的知识变为真正的有用的可靠知识。再用这个被能力丰富了的知识去再一次指导实践(再次能力

6、训练)又会产生第二次飞跃使知识变为更可靠更有用的创新知识。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就是“知识转化为能力”。一个人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习、运用的过程,这就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标志。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设置高思维含量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手中问题,从大脑中调用各项储备之时,便是对知识进行分类、整合、筛选的过程,即为能力提升的过程。同样的时间,收益差距巨大。超越的唯一途径便是提高效率,而每一个问题的高思维含量训练正是课堂高效的重要一环。我区正在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在有利的大环境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精研一个个小环节,然后有机结合,课堂效率一定会大有提高。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课堂教学

7、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是实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的主要途径。我校对高效课堂的倡导和研究是我们能完成该项课题的前提,参与教师的高素质和对高效课堂的不懈追求是最好的保证。课堂的高效,需要师生共同完成。教师设计思维含量恰当的教学环节和素材,学生经受步步提升的思维训练,潜移默化中,师生都达到了更高层次。老师的功夫在课堂,老师的问题也在课堂,课堂研究是不老话题,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研究,就有收益。五、研究方法1观察法:通过对学生学习热情以及投入学习状态的观察,来了解、判断课题研究在教学中的作用。2谈话法:经常走进学生,了解当前课堂教学中学生对

8、不同思维含量问题的接受程度。 3问卷调查法: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对我们改革的感受。4对照法: 设置对照班级,一段时间后,进行相关测试,了解课题研究对班级学生的影响,不断反思、改进。六、研究过程设计 1.前期准备阶段(12月-1月)(1)拟定、完善研究方案、申报立项、开题论证。(2)搞好教师培训,学习相关课题研究理论。(3)学生学习能力、心理特点、学习需求,教师研究能力的调查问卷、测试工作。研究成果:档案资料2.实施阶段(2月-9月)全面实施实验方案,通过实践,明确“问题思维含量的高低”对学生产生的不同影响。具体包括:预习学案中导学的设置,复习提问中思维含量的研究,课堂教学环节中思维含量的研究,课堂作业中的思维含量同样值得研究。每个环节的研究,都需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论文。等各个环节都研究到位后,形成可操作性课堂案例,拍成录像。 研究成果:优秀课堂案例、教师论文 3.总结阶段(9月-11月)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工作报告,收集实验成果,审核评价、推广应用。 研究成果:实验报告,典型课例,课题理论论著。七、预期研究成果形式、完成时间研究课、优质课、论文及课题结题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