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传送文明的金色桥梁.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094332 上传时间:2021-04-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建传送文明的金色桥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搭建传送文明的金色桥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搭建传送文明的金色桥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搭建传送文明的金色桥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搭建传送文明的金色桥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建传送文明的金色桥梁.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搭建传送文明的金色桥梁 波罗和硕乡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东部,属于半山半川区。波罗和硕广播电视站是松山区的一个乡级广播电视站。为解决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国家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波罗和硕广播电视站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陆续投入资金70多万元,实现了乡广播电视站与区广播电视发射中心的光缆联网,全乡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3.5%。有线电视用户能够收听收看中央、内蒙古、赤峰市及各省台的45套电视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套广播节目,农村用户的节目套数和信号质量与市区城镇用户达到同等水平。 波罗和硕乡广播电视站仅有6名职工,但他们对1

2、9个自然村的2860个用户却做到了门清户熟,任何一位用户打来求助电话,维护人员立即就能确定该用户的位置,并在最短的时间里赶去维修。“解用户所难、急用户所急”成为全站人员恪守不渝的宗旨。2006年7月,一位职工在排除光缆故障途中因下雨路滑、摩托车翻倒而摔伤了大腿,但他仍然强忍疼痛赶往现场,及时为用户排除了故障,接通了光缆。2007年除夕下午4点,正在值班的站长杨玉敏接到报修电话,杨家地村由于变压器发生故障,导致全村11个放大器被全部击穿,“宁可自己不过节,也不能耽误群众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杨玉敏立即召集维修人员赶往事故现场,顶着塞外草原的刺骨寒风连爬20多根线杆,赶在晚8点之前修好了网络线路。2

3、006年3月9日,一场多年未遇的大雪悄然降临。由于温度骤降、雨雪交加,光缆线路结下了厚厚的冰层。第二天凌晨3点多钟,广播电视站的6名员工顶风冒雪,沿着崎岖的山路,一手拿电筒、一手挥木杆,将冻结在光缆上的冰逐一敲碎,一干就是8个多小时。这场大雪,虽然压塌了大棚、压折了树枝,却没给广播电视网络造成丝毫损失。 在“村村通”工程施工期间,广播电视站职工买来松木杆,经过剥皮、晾干、浸油,做成架设光缆的油榨杆,每根比买现成的线杆便宜30多元。2006年,全乡共埋设线杆890根,仅此一项,便节省成本3万多元。在施工开始后,他们舍不得雇人雇车,而是赶来自家的毛驴车拉线杆、运光缆。他们对自己异常“吝啬”,对群众

4、却十分慷慨。几年来,广播电视站坚持为全乡用户免费修理电视机、收音机,坚持为军烈属免除初装费、有线电视收视费。在一个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不通手机、不通广播电视的“四不通”贫困村进行施工时,他们对全村用户免收初装费,无偿为其接通了有线电视。 在推进“村村通”工程过程中,波罗和硕广播电视站从站长到职工倾尽全部心力,唱响了无私奉献的旋律。为解决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有的职工拿来了丈夫刚刚发下的奖金,有的拿出了为孩子准备结婚的存款,有的以个人名义到信用社贷款。施工期间,全部人员头顶酷暑,连续十几天吃住在施工工地,人晒黑了,累瘦了,但大家没有一点怨言。40多岁的女站长杨玉敏在施工中身先士卒,像其他男同志一样

5、爬线杆、架光缆。这样的奉献、这样的觉悟感动了越来越多的用户,也拉近了他们与老百姓的距离。在施工时一些村民主动开来农用车、赶来毛驴车无偿为工程送器材。2006年4月,当施工人员在一个偏远的自然村进行施工时,突然狂风骤起、沙尘漫天,看到这种情况,当地的10多个村民就跑回家中,扛来几捆塑料布,为施工人员搭起一个封闭空间,保证线路的顺利接通和信号的及时传送。 “村村通”工程的实施让农民群众特别是偏远山村的农民群众耳聪目明,有了“千里眼”、长出了“顺风耳”,为乡村百姓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学习和掌握农牧业实用科技,为尽早走上增收致富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村用户都能够及时收听收看到更多的新闻节目和大量的上星节目。2007年,这个乡的人均纯收入由“村村通”工程实施前的1600元,提高到4500多元。感受这前前后后的变化,老百姓都说:“是村村通让我们眼界宽了、脑子活了、胆子大了,广播电视把图书馆送到了村头,把电影院送到炕头,把文化科学知识送到了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